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3 04:20
它会让你鼓起信心和勇气,抓住机遇,采取行动,去获得财富、成就、健康和幸福;也会让你排斥和失去这些极为宝贵的东西。
这个法宝的两面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关键就在于你选择哪一面,经常使用哪一面了。
一个孩子,家境贫寒,生活窘迫,不得不经常拾煤块,拣破烂,因而有些同学就看不起他。放学以后,常有3个爱欺负人的孩子袭击他,以此取乐。他每次受到惊吓或是挨了打骂,只有流着泪回家,感到恐惧和自卑。后来,他读了一本书《罗伯特的奋斗》,内心受到启发和鼓舞。他在心理上进行了积极的自我暗示,决心拚命战斗,打败对方。这天放学的路上,他又遇到那3个恃强凌弱的孩子。那3个孩子一起喊叫着冲向他。他这回不是逃跑,更不是害怕求饶,而是挺身迎战,一鼓作气和他们拚打。这是一场恶战。他打倒了一个,另一个见势不妙逃跑了,领头的那个也只好退却了。从此,那3个孩子再也不敢欺负他了。实际上,他不比几个月前强壮多少,攻击他的3个孩子也没有变得虚弱,前后不同的只是他的心理上的自我暗示不同。他改变了自己的心理态度,也就改变了他的命运。
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固然是个法宝,但这个法宝的巨大魔力,还需要通过经常地长期运用,形成一种意识,才会充分地显示出来。具有自信主动意识的人必然会长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而具有自卑被动意识的人却总是使用消极的自我暗示。可以说,经常进行积极暗示的人在每一个困难和问题面前看到的都是机会和希望;而经常进行消极暗示的人在每一个希望和机会面前看到的都是问题和困难。很明显,正是这种由成千上万次的心理暗示所形成的意识决定了一个人有无发展,能否成功。
美国社会学学者华特·雷克博士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
他从两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中,找出两组截然不同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组是表现不好,难以救药的;另一组是表现优良,能够上进的。那些品行不良的孩子,在他们遇到某种困难时,往往会预期自己一定会有麻烦,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下,认定自己的家庭糟糕透顶等。而那些素行优良的孩子则相信自己在学习上会成功,相信不会遇到什么麻烦。经过5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正如原先所预期的情形:好孩子都能保持继续上进的记录;而那些品行不良的孩子则经常会出问题,其中还有人进过少年法庭。
以上的事实和研究结果再次证实:自我意识、自我评价本身确实能左右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孩子如果有了不利的自我意识,就会有不良的表现,也就很容易被人们看成是“没出息”、“没用”,甚至“有犯罪意图”。一个人的心理暗示经常怎样,他就会真的变成那样。想要戒烟的人如果告诉自己:
“我无法戒烟”,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戒烟。凡事认为“我不行”、“我注定会失败”的人,他怎么可能会成功呢?
人与人之间本来只有很少的差异,但这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巨大的差异当然决定了是成功、幸福,还是平庸、不幸。而原本很小的差异就是凡事所采取的心理暗示不同。所以说,两种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自我意识决定的,这句话的含义就包括了潜意识。因为积极的心理暗示要经常进行,长期坚持,这就意味着积极的自我暗示能自动进入潜意识,影响意识,只有潜意识改变了,才会成为习惯。
卡耐基指出,潜意识就是已经习惯成自然,不用有意控制的心理活动。根据大自然的构造,人类完全能够控制经由各种感觉器官进入潜意识的各种信息刺激和物质力量。但是,这并不等于人们随时随地经常地运用自己的控制力,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许多人并不运用这种控制力。如果人们都能主宰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心态消极,一生贫苦卑贱呢?
