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去上海
作者:宫沉泗 更新:2021-11-30 01:48
财迷对衢州不熟悉,只知道衢州是浙赣线铁路上的一个小城,他坐火车时曾经经过。所以财迷在去衢州的路上想的是怎样搞钱来买到上海的火车票。
走了二个来小时,才到了衢州。衢州居然有城墙!衢州是个很小的城,城墙是一个圆圈状的,不是电视古装戏上常见的方形。是不是时空不同了,另一时空方的东西,在这个时空成了圆的?但就这圆城墙,在财迷看来也可以做旅游景点了。
衢州方言让财迷根本听不懂,财迷向人打听火车站,但没人听得懂他问的是什么,普通话在这儿不通用。费了老大劲总算搞明白,原来这时还没有浙赣线。财迷后来才知道,浙赣线是一年后(一九三0年三月)才动工兴建,一九三七年九月才全线通车。现在衢州到杭州、上海要坐船或者走路!
因为他打听的怎样去上海,有人告诉他,章记茶叶行可能要送货去上海,让财迷去问问。
章记茶叶行在西门外,虽是城墙外,但也是一条很热闹的商业街。进了章记茶叶行,问是不是有人要去上海,那账房先生模样的人改用上海话与财迷交谈,总算是可以顺利讲话了。看来推广普通话是很有必要。
财迷按与小K编的身世,自我介绍说从小就是孤儿,被一个从海外归来、学贯中西、博学多才、是科学家的师傅收养,并教育多年。他随师傅走南闯北,作科学研究,半个月前师傅在武夷山不幸仙逝。师傅临终说他已经有了工程师的水平,可以出师,为国家做点事了。所以他要去上海,看能不能找个能发挥他一身本领的实业公司。可在几天前路遇土匪,虽然自己冲了出来,但行李掉了不少,身份证明什么的都掉了。
这些是小K准备好的,从什么破小说里学来的说辞,显然受了武侠小说的影响。当然,小K只要说师傅是武功盖世就行了,反正他的军事技能是没啥问题。师傅改成科学家后,就不是很合理了。但财迷一时也没法想到编更好的说辞,只好套用了。
好在这小城镇的人,对科学家的定义不是很清楚,有几个连工程师是干什么的,也不太清楚。财迷说,工程师,简单解释就是搞工业技术的,他们才有点明白了。
身份证明什么的是财迷自己加的,他怕人家向他要身份证。后来财迷才知道,这个时空的人除了一些毕业证什么的,多数是没什么身份证明的。大家都没户口本,没身份证。
会讲上海话的先生叫章明礼,是章记茶叶行在上海的一个茶叶铺的账房。对现在遍地闹土匪,他们也都知道,所以对财迷的遭遇表示了同情。他们第二天就要运茶叶去上海,与本地一个丝绸老板合租了一条船。丝绸老板是运一批生丝去上海卖。一起搭船应该没问题,不过要与船家、丝绸商打个招呼。
章记茶叶行老板也参与了谈话,不过讲话还要章明礼当翻译。这年头工程师还是很受人尊重的样子,特别是财迷一身西装,很挺刮,说明烫得很好;一点没退色,说明是新的。所以店员早就泡了茶奉上。
这时,财迷发现店里桌上的台钟一直指在九点五十分,而自己感觉应该快到中午了。一问,才知道钟坏了几个月了。财迷说自己可以看一下能不能修。
老板非常高兴,这钟是他家中最贵重的物品之一,镇店之宝,坏了后一直没人修。财迷打开后盖一看,就发现是发条断了。
没有新发条,只有设法把坏发条接上了。他叫老板找钳子、锉刀。老板叫人从街上铁匠铺去借。财迷把断口处用钳子夹紧,只露出约一厘米,放在煤油灯上退火。这样断口二端都退火了一公分,用锉刀尖钻了孔,再用铁丝作铆钉,把发条铆接起来。
财迷修钟时,店里进来了好多人围观,有附近邻居,也有路过的闲人。当地人还有这种看热闹的爱好,财迷真想收门票。钟修好了,店里的所有人都很崇拜财迷的样子。到底是工程师,这技术真利害!
