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折家将
作者:淡墨青衫 更新:2021-12-03 02:50
“费将军!”
张宪抢先一步,向着费伦拱手一礼。
宜川平阳两战,费伦皆是从军与役,功劳自然是头一份的,再有觉金兵阴谋,提前调动兵马防备,这都是行人司的功劳。政事堂的登闻司,枢府的行人司,向来是平行并重,到得此事,行人司由于费伦这个主官的干,在军国大事上的作用已经远远过登闻司,为整个大宋禁军所敬服。
费伦虽然年轻,又只是副将的职份,地位还不如张宪,也是远远不如姚端。只是他掌握的部门权力之大,效能之高,已经不是一军一将可以比肩,再加上御带器械的身份,又立下这些大功,眼前各人都是心知肚明,此人在军衔位份上的提升已经是指日间事。
“张将军太过多礼,末将如何敢当。”
费伦跳下马来,脸上满是谦逊和气的笑容,执起张宪的手,笑道:“咱们一起用马勺捞过饭的人,这么多礼,一则末将的位份当不起,二来也太生份。”
张宪生性直爽,心里想到什么便说什么,待费伦说完,便嚷嚷道:“费将军,你的这个位份不过是陛下爱护,不想你太过年轻就把位份升的太高,哪能当真不成!”
姚端虽然粗豪,到底早就做了一军总管,眼见这费伦虽然满脸笑容,却总是教人觉得有些矜持,知道这人执掌行人司已久,不能和寻常武将一同看视,当下上前一步,轻轻挡开张宪,向着费伦笑道:“一别十余天,想不到费将军长安复命。这么就回来了?”
费伦知道他试探自己长安之行,微微一笑,答道:“我来回走了十二天,日夜不停,换马不换人,到长安只呆了半天,陛下对姚将军、张将军并前军的诸位将军,都极为赞许。当面向着末将说,潼关战毕,大封赏时,当交待枢府,从优议叙。”
“谢过陛下圣恩!”
听得费伦转述赵桓的话,姚端与张宪等人一并抱拳,俱是喜上眉梢。
不论如何忠义,功名利禄人所欲也,皇帝亲口嘉许,又许愿不会亏待诸将。这可比枢府的封赏要强过许多。
费伦又矜持一笑。与张宪姚端二人一起行进,边走边又道:“陛下听闻我讲完宜川和龙口之战,再说起平阳战事紧张。先是欢喜,又是动容。只是连声说道:姚、张二人,诚忠义果敢又有智谋之士,朕只道天下有韩、杨、岳、吴氏兄弟是良将,今日方知我大宋兵多将广,良将如云猛士如雨,诚非虚言。告诉姚、张二人,好生做,不要计较太多,朕知他们。”
这一番话。却又比适封赏的话,令姚端与张宪动容。
张宪还罢了,只是得意自己名声上达天听,姚端心里却是明白,所谓“好生做,不要计较太多。”是这段话的重点,费伦在皇帝面前,想必也曾言说姚端所部与张俊的龌龊争执,而皇帝所言。自然是让姚端且先忍让,有什么事将来再做处断。
想到皇帝千里之外,还关切自己所受的打压,妥善处置,姚端只觉眼眶热,差点儿流下泪来。
这么些天所受的委屈与不公,只在这几句话里,便已完全得到了交待。
费伦边与张宪应和,一边斜眼去看姚端,待看到姚端听闻自己转述皇帝话时地神情,心中已是了然,当下嘴角咧出一丝笑意,却是故意不理姚端,仍是问着张宪自己走后战事情形。
待各人回到营中大帐内,平阳战后的尾费伦已是尽数了然。
他虽然坐在姚端下张宪对面,各人却都只拿眼看他,等他说话。
姚端此时心情平复,拿眼去看费伦,只见他半边脸在暗处,下半边脸被光线笼罩,虽然几十人等着此人说话,他却是脸色如常,并没有丝毫异常。他心里暗赞,这费伦倒不愧是皇帝亲手调教,行事风范,已经是大宋将领中掐尖的人物。
费伦却不知道姚端正在心里忖度着他,进入帐内只是稍一沉吟,便笑吟吟开口道:“张俊张大帅的军令来了,倒和末将奉着圣命布置给姚将军的差使,一般相同。如此一来,这倒省了不少事。”
姚端霍然起身,向着费伦问道:“陛下有诏令,还是枢府有命?”
