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作者:王建 乔良 李晓宁 王湘惠 更新:2021-12-03 04:44
日本人有雄心,也有计谋,但始终缺少审时度势的战略眼光,这也许就是受岛国视野的局限吧。
再接着王建的话题说,从宏观的角度看,可以说冷战结束,为欧洲与美国的分裂准备了政治基础。这是因为东西方板块的对立消弭后,冷战时欧洲付出的合理保护费用,冷战后就变得不合理了,国家和地区利益都要重新认识和划分。美元作为世界贸易的结算货币,长期以来占尽了便宜,以前美国要出力保卫大家,欧洲也就认了。冷战结束后,欧洲就不愿意再把这好处送给美国,它也想拿用自己的货币去买东欧的资产,买俄罗斯的资源,然后形成自己的产业圈,美元所有的好处它也想有。这种情况下,欧洲有了跟美国另立门户的动力;而这些年美国经济基本面还不如欧洲,欧洲又有了跟美国叫板的能力。欧美分裂,对欧洲是机会大于成本,利大于弊。正是有这种利益在驱动,才有了形成法德俄轴心的内在动力。
王建: 共同的货币基于共同的产业联系,贸易联系也是产业联系的表现。产业联系多了,贸易联系必然是紧密的。贸易联系又是结算关系,结算关系这么频繁,如果用一个货币,汇率的风险就可以避开,汇兑的费用也可以节省。在欧洲,欧元出现以前光是汇兑的费用就是很大一笔支出。例如有人曾经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拿着多少钱,好像是200法郎,从巴黎出发,在欧洲大陆走上一圈,又回到法国,等你回来的时候,一分钱没花,没有了,怎么了?过一关得兑换一次,转了一圈,200法郎没了,一旦货币汇率没有了,这个钱不用支出了。
王湘穗: 这是从内部成本的角度看,从外部看,还有东亚和产油国家的净储蓄这块利益,欧元区也可以与美元分一杯羹。在重大利益的驱使下,法德俄与美国分庭抗礼不是策略调整,而是战略选择。
王建:它得好处一个在货币的汇兑方面,避免了货币的汇兑的风险损失,还有一个经济整合的好处。经济整合,欧洲虽然是最富裕发达的地方,整个块头如果合起来算,跟美国不相上下,分十几个国家,边界就成为生产力拓展的障碍,这样使每个企业的成长都受到国内市场的局限,就像咱们的国内市场分割一样,行政边界割断了市场联系。这样,欧洲这些大的企业它跟最大的企业,跟日本,跟美国比,都是二三流的,没有大企业,它的开发与研究费用,占的GDP比率也不低。因为在每个国家手里捏着,没法集中使用、集中投入,这样开发一个产品,没法集中力量。在经济增长中,在科研发展中,落了下风了。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这一段,像芯片产业,电子产业,一些重要的产业,欧洲的在国际市场份额是逐步败下阵来,国际竞争的压力,迫使它们非要走到一起不可。这是它们整合的非常重要的动力。
乔良: 不过10年时间,我们回过头去看一下,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的许多很著名的品牌已经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比如OKI,现在谁还知道这个牌子的手机,这个手机是最早小型化的,取代那种大砖头式的大哥大手机的,早已成了明日黄花。欧美间虽然没有发生战争,但这种市场战争同样非常激烈而且残酷。
王建: 有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情况,缺乏市场整合,不可能长成大的企业,最后在市场竞争中失败了。所以逼得它自己必须整合。
王湘穗:欧洲形成不了大企业,就没法跟美国企业竞争。
王建:经济的整合是给欧洲国家带来共同好处,但是整合的结果和美国是渐行渐远。
王湘穗:欧洲和美国作为两个同质化程度很高的经济体,为什么不能像以往那样相处?