看来这年头会修钟的人都不多。财迷登时信心大增,不行咱就当个钟表匠也能混饭吃了。
老板塞了二块钱给财迷。财迷心里觉得给太少了,这不是与打发要饭的差不多,但还是收下了。老板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财迷的心思,还请财迷吃午饭。老板把财迷请到街上的一家小饭店,叫了一碗饭,一条小鱼,一碗青菜,就留财迷一个人吃,自己回家去吃饭了。财迷直骂这老板是“财迷”!
财迷才吃完饭,章明礼就来了,告诉他又有人请他修钟。这儿虽然没有手机、QQ群什么的,但消息传得够快的。几十年后,同住一幢楼的人都不太交流信息,而这儿,有一点新闻,半小时就可传遍全城。所以,现在的衢州才真正是“信息社会”!这时候,已经有半个衢州城的人知道来了一个穿洋装、讲官话的工程师,帮章记茶叶行修好了钟。
章明礼领他进入一个大宅院,见了一个黄财主。他家是个大的落地式自呜钟,能走,但是打钟点的机械坏了,一上发条,就一口气的打,直到把发条打松完了,才肯停下。财迷打开后盖一看,发现只要把一个限位的钢杆弯下一点,不用一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但是财迷慢慢地修,把钟拆散了,把每一个零件都仔细地用布擦擦,要了豆油,慢慢地上油。终于装回去后,发现天色还亮,就再东拨一下,西拧一下的。至少化了三个小时,才上了发条,让钟走起来。试打一下钟,故障已经排除了,当然没有问题了,才算完了工。
黄财主塞了三元大洋给财迷,还请财迷和章明礼吃晚饭。财迷心中有愧,只能是骗到多少算多少了,就收了这三块钱。晚饭也只有一碗红烧肉、一个炒鸡蛋、一条鱼、一个笋片咸菜、一个青菜、一个汤。章明礼还拼命说“太丰盛了,太丰盛了”。在另一个时空,别说是年收入几百万的财迷,就是一般的人家,这也不过是家常便饭的水平。
过了几天财迷就知道,这样的饭确实算丰盛了。因为他现在所在的时空中,多半的中国人只是混个吃半饱,所以哪怕是财主家平时都没这么吃的。但财迷当时只觉得红烧肉肥得吓人,只有笋片咸菜和炒鸡蛋还行。
吃了饭,财迷想向这黄财主借个一、二百元钱,等在上海工作后还他。但不太好开口,就先问章明礼,这儿到上海的路费要多少钱?章明礼回答说是一般要五块多、最多六块钱!不过徐先生与他们一起的第一段路船费就不用他出了,所以他只要五块多钱就可以了。财迷吃了一惊。后来问了一下当地物价,才知道在衢州一块钱的购买力相当于另一时空的约二、三十元人民币!章明礼说,上海的物价贵,比衢州要高不少。财迷手里有十二块钱,看来不用借钱了。
晚饭后,去见了丝绸行老板。丝绸行赵丰凡赵老板已经知道他的传说和修钟的事了,听说他是工程师,并有意在上海找工作,就热情地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到上海找他的朋友,美亚公司的孙同庆先生。
晚上就睡在章记茶叶行。第二天,天蒙蒙亮,财迷一行到了衢江边上船。同行的有茶叶行的章明礼和一个小学徒,丝绸行的管家赵有德和一个中年伙计。船是木头船,二个人拉纤,一个人摇橹,摇橹的是船老大。几十年后,“纤夫的爱”很多人会唱,有几个人真的坐过拉纤的船?
