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作者:造粪机器    更新:2021-12-03 06:10
  刚入帐内,李昌就看到了久别的父皇。虽然神色还是如以前的威严,但明显清瘦了许多,两鬓的白发也比出征时多了,想来这次北征的失败,对一生不败的父皇来说,打击很大。李昌快步走到皇帝面前,跪拜道:“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李疆的声音还是如往日雄浑,等李昌起身之后,便挥手示意萧刚等人退下。偌大的御帐中,只剩下他们父子二人。
  “太子究竟是怎么回事?”李疆直截了当地问道。
  李昌早就料到父皇是因为太子之事召见自己,在昨天便私下与秦舒商议过该如何对答。秦舒深知皇帝虽然素来宠爱齐王,但也并不就是讨厌太子,否则东宫早就该易主了。李疆虽然身为皇帝,但爱子之心与常人无异,所以秦舒建议李昌如实向皇帝禀奏太子之事,还要将尽力替太子开解罪名。反正太子参与谋逆,无论如何储君的位置都保不住,李昌实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而是应该为太子求情,在皇帝的心中留下一个宅心仁厚、友爱兄长的好印象。
  所以李昌按着心里打好的腹稿,很快将太子谋逆一事向李疆禀报清楚。李疆虽然在皇后的奏折中知道了太子谋逆,但却不是十分详细,直到听完李昌的叙述,才算是完全明白了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当初数十万大军被困赤城的时候,李疆派遣傅羽突围求援。武陵侯叶璇就建议他再写一道密诏,让心腹死士带到京城,以防不测。李疆对那“不测”二字的含义十分不解,后来才知道指的是太子见死不救,坐拥江山。李疆虽然不是很喜欢太子,但也从来没有想过他会丧心病狂到这样的地步,谋害自己的父皇。所以当李疆接到皇后密奏太子谋逆时,是既伤心又气愤,恨不得立刻飞回京城,把这个畜生当场正法。但冷静下来后,李疆又有些犹豫。自己的儿子,李疆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以李建优柔的性格,怎么可能有魄力干下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而且皇后的奏折中也有很多地方讲述的不清楚,不少地方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李疆才打算在回京之前,单独召见楚王李昌,让他把整个事情的经过向自己将清楚。
  听完李昌的叙述,李疆沉默良久,才缓缓道:“老三,皇后曾写有密折将太子谋逆之事向朕奏明。可是朕怎么觉得你和皇后说的有些出入?”
  “儿臣不敢隐瞒父皇。”李昌急忙再次跪倒,道:“此事干系重大,儿臣岂敢胡言乱语?儿臣所言句句属实,不知哪里与母后所奏不符,还请父皇明示。”
  “你还敢狡辩?”李疆勃然作色道:“皇后奏折上明明说,太子与马杲共同谋逆。怎么朕听你的意思,好像是马杲主谋,而太子只是被他胁迫?”
  李昌见父皇动怒,急忙伏地道:“儿臣不敢。但太子谋逆一案,尚未审理,其中真相都未可知。儿臣觉得太子兄长素来仁孝,断不会做此大逆之事,多半是被马杲父子所惑。还请父皇明鉴。”
  “原来如此。”李疆点了点头,问道:“那皇后在奏折上怎么不写明白?”
  “这个儿臣却不清楚。”李昌复道:“不过儿臣猜测,太子乃是母后所生。母后为了避嫌,而不能为太子求情,也在情理之中。儿臣却不忍心见太子兄长蒙冤,所以斗胆直言,请父皇不要责怪。”
  李疆又沉吟半响,突然道:“这些话是你母后让你说的?”
  “不。”李昌急切地道:“这些都是儿臣的肺腑之言,与母后无关。太子被禁以后,母后便再没有单独见过太子与儿臣,一直深居宫中,等候父皇回京处理此事。母后绝对没有为太子开解的意思,也绝对没有让儿臣代她向父皇求情。”
  “你起来吧。”李疆轻叹一声,道:“想不到你能有如此仁厚之心。朕错怪你了。”语气大为缓和。
  李昌谢恩起身,知道他已经如秦舒所愿,顺利讨得父皇的信任。李疆示意李昌坐下,并道:“这此太子谋逆之事,你与皇后处理得很好,消息封锁的也很严密。不过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朕回京之后,总还是要将太子的罪行公告天下。这件事一直都是你处理的,你不妨向朕谈谈你的看法。”
  “是。”李昌略作思考,便道:“儿臣还是方才那句话,太子多半是受到马氏父子胁迫。儿臣认为父皇应该给太子一个自辩的机会,亲自听听他的解释,然后再作定夺。”
  “也好。”李疆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朕也很想听听老大能不能给朕一个满意的解释。这件事就先暂时放下,呃,三位国公到了京城没有?”
