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作者:刘白羽 更新:2021-12-03 01:37
2
9月10日,王炳南离京。
当日没有飞苏联的班机,周恩来连夜打电话亲自联系安排,调来一架专机送王炳南到伊尔库次克,然后换乘苏联飞机赴华沙。
临行前夕,收到周恩来的一封亲笔信:
炳南同志:
现将发言要点(草稿)打送给你。在第一次会谈中,如果美方急于要表示自己的意见,可让他先说,照杜勒斯今天见记者的谈话,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如美方先提出方案,而方案本身又有研究余地,你不忙提出我方方案,而将其过分荒谬之点予以评论,其他则保留下次会议再予以全面回答。如果美方不提具体意见而又急于要知道我方意见,我方亦可使用这一发言要点,并将预定方案提出。
如第一次会谈为纯技术性事务作安排,双方只作一般接触,则发言要点第一段稍加发展,可作你在第一次会谈时的底稿。
如何,请酌办。
周恩来
一九五八年九月九日
怀揣锦囊,踏上征程的王炳南感到心中愈加坚实有底。
王炳南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但实际上,早在三十年代,他的外交生涯便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交往,并非始自它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后,而是于抗日战争时期就有所接触。
1938年,为了适应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的需要,成立了周恩来直接领导的南方局外事组,王炳南任组长。在重庆,小组的工作任务是争取国际援助,重点对象为美国。遵照周恩来的指示要求,王炳南小组广泛联络,深交朋友,工作活跃而富有成效,与美国驻华大使高斯、参赞范宣德交往频繁,同戴维斯、谢伟思兄弟等美国使馆一批年轻的外交官,结为好友,并同富有正义感、诚实直言的美国远东战区总司令史迪威将军建立了互相尊重、信任友好的关系。王炳南的得意之笔是,外事组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实现了打破国民党封锁、组织美国新闻记者访问延安,实现了以包瑞德上校率领的美军观察组长驻延安。他们向世界大量报道了受到人民拥护、积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向美国政府正确报告了中国局势,反映了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消极抗日。气得蒋介石大发雷霆,臭骂国民党庞大的宣传机构竟远不如共产党的一个小组。他怒气冲冲写了个条子给国民党宣传部,说尔等既无天才,又不学习,以致在宣传上处处落后于共产党,奈何,奈何!有方可医否?
抗战结束,为防止国共两党发生内战,促成中国成立联合政府,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使华。王炳南作为周恩来的主要助手之一,直接参与了国、共、美三方谈判,同马歇尔将军来往频繁,常向他转达周恩来的意见和信件,并同美新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多有接触。在这段宝贵的经历中,王炳南更真切地了解了美国人的思维、作风和处事方式,学到了同美国政界高层人士谈判打交道的方法技巧。
长期效命周恩来帐下,鞍前马后地奔走工作,王炳南锻炼摔打得深谋沉稳,行事果敢,判断敏捷,随机善辩,圆满完成了多项重大任务,成为党内公认的外交干才之一,深得周恩来的赏识与信任。
贺龙元帅告诉他:中央最先挑选与美谈判人选时,不光你一个,但考虑到你在党内有从事十多年外事工作的经历,大量接触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美国人,比较熟悉他们,因此周总理力荐你担任对美谈判代表,认为你是最佳人选。
万里关山,千钧重担;唇舌交兵,寰宇风雷。王炳南想到自己是代表新中国、代表6亿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去和美国谈判, 这个霸道的大国不愿承认我们,却又不得不正视我们,找我们来对话,内心便升腾起一种无比的自豪感,信心百倍地去迎接这一场特殊的战斗。
※ ※ ※ ※ ※
美国重新指派的谈判代表为美驻波兰大使雅各布·比姆。
双方代表同驻华沙,会谈地点便自然而然从日内瓦转至华沙。大家免去了奔波劳顿之苦,还节省了不少时间。
其实,会谈地点原本就可以设在华沙的。因倔老汉杜勒斯固执地坚持双方代表只能在中立国见面而作罢。此次会谈地点的变更,可视为美国的一次小小的让步。
此刻,成群成批的炮弹正在台湾海峡猛烈爆炸,美国的一只足尖,已经触到了危机漩涡的边沿,情况紧急,为了避免仓促间失足落水,它需要尽快摸清中国的真实意图,会谈地点,便马虎一点了,迁就了中方的方便。
但,在确定会谈的具体场所时,美国仍然锱铢必较,坚守着理念上它自设的虚幻防线,寸土不让。
王炳南刚到华沙,比姆便打来电话。礼貌性地问候之后,比姆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急切心情:密斯特王,你旅途辛苦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但我很想知道何时才能同你见面呢?
