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卡耐基的经商素质论2
作者:高国政 更新:2021-12-03 00:58
我们谈论积极心态、自信意识,为什么总要强调人之上升的时代潮流和认识自我的伟大意义呢?因为认识自我,就会认识并开发自身的潜能;而人之上升的趋势,正是提高素质、自我实现的社会环境。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构成了真正的自知之明,构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头脑,这就是我们赖以自信、敢于自主的基础。从“认识自我”这个命题上讲,一个人明白不明白自己就是一座金矿,知道不知道自身就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开发,这是自信意识和自卑心理的根本区别。
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学者詹姆斯据其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发挥了他蕴藏能力的十分之一。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的一部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只是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罢了”。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还小得多。”确实如此,名人伟人本来就是普通人,所以他们与普通人并无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历史记载、信息传播的作用向他们倾斜,才使一般人敬仰他们,感到可望而不可及。误以为家庭出身、职业和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有天壤之别。难道说唯有那些职业如意、地位称心的人才有巨大的潜能,而处境低微的人就是不可雕塑的朽木烂石吗?而生活中的事实绝不是这样。
要论职业和地位,英国的戴维成为皇家学院的著名教授和科学家的时候,法拉第不过是个整天以装钉书籍谋生糊口的工人。但后来,法拉第不仅成为戴维的得力助手,而且取得了比戴维更加卓著的科学成就。
梭罗是美国十九世纪的哲学家和文学家,颇有名望,而爱默生当年不过是梭罗雇佣的一个园丁,整天为主人种花养草,打扫庭院。这主仆二人的职业和地位可谓差别极大、不可相比。但若干年后,爱默生在哲学和文学上的成就和名望与梭罗相提并论,甚至还有所超越。事情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就是因为爱默生内心充满自信,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结果。所以爱默生有一句名言:“自信是英雄的本质!”
谁能一辈子从头至尾用好白昼的时光,谁就一定会生活得更伟大。
——[法]阿尔科特下面这两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发挥自己潜能对创造成功的重要性。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有个叫许一青的青年,他初中毕业就去了新疆,一九八○年顶替母亲回城就业,在菜场当“屠夫”。后来,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文学研究,他辞职当了个体户,在农贸市场兜售水发盆菜。他每天清晨去菜场设摊。中午以后回家读书写作。他历时十年撰写了《文学创作心理学初探》,出版后已被多所高校选为教材和参考书。现在他正在编写小说和儿童文学等作品。
张汉琼初中没毕业就回家干活。一九八六年,她听说我国果树教授、柑桔专家章文和物色保姆,立即请求去章家当保姆,做工兼求学。她每天抓紧时间完成日常家务劳动,然后就按章老给她安排的学习进度学习柑橘栽培的知识和技术。同时,她还参加了社会上有关单位举办的函授专科的学习,有疑难之处,再请章老指教。后来,章夫人看她太紧张,干脆自己做饭,保证她每天上课做作业。三年后,张汉琼拿到四张文凭,经县人事局考评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并应聘担任了县果树花卉实验站的副站长。
个体户著书、小保姆成才,这足以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开发,而开发的途径就是勤于学习,勇于实践!都需要坚强的自信意识和顽强意志作为精神支柱。有人说,我不是不自信,但我下了苦功夫的项目被砍掉了或是遭受了意外的不幸而身体残疾,这怎么能不叫人悲观失望呢?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有“只要活着就要奋斗”的自信意识,那就没有什么力量能让你悲观失望,人的潜能总是与生命同在,因为人的命运是由自己的心理态度决定的。
要论遭受挫折和失败,有谁能和林肯相比?他失业过,他竞选州议员失败,办企业不到一年就倒闭,所欠的债务还了十七年,未婚妻不幸去世又使他一病不起;三年后,他恢复了元气,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又失败了;再一次竞选,他好不容易成功;任期满了,他争取连任,又是失败;为了谋生,他申请担任某部门的官员,但人家认为他不具备担当这个职务的资格和才能,遭受挫折;几年后,他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结果又是失败……总之,在他大半生的重大的奋斗进取中,九次失败,只有两次成功,而第二次成功就是当选为美国的第十六届总统。那屡次失败并不能使他的自信心动摇,而只是起到了开发潜能的作用。
美国有个叫金蒙特的姑娘,本是个准备在奥运会上拿金牌的滑雪运动员。可她在一次训练中意外摔伤,而且伤势惨重,结果双肩以下的身体永久性瘫痪。她失去了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机会,但她没有失去自信心,后来就在教课讲学上获取了金牌。
