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作者:梦雨飞鸿 更新:2021-12-02 19:51
文化馆的老人不太多。除了韩世良,就是“民艺室”的王主任资格老了。
王主任叫王武佑,今年五十八岁。因为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所以说话办事没什么顾忌。他家住城里,毗邻县文化局,到远郊的吴家大院来上班很不方便,因此他愿意搬走,对于帮助他实现“愿望”的吴甘来态度也最好。吴甘来到夏边不久,还在县府招待所住着的时候,就专门请王武佑吃饭,虚心向他请教吴家大院的历史沿革和相关的市井传闻。
王武佑嗜酒,两杯白酒下肚,他就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
王武佑讲了整整一个晚上,吴甘来听的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由于吴家(萧家)大院历来不乏稀奇古怪的传闻,且绝大多数都是附会演绎的无稽之谈,时间一长,人们见怪不怪,反而不怎么关注它,甚至不少人都把这里遗忘了。就说当初吴道宏跟市里要院子的事吧,市里领导就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所在。贾市长问了好几个人,才闹明白院子就在夏边县的城关镇。他拿起电话找夏边的甄县长,甄县长说我知道,就是城关道北胡同的那个破院子,现在文化馆占着呢。贾市长说那是南洋侨商吴老先生的祖居,抗战的时候让当汉奸的萧家给抢去了,你安排一下,尽快倒出来还给吴家,有什么困难吗?甄县长说没困难,吴老先生是有名的爱国侨胞,应该关照。就是有困难,我们县里自己克服。他光要院子吗?后面还有一个汽修厂,他要的话一块给他。只求他帮助安排一下厂里的几十个工人就可以了。
从王武佑说的这些吴甘来断定,关于吴家大院藏宝的事情,这里人并不知情,或者是完全当成玩笑来听的。否则人们不会不关心这个“破院子”,也不会不拿它当回事,那个大方的县长甚至都可以“附赠”一个汽修厂给吴家。
忧的是,那些宝贝很可能已经从这个院子里消失了。就是还在,要找出来的话,难度也相当大。
据王武佑讲,五八年大炼钢铁的时候,城关镇到处搜集“废铁”,连铁锅都快砸光了。这时有个“二百五”随口说,早年的汉奸萧子敬在院子里埋了好多枪,可能还有山炮,弄出来炼铁最合适了。那个疯狂年代的疯狂人们就在萧家(吴家)大院挖地三尺找枪炮,挖了几天,结果是一无所获。要不是有人看出因为挖地太深,已经给正屋的山墙造成了一条很长的裂缝,警告说再挖房子要倒,那些人还不会住手,真可能把大院挖个底朝天。
吴甘来想,既然挖了那么深什么都没挖到,会不会这里根本就没什么东西呢?
吴子阳被吴甘来讲的这些迷住了,听到这里他马上插嘴:“二叔,假如真有古画,也不可能埋在地底下。以前的科技不发达,密封和防潮技术都太差,古画埋在地下就完了。萧子敬、吴延禄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吴甘来叹口气:“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那个王主任说,以前的事情他不好说,单是文化馆接管这个院子以后的三十年里,就多次修过房子。虽然都是小修小补,估计那些隐秘之处也都能接触到了,根本就没听说有什么特殊的发现。”
吴子阳沉吟片刻,猜测道:“捣鬼的人之所以急不可耐,是不是要赶在西厢房和地窨子倒出来以前把事办完啊?也许,萧子敬的财宝就藏在这两个地方?”
“有可能但是没道理。你想啊,文化馆占了这里这么长的时间,寻找和取出那财宝的机会有的是,为什么非要拖到现在呢?非要拖到这几天呢?”
吴子阳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对了二叔,咱别钻牛角尖。这肯定不是一回事。这也许牵涉到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要办两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是他们之间在互相牵扯,互相别扭。咱们别混在一起研究。”
吴甘来看着他,等他往下说,吴子阳却歉然一笑:“我就是这么点灵感,具体的说不上来。”
“也有道理哈。两个人?办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是他们‘办事’的时间重合,搅和在一起,搅出这么些名堂,把咱们搞糊涂了。那会是什么事呢?”吴甘来苦苦思索。
吴子阳说:“看来,咱们还得在了解事情的历史真相上下功夫,得把围绕这个院子那些七拐八绕的关系搞清楚,这样就可以理出头绪,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吴甘来用手拍拍脑门:“一点不错。来,咱爷俩好好筹划一下。”
老康正在早市上买菜,忽然有人在他肩头拍了一掌。回头一看,吴子英正歪头冲他笑着。
“小吴是你啊,你怎么跑这里来了?”
“晨练啊。我顺着大街跑步,跑着跑着前面修路,只好绕这胡同,一下就看见你了。我们那的早饭不用你做,你怎么还这么早就忙活啊?”
