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作者:东方明 更新:2021-12-03 02:08
“没有‘关键’这个说法,胡业章的右手食指即使没有伤也算不上‘关键的一点’!为什么呢?因为我从他的《亲笔供词》观察,他是个左撇子,所以必然是左手作案;而曹秋林的密件失窃于右侧内衣袋,他当时右侧倚树而站,所以案犯作案只能以迎面姿式下手,这样,就必须以右手下手,否则姿式不顺,小臂会接触曹的胸前而被察觉,但胡业章却是左手作案的,因此他不具备这个条件。”
倪炯敏这番话一出口,令众侦察员大吃一惊,他们都和胡业章见过面,却从来没留心到胡是个左撇子,而倪炯敏光凭《亲笔口供》就看出了这一点,这不能不使人惊叹;而他对于案发情况的分析,无疑是细致入微的,令人信服。于是,大家都频频点头,静候倪炯敏往下分析。倪炯敏接着道:“‘先锋厂’除了八百五百名干部、职工,还有二万多名家属,加在一起共三万来人口,实际上已是一个城镇的格局。我初步摸了一下,在这个特殊城镇里面,除了‘先锋厂’,还有医院、学校、商店等,那二万多名家属中,有大约六千至七千名是初中生以上年龄至六十岁以下的,这些人中会不会有人是扒手?还有,‘先锋厂’的干部、职工中是不是有人会有作案嫌疑?
这些,都应当查摸一下。大家以为如何?”
众侦察员讨论下来,确实缺乏为“先锋厂”打保票的理由,于是决定报请厂部获准后,将全班人马开回厂区进行查摸。厂部领导同意这一方案,加上一条补充意见:护厂的一个陆军营,也应列入调查范围内。侦查指挥部便速和部队取得联系。双方商定由营部组织自查。
二十四小时后,各处查摸结果纷纷报往侦查指挥部:均无线索。吴荣德无可奈何,愁眉苦脸地去见倪炯敏。他走进倪炯敏的临时办公室时,只见桌上放着两个空酒瓶,三只酒杯和几个空罐头,烟缸里的烟蒂堆积如山,显然,来自北京的这三位今天一直在喝酒。吴荣德哭笑不得,接过倪炯敏递过来的香烟,苦笑道:“倪老师,我们白辛苦了一天一夜。”
“吴处长请坐!”倪炯敏拉吴荣德坐下,“没有白辛苦,这是必要的铺垫,真正的查摸马上要开始了,当然,这是连专案侦查指挥部也只能少数几个人知道的秘密查摸,我料到你会来找我,就在这里等候大驾光临啊!”
吴荣德给弄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铺垫?真正的查摸?这是怎么回事?”
倪炯敏便向吴荣德作了详细介绍——昨天,倪炯敏去查访曹秋林、曾厚望后,凭着一个刑侦专家的职业性敏感意识到这桩案件似乎和“先锋厂”的人有关。他回忆了和曹秋林、曾厚望谈话的每一个细节,很快就找到了疑点:曾厚望的两次“水土不服”显得过于突兀。案件失窃的关键条件是由原来的两人护送改为一人护送,而曾厚望的“水土不服”恰恰构成了这个条件。倪炯敏于是决定在这上面找找线索,他通过“先锋厂”党委动用了保密电话,先和核基地方面取得联系,通过对曾厚望的调查排除了其参与密件盗窃的可能性,接着便和公安部通话,要求速向卫生部有关专家了解有关西南“水土不服”症的各种症状。北京很快就来了回电,告知了症状,倪炯敏发现曾厚望的症状仅在初期和“水土不服症”相符,之后便完全不符,于是便怀疑有人在里面做了手脚,企图人为制造一人护送密件的结果。这一怀疑最有理由的依据是曾厚望的两次卧床输液的时间恰恰和试样分析结束的时间相同。倪炯敏当即决定要在这上面重点查一查,但他担心一下子把矛头转向“先锋厂”会打草惊蛇,所以提出先作为一般刑事案件在全厂(包括家属区)作普遍查摸。其实,倪炯敏心里已经有数:如果案情确如他所估计的,那么无疑这一定是一起政治性间谍案件。
当下,吴荣德听倪炯敏如此这般一说.惊得目瞪口呆,好一阵才说出一句话来:“会是间谍案?”
“如果案情确和曾厚望两次患病有因果关系,那么这无疑是一起间谍案!”
吴荣德向倪炯敏请教接下去应当如何着手侦查,倪炯敏说:“先从曾厚望的治病查起:是谁给曾治的?采取了什么措施?服了什么药?药物来源?给药途径?根据查得的情况再作下一步安排。”
吴荣德说:“好!我马上作安排!”