在现实生活中,学历和智商都较高的人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大有人在;而学历、智商都很低的人却有不少成为出类拔萃、有所成就的成功者。加拿大有个穷孩子琼尼,因为智商低,学校的功课总是跟不上,学校只好劝他退学。为了安慰他,学校请了一位心理学家和他谈了一次话。心理学家告诉他:工程师可能不识乐谱,医生不一定会绘画,你被劝退学了,但不等于没出息。这番话对他产生了影响。后来,他长年给人家整建园圃,修剪花草。二十年后,他成为闻名全国、受人尊敬的风景园艺家。
职业和地位如何,遭受挫折和失败多少,处境的好坏和身体条件、学历和智商的高低等等都不是决定人获得成功的条件。唯有真正认识自我,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下面谈一谈创造力对成功的影响。
关于创造力,我们以往的理解十分褊狭,就是只注意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是具有非凡的创造力的,所谓“天才的创造力”。我们要强调的关于创造力,我们要改变观念,要承认并重视广泛的创造力。因为创造力不是某些“天才”人物和专业人员的特权与专利,而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所以我们指的广泛的创造力,或者叫做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我认为科学家的时间应当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应当最多地用在科学上。
——[美]卡文迪许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音乐家或发明家,他们的劳动当然是开发了自身的创造性的潜能。而一个没上过学、出身贫寒、没从事过什么专业的纯粹的家庭主妇呢?未必没有创造力。她有可能花很少的钱把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安排料理得相当不错;她可能是个奇妙的厨师,做的饭菜十分美味可口;她可能在处理家务、布置家庭环境方面有许多独到、新颖、精巧之处,这些不就是创造性的表现吗?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具有创造性。创造力的潜能几乎人人都有,但所有的角色和工作,都可以是有创造性的,也可能是没有创造性的。
一位心理治疗医生,他从未写过著作,也从未创造出任何新的理论。但他乐于帮助别人去改善他们的生活。他把每一个患者都看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他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和先入为主的框框,他却具有孩子般的天真和杰出的智慧,他能以灵活新颖的方式理解和解决面临的问题,甚至在非常困难的病例上,他都获得了成功。这就证实了他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
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本来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潜能,但主要是心态积极、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显露出来,通常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洞察力,他们往往能发现新颖的、未加工的、具体的、有个性的东西,正如有些人习惯于注意一般的、抽象的、已经定型成规的东西一样。前者经常生活在真实自然的世界中,而不像后者总是生活在抽象、概念、期望、信仰和刻板化的世界,而我们常常分不清这两个不同世界,把它混淆起来,还以为有的人有创造力,而另一些人似乎天生就没有创造力。创造性的潜能是人人固有的基本特性,由于许多人总是消极适应社会环境,墨守成规,这就不知不觉地抑制、埋没丧失了自己的创造性潜能。而另一些人则相反,倾向于求变创新。所以说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主要在于心态和人格的积极向上,而不是其成就大小。而成就就是积极心态和优良人格开发出来的潜在能力,所以,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投射在人的整个生活中的。有些人之所以缺乏创造力,那是由于心态消极、人格不良而把自己的潜能给埋没了。
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常常为自己的脑子是否够使而感到怀疑。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大脑接受、储存和综合各种信息的潜能是极其巨大的。在这个领域,美国和苏联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其成果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很有启示。
人的大脑是由成百上千亿个细胞组成的,具有极大的贮存量,可以在每秒钟接受十来个信息。一个信息单位叫做比特,大约相当于一个单词。人脑的容量有一百万亿个比特,这还是较为保守的估计。这一百万亿个比特,究竟有多大呢?它可以装下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何况人类还有潜意识,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感觉和印象。实际上,普通一个人能够表达出的信息量只是巨大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峰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象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只用了自己大脑的三分之一的功能,而一般人则更少,绝大部分脑细胞仍处于“待业”状态。而且人脑不同于机器,使用久了会有磨损,而是越用越好用,就像有人学外语,一旦掌握了一两门外语,再学第三门和第四门就会容易许多。
准时,在君壬是一种礼貌,在士君子是一种义务,在办事的人是一种需要。
