第74章
作者:尉来 更新:2021-12-03 06:35
她觉着那样的指示与她的命运有着某种大的关联,但至于有什么样的关联,她是未知的。这一年,她二十岁,已经不是什么刚毕业的知识分子了,至多是个无业的社会青年。可是这个和那个是一样的。看别人的脸色就知道。他们这些人都包含其中。
因为有这样一个事情的干扰,各人的脸上均是淡淡的,没有什么大的颜色。所以这样一个晚上的聚会也就早早的散了。
各自匆匆地回到家里。发生了这样的大事,每个人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家里。
上山下乡,这真的是不知道从何说起的事情。虽然以前也有听说,但那时是自愿原则,现在的情况却是被逼无奈,而且更加的前途莫测。被革命洗礼过的城市忽然又遇到这样的大事,市民们的心都已经是摇摇欲坠。尤其是那些原来的革命主宰者。他们曾经是这个时代的骄傲,有着不容忽视的荣耀和前途。而今天,革命却反过头来革他们的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底是要他们把革命果实白白地让给别人,一点也不留给他们自己。不仅如此,这些抢走革命果实的人还要把他们放逐出去,要把他们打败,永远不容他们再翻身的。这真的是过河拆桥。不公平啊。
尹如烟却还没有来得及想到公平不公平这样的事。和许多一般的年轻学生一样,她早就对现实空虚无聊的生活状态感到厌倦,正想着有一个大的变革来改变眼前的无聊局面。所以,也和很多人一样,她对上山下乡这样的号召是很赞同和支持的。而且就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历史经历,是一种注定了的事,她倒也无从选择。像她这种始终让别人推着往前走的人是不会在乎这样的公平或是不公平的事的。似乎还在很早以前,她就觉着了人的渺小与卑微,人跟着时代走,必然要受到时代给予的欺骗和考验,没有反抗,只有无条件接受。
所以,尹如烟对上山下乡这个事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思想负担。
回到家里,家里是一片寂静。尹如烟的父亲和赵姨尹建民三人正坐在大厅里。他们的神情冷淡,面色被昏暗的灯火铺上一层绝望的色彩,使得整个人看起来很是荒凉。
他们见到尹如烟回来,依然静静的,没有言语,他们的心好像已经被冻结了一样,再没有产生预言的力气和能量。彼此沉默着,气氛尤为的惶恐。不用说,家里的人也是正在谈论上山下乡这样的事的,并且此刻还为这个事情纠结着。
接着是赵姨的哭泣,因为是真情的流露,那哭声里的悲哀是不容置疑的。她一边哭还一边抹眼泪,最后才叹息道,“那可是去农村劳动啊,和劳改是没有什么分别的。”
“妈,你不要哭了。这样让人听见了,等着别人又说我们对最高指示有意见了。我现在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这也是对我的信任,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尽的责任。而且这也只是去农村而已,又不是上前线。”尹建民对他母亲的哭泣颇有微词。
“你懂什么,这去农村就是等于上前线,前些年就经常听见有劳改犯累死在田地里的事,可见这农村是去不得的。再说你这一去也不是一年两年。你们是要去农村安家落户的啊。你说你走了,不回来了,留下我和你爸爸两个人,我们还指望谁去。”
起初,尹如烟还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些年轻人的离去和大人有什么关系,直到现在听赵姨这样说起,才恍然。她循着眼去看她的父亲,见他正坐在一旁抽闷烟,心里不由起伏起来。还在几分钟前,她还想这样一个运动正可以帮她逃离这个家庭从此远走高飞,再不用天长日久地和一些她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就像是广播里说的那样,她可以和和这样一个腐朽的剥削家庭划清界限,且可以脱胎换骨,可以从此重新做人。
可是当她看到她父亲孤立地在一旁的时候,她的心一下子就酸了起来。她的眼前浮现出飘忽不定的画面。她又看见了年少时候的自己,被父亲牵着手去龙岭山上的情景,父亲坐在断崖边上的姿态和眼前的样子是多么的相似。而她的心里依旧十分的荒凉和难过,以为他会不要她了,以为他会离她而去。