王炳南聪明地接过话题:比姆先生,祝你也有一个安静满意的睡眠,明天或者后天,我愿意在中国大使馆恭候你。
比姆立即语塞,他显然对会谈的程式细节和东方的精明智慧缺乏心理准备,以至语言的组织发生障碍,他嗫嚅道:密斯特王,有关事项,请容再议,请容再议。
王炳南笑笑、挂机。他知道,自己出了一道“高难几何”题,比姆答不出,需请示杜勒斯。
过一会儿,比姆又来电话:阁下,很抱歉,我不能到中国使馆去,你一定可以理解的。我建议,会谈能否在瑞士驻华沙使馆举行?因为,日内瓦的经验表明,瑞士是一个热情好客对我们双方也比较方便合适的国家。
杜勒斯果然老奸巨猾步步设防。他所以反对比姆到中国使馆来会谈,仍然是为了避免对外造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种形式的承认。
王炳南灵机一动,再出一个小小的难题,考考比姆,试试对手:比姆先生,贵我两国间事,却跑到人家的使馆去谈,你不觉得多此一举很累人吗?我建议我们可以采取对等的方法,轮流在贵我两国的大使馆会谈,大家体面方便,何乐不为?
杜勒斯显然已有交待,比姆此番大概是有备而来,他说:No,No,大使先生,我坚持认为在目前我们尚未建立邦交的情况下,你我在瑞士使馆见面是非常合适的。
外交斗争就是如此,有些事涉及原则立场国格主权,必须坚守阵地一步不退。
有些事又不能太过较真缺乏灵活,以致影响大局和根本利益。此次会址设于何处,属枝蔓问题,中方并不十分在意,不必与美方纠缠。但,当然,中方也不可听任美方安排摆布。王炳南说:大使先生,你我现在已在第三国的土地上,要想见面,何愁场所,实无必要再到第四国的领地去了,我建议,可请波兰外交部提供会谈会场。
比姆亦知趣,思忖片刻,说声Yes,点头允诺。
会场问题虽获解决,但一番周折业已显示,即将重开的会谈决不会轻松,依然云山雾嶂,关隘重重,突破无期,善果难得。
※ ※ ※ ※ ※
9月15日下午3时,金厦双方炮兵继续狂轰滥射,万里之遥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正式开场。
华沙市内梅希里维茨基宫, 4张大桌子排成一个长方形,波兰外交部礼宾司长请中美代表团进入会场,双方人员分两边相向而坐,王炳南大使与比姆大使互相点头致意,都在用一种审慎研究观察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新对手。气氛礼貌而冰凉。
四十多岁的比姆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美国职业外交家,沉着、冷静、头脑清晰。
和他的前任约翰逊比起来,他显得稍稍呆板,缺乏幽默感,通常脸上没有笑容,讲话讲到激动之处,甚至有些结巴。但他具有学者的风度,文质彬彬,从不使用恶语攻击,像个教授。比姆此时仍是个快乐的单身汉,他直到五十多岁才喜结良缘,据说夫人能干、活跃、善于社交。比姆的好友都说,晚宴上和比姆坐在一起很乏味,但有他的夫人在场便弥补了比姆的不足。华沙会谈之前,比姆有过和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谈判的经历,号称与共产党人打交道的专家。虽然他不擅辞令,不是那种巧舌灵齿的外交家,但也决不是王炳南可以轻视的对手。
王炳南请比姆先发言。
比姆开始用刻板的声调朗读他事先准备好了的厚厚的讲稿。他说:美国要求中国方面停止对金门、马祖几个岛屿的炮击,要求台湾海峡地区立即实现停火;美国承认,中美长期以来对台湾及附近岛屿存在着严重争议,美国并不要求任何一方在这个阶段放弃自己的意见,美国的目的是消除可能被对方视为战争挑衅的行动,否则,军事行动将可能扩大,而美国决不能容忍和坐视与它有“共同防御条约”的盟友的领土被武力夺取;因此,中美当前的共同任务应为立即着手缓和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
言毕。比姆用一个潇洒的动作把讲稿轻轻抛向桌面,非常自信地向王炳南点点头,那意思是在说:OK,该你了!他已完成了杜勒斯交待的任务,不露声色地把美国置于台湾的当然合法的占领者的地位,并把台湾海峡局势紧张的责任全部推到了中国方面。
1995年,俄罗斯著名国际问题评论家费加写道:“长期以来,美国像超凡的西部英雄那样在世界各处打抱不平行侠仗义,它絮絮不休振振有辞地重申自己的行为动因,宣称它所作的一切都是在替天行道。说实在的,美国并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国家,问题在于,他总是在首先违规之后再要求大家来共同遵守某个规则,于是,我们便看到了把大兵派往全球而同时高唱‘和平’的美国……在诸如国际和区域安全问题上,美国有九十九条道理讲给我们听。
9月10日,王炳南离京。
当日没有飞苏联的班机,周恩来连夜打电话亲自联系安排,调来一架专机送王炳南到伊尔库次克,然后换乘苏联飞机赴华沙。
临行前夕,收到周恩来的一封亲笔信:
炳南同志:
