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者:汪中求 更新:2021-12-03 02:37
只有那些能够自如地应对www奇Qisuu书com网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变革的企业才可能超越时代地保持住自身的优势。--奥田硕(丰田董事长)
4.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
--细节决定未来企业竞争的成败中国经济在经历WTO、APEC、申奥成功等一系列大事件以后,国际化进程大大提速,国内大、小企业也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市场格局。
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我认为,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基业长青。
中国入世以后,WTO的游戏规则和市场环境的格式化,使得战略抉择的大方向已相对成熟稳定,像过去那样每年都作新的战略规划已没有必要,在基本“战略抉择”成形以后,决定企业成败的就是“细节管理”。
企业的成功与否,固然有战略决策方面的原因,但更在于决策后面的小事情是否做的足够好,是否能把这些决策真正细化、推行下去。国内很多企业都热衷于做大事情、规划大战略、挥写大手笔,很宏观,但战略做了一大堆,后来呢?没有人耐心地去细化、去落实,大战略也就不了了之。
纵观国内的的强势企业,都是在细节的比拼上下过很大功夫的。企业靠战略就能挣大钱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细节的大企业病拖垮了许多大企业,诸如浪费巨大而熟视无睹,人浮于事相互推诿,对市场信息不敏感,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障碍,员工创新动力不足等,每一个问题都会在细节上找到其理由。
产品和服务微小的细节差异有时会放大到整个市场上变成巨大的占有率差别。一个公司在产品或服务上有某种细节上的改进,也许只给用户增加了1%的方便,然而在市场占有的比例上,这1%的细节会引出几倍的市场差别。原因很简单,当用户对两个产品做比较之时,相同的功能都被抵消了,对决策起作用的就是那1%的细节。对于用户的购买选择来讲,是1%的细节优势决定那100%的购买行为。这样,微小的细节差距往往是市场占有率的决定因素。日本SONY与JVC在进行录相带标准大战时,双方技术不相上下,SONY推出的录相机还要早些;两者的差别仅仅是JVC一盘带是2小时,SONY一盘带是1小时,其影响是看一部电影经常需要换一次带。仅此小小的不便就导致SONY的录相带全部被淘汰。
微软公司为什么要往往投入几十亿美元来改进开发每一个新版本?就是要确保多方面细节上的优势,不给竞争者以可乘之机。只要能保证产品在一比一的竞争中能够获胜,那么整个市场绝对优势就形成了,因而对于细节的改进是非常合算的。
这是一个细节制胜的时代。国际名牌POLO皮包凭着“一英寸之间一定缝满八针”的细致规格,20多年立于不败之地;德国西门子2118手机靠着附加一个小小的F4彩壳而使自己也像F4一样成了万人迷……而在类似的以细节取胜的经营之法也逐渐地涌入我们的视野,例如:饭馆在餐厅里准备了若干“baby椅”,专供儿童使用;客人吃完螃蟹后滚烫的姜茶便端送到手;商场在晚上关门前会放送诸如《回家》之类的音乐,让客人在萨克斯的情调中把轻松带回家……
细节制胜还反映在招商引资中。例如,宁波市一位副市长在飞机上因帮助一位香港客商捡眼镜而引进巨商投资高尔夫球场。
我们已经生活在“细节经济”时代,细节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第一代老板靠胆子,第二代老板靠路子。第三代老板靠票子,第四代老板靠脑子。
后记 不要原谅汪中求
(代后记)七月份出的那本《营销人的自我营销》3个月竟连续加印3次,而此时新华书店的主渠道才刚刚把货发到各省会城市,我想应该是这本书“宁讲错话,不讲假话”的态度得到了读者的认同;回过头反思一下,这本书问题还真不少,除了校对还是有一些疏漏之外,全书结构并不严谨,有些章节前后逻辑联系不紧密,特别是议题过于分散,以至于许多具体观点都没有谈透。
在直接或间接与我进行沟通的读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希望我在以后的著作或文章中,能把书中的一些观点一个个地做透。比较集中的要求是先好好讨论一下“把小事做细”。的确,早在泰豪科技工作期间,当时的上司黄代放总裁就一直强调这个,使我受益良多;我南下做总经理以后,更深切地认识到“把小事做细”的重要;做顾问、做咨询、做演讲,我更是处处贩卖“把小事做细”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企业老总的认同。恰在此时,友人张建利先生告我,北京不少高科技公司都在热烈地讨论“企业管理中的细节”这一议题,只是苦于没有专题论著,于是,促成了我早些把这个题目展开来细做。
如同“书到用时方恨少”一样,当我把这个题目展开来,并且旁征博引般地议了一通后,便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功力不够。首先是“细节”从逻辑上拆开来讨论,是很难层层递进地剖析的;其次,虽然过去比较留心国内外企业发生的故事,但真正引用进来,方知不能一一与最早发布该故事的作者联系上,留下“借了人家的不交租金”的遗憾;再说了,我长期从事于营销研究,所论事情只能局限于企业,因此多囿于营销中的案例,未免兼容性不好;何况,书名叫做《细节决定成败》,而恰恰本书的许多细节也因各种因素而不到位,连有些数据的引证或找不着出处或时过境迁终不甚了了:所有这些,都是不能“求读者原谅”一句话就能打发的。
既然没做细,既然又急于同读者在合适的时机就合适的话题作交流,本书也就这样先出了,如果能引来广泛的批评,并因这些批评而使社会各界对“细节决定成败”有深奇∨書∨網入的认识,汪中求的不被原谅也就值了。但愿如此,阿弥陀佛!