倪炯敏又说:“为防止打草惊蛇,要给外界形成一个假象:把今天在厂区内调查的人仍抽出去在原定的四处地方进行调查,使人以为今天一天的调查只不过是走过场,应付公安部专家。当然,接着开始的厂内调查应当是绝对保密的。”
“是的。
对“先锋厂”研究所医务室的调查,根据倪炯敏的安排开始悄然进行。倪炯敏作为一名刑侦专家,所考虑的每一步都是慎密、细致的,他认为曾厚望看病可以不用病历卡,不作病史记载,但是既然用了药,那么就要开处方,而处方上必须有医生的签名。所以,给曾厚望开处方的那个(或者几个)人便是给曾厚望看病的医生,调查就从他(他们)身上开始,当然必须是在绝密条件下进行的。
“先锋厂”公安处请研究所财务科以“查账盘库”为名,出面对医务室的库存药品、处方等进行检查。财务人员根据公安处事先的指点,把注有“外来人员曾厚望”字样的几张处方暗暗抄了下来。
吴荣德一看,都是诸慧丽所开。情况报到倪炯敏那里,倪炯敏问:“诸慧丽是怎么一个人?”
公安处刘城副处长说:“她是个20多岁的青年女医生,1969年来我厂工作的,先在厂医院当内科医生,半年前才调来研究所医务室。”
倪炯敏眨了眨眼睛:“调她的档案!”
半小时后,诸慧丽的档案袋已经放在倪炯敏的面前。倪炯敏详细阅读了有关内容:诸慧丽,1944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个矿工家庭,父亲是矿工,母亲家庭妇女。1949年初,她过继到伯父名下,赴北京随伯父母(亦即以后的父母)生活。其伯父母均系革命干部,分别在水产部和北京市物资局工作。诸慧丽自小学起,一直至西南医大毕业,皆品学兼优,多次获奖,在大学里已经参加中国共产党。1967年,她从西南医大毕业,因“文化大革命”而到1969年3月才分配工作,赴“先锋厂”医院担任内科医生。来厂后表现不错,是研究所行政线党支部委员。
倪炯敏把材料袋装进档案袋,问道:“她结婚了没有?”
吴荣德说:“还没有。最近正在谈恋爱,对方是本厂的一个工程师,和她同年,西安交大毕业的,也是1969年分配到我厂的,表现很好,已入党了。”
“两人谈了多久,关系怎么样?”
“谈了三四个月,关系处于初级阶段。”
倪炯敏沉思了一会,说:“从这些情况来看,诸慧丽应当没有问题。”
吴荣德、刘城互相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道:“可是……”倪炯敏打断道:“可是我仍旧认为案件的毛病应当出在医务室。”
“那下一步怎么办?”
“还是盯着那里查,不过要换一个方向,查查他们那里最近是否有人外出过——哪怕是半天。”
吴荣德情研究所劳动人事科悄悄查了一下,整个二月份医务室无人外出。这个“外出”指的是离开“先锋厂”范围,医务室全体人员都住在“先锋厂”家属区,成家了的住公房,单身的住宿舍。
“先锋厂”厂区相当于一座小城,各个进出口都有军人和公安处人员把守,出入都须登记,所以一查就能一目了然。到这分儿上,别说吴、刘两个处长和小唐、小金了,就是倪炯敏本人也傻眼了。几个人凑在一起嘀咕。这事怎么着?怎么横查竖查都不着边儿?倪炯敏无咒可念,心烦意乱,他还得每天和北京通电话,向公安部汇报侦查工作情况。这天晚上打过电话,大概受到指责了,回到卧室沉着脸道:“咱先扔下案子,喝酒聊天吧。”
于是,五个人喝起了酒。因为心里兜着案子,聊着聊着还是聊到了这上头,小唐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医务室没有人外出,那就说明密件并非那里的人所扒窃——当然目前还不能排除与案情有关的可能。但是,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考虑一下:外面的人是否进过‘先锋厂’,与医务室的嫌疑人接触,双方互相策划并作案?”
倪炯敏眼睛一亮,盯着吴荣德、刘城:“有这个可能吗?就是外来人员能否进厂?”
刘城说:“外来人员若是工作关系要进厂的,必须经国防科委批准并出具贴有照片的公函,凭公函经我厂核批后方发给‘临时通行证’。但是,若是只进入家属区,那就只需接待方登个记就行了。
当然,根据规定,那只限于本厂人员的亲属。”
倪炯敏恍然大悟:“弄了半天,原来你们是内外有别——生产区和家属区是分开实施安保的。这就好了,照小唐说的去查一查外来人员最近是否有访问研究所人员的,尤其是医务室。”
吴荣德兴奋得差点手舞足蹈:“查!查!查!立刻查!老刘,你去办一下,这里坐等回音!”
刘城立即出门,去公安处办公室往“先锋厂”通往外面的四个卡子打电话,让火速查明2月份外来人员找研究所人的名单,一会儿,他拿着一叠纸条兴冲冲地奔进来:“有门儿!有门儿!”