现将发言要点(草稿)打送给你。在第一次会谈中,如果美方急于要表示自己的意见,可让他先说,照杜勒斯今天见记者的谈话,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如美方先提出方案,而方案本身又有研究余地,你不忙提出我方方案,而将其过分荒谬之点予以评论,其他则保留下次会议再予以全面回答。如果美方不提具体意见而又急于要知道我方意见,我方亦可使用这一发言要点,并将预定方案提出。
如第一次会谈为纯技术性事务作安排,双方只作一般接触,则发言要点第一段稍加发展,可作你在第一次会谈时的底稿。
如何,请酌办。
周恩来
一九五八年九月九日
怀揣锦囊,踏上征程的王炳南感到心中愈加坚实有底。
王炳南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但实际上,早在三十年代,他的外交生涯便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交往,并非始自它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后,而是于抗日战争时期就有所接触。
1938年,为了适应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的需要,成立了周恩来直接领导的南方局外事组,王炳南任组长。在重庆,小组的工作任务是争取国际援助,重点对象为美国。遵照周恩来的指示要求,王炳南小组广泛联络,深交朋友,工作活跃而富有成效,与美国驻华大使高斯、参赞范宣德交往频繁,同戴维斯、谢伟思兄弟等美国使馆一批年轻的外交官,结为好友,并同富有正义感、诚实直言的美国远东战区总司令史迪威将军建立了互相尊重、信任友好的关系。王炳南的得意之笔是,外事组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实现了打破国民党封锁、组织美国新闻记者访问延安,实现了以包瑞德上校率领的美军观察组长驻延安。他们向世界大量报道了受到人民拥护、积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向美国政府正确报告了中国局势,反映了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消极抗日。气得蒋介石大发雷霆,臭骂国民党庞大的宣传机构竟远不如共产党的一个小组。他怒气冲冲写了个条子给国民党宣传部,说尔等既无天才,又不学习,以致在宣传上处处落后于共产党,奈何,奈何!有方可医否?
抗战结束,为防止国共两党发生内战,促成中国成立联合政府,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使华。王炳南作为周恩来的主要助手之一,直接参与了国、共、美三方谈判,同马歇尔将军来往频繁,常向他转达周恩来的意见和信件,并同美新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多有接触。在这段宝贵的经历中,王炳南更真切地了解了美国人的思维、作风和处事方式,学到了同美国政界高层人士谈判打交道的方法技巧。
长期效命周恩来帐下,鞍前马后地奔走工作,王炳南锻炼摔打得深谋沉稳,行事果敢,判断敏捷,随机善辩,圆满完成了多项重大任务,成为党内公认的外交干才之一,深得周恩来的赏识与信任。
贺龙元帅告诉他:中央最先挑选与美谈判人选时,不光你一个,但考虑到你在党内有从事十多年外事工作的经历,大量接触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美国人,比较熟悉他们,因此周总理力荐你担任对美谈判代表,认为你是最佳人选。
万里关山,千钧重担;唇舌交兵,寰宇风雷。王炳南想到自己是代表新中国、代表6亿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去和美国谈判, 这个霸道的大国不愿承认我们,却又不得不正视我们,找我们来对话,内心便升腾起一种无比的自豪感,信心百倍地去迎接这一场特殊的战斗。
※ ※ ※ ※ ※
美国重新指派的谈判代表为美驻波兰大使雅各布·比姆。
双方代表同驻华沙,会谈地点便自然而然从日内瓦转至华沙。大家免去了奔波劳顿之苦,还节省了不少时间。
其实,会谈地点原本就可以设在华沙的。因倔老汉杜勒斯固执地坚持双方代表只能在中立国见面而作罢。此次会谈地点的变更,可视为美国的一次小小的让步。
此刻,成群成批的炮弹正在台湾海峡猛烈爆炸,美国的一只足尖,已经触到了危机漩涡的边沿,情况紧急,为了避免仓促间失足落水,它需要尽快摸清中国的真实意图,会谈地点,便马虎一点了,迁就了中方的方便。
但,在确定会谈的具体场所时,美国仍然锱铢必较,坚守着理念上它自设的虚幻防线,寸土不让。
王炳南刚到华沙,比姆便打来电话。礼貌性地问候之后,比姆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急切心情:密斯特王,你旅途辛苦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但我很想知道何时才能同你见面呢?
