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作者:杨佳富    更新:2021-11-29 12:29
  以往的恐怖分子往往把矛头指向各国的政治领导人、外交官、军警宪人员、跨国公司的经理等。但当前的国际恐怖主义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他们抛却了传统的恐怖活动尽量不伤及一般平民的顾忌,而企图以大规模屠杀平民来向政府施加压力,或以此打击政府威信,破坏其国际形象。“9?11”事件的发生已经把恐怖活动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恐怖主义已成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也有人把它和政治腐败、环境污染并称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威胁。
  国际社会的反恐斗争声势浩大,但收效甚微。美国甚至还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旗帜下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但也只是推翻了反美的政权,消灭不了恐怖组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给恐怖主义开辟了新的战场。如果国际反恐斗争机制一直由美国主导,产生恐怖主义的社会土壤得不到根除,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得不到改善,也许恐怖主义将伴随人类走过整个21世纪。
  恐怖主义对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9?11”事件揭示了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上升,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环境污染等“非对称威胁”、“非传统安全”等因素日益引起政治家和学术界的关注。冷战结束后,全球化飞速发展和美国单极霸权膨胀埋下了“非对称冲突”的种子。“9?11”恐怖活动其实就是在无法与美国进行正常交锋的“非对称冲突”下采取的极端行为。苏联解体、冷战终结造成了美国的单极霸权,而“9?11”则揭开了“非对称冲突”时代的序幕。可以预见,伴随着“非对称冲突”时代的来临,恐怖主义非但不会减少,反而可能成为人类生存、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
  恐怖主义还使大国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反对恐怖主义成为大国新的战略基础,出现了加强合作的多边主义的趋势,但随着反恐斗争的深入,美国单边主义又强力抬头。“9?11”之前,大国关系比较清楚,美日同盟形成对中国的牵制,美国与西欧通过北约对俄罗斯形成战略压制,中俄为减轻战略压力则形成了某种程度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9?11”之后,美国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战略需要,主动调整了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的关系,中、俄、日、欧洲大国都和美国加强或改善了关系,中俄和美国关系的改善显得较为突出。但是这种改善,并不意味着大国间的整体战略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世界主要国家均把反恐斗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层面,不少国家把反恐作为当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并据此调整了相关领域的政策。多数国家的安全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9?11”事件后,美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严重性的认识日益提高。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强国,重新界定“国家安全”的内涵,并依此调整各自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等甚至相继提出“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在各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中,美国的调整最全面、最深刻,影响也最大。
  恐怖主义无法改变世界的历史进程
  尽管恐怖主义来势凶猛,但它充其量只是干扰、阻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世界潮流的一个破坏性因素,而不可能改变世界的历史进程。
  恐怖主义作为国际政治中的一种极端的暴力现象,对国际关系的发展的确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恐怖主义组织采取恐怖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对政治进程(包括国内的和国际的)施加影响,改变政治现状。其行为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滥杀无辜制造恐怖气氛,间接影响政治进程;另一种是通过打击既定的政治目标,直接改变政治进程。但是,对恐怖主义的影响,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无限夸大,因为从长远来看,恐怖活动毕竟只是极少数激进分子对国际国内社会变革不满而采取的反人类、非人道的极端行为,无论从伦理的角度、历史的角度或是实力对比的角度看,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历史进程。“9?11”并没有削弱美国在国际上占绝对优势的地位,美国也未因反恐而放弃其在世界上维护其领导地位和在地缘政治中的进取态势。相反,美国很快从巨大的恐惧和痛苦中走出来,利用世界人民的同情,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同时,顺势占据了一些过去想要而没有借口的地缘要地,巩固和加强了其全球的霸主地位。
  尽管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上升,但国与国的关系仍然是国际政治的最主要内容,大国之间的斗争合作仍将主导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9?11”事件向美国和全世界昭示了非国家行为体的巨大能量,使各国领导人、政治家和学术界不得不重视非国家行为体、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上升的地位和影响。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恐怖主义组织也好,非政府组织也好,力量再强,影响再大,也仍然无法和主权国家同日而语。在现在的世界上,主权国家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行为体,它是人类迄今为止保障生存、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明智的选择。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是每个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目标和出发点。国家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国际政治的最重要的内容,而大国关系的发展走向将决定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中心400多米的双子大厦在恐怖分子的袭击中坍塌。面对恐怖主义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国际社会强烈呼吁,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9?11”恐怖袭击事件让人们看到,如今的恐怖活动已从绑架、暗杀、爆炸、劫机、扣留人质和小规模袭击发展成大规模进攻。同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一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组织和宗教极端势力也在不时制造各种恐怖事件,破坏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总之,当今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正在对世界和平、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乃至人类文明产生威胁。
  随着世界政治向多极化和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家间的边界日益开放,恐怖分子借机构筑国际网络,把恐怖活动推向全球。美国遭到恐怖袭击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反对恐怖主义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斗争,国际社会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全球的反恐怖主义斗争需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日前联合国大会举行的公开辩论会已就此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就在美国此次遭受恐怖袭击后的第二天,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便一致通过决议,强烈谴责这一恐怖暴行。联合国将国际恐怖主义列为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要求会员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因为,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只有通过联合国才能使在世界范围内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行动具有合法性,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协调各国行动、集中资源以及分享情报和交流经验等方面具有其他任何组织或集团都无法替代的主导作用。9月28日,安理会又一致通过决议,要求所有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严厉打击那些为恐怖主义组织提供资金、出谋划策或提供庇护的组织或个人。
  共识的逐步形成推动了反恐怖斗争的展开。一些国家和地区组织已采取了强化打击恐怖活动的措施。欧盟通过了加强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计划”,将打击恐怖主义列为欧盟今后首要目标。独联体国家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安全会议秘书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会议上,就反恐怖问题确定了统一立场。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成立了反恐怖活动常设工作组,负责协调该地区的反恐怖行动。阿拉伯国家外长和伊斯兰国家外长也在卡塔尔召开紧急会议,协调对付恐怖主义的立场。此外,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领导人也就反恐怖主义问题频繁进行外交磋商和立场协调。
  目前,全球反恐怖主义斗争的具体行动正在军事、金融、情报、外交等战线上展开。在世界各地,一批恐怖分子已经落网,不少恐怖组织的帐户已被冻结。在阿富汗,美英的军事打击在继续展开。
  但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发出了强烈的呼声:打击恐怖组织的行动要有明确的目标,要避免伤及无辜,反恐怖斗争不能与任何特定的宗教和民族挂钩。当反恐怖的战火开始在阿富汗境内燃烧的时候,数以十万计的难民为了逃生正在涌向边境地区和周边国家。中亚的寒冬即将来临,这些难民的处境将更加悲惨。国际社会目前为此已采取措施,联合国有关机构和不少国家已开始向这些难民提供食品等其他人道主义物资。
  国际舆论认为,恐怖主义是世界上国家、民族、阶级、宗教间各种尖锐复杂矛盾的反映,是世界范围内南北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生成的毒瘤。因此,国际社会应作出努力,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公正、合理地解决地区冲突,并大力解决发展问题。只有如此,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才能取得成效。
  反恐必须标本兼治
  亚太经合组织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部分会议21日在泰国曼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就信息通讯技术和反恐等问题作了专题发言。
  上午9时40分左右,身穿颜色各异泰国民族服装的各成员领导人开始陆续抵达位于曼谷市中心的阿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