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2-03 04:19
  ?如果身为旁观者的你,若只看到上司的缺点,却无法看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就会造成上下关系的紧张。因此,你虽以旁观者的身份看清了上司的缺点,但不妨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看看自己是否也有过这样的错误,那么你在批评上司的时候,就可以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也许他可能有种种的苦衷,就同你一样。那么对于一些小错误,你应以关心体谅代替批评,这样你的上司更容易接受,同时对你会心存感激。
  私下批评
  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如果这种话是当众听到的,他就会更加觉得有面子;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批评,尤其是当众批评他的错误,所以,有关批评的话要私下说,这样既顾全了上司的面子,又有利于你本身的形象。另外,还要注意批评的语气,人们常说:“吃软不吃硬”,所以,用委婉的语气批评更能让人接受。
  如何与副职上司融洽相处?
  因工作需要,在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除了一个正职全面主持工作外,往往还配有个或多个副职。作为下级,不仅要服从正职的管理和调遣,还要注意学会与副职上司融洽相处。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平等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尊重上司,是下级必备的素质。
  不论是对正职还是副手,都须一视同仁。对正职上司热情有余,关心无微不至;对副职领导却视同可有可无,粗心大意,最容易引起后者的反感。因为副职在心理上十分敏感,位不如人高,权不如人大,说话不能“一言九鼎”,办事不能得心应手。不属见了正职点头哈腰,进门起身让座,端茶递水又拿烟,生病住院常去看,家门常去陪搓麻将伴聊天。对副职则是另一副面孔:副职倒的酒不喝,用车排不上,生病手术无人管。别小看一句话一次问好,一杯茶水一支烟,一个酒杯不平常,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人。
  二、服从
  服从管理是制度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分工不同的情况下,作为部属应加强思想修养,革除私心杂念,人不分身份贵贱,官不论职权大小,一律平等相待,服从副职领导要与服从正职相一致。因为副职是对正职负责,也是你顶头上司正职的“代言人”。所以,对副职分管的工作也不能马虎草率,对副职交办的事要“古道热肠”,尽力而为。少跟正职“套近乎”,多与副职“打交道”,他对下属更熟悉,更了解情况,他在正职面前或在会上说话更实际,更有分量。须知,有千年的朝廷没有千年的官。今朝的正职明日可能升迁调动或解职下台,今日的副职也可能明朝登上正职的“交椅”。以人划线,跟不完的人,不断站错了队,那以后的处境就尴尬而不容乐观了。
  三、支持
  副职与副职因职务上的差异,容易出现攀比心理,对下属产生误会。因此,要竭力支持副职的工作,切忌“看人下菜”。副职交待的事要愉快接受,照要求按时完成,不要推三阻四,强调客观。如果正职领导在这之前或之后安排了任务,则有必要分清轻重缓急,阐述原因一般是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的。有困难办不到的,或委托他人或解释原因,才不至使人产生轻看慢待的想法。
  四、理解
  作为下级,要理解副职领导的处境和难处,对自己诸如在遇到职务提升、工作调动、住房困难、子女求学、生病请假等实际问题时,向副职领导提出要求,一是不要条件苛刻,二是不要急于求成,三是不能怨天尤人。不要怀疑副职领导办事拖沓,把问题当“皮球”踢,他有一个向正职汇报的过程;不要埋怨副职领导“不关心人”,他的意见还要听取正职的决定;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副职这里行不通,就打“擦边球”,到正职那里“搬救兵”;更不能摇唇鼓舌,两头搬弄是非,“西洋景”戳穿,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你更难处世为人。
  与管理层进行沟通的5条原则
  与管理层进行沟通的:
  第1条原则,理解管理层希望你做什么。如果你自己郡不理解它们,则无法把这些指示翻译给基层员工。如果指示中存在任何问题或者不明确的地方,在行动之前先问清楚或得到澄清。经过缜密思考后提出来的问题不仅能使你自己对需要做什么有更好的理解,还常常导致了管理层对最初指示的改动,因为高层管理者也需要仔细考虑自己所提出的要求。花几分钟时间弄清指示可以节省几天时间,并保全了你的信誉。
  第2条原则,确保指示具体明确。不要顺从地接受一个非常笼统的指示,它可以作出各种解释。如果指示是笼统的,从管理层的角度上看,其结果永远不会令人满意。
  第3条原则,主管有权力提出不同意见,但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主管来说,在做事的方法上与高级管理层的观点不同是可以被接受的,但不是目标本身。主管是执行政策的人,他们有权力讨论如何有效执行某一政策的具体细节问题。但是,他们不是政策的制定者,因此,任何涉足这一领域的尝试都被看做是消极的。
  第4条原则,为了从事所要求的工作,在资源方面与管理层获得一致意见。主管可能被告知某项任务极为重要,而后却被斥责在完成这项工作方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衡量任务的重要性方面,管理层打算分配给任务的资源数量与口头承诺相比是更好的指标)。
  第5条原则,确定管理层什么时候希望看到结果报告,报告是什么形式的。你是否还记得,前面我们说企业沟通有两种流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向高层管理者汇报工作与活动的结果是主管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就是自下而上沟通的例子。与管理层进行沟通时,所有这些原则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理解管理层希望你完成什么工作,并将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反馈给管理层。
  如何与你的新上司融洽相处?
