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作者:刘白羽    更新:2021-12-03 01:37
  6
  1914年9月3日,法国军队的1架莫拉纳型单翼机在一次无意的飞行中突然发现,
  德国第1集团军已不再向巴黎西部前进, 而是向着东南方向的马恩河推进。法军立
  即调整部署,加强了马恩河地区的防御。马恩河会战共毙伤德军20万人,使其丧失了战略进攻的主动权。史学专家们评论,如果没有那架法军飞机关于德军部署的精确报告,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许几周内就以德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了。空中侦察首次登台亮相,就以其难以估量的战场效用而声名大噪,令后来的元帅、将军们无不对它刮目相看倚重有加。
  航空侦察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又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时间,逐渐成为战场上最重要的侦察手段之一。而高分辨率航空照相器材的诞生,更使得航空侦察如虎添翼,所获情报的可靠性精确度大幅提升,且效果良好。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缺少了航空侦察的现代战争已变得难以想象和不可思议。
  ※   ※   ※   ※   ※
  确实难以想象和不可思议,炮击金门初始,大陆方面竟从未动用过航空侦察。
  既然作战的政治目的有限,对军事手段就需要严格加以约束。为避免过分刺激美蒋导致战争盲目升级而失控,大陆空军一直恪守毛泽东关于不出海岸线和不到金、马上空飞行作战的禁令。终日在炮火轰击下的一片焦土,却罩上了一个相对宁和的天空,这场战事正是以这般怪诞的方式表现出它的玄妙高深。
  但随着炮击的持续和深入,前线对于获取准确敌情的诉求也愈来愈高。我们的炮到底打得准不准?几处顽固目标为什么一直未能把它敲掉?还有哪些敌人隐蔽的要点未被我方发现?敌高地反斜面上我炮弹打不到的死角处情况究竟如何?等等,等等。老炮们迫切需要一张能够俯视金门全岛的航空照片。
  于是,能否对金门进行航空侦察的问题又一次摆上了厦门前指的议事日程。
  云顶岩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
  有争论,有种种假设,亦有不同的声音,但会议最终取得共识,达成了相当一致的意见:应该给大、小金门及其附属小岛照一张“全家福”了,同它打了那许多年交道,仍然只能看到它的一个侧脸,未识庐山真面目,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飞金门的理由多得可以用筐装:
  1.台湾飞机三天两头跑到大陆上空来拍照,跟小媳妇回娘家串门似的,随便出入,肆无禁忌。你已“犯规”千百次,我只“犯规”一次,当不为过。否则,不是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么?
  2.我机首次飞越金门上空,自然会引起敌人的紧张和猜测,但我机一不对地轰炸,二不寻找敌机空战,估计不会引起敌人的过度恐慌和激烈的报复,战争因此而扩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我机不到金门上空是自己的内部规定,又没有同蒋介石签字画押订合同。因此,去与不去,应完全视我方情况而定。一般不去。去了,也并没有违反什么。现在情况下,保持金门空域清静无事有利于我掌握战争的节奏和进程,但金门的头顶绝非我机的“禁飞区”
  4.我无武器之侦察机飞越金门,有遭敌拦截和敌地面高炮攻击的危险,但获取航拍金门照片,进一步搞清核实金门地面情况利益极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风险值得一冒。……
  侦照金门的任务遂一锤砸定。艰巨使命交给了福空独立第2团。
  ※   ※   ※   ※   ※
  在人民空军的序列之中, 侦察航空兵是一个新兵种,独2团却是一支老部队。
  1954年9月, 该团对敌占一江山岛前后共进行了60架次的空中照相,共发现地堡94个,隐蔽火炮19门。登岛攻击发起,我强击机轰炸机群和地面炮兵按图索骥,对以上目标逐一摧毁。 战后实地勘察核实,航空照相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独2团一战照出了威名。
  但,一江山岛的经验在金门却派不上多少用场。