王建: 欧洲这种整合,实际上我认为并不妨碍美国的物质利益,美国主要不从欧洲拿利益,是从亚洲拿利益。欧洲的经济整合妨碍了美国利益是在货币方面。亚洲国家怎么看欧元,跟美国和咱们怎么看欧元、欧洲人怎么看欧元不一样的。在过去没有出现欧元的时候,马克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只有9%,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日元是12%,美元是70%以上,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德国在世界经济当中的比重,是要高于它的外汇储备当中的比重,法郎、意大利里拉就更不要说,整个欧洲在世界经济当中的比重,跟美国不相上下的,但在国际货币当中的地位,就不一样了。所以,欧洲人搞欧元本意要整合自己的经济,不是跟美元对抗。欧洲大市场的形成,欧盟的经济整合,也不是说直接伤害美国的物质利益,但是因为亚洲人不会这么看问题,不管哪个货币走强了,亚洲的外汇储备都会跟上去。
新结盟:利益板块的重组(4)
王湘穗:国际资本的选择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伤害,因为美国经济必须依赖资本的流入,哪怕一部分国际资本跑到欧洲去,也会让美国经济失血。
乔良: 中国的崛起也一样,它本身并不以美国或其他国家,包括日本为自己想要取代的目标。
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利益的摩擦和碰撞越来越频繁,尤其是随着某一方的实力越来越庞大的时候,它们之间的缓冲空间就会越来越小甚至几乎消失。彼此的挤撞不可避免,直至视对方为对手,甚至敌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王建: 欧洲人不认为自己搞欧盟,搞欧元是威胁美国,美国人不这么看,主观上没有这种动机,客观上有这个效果。
王湘穗: 欧洲人觉得特委屈,觉得没碍你什么事,但是美国人不这么看。美国认为是美元的脚被你欧元的鞋挤住了,我的脚没法长了,不在有没有主观意图,关键在客观效果。我美国的好日子被你欧洲破坏了,所以非打你不可。
王建: 欧洲人做这个事的时候,没有这个动机,所以美国人去算计他的时候,他一时半会儿想不到这个,比如科索沃战争,也跟着去打,到后来发现,这个东西不是打科索沃,是打欧元的时候,开始觉醒了。
乔良: 为什么我要说经济就是政治,经济就是军事,而反过来说政治、军事也就是经济? 人类的经济生活是一切社会生活的核心,或者说是本质。欧洲的一体化和欧洲的经济一体化,以及欧元的出现,在这一进程刚开始的时候,绝对不会有任何政治家,包括有远见的政治家,看到这一进程的启动,会导致几十年来看上去一直是铁板一块的美欧关系的解体。而更让人预想不到的,是它在今天还有可能最后导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解体,因为伊拉克战争——其实从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就已经开始了——这三场战争严重动摇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根基。
王湘穗: 欧元区的出现,导致全球货币圈的重新组合,以往只有美元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货币,世界净储蓄额主要归美国。欧元有能力与美元同样成为全球货币,开始与美元争夺世界净储蓄。现在欧元区和美元区域都需要东亚。因为,东亚是世界净储蓄额最多一块,是肥肉,最大的货币利益在这里。
王建: 欧洲人也不盯这块利益,为什么?你看我们跟欧洲之间,日欧、中欧之间的贸易逆差都不太大,因为欧洲也是想用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是把重点放在发展物质生产上面,也不想用它的虚拟经济,谋东亚的肥肉,这是美国人的想法,美国人实实在在靠东亚地区的净储蓄,来维持他的巨大贸易逆差,他是这么样的目的。
王湘穗:我想欧洲对东亚的金融利益并非不想要,最多是眼下不去和美国明着争。实际上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现在各国都在调整外汇结构,光这一块就挺肥。当然欧洲现在主要任务是整合自己,因为它不像美元区那么容易统一,“打铁还得身板硬”,它现在身板还不硬。我觉得分析美欧的争夺与竞争,心里始终要有一个基本准绳,分析它干吗?咱们不是美国人,也不是欧洲人,是中国人,所以要想在这种局面下中国该怎么办?在这方面日本有教训,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比我们牛多了,就想着去买美国资产,在金融领域和美国较劲,西方7国搞了个广场协议,应该说是欧美联手把日本的金融势头给遏制住了。