这“门儿”就是名单中果然有找研究所医务室的,来人是个女知青,登记本上填着名叫卞学君,贵州省榕江县九里坝公社新花大队插队知青。
倪炯敏这番话一出口,令众侦察员大吃一惊,他们都和胡业章见过面,却从来没留心到胡是个左撇子,而倪炯敏光凭《亲笔口供》就看出了这一点,这不能不使人惊叹;而他对于案发情况的分析,无疑是细致入微的,令人信服。于是,大家都频频点头,静候倪炯敏往下分析。倪炯敏接着道:“‘先锋厂’除了八百五百名干部、职工,还有二万多名家属,加在一起共三万来人口,实际上已是一个城镇的格局。我初步摸了一下,在这个特殊城镇里面,除了‘先锋厂’,还有医院、学校、商店等,那二万多名家属中,有大约六千至七千名是初中生以上年龄至六十岁以下的,这些人中会不会有人是扒手?还有,‘先锋厂’的干部、职工中是不是有人会有作案嫌疑?
这些,都应当查摸一下。大家以为如何?”
众侦察员讨论下来,确实缺乏为“先锋厂”打保票的理由,于是决定报请厂部获准后,将全班人马开回厂区进行查摸。厂部领导同意这一方案,加上一条补充意见:护厂的一个陆军营,也应列入调查范围内。侦查指挥部便速和部队取得联系。双方商定由营部组织自查。
二十四小时后,各处查摸结果纷纷报往侦查指挥部:均无线索。吴荣德无可奈何,愁眉苦脸地去见倪炯敏。他走进倪炯敏的临时办公室时,只见桌上放着两个空酒瓶,三只酒杯和几个空罐头,烟缸里的烟蒂堆积如山,显然,来自北京的这三位今天一直在喝酒。吴荣德哭笑不得,接过倪炯敏递过来的香烟,苦笑道:“倪老师,我们白辛苦了一天一夜。”
“吴处长请坐!”倪炯敏拉吴荣德坐下,“没有白辛苦,这是必要的铺垫,真正的查摸马上要开始了,当然,这是连专案侦查指挥部也只能少数几个人知道的秘密查摸,我料到你会来找我,就在这里等候大驾光临啊!”
吴荣德给弄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铺垫?真正的查摸?这是怎么回事?”
倪炯敏便向吴荣德作了详细介绍——昨天,倪炯敏去查访曹秋林、曾厚望后,凭着一个刑侦专家的职业性敏感意识到这桩案件似乎和“先锋厂”的人有关。他回忆了和曹秋林、曾厚望谈话的每一个细节,很快就找到了疑点:曾厚望的两次“水土不服”显得过于突兀。案件失窃的关键条件是由原来的两人护送改为一人护送,而曾厚望的“水土不服”恰恰构成了这个条件。倪炯敏于是决定在这上面找找线索,他通过“先锋厂”党委动用了保密电话,先和核基地方面取得联系,通过对曾厚望的调查排除了其参与密件盗窃的可能性,接着便和公安部通话,要求速向卫生部有关专家了解有关西南“水土不服”症的各种症状。北京很快就来了回电,告知了症状,倪炯敏发现曾厚望的症状仅在初期和“水土不服症”相符,之后便完全不符,于是便怀疑有人在里面做了手脚,企图人为制造一人护送密件的结果。这一怀疑最有理由的依据是曾厚望的两次卧床输液的时间恰恰和试样分析结束的时间相同。倪炯敏当即决定要在这上面重点查一查,但他担心一下子把矛头转向“先锋厂”会打草惊蛇,所以提出先作为一般刑事案件在全厂(包括家属区)作普遍查摸。其实,倪炯敏心里已经有数:如果案情确如他所估计的,那么无疑这一定是一起政治性间谍案件。
当下,吴荣德听倪炯敏如此这般一说.惊得目瞪口呆,好一阵才说出一句话来:“会是间谍案?”
“如果案情确和曾厚望两次患病有因果关系,那么这无疑是一起间谍案!”
吴荣德向倪炯敏请教接下去应当如何着手侦查,倪炯敏说:“先从曾厚望的治病查起:是谁给曾治的?采取了什么措施?服了什么药?药物来源?给药途径?根据查得的情况再作下一步安排。”
吴荣德说:“好!我马上作安排!”
