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作者:刘白羽 更新:2021-12-03 01:36
但是,恐怕也很少军事行动像1958年这一回这样将“战略”和“战术”如此紧密地胶合在一起了。有限的战略目标决定必须采取恰到火候的战术方案;而战术动作的任何偏差和越轨,也可能导致整体战略构想的翻车。毛泽东和他的高级将领们长久苫思的就是既要找到一条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还要把一路上可能出现的障碍、意外及应对措施想清楚,想周全。
四天军事会议,有三天是在煞费苦心地研讨“战术”问题:空军以何种方式进入?何时进入?敌方将作何种对策和我方的反对策,以及敌方反反对策和我方反反反对策?那时没有电子计算机,有电子计算机也无法把各项利弊条件、复杂因素、意外情况输入进去,求得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答案不能靠运算,只能靠集体智慧+丰富的经验+知彼知己+接近事物发展规律的预测+几分冒险精神+决断魄力+……来获得。
研讨民主而热烈,并时有争论,常常面红耳赤僵持不下。一种设想一经提出,马上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问题在等着你。从己方提,从对方提,从正面提,从反面提,从好处提,从坏处提。各有利弊选最佳,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可能万无一失,但决不能马失前蹄。有可能马到成功,仍然要多想几个“如果”、“但是”……咋个办?
很有意思,1958年,艾森豪威尔正在着手进行他的回忆录《远征欧陆》的写作,他体会深刻地写道:“一项周密的作战计划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要有伸缩余地,这样才能适应战争中不断变化的情况,从而完成司令官指定的最终目标。”他撂下笔,非常满意地呷一口浓浓的咖啡,两手扳住后脑勺,回味着也许只有屡打胜仗的将军才能写下的这句至理名言。他当然没有想到,大洋彼岸的中国将军们,亦在按照大体相同的思维逻辑,研制一项针对他以及他的不十分听话的伙伴蒋介石的空间和时间上均颇具伸缩余地的周密作战计划。
※ ※ ※ ※ ※
“报告”认为:
一是突然地一次进入福建现有的七个机场(内含汕头);二是逐次的分批进入。前一方案的好处是:一次展开力量强大,使敌人措手不及,一时难于对付,一下就紧张到顶,然后逐渐缓和下来。但是缺点有两条:一是对国际上的震动和美蒋的刺激太大,二是从空军部队作战起飞来看,在不出公海作战的情况下,濒海机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很不容易对付敌人。
因此,我们认为,我军如果先进驻连城、汕头机场,接着进驻漳州,尔后视情况的发展,逐步地进驻沿海各机场,这样对敌人的刺激较小,我们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均较为主动。如果能在崇安(闽北)、瑞安(浙江东南)两地再修两个机场,则在进驻连城、汕头的同时或稍后一点,东面进驻崇安,瑞安,这样更可以使空军部队东西两面互相支援,更便于纵深的机场的支援。
我空军进入福建后,应付可能发生情况变化的方案:根据敌我空中力量对比的情况看来(我有能作战的歼击机飞行员900名,轰炸机机组300个;蒋帮共有能作战的飞行员440名) ,国民党的飞行员虽在飞行技术和飞行经验方面比我们好一些,但是我在数量上占优势,特别是政治质量同我飞行员比较起来悬殊很大。只要我们各方面努力,力求少犯错误,同敌人打起空战来,虽然会互有胜负,然而一般说来,应该是打得过敌人的,被敌人用空战把我们赶出来,估计是不至于的。但是我们应该提防到敌人除进行空战以外,还可能使用向我福建地区甚至汕头、上海、广州实施轰炸的办法,以进行报复。因此,我们认为,在我空军进入福建的同时,还必须准备好实施反轰炸或以其它方式进行强烈的反击的措施,以免使我空军进入福建的行动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因为空战和加强地面防空火力,虽然可以击落一些敌机,但是不能完全阻止蒋机对我实行轰炸。我空军去轰炸台湾是不适宜的,将引起更加复杂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抓住金门、马祖这两条小辫子。抓住金、马的小辫子可以有大抓和小抓两种方法:所谓大抓,就是组织空军、炮兵、海军舰艇对金门、马祖地区进行轰炸炮击,打击和封锁敌人的补给线,造成金、马补给的因难,甚至可以将金门、马祖封锁起来,即使不用步兵登陆,也有可能将金门、马祖敌人迫走。如果认为采取上述方法,影响过大,尚非其时,则可以采取小抓的办法,即用地面炮火和鱼雷快艇对马祖进行轰击和封锁,厦门地区对金门只进行配合行动,这样做,我们认为也可以将敌人制服住。如果我们抓住金门、马祖两条小辫子,估计经过几个月的斗争之后,蒋介石可能为了保存金、马的十一万兵力而停止对福建地区的轰炸,然后出现的只是断断续续地双方进行一些空战的局面。