按照日本人的说法,是平成战败,是“海盗民族打败了水稻民族”。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觉得日本这一经济板块就一直处在漂泊状态,虽然仍是美国的政治军事上的盟国,但在经济上日本对自己的利益有重新的认识,意识到应该进行东亚区域的经济整合。虽然有一些统计说,日本民众对于中国的评价极低,可现在中日贸易往来及经济合作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民众心理有时和实际利益是背离的。这也说明日本经10年教训后,还没有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日本前车可鉴,中国应早做绸缪。
不是走向单极 而是天下三分(1)
展望20年或者10年以后的世界,世界大势,它不是走向统一,而是走向三极。美国或南北美是一极,欧洲是一极,东亚,包括大中华圈、日本、韩国是一极。出现三个力量极,这就是新战国。除了美元这一极以外,无论欧元区还是东亚区,都缺资源。因此,美元如果不想让这两个极出现的话,最方便的方式是控制资源。天下三分是趋势,现在说还只能算是一种预测,或者说是一种构想。 天下三分对中国是一个有利的格局,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再接着王建的话题说,从宏观的角度看,可以说冷战结束,为欧洲与美国的分裂准备了政治基础。这是因为东西方板块的对立消弭后,冷战时欧洲付出的合理保护费用,冷战后就变得不合理了,国家和地区利益都要重新认识和划分。美元作为世界贸易的结算货币,长期以来占尽了便宜,以前美国要出力保卫大家,欧洲也就认了。冷战结束后,欧洲就不愿意再把这好处送给美国,它也想拿用自己的货币去买东欧的资产,买俄罗斯的资源,然后形成自己的产业圈,美元所有的好处它也想有。这种情况下,欧洲有了跟美国另立门户的动力;而这些年美国经济基本面还不如欧洲,欧洲又有了跟美国叫板的能力。欧美分裂,对欧洲是机会大于成本,利大于弊。正是有这种利益在驱动,才有了形成法德俄轴心的内在动力。
王建: 共同的货币基于共同的产业联系,贸易联系也是产业联系的表现。产业联系多了,贸易联系必然是紧密的。贸易联系又是结算关系,结算关系这么频繁,如果用一个货币,汇率的风险就可以避开,汇兑的费用也可以节省。在欧洲,欧元出现以前光是汇兑的费用就是很大一笔支出。例如有人曾经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拿着多少钱,好像是200法郎,从巴黎出发,在欧洲大陆走上一圈,又回到法国,等你回来的时候,一分钱没花,没有了,怎么了?过一关得兑换一次,转了一圈,200法郎没了,一旦货币汇率没有了,这个钱不用支出了。
王湘穗: 这是从内部成本的角度看,从外部看,还有东亚和产油国家的净储蓄这块利益,欧元区也可以与美元分一杯羹。在重大利益的驱使下,法德俄与美国分庭抗礼不是策略调整,而是战略选择。
王建:它得好处一个在货币的汇兑方面,避免了货币的汇兑的风险损失,还有一个经济整合的好处。经济整合,欧洲虽然是最富裕发达的地方,整个块头如果合起来算,跟美国不相上下,分十几个国家,边界就成为生产力拓展的障碍,这样使每个企业的成长都受到国内市场的局限,就像咱们的国内市场分割一样,行政边界割断了市场联系。这样,欧洲这些大的企业它跟最大的企业,跟日本,跟美国比,都是二三流的,没有大企业,它的开发与研究费用,占的GDP比率也不低。因为在每个国家手里捏着,没法集中使用、集中投入,这样开发一个产品,没法集中力量。在经济增长中,在科研发展中,落了下风了。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这一段,像芯片产业,电子产业,一些重要的产业,欧洲的在国际市场份额是逐步败下阵来,国际竞争的压力,迫使它们非要走到一起不可。这是它们整合的非常重要的动力。
乔良: 不过10年时间,我们回过头去看一下,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的许多很著名的品牌已经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比如OKI,现在谁还知道这个牌子的手机,这个手机是最早小型化的,取代那种大砖头式的大哥大手机的,早已成了明日黄花。欧美间虽然没有发生战争,但这种市场战争同样非常激烈而且残酷。
王建: 有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情况,缺乏市场整合,不可能长成大的企业,最后在市场竞争中失败了。所以逼得它自己必须整合。
王湘穗:欧洲形成不了大企业,就没法跟美国企业竞争。
王建:经济的整合是给欧洲国家带来共同好处,但是整合的结果和美国是渐行渐远。
王湘穗:欧洲和美国作为两个同质化程度很高的经济体,为什么不能像以往那样相处?
