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作者:陈然 更新:2021-11-29 12:36
先是大学士杨廷和率领高级官员出来反对,把所有能想的到理由都想到了,什么不合祖制啊,江南灾荒啊,塞北的蒙古人又要来啊之类,总之万万去不得。接着,科道言官们发动了政治请愿,集体跪在皇宫门要求皇帝停止南巡。之后,在京官员又征集到一百六十余人联名上疏,其中颇有难听的话语,指着鼻子骂皇帝是孟子所说的“残贼之君”,还说皇帝若是不听他们的话,就会“不知死所”。这还不算,又有一位管皇宫警卫的金吾卫都指挥佥事张英,在皇宫门前以死相谏,幸好让武士抱住,没有成功。几次三番下来,终于惹毛了皇帝,他下令对一百多名官员施行廷杖,当下就打死了十一人。不过,在打了臣下一顿屁股之后,皇帝也觉得没趣,南巡的事就暂时搁下来了。
这时,江西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了叛乱,消息迅速传到了北京。皇帝听说后,大喜过望,这下,他可找到南巡的借口了。于是他宣布要御驾亲征,讨平宁王的叛乱。
这回皇帝的理由正大之至,而且下旨,谁再敢反对他南征,就一律砍头。被他折腾的精疲力尽的朝臣们只好认命,听之任之了。
武宗用不着偷偷摸摸,也就犯不上疲于奔命。皇帝大军出发,一路浩浩荡荡,从北京到涿州,就足足走了四天。原来,这之中还有一段小插曲,皇帝在路过卢沟桥的时候,把刘娘娘留给他的信物丢了,到了涿州才发现,于是就停下来四处寻找了三天。
这位刘娘娘的来历颇为神秘,有的说她是大同代王府的歌伎,又有的说她是太原晋王府乐工的妻子。她被叫做“刘良女”,不知道这就是她的名字,还是因为她是刘良的女儿,或者根本就是把刘娘娘的“娘”字拆成“良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明武宗对她十分宠爱,把她带回豹房,天天寝必同床,食必同案。豹房中有谁犯了错,让她向武宗说了情就好了。因此,虽然她没有皇家正式的封号,但是大家都尊称她为刘娘娘。这次皇帝御驾亲征,出师照例是不能带内眷的,于是武宗和刘娘娘相约在潞河会面。临别之时,刘娘娘送给武宗一支玉簪,作为信物,相约迎接的时候以此玉簪为凭。结果皇帝把簪子丢了,到了山东临清,派人去接刘娘娘,她却不肯去,一定要见到簪子才成行,于是皇帝就亲自乘船回去迎接。由此可以看出刘娘娘在他心中的地位,武宗虽然有皇后,却把她看成是自己正式的妻子,在之后南巡的所有场合,他几乎都和这位刘娘娘在一起。在寺庙里祈福,也写上“威武将军镇国总督”和夫人刘氏的名字,表示这是他和妻子共同所做的功德。看来这武宗倒也是个痴情种子,后来戏剧家李渔就曾把他和刘娘娘的故事写成过传奇《玉搔头》,竟成了一段风流佳话了。
这边皇帝正在找簪子,那边却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宁王的叛乱,已经被大名鼎鼎的阳明先生王守仁平定了。
武宗拿着这份捷报,真是郁闷之极,自己连战场的边还没摸到呢,这宁王都已经被抓住了,实在太不好玩。而且,叛乱既然已被平定,“御驾亲征”也就毫无必要。不过他也有自己的鬼主意,下令将捷报隐匿,不得对外泄露,接着继续扛着他“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镇国公”的旗号,率军向江南进发。
不过叛乱已定,皇帝的南巡就由出征变成了一场游乐,于是一路上晃晃悠悠,顺便观赏沿途景色。先到了保定,和当地官员比赛喝酒。几天后又到了临清,当地官员没想到皇帝突然驾临,非常意外,只好匆匆准备了一桌差劲的宴席宴请皇帝,在皇帝的座位连筷子都忘了摆。皇帝倒也不恼,还笑对他们说:“你们怎么这样慢待我?”也就算没事了。这期间他还回去接了刘娘娘。十二月,皇帝一行到了扬州。