进入时间。准备工作(运输油料、弹药、组织指挥机构、组织通信枢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此,最早也要到七、八月间才行。根据气象规律,七、八月间福建地区虽然正是台风季节,但是影响的地区主要是台湾海峡和福建海岸地区,如果我们分批进入,第一步进驻连城、汕头,台风对我影响不大,对敌人影响却很大。
三十多年过去,再读“报告”能令我拍案叫绝的自然是三位年轻上将及众僚属的智慧和判断力。后面战事的发展竟与原来的预测惊人地一致和吻合,此类情节,人们好像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每每读到,由此生出了对诸葛孔明和智多星吴用的五体投地。不同处在于,诸葛亮、吴用的“神机妙算”纯属天授,天上掉大饼似的得来太容易,而1958年的“判断精度”则是在付出了多少辛勤汗水和脑细胞后才逐渐地减除误差向0°靠拢的。
台湾方面说,1958年台海炮战,是大陆方面苦心积虑蓄谋已久的行动。“报告”
证实了这一说法。 可以确定, 早在1957年底、1958年初,大陆方面就已经决定于1958年7、8月间在台湾海峡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了,再巧不过,是年7月的中东事件,给了毛泽东部署、发动的军事行动以更充足的理由。
台湾方面说, 1958年炮击金门, 是大陆方面登陆金、马,血洗台湾的前奏。
“报告”否定了这一说法。大陆空军入闽,确是一次突然猛烈的出击,但并不是一次全力以赴的进攻,“不出海岸线作战”“大陆挨炸也不轰炸台湾”的原则规定,已将预期目标在一相当有限的范围内锁定,总体战略意图并未脱出“积极防御”的构架。事实上,如果台湾空军的表现一如后来那般乖乖、其侦巡航路再不逾越海峡中线、更不随意到大陆来游荡闲逛,两岸空军便大体可以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海峡天空也可讨得一个相对的宁静。处于交战状态的双方,谁都无法容忍对方的炸弹每日高悬在自己的头顶,都将采取措施“请君出瓮”这总是心之常态吧。因此,既然1958年“大陆准备攻打台湾”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粉碎了共匪的进犯企图、胜利保卫了台湾反攻基地”的夸耀也只能是无稽之谈。台湾为“胜利”寻找了一个虚无的前提,并不能使虚无的“胜利”成为真实,就像你可以逼真地画一棵果实累累的苹果树,但你永远也不能把那果子摘下放进嘴里一样。
今日看“报告”是完全可以把它作为指导1958年军事行动的纲领性文件来阅读的, 虽然八个月后, 地面炮兵走到前台,空军由“主角”降为了“辅佐”但“报告”对战场态势的预测依然奇准,确定的各项原则也基本适用。战争大体上在八个月前设计方案的框架内发展、运行,结局与初衷惊人地一致,我以为历史再苛刻,也必须给三位上将的杰作打高分。
3
1958年7月18日深夜, 北京西郊机场的跑道灯彻夜通明,一架又一架来自各地的运输机频繁降落。神色凝重严峻的军区空军司令和军、师长们匆匆步下舷梯,拉载他们的小轿车急速行驶。与以往不同,没有一辆开往北京前门打磨场空军招待所,全部径直开到公主坟空军司令部。多日不见的主官们用力拉拉手,没有寒喧和笑语,人们窃窃议论的主题只有一个:就要真干大干了!
黎明,蓬勃的旭日将一片光彩抛向世界,刘亚楼肩膀上的三颗将星耀目生辉。
司令员莅临,将校们砰然起立。
刘亚楼舒展双臂,做一个示意大家落座的动作。好怪,他一向紧绷的眉心和嘴角此刻竟溢出一丝关拢不住的笑意。
养兵干日,用兵一时。打了一辈子仗,打了一辈子恶仗与胜仗的将军在歇手多日之后又捞到了仗打,焉能不开怀一笑?
但他的笑从不使人感觉松弛,永远透着一股令任何一位部属都不敢懈怠不敢拂逆的威风和庄严。
他的带有浓重福建腔的普通话一个字一个字从嘴里弹射出去,敲打着空军作战室的墙壁,嗡嗡作响。
“同志们,要打仗了!”