倪炯敏又说:“为防止打草惊蛇,要给外界形成一个假象:把今天在厂区内调查的人仍抽出去在原定的四处地方进行调查,使人以为今天一天的调查只不过是走过场,应付公安部专家。当然,接着开始的厂内调查应当是绝对保密的。”
“是的。
对“先锋厂”研究所医务室的调查,根据倪炯敏的安排开始悄然进行。倪炯敏作为一名刑侦专家,所考虑的每一步都是慎密、细致的,他认为曾厚望看病可以不用病历卡,不作病史记载,但是既然用了药,那么就要开处方,而处方上必须有医生的签名。所以,给曾厚望开处方的那个(或者几个)人便是给曾厚望看病的医生,调查就从他(他们)身上开始,当然必须是在绝密条件下进行的。
“先锋厂”公安处请研究所财务科以“查账盘库”为名,出面对医务室的库存药品、处方等进行检查。财务人员根据公安处事先的指点,把注有“外来人员曾厚望”字样的几张处方暗暗抄了下来。
吴荣德一看,都是诸慧丽所开。情况报到倪炯敏那里,倪炯敏问:“诸慧丽是怎么一个人?”
公安处刘城副处长说:“她是个20多岁的青年女医生,1969年来我厂工作的,先在厂医院当内科医生,半年前才调来研究所医务室。”
倪炯敏眨了眨眼睛:“调她的档案!”
半小时后,诸慧丽的档案袋已经放在倪炯敏的面前。倪炯敏详细阅读了有关内容:诸慧丽,1944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个矿工家庭,父亲是矿工,母亲家庭妇女。1949年初,她过继到伯父名下,赴北京随伯父母(亦即以后的父母)生活。其伯父母均系革命干部,分别在水产部和北京市物资局工作。诸慧丽自小学起,一直至西南医大毕业,皆品学兼优,多次获奖,在大学里已经参加中国共产党。1967年,她从西南医大毕业,因“文化大革命”而到1969年3月才分配工作,赴“先锋厂”医院担任内科医生。来厂后表现不错,是研究所行政线党支部委员。
倪炯敏把材料袋装进档案袋,问道:“她结婚了没有?”
吴荣德说:“还没有。最近正在谈恋爱,对方是本厂的一个工程师,和她同年,西安交大毕业的,也是1969年分配到我厂的,表现很好,已入党了。”
“两人谈了多久,关系怎么样?”
“谈了三四个月,关系处于初级阶段。”
倪炯敏沉思了一会,说:“从这些情况来看,诸慧丽应当没有问题。”
吴荣德、刘城互相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道:“可是……”倪炯敏打断道:“可是我仍旧认为案件的毛病应当出在医务室。”
“那下一步怎么办?”
“还是盯着那里查,不过要换一个方向,查查他们那里最近是否有人外出过——哪怕是半天。”
吴荣德情研究所劳动人事科悄悄查了一下,整个二月份医务室无人外出。这个“外出”指的是离开“先锋厂”范围,医务室全体人员都住在“先锋厂”家属区,成家了的住公房,单身的住宿舍。
“先锋厂”厂区相当于一座小城,各个进出口都有军人和公安处人员把守,出入都须登记,所以一查就能一目了然。到这分儿上,别说吴、刘两个处长和小唐、小金了,就是倪炯敏本人也傻眼了。几个人凑在一起嘀咕。这事怎么着?怎么横查竖查都不着边儿?倪炯敏无咒可念,心烦意乱,他还得每天和北京通电话,向公安部汇报侦查工作情况。这天晚上打过电话,大概受到指责了,回到卧室沉着脸道:“咱先扔下案子,喝酒聊天吧。”
于是,五个人喝起了酒。因为心里兜着案子,聊着聊着还是聊到了这上头,小唐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医务室没有人外出,那就说明密件并非那里的人所扒窃——当然目前还不能排除与案情有关的可能。但是,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考虑一下:外面的人是否进过‘先锋厂’,与医务室的嫌疑人接触,双方互相策划并作案?”
倪炯敏眼睛一亮,盯着吴荣德、刘城:“有这个可能吗?就是外来人员能否进厂?”
刘城说:“外来人员若是工作关系要进厂的,必须经国防科委批准并出具贴有照片的公函,凭公函经我厂核批后方发给‘临时通行证’。但是,若是只进入家属区,那就只需接待方登个记就行了。
当然,根据规定,那只限于本厂人员的亲属。”
倪炯敏恍然大悟:“弄了半天,原来你们是内外有别——生产区和家属区是分开实施安保的。这就好了,照小唐说的去查一查外来人员最近是否有访问研究所人员的,尤其是医务室。”
吴荣德兴奋得差点手舞足蹈:“查!查!查!立刻查!老刘,你去办一下,这里坐等回音!”
刘城立即出门,去公安处办公室往“先锋厂”通往外面的四个卡子打电话,让火速查明2月份外来人员找研究所人的名单,一会儿,他拿着一叠纸条兴冲冲地奔进来:“有门儿!有门儿!”
这“门儿”就是名单中果然有找研究所医务室的,来人是个女知青,登记本上填着名叫卞学君,贵州省榕江县九里坝公社新花大队插队知青。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