宋朝制度非比后来的明清,在用兵和政务上,并不是皇帝直接下诏就可以,政务要经过政事堂,军务则要经过枢密院,手续繁杂,若是要拜大将出征,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然皇帝尽可以颁阵图来约束,但自靖康二年后,就连赵构也不会这么行事
,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已经非与往日可比。
眼前费伦的意思,却明显是说皇帝对军务有所部置,如此一来,其实是将枢府抛开一边,却也难怪姚端动问。
费伦连忙摆手,向着姚端笑道:“将军不必如此,并不是陛下地正式诏命,只是事情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并不从枢府下正式的诏书军令。”
“哦?请费将军代传圣命。”姚端却并没有随着费伦的话而放松下来,正如对方所说,事情越是机密,则可能越是难办。只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想要退缩却是万万不成。
看到姚端等人站起身来,一副如临大宾模样,费伦笑道:“陛下的话是交待给我,我是依着圣命行事,诸位将军就不必如此了。”
他站起身来,指着帐内一角的沙盘木图,正色道:“麟州紧靠长城沿线,与夏国毗邻,折家将镇守三州多年,战事多半在此,对辽国用兵不多,倒是与夏人打了不少恶仗,这些事,诸位将军想必比我清楚?”
这帐内诸将,除了张宪之外,全是大宋西军出身,在金兴辽亡之前,年纪稍长一些的还在与夏人交战,对宋夏战事如何不知。
当下由姚端答道:“折家祖籍云中,是当地大族,自折从阮时,就是石敬塘的节度使,镇边大将,为国家抵抗契丹,我太宗灭汉前,折家既不归汉也不归宋,民间称折王,后来太宗灭汉,折家便举家归顺,为大宋世镇三州。民间话本里的余太君,其实就是折杨联烟,共抗契丹。两家世出名将,然而杨家经常断代,而折家名将不断,不论是打契丹还是打西夏,都是比不吃亏。人称:家声著河北,忠勇冠山西。”
他正讲的兴起,费伦却是插话道:“可惜出了个折可求。”
“正是如此!”姚端地脸涨地血张,怒道:“折家,种家、杨家,刘家,人称西军四大家。这几家世镇河东、关陕,都是忠勇传家,怎料到得种家这一代,折可适不幸早死,折可求成了家主,打仗也还是个样,怎料想折可求这个败类,为了儿被女真人抓为人质,就这么降了敌人,折家百多年的名声,全毁在这一个人的身上。”
张宪也接口道:“折可适何等英雄!骑射智略无所不能,夏兵十万入境,折可适以八千兵迎战,大破敌军,赴涧死者无数,河水为之断流。可惜英年早逝,让折可求这种无德小人做了折家地家主。好在折可存、折彦质都继续为大宋效力,可以不堕家声。”
话说到这里,帐内各人都是掐尖的人精,已经隐隐觉得,皇帝和费伦眼前此举,必定不是下令去强打麟府丰三州,而是别有办法,所以如此诡异行事。
费伦待各人说完,又接口道:“你们想的不错,折可求确实该死,不过陛下提起此人,也很悯然。大丈夫战死疆场死则死耳,敌人抓他一门老小威胁,纵是铁石心肠,也难免有一时糊途的时候。陛下说,他投降朕不怪罪,怪就怪他降后一心为金人效力,为虎做怅,晋宁军和延安府若不是他折家鼎力相助,金人没那么容易拿下。朕不取他的,就是这一点。”
姚端冷笑道:“他开初投降是不愿意,降了之后颜面大失,反而要在主面前竭诚效力,以挽回威望颜面。其实折家为大宋效力百年,岂是这样就能坐稳家主的位置?我听说,这几年来,折家内乱不断,都是折可求铁腕压了下去,嘿,若是我擒了此人,非得先让他对着太宗皇帝的御容和折家历代先祖面前先谢过罪,然后再斩他。”
“你说的第一句是对的,折可求投降,并非本意。陛下的意思,就是要从这一点着手。早在金兵动作之前,陛下就有先手,派了人去麟州与折家接洽,几个月下来,折可求已经心动,陛下要赦他地罪,对他攻打晋宁军和延安府一事既往不咎,只要阵前反正,便可复他折家昔日荣耀。”
他竖起手来,止住要说话的姚端,正颜厉色道:“陛下赦书有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如何不丈夫?请诸将军慎思之。”
其实各人憎厌折可求,十有**倒是为了自己撇清,当日不但关陕,全天下大局都是糜烂,场中各人,除了寥寥无已的几个人外,多半都未必是没有过投降的心思。今日这费伦转述皇帝的话,却也是正击中各人心里,却教人再也做声不得。
张宪抢先一步,向着费伦拱手一礼。
宜川平阳两战,费伦皆是从军与役,功劳自然是头一份的,再有觉金兵阴谋,提前调动兵马防备,这都是行人司的功劳。政事堂的登闻司,枢府的行人司,向来是平行并重,到得此事,行人司由于费伦这个主官的干,在军国大事上的作用已经远远过登闻司,为整个大宋禁军所敬服。
费伦虽然年轻,又只是副将的职份,地位还不如张宪,也是远远不如姚端。只是他掌握的部门权力之大,效能之高,已经不是一军一将可以比肩,再加上御带器械的身份,又立下这些大功,眼前各人都是心知肚明,此人在军衔位份上的提升已经是指日间事。
“张将军太过多礼,末将如何敢当。”
费伦跳下马来,脸上满是谦逊和气的笑容,执起张宪的手,笑道:“咱们一起用马勺捞过饭的人,这么多礼,一则末将的位份当不起,二来也太生份。”
张宪生性直爽,心里想到什么便说什么,待费伦说完,便嚷嚷道:“费将军,你的这个位份不过是陛下爱护,不想你太过年轻就把位份升的太高,哪能当真不成!”