潜意识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不在上面播下成功意识的良种,就会野草丛生,一片荒芜。自我暗示就是播撒什么样的种子的控制媒介,一个人可以经由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动地把成功的种子和创造性的思想灌输进入潜意识的大片沃土。相反,也可以灌输消极的种子或破坏性的思想,而使潜意识这块肥沃的土地野草丛生。
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个人获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把树立成功心理、发展积极心态这个总原则变成了可以具体操作的方式和手段了。就是说,转变意识、发展积极心态,就要从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做起。
第二、心理暗示是人的自我意识中“有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沟通媒介。人的思想行为不可能一切都要有意识地选择和控制,通过经常持久的积极暗示,让自信主动的电流与潜意识接通,这才是真正的具有巨大魔力的自我意识。
第三、由于心理暗示的内容是具体的、实际的,所以坚持积极的自我意识也就必然要选择确立自己的目标,而且主要的目标将渗透在潜意识中,作为一种模型或蓝图支配你的生活和工作。
第四、通过心理暗示这个具体实际、可以操作的环节,我们能把内容复杂的成功心理学融汇贯通,化作简单明确而又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意志,并且可以立刻行动。正因为心理暗示能够直接支配影响你的行动,所以,“自我意识决定你有无发展、能否成功”这句话就变得更加实在了。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怎样通过心理暗示使所有遇到的事情和工作,都符合自己的兴趣呢?请看看下面这位打字小姐是怎么做的。
这位小姐在奥克拉荷马州托沙城的一个石油公司工作。
最使她乏味的是,每个月要花几天的时间,填写一份塞满了统计数字的报表。怎么使这令人厌烦的工作变成有意思呢?她点出每天早上所填的数量,尽量在下午去打破自己的纪录;然后再点清一天所做的总数,第二天想办法再打破前一天的纪录。结果,她很快地把使她乏味的报表填完了。她这样做,是为了得到赞扬吗?不是;是为了得到感谢吗?不是;是为了加薪或者提升吗?也不是。她只是为了尽快地把没有意思的工作很有意思地去完成。这样,她就省下了不少精力,休息时,她也就有了更多的快乐。
下面又是一位打字小姐,她做得更妙:把没有意思的工作,假设为很有意思,结果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报偿。她的名字叫维莉·哥顿,住在伊利诺州爱姆霍斯特城坎尼华斯大道四百七十三号。关于她的故事,是她亲自写信告诉卡耐基的。
“我们办公室有四个打字小姐,仍然常常忙得不可开交。
有一天,副经理一定要我把一封长信重打一遍。我告诉他,只要改一改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重打。他却对我说,如果我不愿意重打,他就去找愿意打的人来打。我简直气晕了。但是我想到,如果我不打,就会有很多人来抓住这个机会,代替我的工作位子。何况人家给我薪水,就是要我做这项工作的。
于是,我便假设喜欢这项工作,高高兴兴地做。奇怪的是,这样一假设,我好象真的喜欢这项工作了,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这个发现,使我改变了过去的工作态度,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很不错的职员。后来有一位主管需要私人秘书,就让我去担任了那份新的职务。”
哥顿小姐最后问卡耐基:“这件事是不是可以证明,心理状态转变所产生的力量呢?”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其实,哥顿小姐不知道,她无意中要“假想”自己很快乐。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也会真的变得快乐起来。
顽强地抵御忧虑
卡耐基认为,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想法考虑到原因和结果,可以产生很合逻辑的、很有建设性的计划;而坏想法通常会导致一个人的紧张和精神崩溃。
卡耐基曾去拜访过亚瑟·苏兹柏格,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纽约时报》的发行人。苏兹柏格先生告诉卡耐基,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过欧洲的时候,他感到非常吃惊,对未来非常担忧,使得他几乎无法入睡。他常常在半夜下床,拿着画布和颜料,望着镜子,想画一张自画像。他对绘画一无所知,可是他还是画着,好让自己不再担心。苏兹柏格先生告诉卡耐基,最后,他用一首赞美诗里的一句话作为他的座右铭,终于消除了他的忧虑,得到了平安。这一句话是:“只要一步就好了。”
指引我,仁慈的灯光……
让你常在我脚旁,
我并不想看到远方的风景,