扬州是著名的出美女的地方,好色的皇帝自是不肯放过,当即下令在当地搜索。他“天良发现”,居然知道拆散人家夫妻不对,就命令只搜索少女和寡妇。此举弄得民间惊恐万分,老百姓纷纷“突击”嫁女,一夜之间差不多把所有的少女都嫁光了。于是他让太监暗中记着寡妇和倡优家之所在,待到半夜,打开城门,传呼皇帝驾到,命市民燃烛接驾,如果发现有逃匿的,则破垣毁屋,直到搜到为止。当时,全城寡妇几乎无一幸免,哭声震动远近。知府蒋瑶冒死恳情,情况才稍微平定一点。抢来的女子太多,武宗也有点顾不过来,就把她们关在尼姑庵里当肉票,让家里拿钱来赎。有些女子绝食而死,以示抗议,尸体就堆在尼寺中。蒋瑶只好把她们的家人找来,悄悄地收尸埋葬。扬州名胜很多,皇帝想起了杨广的故事,要看琼花,蒋瑶就说那不是什么好东西,已经绝种了。皇帝又要搜罗扬州的稀罕物品,蒋瑶就说扬州是正经地方,不产稀奇古怪的东西。皇帝没法,嬉皮笑脸地说白布总算扬州特产了吧。于是蒋瑶就进献白布五百匹,给他一个台阶下。皇帝虽然糊弄过去了,但他身边的太监可不那么好通融。他们向蒋瑶索贿,蒋瑶不给,他们就拿铁链子把蒋瑶捆了好几天,后来还是蒋瑶的属下向皇帝告状,皇帝才把他放了。
离开扬州,武宗就到了南京,在那里住了二百多天,自然是大玩特玩,扰得当地鸡犬不宁。不过皇帝在玩闹之余总算想起正事来:他这次南巡是为了平定宁王叛乱,虽然他压下了报捷的奏折,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宁王之乱已经被王阳明平定了,与他这个“威武大将军”没有半点相干,这让皇帝心中极为不爽。而那边王阳明的处境也十分尴尬,本来他是立了大功的,可逆了皇帝的心意,却弄得像是犯了大罪一般。而且皇帝身边那帮太监向他索贿不成,竟在皇帝面前诬陷他和宁王勾结图谋不轨。于是,这个宁王在他手上就像一个烫山芋。这时,武宗太监张永去和他交涉,想把宁王要过来,还让他再写一封奏疏,说明是在那位“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的英明领导下,靠他老人家的威德和方略,以及身边一干功臣,才迅速平定了宁王叛乱。王阳明正不知道该把宁王怎么样才好,一看这个机会,乐得把手里的烫山芋抛掉。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原则,臣子归功于皇帝是天经地义,但却和那个乱七八糟的什么“威武大将军朱寿”不相干。皇帝无可奈何,但人家已经退让了一步,自己也只好勉强接受了。
现在宁王到了皇帝手里,可皇帝一想自己千里迢迢地只为接个俘虏入京,也太窝囊了。于是他身边的江彬给他出主意,让他再把宁王放回去,给他点兵,然后皇帝亲征,再把他捉住。荒唐的皇帝居然也会觉得这个建议太荒唐,就没答应。不过他也没有放过这个玩乐的机会。在献俘大典上,皇帝威风凛凛地登上了点将台。台下的军队将宁王押了上来,解除了所有的刑具,让他在场中自由行动。然后,“威武大将军朱寿”再挥着令旗,指挥军队,把这个俘虏抓获。这么一番折腾,才算是给皇帝找回一点满足。他在南方也玩得差不多了,于是准备回京。
皇帝在回京的路上依旧东游西逛,到了淮安清江浦,又兴起了泛舟捕鱼的念头。他正在船上玩得兴高采烈,不知道为什么,船却突然翻了,皇帝掉进了水里,周围的人吓得要命,纷纷下水,七手八脚地把他救上岸。但皇帝却因为受惊而生了病,而且病得越来越厉害。
这下武宗不敢再耽搁了,他立刻回到北京,但不肯回宫,而是去了豹房。他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这个好玩好闹的大明天子,“威武大将军”走完了他的一生,在豹房驾崩。他生前没有子嗣,由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一起决定拥立兴献王之子入继大统。