王炳南聪明地接过话题:比姆先生,祝你也有一个安静满意的睡眠,明天或者后天,我愿意在中国大使馆恭候你。
比姆立即语塞,他显然对会谈的程式细节和东方的精明智慧缺乏心理准备,以至语言的组织发生障碍,他嗫嚅道:密斯特王,有关事项,请容再议,请容再议。
王炳南笑笑、挂机。他知道,自己出了一道“高难几何”题,比姆答不出,需请示杜勒斯。
过一会儿,比姆又来电话:阁下,很抱歉,我不能到中国使馆去,你一定可以理解的。我建议,会谈能否在瑞士驻华沙使馆举行?因为,日内瓦的经验表明,瑞士是一个热情好客对我们双方也比较方便合适的国家。
杜勒斯果然老奸巨猾步步设防。他所以反对比姆到中国使馆来会谈,仍然是为了避免对外造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种形式的承认。
王炳南灵机一动,再出一个小小的难题,考考比姆,试试对手:比姆先生,贵我两国间事,却跑到人家的使馆去谈,你不觉得多此一举很累人吗?我建议我们可以采取对等的方法,轮流在贵我两国的大使馆会谈,大家体面方便,何乐不为?
杜勒斯显然已有交待,比姆此番大概是有备而来,他说:No,No,大使先生,我坚持认为在目前我们尚未建立邦交的情况下,你我在瑞士使馆见面是非常合适的。
外交斗争就是如此,有些事涉及原则立场国格主权,必须坚守阵地一步不退。
有些事又不能太过较真缺乏灵活,以致影响大局和根本利益。此次会址设于何处,属枝蔓问题,中方并不十分在意,不必与美方纠缠。但,当然,中方也不可听任美方安排摆布。王炳南说:大使先生,你我现在已在第三国的土地上,要想见面,何愁场所,实无必要再到第四国的领地去了,我建议,可请波兰外交部提供会谈会场。
比姆亦知趣,思忖片刻,说声Yes,点头允诺。
会场问题虽获解决,但一番周折业已显示,即将重开的会谈决不会轻松,依然云山雾嶂,关隘重重,突破无期,善果难得。
※ ※ ※ ※ ※
9月15日下午3时,金厦双方炮兵继续狂轰滥射,万里之遥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正式开场。
华沙市内梅希里维茨基宫, 4张大桌子排成一个长方形,波兰外交部礼宾司长请中美代表团进入会场,双方人员分两边相向而坐,王炳南大使与比姆大使互相点头致意,都在用一种审慎研究观察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新对手。气氛礼貌而冰凉。
四十多岁的比姆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美国职业外交家,沉着、冷静、头脑清晰。
和他的前任约翰逊比起来,他显得稍稍呆板,缺乏幽默感,通常脸上没有笑容,讲话讲到激动之处,甚至有些结巴。但他具有学者的风度,文质彬彬,从不使用恶语攻击,像个教授。比姆此时仍是个快乐的单身汉,他直到五十多岁才喜结良缘,据说夫人能干、活跃、善于社交。比姆的好友都说,晚宴上和比姆坐在一起很乏味,但有他的夫人在场便弥补了比姆的不足。华沙会谈之前,比姆有过和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谈判的经历,号称与共产党人打交道的专家。虽然他不擅辞令,不是那种巧舌灵齿的外交家,但也决不是王炳南可以轻视的对手。
王炳南请比姆先发言。
比姆开始用刻板的声调朗读他事先准备好了的厚厚的讲稿。他说:美国要求中国方面停止对金门、马祖几个岛屿的炮击,要求台湾海峡地区立即实现停火;美国承认,中美长期以来对台湾及附近岛屿存在着严重争议,美国并不要求任何一方在这个阶段放弃自己的意见,美国的目的是消除可能被对方视为战争挑衅的行动,否则,军事行动将可能扩大,而美国决不能容忍和坐视与它有“共同防御条约”的盟友的领土被武力夺取;因此,中美当前的共同任务应为立即着手缓和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
言毕。比姆用一个潇洒的动作把讲稿轻轻抛向桌面,非常自信地向王炳南点点头,那意思是在说:OK,该你了!他已完成了杜勒斯交待的任务,不露声色地把美国置于台湾的当然合法的占领者的地位,并把台湾海峡局势紧张的责任全部推到了中国方面。
1995年,俄罗斯著名国际问题评论家费加写道:“长期以来,美国像超凡的西部英雄那样在世界各处打抱不平行侠仗义,它絮絮不休振振有辞地重申自己的行为动因,宣称它所作的一切都是在替天行道。说实在的,美国并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国家,问题在于,他总是在首先违规之后再要求大家来共同遵守某个规则,于是,我们便看到了把大兵派往全球而同时高唱‘和平’的美国……在诸如国际和区域安全问题上,美国有九十九条道理讲给我们听。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