只要一步就好了。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当兵的年轻人也同样学到了这一课,他的名字叫做泰德·班哲明诺,住在马里兰州的巴铁摩尔城,——他曾经忧虑得几乎完全丧失了斗志。
“在一九四五年的四月,”泰德·班哲明诺写道:“我忧愁得患了一种医生称之为结肠痉挛的病,这种病使人极为痛苦,若是战事不在那时候结束的话,我想我整个人都会垮了。
“我当时整个人筋疲力尽。我在第九十四步兵师,担任士官的职务,工作是建立和维持一份在作战中死伤和失踪者的纪录,还要帮忙发掘那些在战事激烈的时候被打死的、被草草掩埋在坟墓里的士兵。我得收集那些人的私人物品,要确切地把那些东西送回到重视这些私人物品的家人或近亲手里。我一直在担心,怕我们会造成那些让人很窘的或者是很严重的错误,我担心我是不是能办好这些事,我担心是不是还能活着回去把我的独生子抱在怀里——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十六个月的儿子。
这个法宝的两面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关键就在于你选择哪一面,经常使用哪一面了。
一个孩子,家境贫寒,生活窘迫,不得不经常拾煤块,拣破烂,因而有些同学就看不起他。放学以后,常有3个爱欺负人的孩子袭击他,以此取乐。他每次受到惊吓或是挨了打骂,只有流着泪回家,感到恐惧和自卑。后来,他读了一本书《罗伯特的奋斗》,内心受到启发和鼓舞。他在心理上进行了积极的自我暗示,决心拚命战斗,打败对方。这天放学的路上,他又遇到那3个恃强凌弱的孩子。那3个孩子一起喊叫着冲向他。他这回不是逃跑,更不是害怕求饶,而是挺身迎战,一鼓作气和他们拚打。这是一场恶战。他打倒了一个,另一个见势不妙逃跑了,领头的那个也只好退却了。从此,那3个孩子再也不敢欺负他了。实际上,他不比几个月前强壮多少,攻击他的3个孩子也没有变得虚弱,前后不同的只是他的心理上的自我暗示不同。他改变了自己的心理态度,也就改变了他的命运。
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固然是个法宝,但这个法宝的巨大魔力,还需要通过经常地长期运用,形成一种意识,才会充分地显示出来。具有自信主动意识的人必然会长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而具有自卑被动意识的人却总是使用消极的自我暗示。可以说,经常进行积极暗示的人在每一个困难和问题面前看到的都是机会和希望;而经常进行消极暗示的人在每一个希望和机会面前看到的都是问题和困难。很明显,正是这种由成千上万次的心理暗示所形成的意识决定了一个人有无发展,能否成功。
美国社会学学者华特·雷克博士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
他从两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中,找出两组截然不同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组是表现不好,难以救药的;另一组是表现优良,能够上进的。那些品行不良的孩子,在他们遇到某种困难时,往往会预期自己一定会有麻烦,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下,认定自己的家庭糟糕透顶等。而那些素行优良的孩子则相信自己在学习上会成功,相信不会遇到什么麻烦。经过5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正如原先所预期的情形:好孩子都能保持继续上进的记录;而那些品行不良的孩子则经常会出问题,其中还有人进过少年法庭。
以上的事实和研究结果再次证实:自我意识、自我评价本身确实能左右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孩子如果有了不利的自我意识,就会有不良的表现,也就很容易被人们看成是“没出息”、“没用”,甚至“有犯罪意图”。一个人的心理暗示经常怎样,他就会真的变成那样。想要戒烟的人如果告诉自己:
“我无法戒烟”,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戒烟。凡事认为“我不行”、“我注定会失败”的人,他怎么可能会成功呢?
人与人之间本来只有很少的差异,但这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巨大的差异当然决定了是成功、幸福,还是平庸、不幸。而原本很小的差异就是凡事所采取的心理暗示不同。所以说,两种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自我意识决定的,这句话的含义就包括了潜意识。因为积极的心理暗示要经常进行,长期坚持,这就意味着积极的自我暗示能自动进入潜意识,影响意识,只有潜意识改变了,才会成为习惯。
卡耐基指出,潜意识就是已经习惯成自然,不用有意控制的心理活动。根据大自然的构造,人类完全能够控制经由各种感觉器官进入潜意识的各种信息刺激和物质力量。但是,这并不等于人们随时随地经常地运用自己的控制力,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许多人并不运用这种控制力。如果人们都能主宰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心态消极,一生贫苦卑贱呢?