  李昌答道:“雍国公、楚国公听闻父皇被困,都兼程入京,只有蜀国公桓千岁还没有到。”
  “他怎么没到?”李疆皱眉道:“朕密诏中以他为贰师主帅,就算不必兴师来援,但他也应该在京城才对啊。”
  “儿臣按照父皇的旨意,派人前往蜀中征调桓千岁为帅。可是……”李昌稍作停顿,才道:“可是桓千岁到南郑之后,却突患重病,一直滞留在那里。”
  “突患重病?”李疆不悦地道:“那安西将军张浴有没有奏折送来?”
  “没有。”李昌见父皇眉心紧皱,大有责怪张浴的意思,不由起身道:“儿臣还有一事没有奏明父皇,还请父皇恕罪。”
  “什么事?”李疆有些惊讶地看着李昌,问道:“有什么事情,难道还比太子之事,更让朕吃惊么?”
  李昌犹豫片刻,才道:“儿臣也不知该如何禀奏父皇。桓千岁到达汉中后,借口安西将军张浴勾结太子,图谋不轨,将其斩杀,并暂以亲信谭林署理汉中太守一职。”
  “好大的胆子。”李疆猛然拍案而起,原本平复的怒火又窜了上来。张浴本来是他安插在桓帆身边的一颗棋子,现在却被桓帆拔掉,而且还将汉中夺了回去。李疆恨恨地道:“朕还没有死,他桓帆想干什么?”
  “父皇息怒。”李昌早吓得伏地请罪,复从怀中拿出一道表章,双手呈上,道:“这是桓千岁呈与朝廷的奏折,请朝廷委派官员前往汉中。”
  李疆一生经历过多少的大风大浪,等将桓帆的奏折看完,心情也渐渐恢复平静。让李昌起身后,将奏折递还与他,问道:“你是怎么回复的?”
  李昌必恭必敬地答道:“儿臣斗胆以朝廷的名义回复桓千岁,请父皇恕儿臣擅专之罪。儿臣以为既然桓千岁已经占了汉中,再派将官前往,也不过是张浴的下场。如今鲜卑在外,朝廷无暇南顾,所以儿臣依照他的意思,任命谭林为汉中太守,领安西将军。”
  “很好。”李疆点了点头,看李昌的眼神中,更多了几分欣赏,道:“你做的很好。不过,桓帆是怎么知道太子谋逆一事的?”
  “这个儿臣也觉得十分奇怪。”李昌道:“儿臣自问消息封锁的十分严密,便是京城的几位皇弟也只是知道太子犯错,被软禁在府中,对于谋逆之事,都是一无所知。儿臣也确实不明白,桓千岁在千里之外,是如何知道的。”
  “看来朕小看桓帆了。”李疆想了想,又问道:“太子东宫有个侍读,叫陆云、陆文龙的,你可知道?”
  李昌心中暗惊,表面上却故意思考片刻,才道:“父皇说的是不是写《千秋赋》的蜀中才子?”
  “正是。”李疆点头道:“太子出事以后,他在什么地方?你可知道?”
  其实李昌早闻陆云大名,在太子事件后,曾想要邀请其加入自己王府。可是陆云在回绝他之后,便突然失去踪迹。李昌再三打探,都没有他的消息。现在只好如实答道:“儿臣疏忽,并不知道陆云的行踪。”然后又问道:“难道父皇是怀疑他将消息带给桓千岁?”
  “他也是蜀人。”李疆有些惋惜地道:“陆云入京之时,朕就怀疑他是桓帆所派,只是惜其才能,所以留在东宫陪太子读书。现在看来,朕还是错了。”说完又叹息一声,道:“朕早知道桓帆不会甘于在西南偏僻之地度过一生。朕老了,以后就要看你们兄弟能不能守住江山。”
  “父皇……”李昌听李疆的语气中,竟然有些萧索,也不禁有些动情。再拜道:“若是桓千岁当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谋反,儿臣愿为父皇先驱,挥兵南下与之决战。”
  “你从未带兵打仗,哪里会是他的对手?”李疆呵呵一笑,突然觉得,这个平日里并不显山露水的儿子,确实有些不寻常之处。道:“不过朕给你的机会实在太少了。以后朕会多给你这样的机会,让你历练历练。”
  李昌知道自己今天的对答,已经很受父皇的欣赏,心中大为高兴,谢道:“多谢父皇。”
  李疆点头后,觉得再没有什么可问的,便道:“你今晚就在御营中休息,明日再随朕一道入城。”
  “是。”李昌领旨后,便准备告退。李疆却突然想起一事,又问道:“你母后可知道桓帆夺取汉中一事?”
  李昌急忙答道:“母后因为太子兄长之事,已经心力憔悴。儿臣不敢将此事禀报母后,以免母后伤心。”
  “很好。”李疆欣慰地看着李昌,再次夸奖道:“你办事确实很谨慎。”刚要让他下去休息,却听外面萧刚道:“陛下,微臣有事禀奏。”
  李疆遂召其入内,询问何事。萧刚行礼奏道:“刚才微臣属下探子来报,秦王、梁王两位殿下私下去了齐王殿下的营中。”
  李疆立刻眉头紧皱,沉声问道:“朕不是让他们回城待旨吗?”
  李昌急忙道:“儿臣来的时候,确实是让五弟带着他们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