明武宗生前一直以与文官集团作对为己任,屡次把他们捉弄得晕头转向,啼笑皆非。现在他死了,首辅杨廷和以他的名义拟了一份遗诏,在里面把他十五年来的所作所为统统否定:令京师的边兵归镇,罢遣豹房的蕃僧和乐工,散四方进献的女子,收宣府行宫金宝归诸内库……其结果是“中外大悦”,成了武宗所有诏书中唯一令人满意的一份。不知这个爱玩爱闹的皇帝死后有知,对此将作何感想。
明世宗朱厚璁
朝堂之上打大臣的屁股(1)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一生玩闹的明武宗死于他自己精心营造的“豹房”。被他的荒唐行径搅得晕头转向的朝臣们,在不得不表示悲痛之余,恐怕心里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但是,他们面前马上又有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武宗这个皇帝生前并没有儿子,他也没有兄弟,这接下来由谁继位就成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后来,在首辅杨廷和的主持下,取得了张太后的支持,群臣们迎立兴献王之子朱厚璁做下一届皇帝。
兴献王是明孝宗的弟弟。朱厚熜是他唯一的儿子,也是明武宗的堂弟,在宪宗诸孙中年纪最长,所以按照继承顺序,他最有资格。但是,当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璁到达北京城外的时候,进城的礼仪却成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说来也简单,那就是朱厚璁是该按皇太子的礼仪进城,还是该按皇帝的礼仪进城。这或许在现在人的眼中根本不算一回事,不管按什么礼仪,他总归是要做皇帝的。但是,在以理学为主导思想的明代,这个礼仪问题就成了了不得的大事情。朝臣们要按照皇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璁入城,但朱厚璁却不答应,他认为武宗遗诏里是让他作皇帝,不是当皇子的,所以坚决要按照皇帝的礼仪入城。
这时,江西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了叛乱,消息迅速传到了北京。皇帝听说后,大喜过望,这下,他可找到南巡的借口了。于是他宣布要御驾亲征,讨平宁王的叛乱。
这回皇帝的理由正大之至,而且下旨,谁再敢反对他南征,就一律砍头。被他折腾的精疲力尽的朝臣们只好认命,听之任之了。
武宗用不着偷偷摸摸,也就犯不上疲于奔命。皇帝大军出发,一路浩浩荡荡,从北京到涿州,就足足走了四天。原来,这之中还有一段小插曲,皇帝在路过卢沟桥的时候,把刘娘娘留给他的信物丢了,到了涿州才发现,于是就停下来四处寻找了三天。
这位刘娘娘的来历颇为神秘,有的说她是大同代王府的歌伎,又有的说她是太原晋王府乐工的妻子。她被叫做“刘良女”,不知道这就是她的名字,还是因为她是刘良的女儿,或者根本就是把刘娘娘的“娘”字拆成“良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明武宗对她十分宠爱,把她带回豹房,天天寝必同床,食必同案。豹房中有谁犯了错,让她向武宗说了情就好了。因此,虽然她没有皇家正式的封号,但是大家都尊称她为刘娘娘。这次皇帝御驾亲征,出师照例是不能带内眷的,于是武宗和刘娘娘相约在潞河会面。临别之时,刘娘娘送给武宗一支玉簪,作为信物,相约迎接的时候以此玉簪为凭。结果皇帝把簪子丢了,到了山东临清,派人去接刘娘娘,她却不肯去,一定要见到簪子才成行,于是皇帝就亲自乘船回去迎接。由此可以看出刘娘娘在他心中的地位,武宗虽然有皇后,却把她看成是自己正式的妻子,在之后南巡的所有场合,他几乎都和这位刘娘娘在一起。在寺庙里祈福,也写上“威武将军镇国总督”和夫人刘氏的名字,表示这是他和妻子共同所做的功德。看来这武宗倒也是个痴情种子,后来戏剧家李渔就曾把他和刘娘娘的故事写成过传奇《玉搔头》,竟成了一段风流佳话了。