姚端虽然粗豪,到底早就做了一军总管,眼见这费伦虽然满脸笑容,却总是教人觉得有些矜持,知道这人执掌行人司已久,不能和寻常武将一同看视,当下上前一步,轻轻挡开张宪,向着费伦笑道:“一别十余天,想不到费将军长安复命。这么就回来了?”
费伦知道他试探自己长安之行,微微一笑,答道:“我来回走了十二天,日夜不停,换马不换人,到长安只呆了半天,陛下对姚将军、张将军并前军的诸位将军,都极为赞许。当面向着末将说,潼关战毕,大封赏时,当交待枢府,从优议叙。”
“谢过陛下圣恩!”
听得费伦转述赵桓的话,姚端与张宪等人一并抱拳,俱是喜上眉梢。
不论如何忠义,功名利禄人所欲也,皇帝亲口嘉许,又许愿不会亏待诸将。这可比枢府的封赏要强过许多。
费伦又矜持一笑。与张宪姚端二人一起行进,边走边又道:“陛下听闻我讲完宜川和龙口之战,再说起平阳战事紧张。先是欢喜,又是动容。只是连声说道:姚、张二人,诚忠义果敢又有智谋之士,朕只道天下有韩、杨、岳、吴氏兄弟是良将,今日方知我大宋兵多将广,良将如云猛士如雨,诚非虚言。告诉姚、张二人,好生做,不要计较太多,朕知他们。”
这一番话。却又比适封赏的话,令姚端与张宪动容。
张宪还罢了,只是得意自己名声上达天听,姚端心里却是明白,所谓“好生做,不要计较太多。”是这段话的重点,费伦在皇帝面前,想必也曾言说姚端所部与张俊的龌龊争执,而皇帝所言。自然是让姚端且先忍让,有什么事将来再做处断。
想到皇帝千里之外,还关切自己所受的打压,妥善处置,姚端只觉眼眶热,差点儿流下泪来。
这么些天所受的委屈与不公,只在这几句话里,便已完全得到了交待。
费伦边与张宪应和,一边斜眼去看姚端,待看到姚端听闻自己转述皇帝话时地神情,心中已是了然,当下嘴角咧出一丝笑意,却是故意不理姚端,仍是问着张宪自己走后战事情形。
待各人回到营中大帐内,平阳战后的尾费伦已是尽数了然。
他虽然坐在姚端下张宪对面,各人却都只拿眼看他,等他说话。
姚端此时心情平复,拿眼去看费伦,只见他半边脸在暗处,下半边脸被光线笼罩,虽然几十人等着此人说话,他却是脸色如常,并没有丝毫异常。他心里暗赞,这费伦倒不愧是皇帝亲手调教,行事风范,已经是大宋将领中掐尖的人物。
费伦却不知道姚端正在心里忖度着他,进入帐内只是稍一沉吟,便笑吟吟开口道:“张俊张大帅的军令来了,倒和末将奉着圣命布置给姚将军的差使,一般相同。如此一来,这倒省了不少事。”
姚端霍然起身,向着费伦问道:“陛下有诏令,还是枢府有命?”