“这会儿的菜便宜。我先买上点,去你家的时候顺便捎着。苦日子过惯了,能省就省点。”
老康把菜放到自行车上,好像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我家就在前面,到我家坐坐?”
他本以为吴子英一定会推辞,没想到吴子英说的却是:“不好吧,你家肯定不方便。”
老康笑笑说:“没什么不方便的。闺女住校,出来进去就我一个人。我还没吃早饭呢,你要是过去,我做给你吃。”
吴子英象小孩一样拍手跳起来:“好啊,我还要吃你檊的面条。”
“那你打电话告诉你爸爸,别让他担心。”
“嗯。”吴子英掏出手机打给吴甘来,却没说上老康家吃饭,她说的是看小摊上的馄炖不错,就在外面吃了,让他们别等她。撒完谎还调皮地冲老康挤挤眼。
老康家真是不远,出胡同往西一拐,一排七八栋六层的旧宿舍楼,老康住四号楼的二楼。
一进老康的家,吴子英就开始一惊一乍。
“哇,你家收拾的真干净啊,没想到。”
老康说:“不是收拾的干净,是因为人少。”他放下菜就去做早饭了,说让吴子英“随便参观,多提宝贵意见。”
看到房间里整洁干净,到处井然有序,吴子英没想到老康是个这么会过日子的男人。
他住的是三室一厅。旧式的房型,房间不少,面积却不大。两间卧室都朝阳,应该是他和他女儿一人一间。他女儿的那间有很多照片,能看出她女儿梳短发,戴眼镜,相貌一般,身高和身材真是跟自己差不多。老康的屋子里除了床还有一个大大的书柜,里面摆满了书。吴子英大致看了看,那里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各类书都有,更多的则是造纸类的专业书籍。
让她吃惊的是后面的那间屋子。那里什么家具都没有,却有一张大大的书案,上面是文房四宝,周边墙上挂了很多字画。仔细看看,原来都是老康的作品。看了上面的钤印吴子英才知道,原来老康叫康有志,自号“无常”,又号“少恒”。吴子英就在心里发笑,“无常”是传说中“鬼城”里拘魂鬼的名字啊,老康挺有知识的一个人,怎么拿这个当名号?
吴子英去厨房问那个忙着的“大师傅”:“康师傅,我的问题得反过来问了:还有什么才艺是你不会的呀?”
老康一边捞面条一边说:“你看我画的画了?那都是信手涂鸦之作,不能登大雅之堂。是我以前郁闷的时候画来解闷的。”
吴子英往桌子上端饭,一边问:“怎么,你还郁闷过啊?”
老康就一边吃饭,一边讲起他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尤其是厂子破产时,正逢父母重病在床,女儿还小,他被那些烦心事闹的想上吊,老婆却又提出了离婚。“那个时候真难,想想都不知怎么过来的。……哎你快吃啊,怎么不吃了?”
老康看吴子英,见她扭头到一边,很有些奇怪,再注意看,竟然发现她已是满眼的泪光。
“小吴,你,你别这样,对不起啊,我净胡说些让你不高兴的话。”老康赶紧把一盒餐巾纸递了过去。
“没什么。”吴子英用纸巾擦擦眼睛,“你说的让我想起我家的事,所以心酸。”
“你家有什么事啊,我看你过得挺好的。”
吴子英摇摇头,说起了她的那些“郁闷”。
第二十二章
吴子英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吴母前些年经商,赚了不少的钱。吴甘来就是那时候留职停薪从工厂下来帮她打点生意的。吴甘来其实不善经商,一次做买卖让人骗了,一下亏了几百万。吴母大发雷霆,臭骂一顿不解恨,还动手打他,吴甘来自然要还手,两人就在吴子英的哭喊声中打了一个不亦乐乎。后来他们就分居了,吴母继续做她的买卖,吴甘来在一家乡镇企业给人家跑腿。两人虽然没离婚,却是常年不来往。这两年吴母也开始倒霉,她的公司牵涉到一场巨额的经济诉讼,损失很大,好像是把老本都赔进去了。
吴母从小就顾不上照顾女儿,所以吴子英是跟着父亲长大的。父爱当然比不了母爱,因此吴子英记忆中童年生活,满是凄苦和悲凉。
两人越聊越投机,越聊越亲切,一直聊到老康该去吴家“上班”的时候,仍然意犹未尽。
吴甘来正在训斥小简子:“你是门卫,就要负起责任。进来人你为什么问都不问一声?那要你在这儿干什么?嗯?”