这边皇帝正在找簪子,那边却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宁王的叛乱,已经被大名鼎鼎的阳明先生王守仁平定了。
武宗拿着这份捷报,真是郁闷之极,自己连战场的边还没摸到呢,这宁王都已经被抓住了,实在太不好玩。而且,叛乱既然已被平定,“御驾亲征”也就毫无必要。不过他也有自己的鬼主意,下令将捷报隐匿,不得对外泄露,接着继续扛着他“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镇国公”的旗号,率军向江南进发。
不过叛乱已定,皇帝的南巡就由出征变成了一场游乐,于是一路上晃晃悠悠,顺便观赏沿途景色。先到了保定,和当地官员比赛喝酒。几天后又到了临清,当地官员没想到皇帝突然驾临,非常意外,只好匆匆准备了一桌差劲的宴席宴请皇帝,在皇帝的座位连筷子都忘了摆。皇帝倒也不恼,还笑对他们说:“你们怎么这样慢待我?”也就算没事了。这期间他还回去接了刘娘娘。十二月,皇帝一行到了扬州。
扬州是著名的出美女的地方,好色的皇帝自是不肯放过,当即下令在当地搜索。他“天良发现”,居然知道拆散人家夫妻不对,就命令只搜索少女和寡妇。此举弄得民间惊恐万分,老百姓纷纷“突击”嫁女,一夜之间差不多把所有的少女都嫁光了。于是他让太监暗中记着寡妇和倡优家之所在,待到半夜,打开城门,传呼皇帝驾到,命市民燃烛接驾,如果发现有逃匿的,则破垣毁屋,直到搜到为止。当时,全城寡妇几乎无一幸免,哭声震动远近。知府蒋瑶冒死恳情,情况才稍微平定一点。抢来的女子太多,武宗也有点顾不过来,就把她们关在尼姑庵里当肉票,让家里拿钱来赎。有些女子绝食而死,以示抗议,尸体就堆在尼寺中。蒋瑶只好把她们的家人找来,悄悄地收尸埋葬。扬州名胜很多,皇帝想起了杨广的故事,要看琼花,蒋瑶就说那不是什么好东西,已经绝种了。皇帝又要搜罗扬州的稀罕物品,蒋瑶就说扬州是正经地方,不产稀奇古怪的东西。皇帝没法,嬉皮笑脸地说白布总算扬州特产了吧。于是蒋瑶就进献白布五百匹,给他一个台阶下。皇帝虽然糊弄过去了,但他身边的太监可不那么好通融。他们向蒋瑶索贿,蒋瑶不给,他们就拿铁链子把蒋瑶捆了好几天,后来还是蒋瑶的属下向皇帝告状,皇帝才把他放了。
离开扬州,武宗就到了南京,在那里住了二百多天,自然是大玩特玩,扰得当地鸡犬不宁。不过皇帝在玩闹之余总算想起正事来:他这次南巡是为了平定宁王叛乱,虽然他压下了报捷的奏折,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宁王之乱已经被王阳明平定了,与他这个“威武大将军”没有半点相干,这让皇帝心中极为不爽。而那边王阳明的处境也十分尴尬,本来他是立了大功的,可逆了皇帝的心意,却弄得像是犯了大罪一般。而且皇帝身边那帮太监向他索贿不成,竟在皇帝面前诬陷他和宁王勾结图谋不轨。于是,这个宁王在他手上就像一个烫山芋。这时,武宗太监张永去和他交涉,想把宁王要过来,还让他再写一封奏疏,说明是在那位“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的英明领导下,靠他老人家的威德和方略,以及身边一干功臣,才迅速平定了宁王叛乱。王阳明正不知道该把宁王怎么样才好,一看这个机会,乐得把手里的烫山芋抛掉。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原则,臣子归功于皇帝是天经地义,但却和那个乱七八糟的什么“威武大将军朱寿”不相干。皇帝无可奈何,但人家已经退让了一步,自己也只好勉强接受了。