晚上到了兰溪,要转乘富春江上的“小火轮”去杭州。轮船有日清公司和桐庐公司二家。老先生赵有德想坐桐庐公司的船,他与这条船的船老大认识,也便宜一点。而章明礼想坐日清公司的,说桐庐轮船太旧,常误事。二人请财迷评判。
财迷一听到日清公司是东洋人的公司,马上支持坐桐庐轮。财迷以前也是能不买东洋货就尽量不买。
财迷说对章先生说:“大家都是中国人,有钱要让自己人赚。”这话让桐庐轮船的船老大人听到了,非常高兴,给他们五个找了好位子坐。货装在后面的拖船上。
所谓“火轮”,就是由蒸汽机为动力的船。火轮后面还拖了七条客、货船,组成一个船队。由于富春江的秀丽景色,财迷连船头的烟尘和噪音都觉得很有意思。但才开船三个小时,让章先生担心的事发生了:随着船头“嘶……”地喷出大量蒸汽,船停了下来。
赵老先生去打听情况,不一会与船老大一起回来了。原来是锅炉坏了,而船老大没法修,赵老先生就介绍说,同行的徐工程师可能会修。
财迷过去一看,原来是蒸汽管道中一对法兰中的密封垫早就不行了,一直在漏气,现在终于彻底烂了,裂开了。船上又没有备件,所以没办法了。
财迷问有没有橡胶板?有没有铅条?都没有。终于,财迷看到一条细麻绳。他拆下细长的一条,叫人拿来一个生鸡蛋。把麻绳在用生鸡蛋浸泡后,在拆开的法兰面上盘了几圈,又用剩下的鸡蛋涂抹在上面。最后把法兰装回,螺栓锁紧后,一通汽,居然一点不漏汽了。因为法兰的温度较高,使蛋白质凝固,成了密封胶,而麻绳在中间承受了压力。
财迷顺便研究了这外国生产的古董蒸汽机,发现蒸汽机机械方面设计很巧妙,但是锅炉设计太不科学,热效率比较低。
船老大对财迷真是佩服万分,对他们一行客气得要命。
一昼夜后,轮船到了杭州。桐庐火轮公司的老板给了财迷十元钱,并诚邀财迷到他公司工作,开了每月一百元的“高薪”。看财迷坚持要去上海工作,于是为他写了封推荐信给上海的新兴轮船厂老板关利清。
财迷知道在21世纪杭州到上海汽车(高速公路)、火车都是不到二个小时,可现在,火车最快,都要五个小时。据说火车票还不好买。
章先生他们要押货,所以必须继续坐船。杭州坐火轮船经嘉兴到上海,需要十二个小时。而杭州坐火轮到苏州只要十二小时,上海到苏州也约十二小时……。
总之,内河航运是这时代的江南一带主要的运输系统,特别是货运。这是财迷以前根本不知道,他印象中,河流中船只的作用,只是在旅游景区中给游人玩的。
因为桐庐火轮公司的老板送财迷一张免费船票,所以财迷还是与大家一起坐船到上海。
上了船码头,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上海:狭窄的街道,沿街破旧的木头楼房,行人穿的普遍比21世纪要饭的还破烂……,如果不是听到熟悉的上海话,财迷真以为到错了地方。直到走到租界后,才慢慢出现一些像样点的路和房子,不过与二十一世纪的上海根本不能相比。
财迷与赵有德先生一起到了美亚公司。美亚公司是一个宁波人财团办的实业集团公司,孙同庆先生是公司里负责丝绸等方面事务的买办。他看了丝绸行赵老板的推荐信,又听赵有德给吹了一通财迷修蒸汽机的事,就把财迷介绍到美亚化工厂当工程师助理了。
孙同庆敢把没文凭的财迷推荐去当工程师助理,赵有德的吹捧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财迷的英语还行,说上几句对话是没问题的。这是财迷考四、六级英语之后,学习的英语听力对话第一次起到作用。
财迷的西装也帮了一点忙,西装挺刮,西裤的中缝明显,像是刚熨过。说明这徐辉很讲究、有修养。而赵有德对财迷的衣服也很奇怪,怎么穿了几天了,还像是刚熨过,没有什么绉纹?