但后来他却并没有离开她,他把她带回了家,但他只是不要她了。她像一个遗忘在犄角处的家具,他可以不对给予任何的情感和关爱,视而不见。多年的冷淡于她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残忍。她本来是需要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就像温室里的花朵需要精心的培育和料理一样。可是没有,一直没有,从来没有。
不但没有,她反而是连最正常的父爱也没有拥有过。不错,他是给了她一个现世安稳,富贵且衣食无忧。但同样,他也给了她无限的悔恨和自卑等情感上的阴影。她又做了什么错,要他这样对她熟视无睹。
赵姨依旧掩面哭泣,尹建民则不耐烦地劝慰着,于他而言,大人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他早已厌倦了眼前的浪荡生活,正想有个新的起色,所以当眼前的机会来临,他几乎是义无返顾的,更没有回首。
“等你也做了父母以后,你就不会不理解我的苦心了。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又说‘生是父母,长是自己’,你就是跑到了天边去,做父母的照样还是放不下。——”赵姨转身哭诉道。
尹如烟本来就已经是心乱如麻,兼听着赵姨的哭泣声,她已经是不能忍受了。她才起身从客厅出至院子里,寒风阵阵,透着刺骨的寒意。也不知道徘徊了多久,想清了多少心事,转眼见客厅里灯火已经熄灭,她才知道,时候不早了。
又见一个窗户里的灯火亮了,阑珊的夜色欺凌孤寂,那一盏灯火像是黑夜的守望者。那是他父亲的书房,打从她到了这个家,就知道父亲经常一个人到书房中睡觉。也就是那样的日子,她经常跑到书房的窗户外,凝视着屋子里的动静,见她的父亲一个人坐在那里,低头看书,抽烟,思索或是其他。
记忆如同盛在瓶子里的水,一旦碰翻,那些水流便会扑通扑通的往外倒。这个晚上,尹如烟便把瓶子打翻了。
记得那个时候,她会依靠在那扇窗户口,静静伫立,久久地望着父亲的身影在灯光里微微动荡。他与她之间,亦只有一窗之遥,却又像隔着千山万水一样。她不能靠近他,且连一丝声音也不容她发出。
她的渴望是他在她身上划下的一道伤口,起初只是一点点,年深月久的,慢慢蔓延,最后成了一个抹不掉的伤痕。整个人也因此而进入病态。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她曾孤独地抚摩着那隐隐作痛的伤痕,静静地等待天亮。
然后当他去了上班,偶尔她也会偷偷进入他的书房,凝望着那张床,那是他睡过的,上面隐约还有他残留的气味,淡淡的,芳香中有几许暧昧。她把身体趴在那张床上,迫不及待地温习着那些气味。它们是那样的另她痴迷和沉醉。她的心不由跳的更急促一些。
偶尔也会发现枕边的几根短发,如获至宝一样把它们收藏起来,怀在胸口,并感觉到一种不能言说的温馨。
也就是这样的时候,她会很快的睡着,梦见自己在春天的山岭里欢快的唱着歌谣。她的身边有一个男人牵着她的手,那亦是她梦里经常出现的男人。她对他是那么的熟悉,总觉得在现实中见过,似曾相识。
然后梦醒了,他也就消失了。她对此竟十分的失落,才又看见自己正睡在书房里,而现实依旧是不堪回首。就在后来,她的父亲发现了她。也是夜里睡的不好的缘故,她这个周末的梦越做越长,等她醒来,惺忪的睡眼里迷迷糊糊地看见梦里的那个人就站在她的面前。他在她的身边看望着她。她想自己是不是弄错了,使劲地揉了揉了眼睛,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是她的爸爸。
她慌忙地爬起来,脸上浮现出不忍卒读的表情。她像一个犯了很大的错误,不可饶恕。她兀自站立在一边,捶着手,弯着腰,等待他的责罚和发落。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她抬起头来,却发现她的父亲不见了,走了。她忽然想要哭出来。他为什么要对她那样的冷淡,对她的过失和错误看也不看。难道她连受他责罚的资格也没有,难道他对她已经没有一丝的牵念和关心,难道她不是他的女儿?
她是真的绝望了。她不知道为什么他会那样的绝情。她为什么要把她放逐,把她驱赶到一个不认识的境地,彼此孤立,行同陌路。
为什么,为什么?明明是血浓于水的亲人,却要这样相互躲闪着,不愿相认?