开门见山。拐弯抹角不是他的习惯。
“美国人、英国人最近在中东惹祸,毛主席、党中央决定,支援阿拉伯,炮打金门。我们空军要立即进入福建。”
“总的作战指导原则,还是毛主席讲的,在战略上以少胜多,在战术上以多胜少,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将同国民党空军交手是肯定的。还必须充分准备同美国人较量。美国人也不是三头六臂嘛,在朝鲜我们掂量过他的斤两。
四天军事会议,有三天是在煞费苦心地研讨“战术”问题:空军以何种方式进入?何时进入?敌方将作何种对策和我方的反对策,以及敌方反反对策和我方反反反对策?那时没有电子计算机,有电子计算机也无法把各项利弊条件、复杂因素、意外情况输入进去,求得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答案不能靠运算,只能靠集体智慧+丰富的经验+知彼知己+接近事物发展规律的预测+几分冒险精神+决断魄力+……来获得。
研讨民主而热烈,并时有争论,常常面红耳赤僵持不下。一种设想一经提出,马上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问题在等着你。从己方提,从对方提,从正面提,从反面提,从好处提,从坏处提。各有利弊选最佳,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可能万无一失,但决不能马失前蹄。有可能马到成功,仍然要多想几个“如果”、“但是”……咋个办?
很有意思,1958年,艾森豪威尔正在着手进行他的回忆录《远征欧陆》的写作,他体会深刻地写道:“一项周密的作战计划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要有伸缩余地,这样才能适应战争中不断变化的情况,从而完成司令官指定的最终目标。”他撂下笔,非常满意地呷一口浓浓的咖啡,两手扳住后脑勺,回味着也许只有屡打胜仗的将军才能写下的这句至理名言。他当然没有想到,大洋彼岸的中国将军们,亦在按照大体相同的思维逻辑,研制一项针对他以及他的不十分听话的伙伴蒋介石的空间和时间上均颇具伸缩余地的周密作战计划。
※ ※ ※ ※ ※
“报告”认为:
一是突然地一次进入福建现有的七个机场(内含汕头);二是逐次的分批进入。前一方案的好处是:一次展开力量强大,使敌人措手不及,一时难于对付,一下就紧张到顶,然后逐渐缓和下来。但是缺点有两条:一是对国际上的震动和美蒋的刺激太大,二是从空军部队作战起飞来看,在不出公海作战的情况下,濒海机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很不容易对付敌人。
因此,我们认为,我军如果先进驻连城、汕头机场,接着进驻漳州,尔后视情况的发展,逐步地进驻沿海各机场,这样对敌人的刺激较小,我们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均较为主动。如果能在崇安(闽北)、瑞安(浙江东南)两地再修两个机场,则在进驻连城、汕头的同时或稍后一点,东面进驻崇安,瑞安,这样更可以使空军部队东西两面互相支援,更便于纵深的机场的支援。
我空军进入福建后,应付可能发生情况变化的方案:根据敌我空中力量对比的情况看来(我有能作战的歼击机飞行员900名,轰炸机机组300个;蒋帮共有能作战的飞行员440名) ,国民党的飞行员虽在飞行技术和飞行经验方面比我们好一些,但是我在数量上占优势,特别是政治质量同我飞行员比较起来悬殊很大。只要我们各方面努力,力求少犯错误,同敌人打起空战来,虽然会互有胜负,然而一般说来,应该是打得过敌人的,被敌人用空战把我们赶出来,估计是不至于的。但是我们应该提防到敌人除进行空战以外,还可能使用向我福建地区甚至汕头、上海、广州实施轰炸的办法,以进行报复。因此,我们认为,在我空军进入福建的同时,还必须准备好实施反轰炸或以其它方式进行强烈的反击的措施,以免使我空军进入福建的行动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因为空战和加强地面防空火力,虽然可以击落一些敌机,但是不能完全阻止蒋机对我实行轰炸。我空军去轰炸台湾是不适宜的,将引起更加复杂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抓住金门、马祖这两条小辫子。抓住金、马的小辫子可以有大抓和小抓两种方法:所谓大抓,就是组织空军、炮兵、海军舰艇对金门、马祖地区进行轰炸炮击,打击和封锁敌人的补给线,造成金、马补给的因难,甚至可以将金门、马祖封锁起来,即使不用步兵登陆,也有可能将金门、马祖敌人迫走。如果认为采取上述方法,影响过大,尚非其时,则可以采取小抓的办法,即用地面炮火和鱼雷快艇对马祖进行轰击和封锁,厦门地区对金门只进行配合行动,这样做,我们认为也可以将敌人制服住。如果我们抓住金门、马祖两条小辫子,估计经过几个月的斗争之后,蒋介石可能为了保存金、马的十一万兵力而停止对福建地区的轰炸,然后出现的只是断断续续地双方进行一些空战的局面。