——[德]马尔顿苏联的报刊发表的有关文章说:“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和生理学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人类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当代科学使我们懂得人的大脑结构和工作情况,大脑所储存的能力使我们目瞪口呆。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能迫使自己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四十多种语言,记下大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人的大脑可以看成是电子计算机,因为人脑和计算机一样,在它活着的时候。能够吸收、储存和运控大量的信息,但人脑的功能却比现在任何最先进的电脑强大得多。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大脑智力研究所的一些专家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实际上是无限的。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着我们充分利用大脑如此巨大的潜能呢?关键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给自己编排解决一系列问题的程序,也就是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如果我们把大脑的构造比作电子计算机,那么心态和意识就是输入的程序。
创造成功的基本前提不但光指其他方面,精神力量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在选择控制自己的情感和与人交流思想感情方面也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开发利用。这种潜能可以从人们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新的理解中显示出来。因为人的言谈举止、交际水平和心律、血压、消化器官运动以及脑电波都可以受到精神力量的控制和影响。比如有的人不幸患了不治之症,身离黄泉路不远,但一旦心态积极和精神振作,决心与病魔斗争,该干什么就专心致志地干什么,最后竟能创造了奇迹。正因为这类事例世界各国都有,并有案可查,科学家们正在预言: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人体有能力使自身再生。这不是指医学手段的新发展,在人体内更换各种零件,而是指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
在精神潜力方面,我们着重讲一讲:“生命在于脑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所周知的至理名言。然而现代科学研究的新发展认为“生命在于脑运动”,因为人的机体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的。
研究表明,每个人长到十岁以后,每十年大约有百分之十控制高级思维的神经细胞萎缩、死亡。信息的传递速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但这不要紧,如果坚持脑运动和脑营养的适应,则每天又都有新的细胞产生,而且新生的细胞比死亡的细胞还要多。
日本科学家曾经对200名20岁到80岁的健康人进行跟踪调查。他们发现经常用脑的人到60岁时,思维能力仍然像30岁那样敏捷,而那些三四十岁不愿动脑的人,脑力便加速退化。
美国科学家做了另一项实验,把73位平均年龄在81岁以上的老人分成3组:自觉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受人监督组。初级结果是:自觉勤于思考组的血压、记忆力和寿命都达到最佳指标。3年以后,勤于思考组的老人都还健在;思维迟钝组死亡12.5%;而受人监督组有37.5%的人已经死亡。
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学者詹姆斯据其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发挥了他蕴藏能力的十分之一。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的一部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只是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罢了”。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还小得多。”确实如此,名人伟人本来就是普通人,所以他们与普通人并无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历史记载、信息传播的作用向他们倾斜,才使一般人敬仰他们,感到可望而不可及。误以为家庭出身、职业和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有天壤之别。难道说唯有那些职业如意、地位称心的人才有巨大的潜能,而处境低微的人就是不可雕塑的朽木烂石吗?而生活中的事实绝不是这样。
要论职业和地位,英国的戴维成为皇家学院的著名教授和科学家的时候,法拉第不过是个整天以装钉书籍谋生糊口的工人。但后来,法拉第不仅成为戴维的得力助手,而且取得了比戴维更加卓著的科学成就。
梭罗是美国十九世纪的哲学家和文学家,颇有名望,而爱默生当年不过是梭罗雇佣的一个园丁,整天为主人种花养草,打扫庭院。这主仆二人的职业和地位可谓差别极大、不可相比。但若干年后,爱默生在哲学和文学上的成就和名望与梭罗相提并论,甚至还有所超越。事情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就是因为爱默生内心充满自信,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结果。所以爱默生有一句名言:“自信是英雄的本质!”