以此为后记,见笑于大方之家。
汪中求
2003年10月于深圳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奇书网--www.Qisuu.Com
4.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
--细节决定未来企业竞争的成败中国经济在经历WTO、APEC、申奥成功等一系列大事件以后,国际化进程大大提速,国内大、小企业也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市场格局。
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我认为,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基业长青。
中国入世以后,WTO的游戏规则和市场环境的格式化,使得战略抉择的大方向已相对成熟稳定,像过去那样每年都作新的战略规划已没有必要,在基本“战略抉择”成形以后,决定企业成败的就是“细节管理”。
企业的成功与否,固然有战略决策方面的原因,但更在于决策后面的小事情是否做的足够好,是否能把这些决策真正细化、推行下去。国内很多企业都热衷于做大事情、规划大战略、挥写大手笔,很宏观,但战略做了一大堆,后来呢?没有人耐心地去细化、去落实,大战略也就不了了之。
纵观国内的的强势企业,都是在细节的比拼上下过很大功夫的。企业靠战略就能挣大钱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细节的大企业病拖垮了许多大企业,诸如浪费巨大而熟视无睹,人浮于事相互推诿,对市场信息不敏感,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障碍,员工创新动力不足等,每一个问题都会在细节上找到其理由。
产品和服务微小的细节差异有时会放大到整个市场上变成巨大的占有率差别。一个公司在产品或服务上有某种细节上的改进,也许只给用户增加了1%的方便,然而在市场占有的比例上,这1%的细节会引出几倍的市场差别。原因很简单,当用户对两个产品做比较之时,相同的功能都被抵消了,对决策起作用的就是那1%的细节。对于用户的购买选择来讲,是1%的细节优势决定那100%的购买行为。这样,微小的细节差距往往是市场占有率的决定因素。日本SONY与JVC在进行录相带标准大战时,双方技术不相上下,SONY推出的录相机还要早些;两者的差别仅仅是JVC一盘带是2小时,SONY一盘带是1小时,其影响是看一部电影经常需要换一次带。仅此小小的不便就导致SONY的录相带全部被淘汰。
微软公司为什么要往往投入几十亿美元来改进开发每一个新版本?就是要确保多方面细节上的优势,不给竞争者以可乘之机。只要能保证产品在一比一的竞争中能够获胜,那么整个市场绝对优势就形成了,因而对于细节的改进是非常合算的。
这是一个细节制胜的时代。国际名牌POLO皮包凭着“一英寸之间一定缝满八针”的细致规格,20多年立于不败之地;德国西门子2118手机靠着附加一个小小的F4彩壳而使自己也像F4一样成了万人迷……而在类似的以细节取胜的经营之法也逐渐地涌入我们的视野,例如:饭馆在餐厅里准备了若干“baby椅”,专供儿童使用;客人吃完螃蟹后滚烫的姜茶便端送到手;商场在晚上关门前会放送诸如《回家》之类的音乐,让客人在萨克斯的情调中把轻松带回家……
细节制胜还反映在招商引资中。例如,宁波市一位副市长在飞机上因帮助一位香港客商捡眼镜而引进巨商投资高尔夫球场。
我们已经生活在“细节经济”时代,细节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第一代老板靠胆子,第二代老板靠路子。第三代老板靠票子,第四代老板靠脑子。
后记 不要原谅汪中求
(代后记)七月份出的那本《营销人的自我营销》3个月竟连续加印3次,而此时新华书店的主渠道才刚刚把货发到各省会城市,我想应该是这本书“宁讲错话,不讲假话”的态度得到了读者的认同;回过头反思一下,这本书问题还真不少,除了校对还是有一些疏漏之外,全书结构并不严谨,有些章节前后逻辑联系不紧密,特别是议题过于分散,以至于许多具体观点都没有谈透。
在直接或间接与我进行沟通的读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希望我在以后的著作或文章中,能把书中的一些观点一个个地做透。比较集中的要求是先好好讨论一下“把小事做细”。的确,早在泰豪科技工作期间,当时的上司黄代放总裁就一直强调这个,使我受益良多;我南下做总经理以后,更深切地认识到“把小事做细”的重要;做顾问、做咨询、做演讲,我更是处处贩卖“把小事做细”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企业老总的认同。恰在此时,友人张建利先生告我,北京不少高科技公司都在热烈地讨论“企业管理中的细节”这一议题,只是苦于没有专题论著,于是,促成了我早些把这个题目展开来细做。
如同“书到用时方恨少”一样,当我把这个题目展开来,并且旁征博引般地议了一通后,便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功力不够。首先是“细节”从逻辑上拆开来讨论,是很难层层递进地剖析的;其次,虽然过去比较留心国内外企业发生的故事,但真正引用进来,方知不能一一与最早发布该故事的作者联系上,留下“借了人家的不交租金”的遗憾;再说了,我长期从事于营销研究,所论事情只能局限于企业,因此多囿于营销中的案例,未免兼容性不好;何况,书名叫做《细节决定成败》,而恰恰本书的许多细节也因各种因素而不到位,连有些数据的引证或找不着出处或时过境迁终不甚了了:所有这些,都是不能“求读者原谅”一句话就能打发的。
既然没做细,既然又急于同读者在合适的时机就合适的话题作交流,本书也就这样先出了,如果能引来广泛的批评,并因这些批评而使社会各界对“细节决定成败”有深奇∨書∨網入的认识,汪中求的不被原谅也就值了。但愿如此,阿弥陀佛!
以此为后记,见笑于大方之家。
汪中求
2003年10月于深圳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奇书网--www.Qisuu.Com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