进入时间。准备工作(运输油料、弹药、组织指挥机构、组织通信枢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此,最早也要到七、八月间才行。根据气象规律,七、八月间福建地区虽然正是台风季节,但是影响的地区主要是台湾海峡和福建海岸地区,如果我们分批进入,第一步进驻连城、汕头,台风对我影响不大,对敌人影响却很大。
三十多年过去,再读“报告”能令我拍案叫绝的自然是三位年轻上将及众僚属的智慧和判断力。后面战事的发展竟与原来的预测惊人地一致和吻合,此类情节,人们好像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每每读到,由此生出了对诸葛孔明和智多星吴用的五体投地。不同处在于,诸葛亮、吴用的“神机妙算”纯属天授,天上掉大饼似的得来太容易,而1958年的“判断精度”则是在付出了多少辛勤汗水和脑细胞后才逐渐地减除误差向0°靠拢的。
台湾方面说,1958年台海炮战,是大陆方面苦心积虑蓄谋已久的行动。“报告”
证实了这一说法。 可以确定, 早在1957年底、1958年初,大陆方面就已经决定于1958年7、8月间在台湾海峡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了,再巧不过,是年7月的中东事件,给了毛泽东部署、发动的军事行动以更充足的理由。
台湾方面说, 1958年炮击金门, 是大陆方面登陆金、马,血洗台湾的前奏。
“报告”否定了这一说法。大陆空军入闽,确是一次突然猛烈的出击,但并不是一次全力以赴的进攻,“不出海岸线作战”“大陆挨炸也不轰炸台湾”的原则规定,已将预期目标在一相当有限的范围内锁定,总体战略意图并未脱出“积极防御”的构架。事实上,如果台湾空军的表现一如后来那般乖乖、其侦巡航路再不逾越海峡中线、更不随意到大陆来游荡闲逛,两岸空军便大体可以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海峡天空也可讨得一个相对的宁静。处于交战状态的双方,谁都无法容忍对方的炸弹每日高悬在自己的头顶,都将采取措施“请君出瓮”这总是心之常态吧。因此,既然1958年“大陆准备攻打台湾”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粉碎了共匪的进犯企图、胜利保卫了台湾反攻基地”的夸耀也只能是无稽之谈。台湾为“胜利”寻找了一个虚无的前提,并不能使虚无的“胜利”成为真实,就像你可以逼真地画一棵果实累累的苹果树,但你永远也不能把那果子摘下放进嘴里一样。
今日看“报告”是完全可以把它作为指导1958年军事行动的纲领性文件来阅读的, 虽然八个月后, 地面炮兵走到前台,空军由“主角”降为了“辅佐”但“报告”对战场态势的预测依然奇准,确定的各项原则也基本适用。战争大体上在八个月前设计方案的框架内发展、运行,结局与初衷惊人地一致,我以为历史再苛刻,也必须给三位上将的杰作打高分。
3
1958年7月18日深夜, 北京西郊机场的跑道灯彻夜通明,一架又一架来自各地的运输机频繁降落。神色凝重严峻的军区空军司令和军、师长们匆匆步下舷梯,拉载他们的小轿车急速行驶。与以往不同,没有一辆开往北京前门打磨场空军招待所,全部径直开到公主坟空军司令部。多日不见的主官们用力拉拉手,没有寒喧和笑语,人们窃窃议论的主题只有一个:就要真干大干了!
黎明,蓬勃的旭日将一片光彩抛向世界,刘亚楼肩膀上的三颗将星耀目生辉。
司令员莅临,将校们砰然起立。
刘亚楼舒展双臂,做一个示意大家落座的动作。好怪,他一向紧绷的眉心和嘴角此刻竟溢出一丝关拢不住的笑意。
养兵干日,用兵一时。打了一辈子仗,打了一辈子恶仗与胜仗的将军在歇手多日之后又捞到了仗打,焉能不开怀一笑?
但他的笑从不使人感觉松弛,永远透着一股令任何一位部属都不敢懈怠不敢拂逆的威风和庄严。
他的带有浓重福建腔的普通话一个字一个字从嘴里弹射出去,敲打着空军作战室的墙壁,嗡嗡作响。
“同志们,要打仗了!”
开门见山。拐弯抹角不是他的习惯。
“美国人、英国人最近在中东惹祸,毛主席、党中央决定,支援阿拉伯,炮打金门。我们空军要立即进入福建。”
“总的作战指导原则,还是毛主席讲的,在战略上以少胜多,在战术上以多胜少,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将同国民党空军交手是肯定的。还必须充分准备同美国人较量。美国人也不是三头六臂嘛,在朝鲜我们掂量过他的斤两。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