谁能一辈子从头至尾用好白昼的时光,谁就一定会生活得更伟大。
——[法]阿尔科特下面这两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发挥自己潜能对创造成功的重要性。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有个叫许一青的青年,他初中毕业就去了新疆,一九八○年顶替母亲回城就业,在菜场当“屠夫”。后来,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文学研究,他辞职当了个体户,在农贸市场兜售水发盆菜。他每天清晨去菜场设摊。中午以后回家读书写作。他历时十年撰写了《文学创作心理学初探》,出版后已被多所高校选为教材和参考书。现在他正在编写小说和儿童文学等作品。
张汉琼初中没毕业就回家干活。一九八六年,她听说我国果树教授、柑桔专家章文和物色保姆,立即请求去章家当保姆,做工兼求学。她每天抓紧时间完成日常家务劳动,然后就按章老给她安排的学习进度学习柑橘栽培的知识和技术。同时,她还参加了社会上有关单位举办的函授专科的学习,有疑难之处,再请章老指教。后来,章夫人看她太紧张,干脆自己做饭,保证她每天上课做作业。三年后,张汉琼拿到四张文凭,经县人事局考评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并应聘担任了县果树花卉实验站的副站长。
个体户著书、小保姆成才,这足以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开发,而开发的途径就是勤于学习,勇于实践!都需要坚强的自信意识和顽强意志作为精神支柱。有人说,我不是不自信,但我下了苦功夫的项目被砍掉了或是遭受了意外的不幸而身体残疾,这怎么能不叫人悲观失望呢?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有“只要活着就要奋斗”的自信意识,那就没有什么力量能让你悲观失望,人的潜能总是与生命同在,因为人的命运是由自己的心理态度决定的。
要论遭受挫折和失败,有谁能和林肯相比?他失业过,他竞选州议员失败,办企业不到一年就倒闭,所欠的债务还了十七年,未婚妻不幸去世又使他一病不起;三年后,他恢复了元气,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又失败了;再一次竞选,他好不容易成功;任期满了,他争取连任,又是失败;为了谋生,他申请担任某部门的官员,但人家认为他不具备担当这个职务的资格和才能,遭受挫折;几年后,他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结果又是失败……总之,在他大半生的重大的奋斗进取中,九次失败,只有两次成功,而第二次成功就是当选为美国的第十六届总统。那屡次失败并不能使他的自信心动摇,而只是起到了开发潜能的作用。
美国有个叫金蒙特的姑娘,本是个准备在奥运会上拿金牌的滑雪运动员。可她在一次训练中意外摔伤,而且伤势惨重,结果双肩以下的身体永久性瘫痪。她失去了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机会,但她没有失去自信心,后来就在教课讲学上获取了金牌。
在现实生活中,学历和智商都较高的人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大有人在;而学历、智商都很低的人却有不少成为出类拔萃、有所成就的成功者。加拿大有个穷孩子琼尼,因为智商低,学校的功课总是跟不上,学校只好劝他退学。为了安慰他,学校请了一位心理学家和他谈了一次话。心理学家告诉他:工程师可能不识乐谱,医生不一定会绘画,你被劝退学了,但不等于没出息。这番话对他产生了影响。后来,他长年给人家整建园圃,修剪花草。二十年后,他成为闻名全国、受人尊敬的风景园艺家。
职业和地位如何,遭受挫折和失败多少,处境的好坏和身体条件、学历和智商的高低等等都不是决定人获得成功的条件。唯有真正认识自我,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下面谈一谈创造力对成功的影响。
关于创造力,我们以往的理解十分褊狭,就是只注意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是具有非凡的创造力的,所谓“天才的创造力”。我们要强调的关于创造力,我们要改变观念,要承认并重视广泛的创造力。因为创造力不是某些“天才”人物和专业人员的特权与专利,而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所以我们指的广泛的创造力,或者叫做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我认为科学家的时间应当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应当最多地用在科学上。
——[美]卡文迪许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音乐家或发明家,他们的劳动当然是开发了自身的创造性的潜能。而一个没上过学、出身贫寒、没从事过什么专业的纯粹的家庭主妇呢?未必没有创造力。她有可能花很少的钱把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安排料理得相当不错;她可能是个奇妙的厨师,做的饭菜十分美味可口;她可能在处理家务、布置家庭环境方面有许多独到、新颖、精巧之处,这些不就是创造性的表现吗?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具有创造性。创造力的潜能几乎人人都有,但所有的角色和工作,都可以是有创造性的,也可能是没有创造性的。
一位心理治疗医生,他从未写过著作,也从未创造出任何新的理论。但他乐于帮助别人去改善他们的生活。他把每一个患者都看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他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和先入为主的框框,他却具有孩子般的天真和杰出的智慧,他能以灵活新颖的方式理解和解决面临的问题,甚至在非常困难的病例上,他都获得了成功。这就证实了他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