  一江山仅1.7平方公里,只需飞行一个架次,即可将它捕入镜头。金门则不然,一百好几十平方公里面积, 如欲将它变成一幅1:14000航空照相图,据初步估算,以双机编队实施, 最少也要出动6次以上。这样不仅拖长完成任务的时间,不符合隐蔽迅速的战术要求,而且由于各双机分别进入,也很难准确地保持规定的航线,通过目标照相,达不到上级关于相片必须有前后60%、左右40%-50%的重迭量的严苛要求。于是,所有的脑瓜都合乎逻辑地在思考:恐怕只能采用组织多机编队的方法实施大面积照了。经精确测算,“多机”起码需要6架。
  6机编队,过去无先例,手头也无参考资料,唯有自己摸索。第一次模拟试飞,采用三对双机之长机对正目标,各僚机与其长机保持间隔的方法,结果所摄照片有的互不重迭,有的产生交叉,归于失败。发动群众热烈讨论找原因,采纳了中队长韩延升提出的以带队长机对正目标,其余各机保持间隔的照相方法。又经过三次试飞,解决了开关相机时间、保持间隔距离以及转弯进入等若干问题,照相结果也一次比一次理想,证明了6机是可行的。
  就如准备攀越一座险峻的处女峰,如果勘察到了确实可行的进军路线,论证出此山可登,大约便是找到了征服的门径,看到成功的曙光了。
  全团上下喜悦鼓舞,信心大增。带队长机大队长姜东钧一面继续组织6机操练,一面带领飞行员到高炮部队参观,结合我高炮对敌机的战术和敌高炮对我机的战术,并根据敌战斗机在金门空域的活动规律,很快研拟出了侦照金门的行动方案和战术细则。整个计划犹如一篇文章,贯彻迅速、突然、隐蔽、安全的思想,突出了力争一次完成、避免让台湾过分惊恐紧张的主题。
  关于航线选择。确定先飞海上,从金门岛东北进入。因为侦察机退出目标后可直接飞向大陆,便于我歼击机拦截尾随的敌机。否则,从金门岛西北进入,退出目标至公海,需做近90’左转弯,恰好把屁股甩给了在海上巡逻的敌机,易遭攻击。
  另外,敌中口径以上高炮大部配置在北太武山附近,我侦察机从东北方向突然进入,可缩短其射击准备时间。如从反方向进入,敌高炮射击准备则相对充分。
  关于照相高度。金门的对空防御系统相当强悍,计有90毫米高炮38门,40毫米高炮120门,12.7毫米高射机枪152挺,构成了以防范中低空轰炸攻击为主的火力网。
  空照任务要求必须在6000米以下完成照相。虽然3000-4500米最为合适,但此高度恰在金门全部对空火器的有效射程之内,我如强行闯关入网,即使全身而出的机率很高, 航飞队形亦难保持, 势必影响照相质量。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后确定在5600米高度上实施,其好处是:这个高度已在敌高射机枪和40高炮的最高射程之外,威胁压力大大减轻; 敌90高炮以英尺为计算单位,5600米换算后为18373.6英尺,零数较多,可增加敌高炮测定射击诸元的困难,假如敌以近似值定出诸元,那就很难击中我机;不致使敌判断出我照相之准确性能,难以推断我机再次侦察的高度。
  关于高度变化。晋江机场距金门较近,我机一起飞敌雷达即可发现,这是我方的弱点。然而,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善用条件因势利导,达致避祸趋福,除弊兴利反弱为强者,恰是战争之辩证法。只要我侦察机利用我歼击机的活动高度一般在10000米以上的条件, 起飞后先虚晃一枪,故意爬升至高空出航,敌雷达就可能误判我侦察机为歼击机,而借然引导其战斗机也升高度,我再利用敌人这一错觉突然下降,进入目标实施照相,当收致敌措手不及之效。据此规定,出航应在7000米以上,至接近目标,再骤降至预定高度进入。
  关于进入距离和速度变化。经过演练,进入点从选在距目标30公里以外缩短至距目标15-20公里。距离减半=时间半减,追求的还是一个“快”字,要让金门高炮猝不及防。并规定我机爬升时速度为700公里/小时,对正目标后增至800公里/小时,照相时速度再增大至950-1000公里/小时,力争1分半钟以内,以疾风雨之势,纵向冲过金门岛。
  关于隐蔽指挥。我机开车、滑出、起飞均用旗语指挥,不用无线电通话,装聋作哑,隐藏企图。规定到达目标上空可开通无线电联络,此刻,你就是在对讲机中,侃大山聊天讲车轱辘废话,金门高炮也只能手忙脚乱望机兴叹啦。
  凡事预则立,侦照计划汇集了众人智慧,可谓周全严密。除非金门有先见之算,能够未雨绸缪,否则,它将不可避免被大陆抛出的6只眼睛看个明白透彻。
  对独2团而言,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艳阳了。
  ※   ※   ※   ※   ※
  9月23日,天公终于作美。金厦海域云量3成,目标区碧空,能见度良好。
  云顶岩要求独2团中午出动。 此刻太阳当头,湿气最小,地面景物明亮且少阴影,照图的清晰度判辨率均较高。
  10时40分, 晋江机场米格-15比斯侦察机6架进入一等准备,一字排列在跑道一端。1号机为大队长姜东钧,2号机飞行员秦景佑,3号机副大队长刘耀财,4号机飞行员武彦斌,5号机中队长孟宪森,6号机飞行员马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