潜意识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不在上面播下成功意识的良种,就会野草丛生,一片荒芜。自我暗示就是播撒什么样的种子的控制媒介,一个人可以经由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动地把成功的种子和创造性的思想灌输进入潜意识的大片沃土。相反,也可以灌输消极的种子或破坏性的思想,而使潜意识这块肥沃的土地野草丛生。
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个人获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把树立成功心理、发展积极心态这个总原则变成了可以具体操作的方式和手段了。就是说,转变意识、发展积极心态,就要从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做起。
第二、心理暗示是人的自我意识中“有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沟通媒介。人的思想行为不可能一切都要有意识地选择和控制,通过经常持久的积极暗示,让自信主动的电流与潜意识接通,这才是真正的具有巨大魔力的自我意识。
第三、由于心理暗示的内容是具体的、实际的,所以坚持积极的自我意识也就必然要选择确立自己的目标,而且主要的目标将渗透在潜意识中,作为一种模型或蓝图支配你的生活和工作。
第四、通过心理暗示这个具体实际、可以操作的环节,我们能把内容复杂的成功心理学融汇贯通,化作简单明确而又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意志,并且可以立刻行动。正因为心理暗示能够直接支配影响你的行动,所以,“自我意识决定你有无发展、能否成功”这句话就变得更加实在了。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怎样通过心理暗示使所有遇到的事情和工作,都符合自己的兴趣呢?请看看下面这位打字小姐是怎么做的。
这位小姐在奥克拉荷马州托沙城的一个石油公司工作。
最使她乏味的是,每个月要花几天的时间,填写一份塞满了统计数字的报表。怎么使这令人厌烦的工作变成有意思呢?她点出每天早上所填的数量,尽量在下午去打破自己的纪录;然后再点清一天所做的总数,第二天想办法再打破前一天的纪录。结果,她很快地把使她乏味的报表填完了。她这样做,是为了得到赞扬吗?不是;是为了得到感谢吗?不是;是为了加薪或者提升吗?也不是。她只是为了尽快地把没有意思的工作很有意思地去完成。这样,她就省下了不少精力,休息时,她也就有了更多的快乐。
下面又是一位打字小姐,她做得更妙:把没有意思的工作,假设为很有意思,结果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报偿。她的名字叫维莉·哥顿,住在伊利诺州爱姆霍斯特城坎尼华斯大道四百七十三号。关于她的故事,是她亲自写信告诉卡耐基的。
“我们办公室有四个打字小姐,仍然常常忙得不可开交。
有一天,副经理一定要我把一封长信重打一遍。我告诉他,只要改一改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重打。他却对我说,如果我不愿意重打,他就去找愿意打的人来打。我简直气晕了。但是我想到,如果我不打,就会有很多人来抓住这个机会,代替我的工作位子。何况人家给我薪水,就是要我做这项工作的。
于是,我便假设喜欢这项工作,高高兴兴地做。奇怪的是,这样一假设,我好象真的喜欢这项工作了,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这个发现,使我改变了过去的工作态度,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很不错的职员。后来有一位主管需要私人秘书,就让我去担任了那份新的职务。”
哥顿小姐最后问卡耐基:“这件事是不是可以证明,心理状态转变所产生的力量呢?”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其实,哥顿小姐不知道,她无意中要“假想”自己很快乐。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也会真的变得快乐起来。
顽强地抵御忧虑
卡耐基认为,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想法考虑到原因和结果,可以产生很合逻辑的、很有建设性的计划;而坏想法通常会导致一个人的紧张和精神崩溃。
卡耐基曾去拜访过亚瑟·苏兹柏格,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纽约时报》的发行人。苏兹柏格先生告诉卡耐基,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过欧洲的时候,他感到非常吃惊,对未来非常担忧,使得他几乎无法入睡。他常常在半夜下床,拿着画布和颜料,望着镜子,想画一张自画像。他对绘画一无所知,可是他还是画着,好让自己不再担心。苏兹柏格先生告诉卡耐基,最后,他用一首赞美诗里的一句话作为他的座右铭,终于消除了他的忧虑,得到了平安。这一句话是:“只要一步就好了。”
指引我,仁慈的灯光……
让你常在我脚旁,
我并不想看到远方的风景,
只要一步就好了。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当兵的年轻人也同样学到了这一课,他的名字叫做泰德·班哲明诺,住在马里兰州的巴铁摩尔城,——他曾经忧虑得几乎完全丧失了斗志。
“在一九四五年的四月,”泰德·班哲明诺写道:“我忧愁得患了一种医生称之为结肠痉挛的病,这种病使人极为痛苦,若是战事不在那时候结束的话,我想我整个人都会垮了。
“我当时整个人筋疲力尽。我在第九十四步兵师,担任士官的职务,工作是建立和维持一份在作战中死伤和失踪者的纪录,还要帮忙发掘那些在战事激烈的时候被打死的、被草草掩埋在坟墓里的士兵。我得收集那些人的私人物品,要确切地把那些东西送回到重视这些私人物品的家人或近亲手里。我一直在担心,怕我们会造成那些让人很窘的或者是很严重的错误,我担心我是不是能办好这些事,我担心是不是还能活着回去把我的独生子抱在怀里——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十六个月的儿子。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