第二十四章 放逐(下)
第二十四章放逐(下)
第二天一大早,就听见不远的街上有炮仗和鞭炮的声音。接着又是锣鼓,又是唢呐,那阵势,不像是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而是全国人民得了解放。很刺耳的声音,尹如烟还在睡梦里,却不知梦到了什么地方,就被这样的声音吵醒了。
她的心里扑通一下,忽然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先前倒是不觉得,没有日夜,好像时间永远也过不完似的。现在却仿佛一下子被推到了尽头,再不容她慢慢细想的。其实她又何尝不希望有个尽头的,但如今尽头真的都来,反而又有些不舍和挣扎。这个城市有她太多太多的过去和往事,欢喜的也好,悲痛的也好,都不是她一下子能够抛却的。不管将来会怎么样,她始终还是要背负着这些记忆走下去。
她不能够抛却。
尹建民是乘当天下午的火车走的。他去的地方是北大荒的建设兵团。
因为有这样一个事情的干扰,各人的脸上均是淡淡的,没有什么大的颜色。所以这样一个晚上的聚会也就早早的散了。
各自匆匆地回到家里。发生了这样的大事,每个人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家里。
上山下乡,这真的是不知道从何说起的事情。虽然以前也有听说,但那时是自愿原则,现在的情况却是被逼无奈,而且更加的前途莫测。被革命洗礼过的城市忽然又遇到这样的大事,市民们的心都已经是摇摇欲坠。尤其是那些原来的革命主宰者。他们曾经是这个时代的骄傲,有着不容忽视的荣耀和前途。而今天,革命却反过头来革他们的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底是要他们把革命果实白白地让给别人,一点也不留给他们自己。不仅如此,这些抢走革命果实的人还要把他们放逐出去,要把他们打败,永远不容他们再翻身的。这真的是过河拆桥。不公平啊。
尹如烟却还没有来得及想到公平不公平这样的事。和许多一般的年轻学生一样,她早就对现实空虚无聊的生活状态感到厌倦,正想着有一个大的变革来改变眼前的无聊局面。所以,也和很多人一样,她对上山下乡这样的号召是很赞同和支持的。而且就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历史经历,是一种注定了的事,她倒也无从选择。像她这种始终让别人推着往前走的人是不会在乎这样的公平或是不公平的事的。似乎还在很早以前,她就觉着了人的渺小与卑微,人跟着时代走,必然要受到时代给予的欺骗和考验,没有反抗,只有无条件接受。
所以,尹如烟对上山下乡这个事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思想负担。
回到家里,家里是一片寂静。尹如烟的父亲和赵姨尹建民三人正坐在大厅里。他们的神情冷淡,面色被昏暗的灯火铺上一层绝望的色彩,使得整个人看起来很是荒凉。
他们见到尹如烟回来,依然静静的,没有言语,他们的心好像已经被冻结了一样,再没有产生预言的力气和能量。彼此沉默着,气氛尤为的惶恐。不用说,家里的人也是正在谈论上山下乡这样的事的,并且此刻还为这个事情纠结着。
接着是赵姨的哭泣,因为是真情的流露,那哭声里的悲哀是不容置疑的。她一边哭还一边抹眼泪,最后才叹息道,“那可是去农村劳动啊,和劳改是没有什么分别的。”
“妈,你不要哭了。这样让人听见了,等着别人又说我们对最高指示有意见了。我现在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这也是对我的信任,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尽的责任。而且这也只是去农村而已,又不是上前线。”尹建民对他母亲的哭泣颇有微词。
“你懂什么,这去农村就是等于上前线,前些年就经常听见有劳改犯累死在田地里的事,可见这农村是去不得的。再说你这一去也不是一年两年。你们是要去农村安家落户的啊。你说你走了,不回来了,留下我和你爸爸两个人,我们还指望谁去。”
起初,尹如烟还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些年轻人的离去和大人有什么关系,直到现在听赵姨这样说起,才恍然。她循着眼去看她的父亲,见他正坐在一旁抽闷烟,心里不由起伏起来。还在几分钟前,她还想这样一个运动正可以帮她逃离这个家庭从此远走高飞,再不用天长日久地和一些她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就像是广播里说的那样,她可以和和这样一个腐朽的剥削家庭划清界限,且可以脱胎换骨,可以从此重新做人。
可是当她看到她父亲孤立地在一旁的时候,她的心一下子就酸了起来。她的眼前浮现出飘忽不定的画面。她又看见了年少时候的自己,被父亲牵着手去龙岭山上的情景,父亲坐在断崖边上的姿态和眼前的样子是多么的相似。而她的心里依旧十分的荒凉和难过,以为他会不要她了,以为他会离她而去。