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本来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潜能,但主要是心态积极、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显露出来,通常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洞察力,他们往往能发现新颖的、未加工的、具体的、有个性的东西,正如有些人习惯于注意一般的、抽象的、已经定型成规的东西一样。前者经常生活在真实自然的世界中,而不像后者总是生活在抽象、概念、期望、信仰和刻板化的世界,而我们常常分不清这两个不同世界,把它混淆起来,还以为有的人有创造力,而另一些人似乎天生就没有创造力。创造性的潜能是人人固有的基本特性,由于许多人总是消极适应社会环境,墨守成规,这就不知不觉地抑制、埋没丧失了自己的创造性潜能。而另一些人则相反,倾向于求变创新。所以说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主要在于心态和人格的积极向上,而不是其成就大小。而成就就是积极心态和优良人格开发出来的潜在能力,所以,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投射在人的整个生活中的。有些人之所以缺乏创造力,那是由于心态消极、人格不良而把自己的潜能给埋没了。
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常常为自己的脑子是否够使而感到怀疑。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大脑接受、储存和综合各种信息的潜能是极其巨大的。在这个领域,美国和苏联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其成果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很有启示。
人的大脑是由成百上千亿个细胞组成的,具有极大的贮存量,可以在每秒钟接受十来个信息。一个信息单位叫做比特,大约相当于一个单词。人脑的容量有一百万亿个比特,这还是较为保守的估计。这一百万亿个比特,究竟有多大呢?它可以装下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何况人类还有潜意识,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感觉和印象。实际上,普通一个人能够表达出的信息量只是巨大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峰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象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只用了自己大脑的三分之一的功能,而一般人则更少,绝大部分脑细胞仍处于“待业”状态。而且人脑不同于机器,使用久了会有磨损,而是越用越好用,就像有人学外语,一旦掌握了一两门外语,再学第三门和第四门就会容易许多。
准时,在君壬是一种礼貌,在士君子是一种义务,在办事的人是一种需要。
——[德]马尔顿苏联的报刊发表的有关文章说:“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和生理学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人类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当代科学使我们懂得人的大脑结构和工作情况,大脑所储存的能力使我们目瞪口呆。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能迫使自己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四十多种语言,记下大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人的大脑可以看成是电子计算机,因为人脑和计算机一样,在它活着的时候。能够吸收、储存和运控大量的信息,但人脑的功能却比现在任何最先进的电脑强大得多。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大脑智力研究所的一些专家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实际上是无限的。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着我们充分利用大脑如此巨大的潜能呢?关键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给自己编排解决一系列问题的程序,也就是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如果我们把大脑的构造比作电子计算机,那么心态和意识就是输入的程序。
创造成功的基本前提不但光指其他方面,精神力量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在选择控制自己的情感和与人交流思想感情方面也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开发利用。这种潜能可以从人们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新的理解中显示出来。因为人的言谈举止、交际水平和心律、血压、消化器官运动以及脑电波都可以受到精神力量的控制和影响。比如有的人不幸患了不治之症,身离黄泉路不远,但一旦心态积极和精神振作,决心与病魔斗争,该干什么就专心致志地干什么,最后竟能创造了奇迹。正因为这类事例世界各国都有,并有案可查,科学家们正在预言: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人体有能力使自身再生。这不是指医学手段的新发展,在人体内更换各种零件,而是指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
在精神潜力方面,我们着重讲一讲:“生命在于脑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所周知的至理名言。然而现代科学研究的新发展认为“生命在于脑运动”,因为人的机体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的。
研究表明,每个人长到十岁以后,每十年大约有百分之十控制高级思维的神经细胞萎缩、死亡。信息的传递速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但这不要紧,如果坚持脑运动和脑营养的适应,则每天又都有新的细胞产生,而且新生的细胞比死亡的细胞还要多。
日本科学家曾经对200名20岁到80岁的健康人进行跟踪调查。他们发现经常用脑的人到60岁时,思维能力仍然像30岁那样敏捷,而那些三四十岁不愿动脑的人,脑力便加速退化。
美国科学家做了另一项实验,把73位平均年龄在81岁以上的老人分成3组:自觉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受人监督组。初级结果是:自觉勤于思考组的血压、记忆力和寿命都达到最佳指标。3年以后,勤于思考组的老人都还健在;思维迟钝组死亡12.5%;而受人监督组有37.5%的人已经死亡。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