走了二个来小时,才到了衢州。衢州居然有城墙!衢州是个很小的城,城墙是一个圆圈状的,不是电视古装戏上常见的方形。是不是时空不同了,另一时空方的东西,在这个时空成了圆的?但就这圆城墙,在财迷看来也可以做旅游景点了。
衢州方言让财迷根本听不懂,财迷向人打听火车站,但没人听得懂他问的是什么,普通话在这儿不通用。费了老大劲总算搞明白,原来这时还没有浙赣线。财迷后来才知道,浙赣线是一年后(一九三0年三月)才动工兴建,一九三七年九月才全线通车。现在衢州到杭州、上海要坐船或者走路!
因为他打听的怎样去上海,有人告诉他,章记茶叶行可能要送货去上海,让财迷去问问。
章记茶叶行在西门外,虽是城墙外,但也是一条很热闹的商业街。进了章记茶叶行,问是不是有人要去上海,那账房先生模样的人改用上海话与财迷交谈,总算是可以顺利讲话了。看来推广普通话是很有必要。
财迷按与小K编的身世,自我介绍说从小就是孤儿,被一个从海外归来、学贯中西、博学多才、是科学家的师傅收养,并教育多年。他随师傅走南闯北,作科学研究,半个月前师傅在武夷山不幸仙逝。师傅临终说他已经有了工程师的水平,可以出师,为国家做点事了。所以他要去上海,看能不能找个能发挥他一身本领的实业公司。可在几天前路遇土匪,虽然自己冲了出来,但行李掉了不少,身份证明什么的都掉了。
这些是小K准备好的,从什么破小说里学来的说辞,显然受了武侠小说的影响。当然,小K只要说师傅是武功盖世就行了,反正他的军事技能是没啥问题。师傅改成科学家后,就不是很合理了。但财迷一时也没法想到编更好的说辞,只好套用了。
好在这小城镇的人,对科学家的定义不是很清楚,有几个连工程师是干什么的,也不太清楚。财迷说,工程师,简单解释就是搞工业技术的,他们才有点明白了。
身份证明什么的是财迷自己加的,他怕人家向他要身份证。后来财迷才知道,这个时空的人除了一些毕业证什么的,多数是没什么身份证明的。大家都没户口本,没身份证。
会讲上海话的先生叫章明礼,是章记茶叶行在上海的一个茶叶铺的账房。对现在遍地闹土匪,他们也都知道,所以对财迷的遭遇表示了同情。他们第二天就要运茶叶去上海,与本地一个丝绸老板合租了一条船。丝绸老板是运一批生丝去上海卖。一起搭船应该没问题,不过要与船家、丝绸商打个招呼。
章记茶叶行老板也参与了谈话,不过讲话还要章明礼当翻译。这年头工程师还是很受人尊重的样子,特别是财迷一身西装,很挺刮,说明烫得很好;一点没退色,说明是新的。所以店员早就泡了茶奉上。
这时,财迷发现店里桌上的台钟一直指在九点五十分,而自己感觉应该快到中午了。一问,才知道钟坏了几个月了。财迷说自己可以看一下能不能修。
老板非常高兴,这钟是他家中最贵重的物品之一,镇店之宝,坏了后一直没人修。财迷打开后盖一看,就发现是发条断了。
没有新发条,只有设法把坏发条接上了。他叫老板找钳子、锉刀。老板叫人从街上铁匠铺去借。财迷把断口处用钳子夹紧,只露出约一厘米,放在煤油灯上退火。这样断口二端都退火了一公分,用锉刀尖钻了孔,再用铁丝作铆钉,把发条铆接起来。
财迷修钟时,店里进来了好多人围观,有附近邻居,也有路过的闲人。当地人还有这种看热闹的爱好,财迷真想收门票。钟修好了,店里的所有人都很崇拜财迷的样子。到底是工程师,这技术真利害!