但后来他却并没有离开她,他把她带回了家,但他只是不要她了。她像一个遗忘在犄角处的家具,他可以不对给予任何的情感和关爱,视而不见。多年的冷淡于她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残忍。她本来是需要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就像温室里的花朵需要精心的培育和料理一样。可是没有,一直没有,从来没有。
不但没有,她反而是连最正常的父爱也没有拥有过。不错,他是给了她一个现世安稳,富贵且衣食无忧。但同样,他也给了她无限的悔恨和自卑等情感上的阴影。她又做了什么错,要他这样对她熟视无睹。
赵姨依旧掩面哭泣,尹建民则不耐烦地劝慰着,于他而言,大人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他早已厌倦了眼前的浪荡生活,正想有个新的起色,所以当眼前的机会来临,他几乎是义无返顾的,更没有回首。
“等你也做了父母以后,你就不会不理解我的苦心了。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又说‘生是父母,长是自己’,你就是跑到了天边去,做父母的照样还是放不下。——”赵姨转身哭诉道。
尹如烟本来就已经是心乱如麻,兼听着赵姨的哭泣声,她已经是不能忍受了。她才起身从客厅出至院子里,寒风阵阵,透着刺骨的寒意。也不知道徘徊了多久,想清了多少心事,转眼见客厅里灯火已经熄灭,她才知道,时候不早了。
又见一个窗户里的灯火亮了,阑珊的夜色欺凌孤寂,那一盏灯火像是黑夜的守望者。那是他父亲的书房,打从她到了这个家,就知道父亲经常一个人到书房中睡觉。也就是那样的日子,她经常跑到书房的窗户外,凝视着屋子里的动静,见她的父亲一个人坐在那里,低头看书,抽烟,思索或是其他。
记忆如同盛在瓶子里的水,一旦碰翻,那些水流便会扑通扑通的往外倒。这个晚上,尹如烟便把瓶子打翻了。
记得那个时候,她会依靠在那扇窗户口,静静伫立,久久地望着父亲的身影在灯光里微微动荡。他与她之间,亦只有一窗之遥,却又像隔着千山万水一样。她不能靠近他,且连一丝声音也不容她发出。
她的渴望是他在她身上划下的一道伤口,起初只是一点点,年深月久的,慢慢蔓延,最后成了一个抹不掉的伤痕。整个人也因此而进入病态。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她曾孤独地抚摩着那隐隐作痛的伤痕,静静地等待天亮。
然后当他去了上班,偶尔她也会偷偷进入他的书房,凝望着那张床,那是他睡过的,上面隐约还有他残留的气味,淡淡的,芳香中有几许暧昧。她把身体趴在那张床上,迫不及待地温习着那些气味。它们是那样的另她痴迷和沉醉。她的心不由跳的更急促一些。
偶尔也会发现枕边的几根短发,如获至宝一样把它们收藏起来,怀在胸口,并感觉到一种不能言说的温馨。
也就是这样的时候,她会很快的睡着,梦见自己在春天的山岭里欢快的唱着歌谣。她的身边有一个男人牵着她的手,那亦是她梦里经常出现的男人。她对他是那么的熟悉,总觉得在现实中见过,似曾相识。
然后梦醒了,他也就消失了。她对此竟十分的失落,才又看见自己正睡在书房里,而现实依旧是不堪回首。就在后来,她的父亲发现了她。也是夜里睡的不好的缘故,她这个周末的梦越做越长,等她醒来,惺忪的睡眼里迷迷糊糊地看见梦里的那个人就站在她的面前。他在她的身边看望着她。她想自己是不是弄错了,使劲地揉了揉了眼睛,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是她的爸爸。
她慌忙地爬起来,脸上浮现出不忍卒读的表情。她像一个犯了很大的错误,不可饶恕。她兀自站立在一边,捶着手,弯着腰,等待他的责罚和发落。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她抬起头来,却发现她的父亲不见了,走了。她忽然想要哭出来。他为什么要对她那样的冷淡,对她的过失和错误看也不看。难道她连受他责罚的资格也没有,难道他对她已经没有一丝的牵念和关心,难道她不是他的女儿?
她是真的绝望了。她不知道为什么他会那样的绝情。她为什么要把她放逐,把她驱赶到一个不认识的境地,彼此孤立,行同陌路。
为什么,为什么?明明是血浓于水的亲人,却要这样相互躲闪着,不愿相认?
第二十四章 放逐(下)
第二十四章放逐(下)
第二天一大早,就听见不远的街上有炮仗和鞭炮的声音。接着又是锣鼓,又是唢呐,那阵势,不像是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而是全国人民得了解放。很刺耳的声音,尹如烟还在睡梦里,却不知梦到了什么地方,就被这样的声音吵醒了。
她的心里扑通一下,忽然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先前倒是不觉得,没有日夜,好像时间永远也过不完似的。现在却仿佛一下子被推到了尽头,再不容她慢慢细想的。其实她又何尝不希望有个尽头的,但如今尽头真的都来,反而又有些不舍和挣扎。这个城市有她太多太多的过去和往事,欢喜的也好,悲痛的也好,都不是她一下子能够抛却的。不管将来会怎么样,她始终还是要背负着这些记忆走下去。
她不能够抛却。
尹建民是乘当天下午的火车走的。他去的地方是北大荒的建设兵团。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