现在宁王到了皇帝手里,可皇帝一想自己千里迢迢地只为接个俘虏入京,也太窝囊了。于是他身边的江彬给他出主意,让他再把宁王放回去,给他点兵,然后皇帝亲征,再把他捉住。荒唐的皇帝居然也会觉得这个建议太荒唐,就没答应。不过他也没有放过这个玩乐的机会。在献俘大典上,皇帝威风凛凛地登上了点将台。台下的军队将宁王押了上来,解除了所有的刑具,让他在场中自由行动。然后,“威武大将军朱寿”再挥着令旗,指挥军队,把这个俘虏抓获。这么一番折腾,才算是给皇帝找回一点满足。他在南方也玩得差不多了,于是准备回京。
皇帝在回京的路上依旧东游西逛,到了淮安清江浦,又兴起了泛舟捕鱼的念头。他正在船上玩得兴高采烈,不知道为什么,船却突然翻了,皇帝掉进了水里,周围的人吓得要命,纷纷下水,七手八脚地把他救上岸。但皇帝却因为受惊而生了病,而且病得越来越厉害。
这下武宗不敢再耽搁了,他立刻回到北京,但不肯回宫,而是去了豹房。他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这个好玩好闹的大明天子,“威武大将军”走完了他的一生,在豹房驾崩。他生前没有子嗣,由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一起决定拥立兴献王之子入继大统。
明武宗生前一直以与文官集团作对为己任,屡次把他们捉弄得晕头转向,啼笑皆非。现在他死了,首辅杨廷和以他的名义拟了一份遗诏,在里面把他十五年来的所作所为统统否定:令京师的边兵归镇,罢遣豹房的蕃僧和乐工,散四方进献的女子,收宣府行宫金宝归诸内库……其结果是“中外大悦”,成了武宗所有诏书中唯一令人满意的一份。不知这个爱玩爱闹的皇帝死后有知,对此将作何感想。
明世宗朱厚璁
朝堂之上打大臣的屁股(1)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一生玩闹的明武宗死于他自己精心营造的“豹房”。被他的荒唐行径搅得晕头转向的朝臣们,在不得不表示悲痛之余,恐怕心里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但是,他们面前马上又有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武宗这个皇帝生前并没有儿子,他也没有兄弟,这接下来由谁继位就成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后来,在首辅杨廷和的主持下,取得了张太后的支持,群臣们迎立兴献王之子朱厚璁做下一届皇帝。
兴献王是明孝宗的弟弟。朱厚熜是他唯一的儿子,也是明武宗的堂弟,在宪宗诸孙中年纪最长,所以按照继承顺序,他最有资格。但是,当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璁到达北京城外的时候,进城的礼仪却成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说来也简单,那就是朱厚璁是该按皇太子的礼仪进城,还是该按皇帝的礼仪进城。这或许在现在人的眼中根本不算一回事,不管按什么礼仪,他总归是要做皇帝的。但是,在以理学为主导思想的明代,这个礼仪问题就成了了不得的大事情。朝臣们要按照皇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璁入城,但朱厚璁却不答应,他认为武宗遗诏里是让他作皇帝,不是当皇子的,所以坚决要按照皇帝的礼仪入城。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