小简子不服气地说:“他不是外人,他是来查电表的。以前就常来常往。”
“以前那是文化馆在这里,现在这里是私宅,私宅你懂不懂?要是你认识的你都往里放,我这院子还不成大集了。”
王主任叫王武佑,今年五十八岁。因为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所以说话办事没什么顾忌。他家住城里,毗邻县文化局,到远郊的吴家大院来上班很不方便,因此他愿意搬走,对于帮助他实现“愿望”的吴甘来态度也最好。吴甘来到夏边不久,还在县府招待所住着的时候,就专门请王武佑吃饭,虚心向他请教吴家大院的历史沿革和相关的市井传闻。
王武佑嗜酒,两杯白酒下肚,他就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
王武佑讲了整整一个晚上,吴甘来听的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由于吴家(萧家)大院历来不乏稀奇古怪的传闻,且绝大多数都是附会演绎的无稽之谈,时间一长,人们见怪不怪,反而不怎么关注它,甚至不少人都把这里遗忘了。就说当初吴道宏跟市里要院子的事吧,市里领导就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所在。贾市长问了好几个人,才闹明白院子就在夏边县的城关镇。他拿起电话找夏边的甄县长,甄县长说我知道,就是城关道北胡同的那个破院子,现在文化馆占着呢。贾市长说那是南洋侨商吴老先生的祖居,抗战的时候让当汉奸的萧家给抢去了,你安排一下,尽快倒出来还给吴家,有什么困难吗?甄县长说没困难,吴老先生是有名的爱国侨胞,应该关照。就是有困难,我们县里自己克服。他光要院子吗?后面还有一个汽修厂,他要的话一块给他。只求他帮助安排一下厂里的几十个工人就可以了。
从王武佑说的这些吴甘来断定,关于吴家大院藏宝的事情,这里人并不知情,或者是完全当成玩笑来听的。否则人们不会不关心这个“破院子”,也不会不拿它当回事,那个大方的县长甚至都可以“附赠”一个汽修厂给吴家。
忧的是,那些宝贝很可能已经从这个院子里消失了。就是还在,要找出来的话,难度也相当大。
据王武佑讲,五八年大炼钢铁的时候,城关镇到处搜集“废铁”,连铁锅都快砸光了。这时有个“二百五”随口说,早年的汉奸萧子敬在院子里埋了好多枪,可能还有山炮,弄出来炼铁最合适了。那个疯狂年代的疯狂人们就在萧家(吴家)大院挖地三尺找枪炮,挖了几天,结果是一无所获。要不是有人看出因为挖地太深,已经给正屋的山墙造成了一条很长的裂缝,警告说再挖房子要倒,那些人还不会住手,真可能把大院挖个底朝天。
吴甘来想,既然挖了那么深什么都没挖到,会不会这里根本就没什么东西呢?
吴子阳被吴甘来讲的这些迷住了,听到这里他马上插嘴:“二叔,假如真有古画,也不可能埋在地底下。以前的科技不发达,密封和防潮技术都太差,古画埋在地下就完了。萧子敬、吴延禄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吴甘来叹口气:“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那个王主任说,以前的事情他不好说,单是文化馆接管这个院子以后的三十年里,就多次修过房子。虽然都是小修小补,估计那些隐秘之处也都能接触到了,根本就没听说有什么特殊的发现。”
吴子阳沉吟片刻,猜测道:“捣鬼的人之所以急不可耐,是不是要赶在西厢房和地窨子倒出来以前把事办完啊?也许,萧子敬的财宝就藏在这两个地方?”
“有可能但是没道理。你想啊,文化馆占了这里这么长的时间,寻找和取出那财宝的机会有的是,为什么非要拖到现在呢?非要拖到这几天呢?”
吴子阳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对了二叔,咱别钻牛角尖。这肯定不是一回事。这也许牵涉到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要办两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是他们之间在互相牵扯,互相别扭。咱们别混在一起研究。”
吴甘来看着他,等他往下说,吴子阳却歉然一笑:“我就是这么点灵感,具体的说不上来。”
“也有道理哈。两个人?办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是他们‘办事’的时间重合,搅和在一起,搅出这么些名堂,把咱们搞糊涂了。那会是什么事呢?”吴甘来苦苦思索。
吴子阳说:“看来,咱们还得在了解事情的历史真相上下功夫,得把围绕这个院子那些七拐八绕的关系搞清楚,这样就可以理出头绪,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吴甘来用手拍拍脑门:“一点不错。来,咱爷俩好好筹划一下。”
老康正在早市上买菜,忽然有人在他肩头拍了一掌。回头一看,吴子英正歪头冲他笑着。
“小吴是你啊,你怎么跑这里来了?”
“晨练啊。我顺着大街跑步,跑着跑着前面修路,只好绕这胡同,一下就看见你了。我们那的早饭不用你做,你怎么还这么早就忙活啊?”