宋朝制度非比后来的明清,在用兵和政务上,并不是皇帝直接下诏就可以,政务要经过政事堂,军务则要经过枢密院,手续繁杂,若是要拜大将出征,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然皇帝尽可以颁阵图来约束,但自靖康二年后,就连赵构也不会这么行事
,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已经非与往日可比。
眼前费伦的意思,却明显是说皇帝对军务有所部置,如此一来,其实是将枢府抛开一边,却也难怪姚端动问。
费伦连忙摆手,向着姚端笑道:“将军不必如此,并不是陛下地正式诏命,只是事情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并不从枢府下正式的诏书军令。”
“哦?请费将军代传圣命。”姚端却并没有随着费伦的话而放松下来,正如对方所说,事情越是机密,则可能越是难办。只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想要退缩却是万万不成。
看到姚端等人站起身来,一副如临大宾模样,费伦笑道:“陛下的话是交待给我,我是依着圣命行事,诸位将军就不必如此了。”
他站起身来,指着帐内一角的沙盘木图,正色道:“麟州紧靠长城沿线,与夏国毗邻,折家将镇守三州多年,战事多半在此,对辽国用兵不多,倒是与夏人打了不少恶仗,这些事,诸位将军想必比我清楚?”
这帐内诸将,除了张宪之外,全是大宋西军出身,在金兴辽亡之前,年纪稍长一些的还在与夏人交战,对宋夏战事如何不知。
当下由姚端答道:“折家祖籍云中,是当地大族,自折从阮时,就是石敬塘的节度使,镇边大将,为国家抵抗契丹,我太宗灭汉前,折家既不归汉也不归宋,民间称折王,后来太宗灭汉,折家便举家归顺,为大宋世镇三州。民间话本里的余太君,其实就是折杨联烟,共抗契丹。两家世出名将,然而杨家经常断代,而折家名将不断,不论是打契丹还是打西夏,都是比不吃亏。人称:家声著河北,忠勇冠山西。”
他正讲的兴起,费伦却是插话道:“可惜出了个折可求。”
“正是如此!”姚端地脸涨地血张,怒道:“折家,种家、杨家,刘家,人称西军四大家。这几家世镇河东、关陕,都是忠勇传家,怎料到得种家这一代,折可适不幸早死,折可求成了家主,打仗也还是个样,怎料想折可求这个败类,为了儿被女真人抓为人质,就这么降了敌人,折家百多年的名声,全毁在这一个人的身上。”
张宪也接口道:“折可适何等英雄!骑射智略无所不能,夏兵十万入境,折可适以八千兵迎战,大破敌军,赴涧死者无数,河水为之断流。可惜英年早逝,让折可求这种无德小人做了折家地家主。好在折可存、折彦质都继续为大宋效力,可以不堕家声。”
话说到这里,帐内各人都是掐尖的人精,已经隐隐觉得,皇帝和费伦眼前此举,必定不是下令去强打麟府丰三州,而是别有办法,所以如此诡异行事。
费伦待各人说完,又接口道:“你们想的不错,折可求确实该死,不过陛下提起此人,也很悯然。大丈夫战死疆场死则死耳,敌人抓他一门老小威胁,纵是铁石心肠,也难免有一时糊途的时候。陛下说,他投降朕不怪罪,怪就怪他降后一心为金人效力,为虎做怅,晋宁军和延安府若不是他折家鼎力相助,金人没那么容易拿下。朕不取他的,就是这一点。”
姚端冷笑道:“他开初投降是不愿意,降了之后颜面大失,反而要在主面前竭诚效力,以挽回威望颜面。其实折家为大宋效力百年,岂是这样就能坐稳家主的位置?我听说,这几年来,折家内乱不断,都是折可求铁腕压了下去,嘿,若是我擒了此人,非得先让他对着太宗皇帝的御容和折家历代先祖面前先谢过罪,然后再斩他。”
“你说的第一句是对的,折可求投降,并非本意。陛下的意思,就是要从这一点着手。早在金兵动作之前,陛下就有先手,派了人去麟州与折家接洽,几个月下来,折可求已经心动,陛下要赦他地罪,对他攻打晋宁军和延安府一事既往不咎,只要阵前反正,便可复他折家昔日荣耀。”
他竖起手来,止住要说话的姚端,正颜厉色道:“陛下赦书有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如何不丈夫?请诸将军慎思之。”
其实各人憎厌折可求,十有**倒是为了自己撇清,当日不但关陕,全天下大局都是糜烂,场中各人,除了寥寥无已的几个人外,多半都未必是没有过投降的心思。今日这费伦转述皇帝的话,却也是正击中各人心里,却教人再也做声不得。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