看来这年头会修钟的人都不多。财迷登时信心大增,不行咱就当个钟表匠也能混饭吃了。
老板塞了二块钱给财迷。财迷心里觉得给太少了,这不是与打发要饭的差不多,但还是收下了。老板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财迷的心思,还请财迷吃午饭。老板把财迷请到街上的一家小饭店,叫了一碗饭,一条小鱼,一碗青菜,就留财迷一个人吃,自己回家去吃饭了。财迷直骂这老板是“财迷”!
财迷才吃完饭,章明礼就来了,告诉他又有人请他修钟。这儿虽然没有手机、QQ群什么的,但消息传得够快的。几十年后,同住一幢楼的人都不太交流信息,而这儿,有一点新闻,半小时就可传遍全城。所以,现在的衢州才真正是“信息社会”!这时候,已经有半个衢州城的人知道来了一个穿洋装、讲官话的工程师,帮章记茶叶行修好了钟。
章明礼领他进入一个大宅院,见了一个黄财主。他家是个大的落地式自呜钟,能走,但是打钟点的机械坏了,一上发条,就一口气的打,直到把发条打松完了,才肯停下。财迷打开后盖一看,发现只要把一个限位的钢杆弯下一点,不用一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但是财迷慢慢地修,把钟拆散了,把每一个零件都仔细地用布擦擦,要了豆油,慢慢地上油。终于装回去后,发现天色还亮,就再东拨一下,西拧一下的。至少化了三个小时,才上了发条,让钟走起来。试打一下钟,故障已经排除了,当然没有问题了,才算完了工。
黄财主塞了三元大洋给财迷,还请财迷和章明礼吃晚饭。财迷心中有愧,只能是骗到多少算多少了,就收了这三块钱。晚饭也只有一碗红烧肉、一个炒鸡蛋、一条鱼、一个笋片咸菜、一个青菜、一个汤。章明礼还拼命说“太丰盛了,太丰盛了”。在另一个时空,别说是年收入几百万的财迷,就是一般的人家,这也不过是家常便饭的水平。
过了几天财迷就知道,这样的饭确实算丰盛了。因为他现在所在的时空中,多半的中国人只是混个吃半饱,所以哪怕是财主家平时都没这么吃的。但财迷当时只觉得红烧肉肥得吓人,只有笋片咸菜和炒鸡蛋还行。
吃了饭,财迷想向这黄财主借个一、二百元钱,等在上海工作后还他。但不太好开口,就先问章明礼,这儿到上海的路费要多少钱?章明礼回答说是一般要五块多、最多六块钱!不过徐先生与他们一起的第一段路船费就不用他出了,所以他只要五块多钱就可以了。财迷吃了一惊。后来问了一下当地物价,才知道在衢州一块钱的购买力相当于另一时空的约二、三十元人民币!章明礼说,上海的物价贵,比衢州要高不少。财迷手里有十二块钱,看来不用借钱了。
晚饭后,去见了丝绸行老板。丝绸行赵丰凡赵老板已经知道他的传说和修钟的事了,听说他是工程师,并有意在上海找工作,就热情地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到上海找他的朋友,美亚公司的孙同庆先生。
晚上就睡在章记茶叶行。第二天,天蒙蒙亮,财迷一行到了衢江边上船。同行的有茶叶行的章明礼和一个小学徒,丝绸行的管家赵有德和一个中年伙计。船是木头船,二个人拉纤,一个人摇橹,摇橹的是船老大。几十年后,“纤夫的爱”很多人会唱,有几个人真的坐过拉纤的船?