  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总会遇到不止一个上司。如何与上司相处,如何与新上司协调,干系重大。
  今年年初,总公司派新任总经理接管公司的工作。对我这个中层部门主管来讲,适应“老总”的工作风格,找准自己的定位,配合“老总”的工作,“此乃为臣之道”。于是有机会我就把一些本部门业务开展的情况汇报给“老总”,希望他能及时了解本部门业务开展的情况,在制定公司战略发展目标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我担任公司内一个部门的主管是从去年开始的。由于市场的不景气,使得公司不得不转换经营思路,成立新的部门来开发新产品以及该产品的市场推广。由于前总经理的信任,加上我自己也确实想干一点实事,于是我接受了重任,全身心地投入新产品项目的开发。虽然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不少意想外的困难,好在有公司总经理的支持,业务开展还算过得去。一年内完成产品的开发,建立新产品的销售通路,使得新产品业务能正常运转起来。虽然实际情况与事前调研有差距,不管如何我作为主管还是觉得蛮有成就感的。
  一月份新老总召开了部门会议,听取部门工作汇报并倾听员工对业务发展的意见。说实话,去年业务发展并不顺,在与合作方的合作过程中一些“受制于人”的因素迟迟无法解决,部门员工的确有些情绪,正因为如此,员工在此次会议上反映了一些实际问题。会议上我总结了去年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大量实际困难,可能是由于我对该业务的过分投入,总结时我讲话的情绪一度有一些激动。没想到这次五个小时的会议成为我“恶梦”的开始。
  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
  自从那次会议后,与“老总”的关系急转直下。在以后的一些会议中,作为部门主管的我,三番五次受到“老总”的批评。从中层干部会议到全体员工会议,我(当然不止我一个)总是被批的对象,总算还给面子,有时批评不点名。
  与“老总”关系的恶化是由他下达的年度业务考核指标引起的。他下达的年度业务量高得出奇,在我看来简直是不切实际。我可以用客观的数字来说明,在外部宏观环境没有大的变化的基础上,今年的业务量被要求同比上升2500%,这是一个可实现的目标吗?
  我隐约地感到我陷入了一场“风暴”中,“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是我工作的风格,我可能在哪里得罪了“老总”?我与“老总”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是单纯的有关工作的争论。对我来说一季度的每一天都可谓是度日如年,心情一度郁闷至极。我尽力去适应“老总”的工作风格,寻找可能实现目标的方案。可是我提出的关于考核的修改方案,总是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被否定。我提出的关于部门发展方案,总是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被修来改去。我一月份提出的业务宣传方案,也拖拖拉拉的直到四月份才得以落实。前辈有言:“国企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我公司还不是“国企”,难道开始患“国企病”了吗?
  道不同,不相为谋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秉持MBA管理理念的管理人员,我在“暴风骤雨”中几乎迷失了方向。由于我工作环境的特别,时常能接触到传统的“国企”管理方式;也能接触到现代“外企”的管理方式,我能强烈感受到东、西方管理方式的差异。我想“老总”和我可能的确是因为“道不同”,所以“不相为谋”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办法吗?(清若)
  职场分析
  在对“清若”的遭遇进行评析前,请让我先举个例子,克莱斯勒公司总裁艾科卡曾是个内向、怯懦的工程师,但后来却工作一路顺风,屡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