王建: 欧洲这种整合,实际上我认为并不妨碍美国的物质利益,美国主要不从欧洲拿利益,是从亚洲拿利益。欧洲的经济整合妨碍了美国利益是在货币方面。亚洲国家怎么看欧元,跟美国和咱们怎么看欧元、欧洲人怎么看欧元不一样的。在过去没有出现欧元的时候,马克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只有9%,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日元是12%,美元是70%以上,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德国在世界经济当中的比重,是要高于它的外汇储备当中的比重,法郎、意大利里拉就更不要说,整个欧洲在世界经济当中的比重,跟美国不相上下的,但在国际货币当中的地位,就不一样了。所以,欧洲人搞欧元本意要整合自己的经济,不是跟美元对抗。欧洲大市场的形成,欧盟的经济整合,也不是说直接伤害美国的物质利益,但是因为亚洲人不会这么看问题,不管哪个货币走强了,亚洲的外汇储备都会跟上去。
新结盟:利益板块的重组(4)
王湘穗:国际资本的选择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伤害,因为美国经济必须依赖资本的流入,哪怕一部分国际资本跑到欧洲去,也会让美国经济失血。
乔良: 中国的崛起也一样,它本身并不以美国或其他国家,包括日本为自己想要取代的目标。
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利益的摩擦和碰撞越来越频繁,尤其是随着某一方的实力越来越庞大的时候,它们之间的缓冲空间就会越来越小甚至几乎消失。彼此的挤撞不可避免,直至视对方为对手,甚至敌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王建: 欧洲人不认为自己搞欧盟,搞欧元是威胁美国,美国人不这么看,主观上没有这种动机,客观上有这个效果。
王湘穗: 欧洲人觉得特委屈,觉得没碍你什么事,但是美国人不这么看。美国认为是美元的脚被你欧元的鞋挤住了,我的脚没法长了,不在有没有主观意图,关键在客观效果。我美国的好日子被你欧洲破坏了,所以非打你不可。
王建: 欧洲人做这个事的时候,没有这个动机,所以美国人去算计他的时候,他一时半会儿想不到这个,比如科索沃战争,也跟着去打,到后来发现,这个东西不是打科索沃,是打欧元的时候,开始觉醒了。
乔良: 为什么我要说经济就是政治,经济就是军事,而反过来说政治、军事也就是经济? 人类的经济生活是一切社会生活的核心,或者说是本质。欧洲的一体化和欧洲的经济一体化,以及欧元的出现,在这一进程刚开始的时候,绝对不会有任何政治家,包括有远见的政治家,看到这一进程的启动,会导致几十年来看上去一直是铁板一块的美欧关系的解体。而更让人预想不到的,是它在今天还有可能最后导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解体,因为伊拉克战争——其实从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就已经开始了——这三场战争严重动摇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根基。
王湘穗: 欧元区的出现,导致全球货币圈的重新组合,以往只有美元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货币,世界净储蓄额主要归美国。欧元有能力与美元同样成为全球货币,开始与美元争夺世界净储蓄。现在欧元区和美元区域都需要东亚。因为,东亚是世界净储蓄额最多一块,是肥肉,最大的货币利益在这里。
王建: 欧洲人也不盯这块利益,为什么?你看我们跟欧洲之间,日欧、中欧之间的贸易逆差都不太大,因为欧洲也是想用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是把重点放在发展物质生产上面,也不想用它的虚拟经济,谋东亚的肥肉,这是美国人的想法,美国人实实在在靠东亚地区的净储蓄,来维持他的巨大贸易逆差,他是这么样的目的。
王湘穗:我想欧洲对东亚的金融利益并非不想要,最多是眼下不去和美国明着争。实际上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现在各国都在调整外汇结构,光这一块就挺肥。当然欧洲现在主要任务是整合自己,因为它不像美元区那么容易统一,“打铁还得身板硬”,它现在身板还不硬。我觉得分析美欧的争夺与竞争,心里始终要有一个基本准绳,分析它干吗?咱们不是美国人,也不是欧洲人,是中国人,所以要想在这种局面下中国该怎么办?在这方面日本有教训,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比我们牛多了,就想着去买美国资产,在金融领域和美国较劲,西方7国搞了个广场协议,应该说是欧美联手把日本的金融势头给遏制住了。按照日本人的说法,是平成战败,是“海盗民族打败了水稻民族”。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觉得日本这一经济板块就一直处在漂泊状态,虽然仍是美国的政治军事上的盟国,但在经济上日本对自己的利益有重新的认识,意识到应该进行东亚区域的经济整合。虽然有一些统计说,日本民众对于中国的评价极低,可现在中日贸易往来及经济合作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民众心理有时和实际利益是背离的。这也说明日本经10年教训后,还没有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日本前车可鉴,中国应早做绸缪。
不是走向单极 而是天下三分(1)
展望20年或者10年以后的世界,世界大势,它不是走向统一,而是走向三极。美国或南北美是一极,欧洲是一极,东亚,包括大中华圈、日本、韩国是一极。出现三个力量极,这就是新战国。除了美元这一极以外,无论欧元区还是东亚区,都缺资源。因此,美元如果不想让这两个极出现的话,最方便的方式是控制资源。天下三分是趋势,现在说还只能算是一种预测,或者说是一种构想。 天下三分对中国是一个有利的格局,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