晚上到了兰溪,要转乘富春江上的“小火轮”去杭州。轮船有日清公司和桐庐公司二家。老先生赵有德想坐桐庐公司的船,他与这条船的船老大认识,也便宜一点。而章明礼想坐日清公司的,说桐庐轮船太旧,常误事。二人请财迷评判。
财迷一听到日清公司是东洋人的公司,马上支持坐桐庐轮。财迷以前也是能不买东洋货就尽量不买。
财迷说对章先生说:“大家都是中国人,有钱要让自己人赚。”这话让桐庐轮船的船老大人听到了,非常高兴,给他们五个找了好位子坐。货装在后面的拖船上。
所谓“火轮”,就是由蒸汽机为动力的船。火轮后面还拖了七条客、货船,组成一个船队。由于富春江的秀丽景色,财迷连船头的烟尘和噪音都觉得很有意思。但才开船三个小时,让章先生担心的事发生了:随着船头“嘶……”地喷出大量蒸汽,船停了下来。
赵老先生去打听情况,不一会与船老大一起回来了。原来是锅炉坏了,而船老大没法修,赵老先生就介绍说,同行的徐工程师可能会修。
财迷过去一看,原来是蒸汽管道中一对法兰中的密封垫早就不行了,一直在漏气,现在终于彻底烂了,裂开了。船上又没有备件,所以没办法了。
财迷问有没有橡胶板?有没有铅条?都没有。终于,财迷看到一条细麻绳。他拆下细长的一条,叫人拿来一个生鸡蛋。把麻绳在用生鸡蛋浸泡后,在拆开的法兰面上盘了几圈,又用剩下的鸡蛋涂抹在上面。最后把法兰装回,螺栓锁紧后,一通汽,居然一点不漏汽了。因为法兰的温度较高,使蛋白质凝固,成了密封胶,而麻绳在中间承受了压力。
财迷顺便研究了这外国生产的古董蒸汽机,发现蒸汽机机械方面设计很巧妙,但是锅炉设计太不科学,热效率比较低。
船老大对财迷真是佩服万分,对他们一行客气得要命。
一昼夜后,轮船到了杭州。桐庐火轮公司的老板给了财迷十元钱,并诚邀财迷到他公司工作,开了每月一百元的“高薪”。看财迷坚持要去上海工作,于是为他写了封推荐信给上海的新兴轮船厂老板关利清。
财迷知道在21世纪杭州到上海汽车(高速公路)、火车都是不到二个小时,可现在,火车最快,都要五个小时。据说火车票还不好买。
章先生他们要押货,所以必须继续坐船。杭州坐火轮船经嘉兴到上海,需要十二个小时。而杭州坐火轮到苏州只要十二小时,上海到苏州也约十二小时……。
总之,内河航运是这时代的江南一带主要的运输系统,特别是货运。这是财迷以前根本不知道,他印象中,河流中船只的作用,只是在旅游景区中给游人玩的。
因为桐庐火轮公司的老板送财迷一张免费船票,所以财迷还是与大家一起坐船到上海。
上了船码头,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上海:狭窄的街道,沿街破旧的木头楼房,行人穿的普遍比21世纪要饭的还破烂……,如果不是听到熟悉的上海话,财迷真以为到错了地方。直到走到租界后,才慢慢出现一些像样点的路和房子,不过与二十一世纪的上海根本不能相比。
财迷与赵有德先生一起到了美亚公司。美亚公司是一个宁波人财团办的实业集团公司,孙同庆先生是公司里负责丝绸等方面事务的买办。他看了丝绸行赵老板的推荐信,又听赵有德给吹了一通财迷修蒸汽机的事,就把财迷介绍到美亚化工厂当工程师助理了。
孙同庆敢把没文凭的财迷推荐去当工程师助理,赵有德的吹捧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财迷的英语还行,说上几句对话是没问题的。这是财迷考四、六级英语之后,学习的英语听力对话第一次起到作用。
财迷的西装也帮了一点忙,西装挺刮,西裤的中缝明显,像是刚熨过。说明这徐辉很讲究、有修养。而赵有德对财迷的衣服也很奇怪,怎么穿了几天了,还像是刚熨过,没有什么绉纹?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