“这会儿的菜便宜。我先买上点,去你家的时候顺便捎着。苦日子过惯了,能省就省点。”
老康把菜放到自行车上,好像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我家就在前面,到我家坐坐?”
他本以为吴子英一定会推辞,没想到吴子英说的却是:“不好吧,你家肯定不方便。”
老康笑笑说:“没什么不方便的。闺女住校,出来进去就我一个人。我还没吃早饭呢,你要是过去,我做给你吃。”
吴子英象小孩一样拍手跳起来:“好啊,我还要吃你檊的面条。”
“那你打电话告诉你爸爸,别让他担心。”
“嗯。”吴子英掏出手机打给吴甘来,却没说上老康家吃饭,她说的是看小摊上的馄炖不错,就在外面吃了,让他们别等她。撒完谎还调皮地冲老康挤挤眼。
老康家真是不远,出胡同往西一拐,一排七八栋六层的旧宿舍楼,老康住四号楼的二楼。
一进老康的家,吴子英就开始一惊一乍。
“哇,你家收拾的真干净啊,没想到。”
老康说:“不是收拾的干净,是因为人少。”他放下菜就去做早饭了,说让吴子英“随便参观,多提宝贵意见。”
看到房间里整洁干净,到处井然有序,吴子英没想到老康是个这么会过日子的男人。
他住的是三室一厅。旧式的房型,房间不少,面积却不大。两间卧室都朝阳,应该是他和他女儿一人一间。他女儿的那间有很多照片,能看出她女儿梳短发,戴眼镜,相貌一般,身高和身材真是跟自己差不多。老康的屋子里除了床还有一个大大的书柜,里面摆满了书。吴子英大致看了看,那里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各类书都有,更多的则是造纸类的专业书籍。
让她吃惊的是后面的那间屋子。那里什么家具都没有,却有一张大大的书案,上面是文房四宝,周边墙上挂了很多字画。仔细看看,原来都是老康的作品。看了上面的钤印吴子英才知道,原来老康叫康有志,自号“无常”,又号“少恒”。吴子英就在心里发笑,“无常”是传说中“鬼城”里拘魂鬼的名字啊,老康挺有知识的一个人,怎么拿这个当名号?
吴子英去厨房问那个忙着的“大师傅”:“康师傅,我的问题得反过来问了:还有什么才艺是你不会的呀?”
老康一边捞面条一边说:“你看我画的画了?那都是信手涂鸦之作,不能登大雅之堂。是我以前郁闷的时候画来解闷的。”
吴子英往桌子上端饭,一边问:“怎么,你还郁闷过啊?”
老康就一边吃饭,一边讲起他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尤其是厂子破产时,正逢父母重病在床,女儿还小,他被那些烦心事闹的想上吊,老婆却又提出了离婚。“那个时候真难,想想都不知怎么过来的。……哎你快吃啊,怎么不吃了?”
老康看吴子英,见她扭头到一边,很有些奇怪,再注意看,竟然发现她已是满眼的泪光。
“小吴,你,你别这样,对不起啊,我净胡说些让你不高兴的话。”老康赶紧把一盒餐巾纸递了过去。
“没什么。”吴子英用纸巾擦擦眼睛,“你说的让我想起我家的事,所以心酸。”
“你家有什么事啊,我看你过得挺好的。”
吴子英摇摇头,说起了她的那些“郁闷”。
第二十二章
吴子英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吴母前些年经商,赚了不少的钱。吴甘来就是那时候留职停薪从工厂下来帮她打点生意的。吴甘来其实不善经商,一次做买卖让人骗了,一下亏了几百万。吴母大发雷霆,臭骂一顿不解恨,还动手打他,吴甘来自然要还手,两人就在吴子英的哭喊声中打了一个不亦乐乎。后来他们就分居了,吴母继续做她的买卖,吴甘来在一家乡镇企业给人家跑腿。两人虽然没离婚,却是常年不来往。这两年吴母也开始倒霉,她的公司牵涉到一场巨额的经济诉讼,损失很大,好像是把老本都赔进去了。
吴母从小就顾不上照顾女儿,所以吴子英是跟着父亲长大的。父爱当然比不了母爱,因此吴子英记忆中童年生活,满是凄苦和悲凉。
两人越聊越投机,越聊越亲切,一直聊到老康该去吴家“上班”的时候,仍然意犹未尽。
吴甘来正在训斥小简子:“你是门卫,就要负起责任。进来人你为什么问都不问一声?那要你在这儿干什么?嗯?”
小简子不服气地说:“他不是外人,他是来查电表的。以前就常来常往。”
“以前那是文化馆在这里,现在这里是私宅,私宅你懂不懂?要是你认识的你都往里放,我这院子还不成大集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