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者:杨佳富    更新:2021-11-29 12:29
  中国特种战士表示,谁都极不愿意死,但既然来到特种部队,就已经准备好随时为祖国的和平与统一牺牲自己。谁都知道,特种兵在敌人后方消灭重要目标后也就暴露了自己,完成任务后很难活著回来。在平时的高危险性训练中,也没有把生命看得很重。
  新一代特种战士只有传统技艺和不怕死的精神是绝对不够的。据介绍完成上述基础训练而没有被淘汰的军官和士兵还要送到军事院校去学习,掌握现代高科技知识。目前中国特种部队多数达到大专以上水平。许多人都自己买了电脑,他们对目前国内外新一代高科技装备极其熟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避开敌方重重发达的高技术侦察网,不知不觉地渗入敌方腹地,同时在袭击敌方指挥、通讯及电子设备时打中要害,一击致命。
  第五章反恐任重道远
  反恐怖之战能否成功?
  世界步入现代以来,再也没有一个事件,像美国九一一惨案如此冲击全球体系的每一根神经末梢。当人们逐渐从惨案画面淡出,把目光转向美国的反击时,反恐怖之战能否成功,愈来愈激发人们的急切期待,但除非美国能把握惨案后的国际政治微妙特点,否则反恐怖之战,易于沦为现代生活的长期阴影。
  这次惨案令人战栗,不只在于其手段与后果的绝对残忍,尚且在于它事前悄然无息,事后美国当局在民情激愤、盟友同仇敌忾之下,隔了100个小时,还不能有效掌握案情,只能把嫌疑指向激进的阿富汗回教塔利班政权及它所庇护的奥萨马。这样的一个信息黑洞,竟能存在于科技无比发达、传播无比畅通的国度里。比起九一一惨案的直接可见损害,显然更令有识之士不寒而栗。
  再把目光投向惨案发生之后,某些人趁机渲染的“超限战”理论,那么这次惨案就更显得神乎其技,似乎人们就此迎来一个难以想像、随时惊爆浩劫的时代。的确,如果人们真用所谓的“超限战”眼镜去看这次惨案,世界必将真的变成这样。不过,形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完全不在什么“超限战”理论正确,而恰恰在于它根本谬误,使得人们不能正确面对怵目惊心与信息黑洞,反而陷入超限手段的迷思,使恐怖之战成为一种与解药绝缘的疾病,终而此落彼起、蔚然成风。
  战争,是一群人有意识攻击另一群人的行为。从手法上来说,它永远是变动的,也就是不停的超限,人类从石块木棒打到如今的核弹导弹,正刻划了这个历程。但从性质上来说,它永远是固定的,毫无所谓超限可言,也就是说战争永远为政治的延续,出于政治也回到政治。观察战争的意义,以至于化解战争产生的问题,永远只有一个正确起点:用政治眼光去看战争。以九一一惨案为新标志的恐怖之战,当然也不例外。
  截至目前,各方多认为这次惨案是激进回教势力针对美国的攻击。其实,不管是否为回教激进势力所为,这次攻击的惊人程度,都在政治上重挫了全球反美势力。全球反美势力现今无所谓坚定的统一战线,只是一串散乱区块、彼此有着某种模糊程度的意识同质,有的区块实力大、有的小,有的反美意识极其刚性、有的比较弹性,各区块有各自领导层。在美国以外,受这次惨案冲击最深的,就是所有这些领导层。因为他们都将不随自身意志的面对这种问题:从公元2001年9月11日起,谁够格当反美的老大?谁够格谈反美?如何反美谁说了算?
  这种问题,完全不是什么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动摇各区块既有领导力的强震。假设是激进回教的塔利班和奥萨马所为,那么回教世界内反美的各区块领导层,就要面临这样的尴尬:今后他们和塔利班及奥萨马有不同见解时,他们的子民会听谁的?即使不是塔利班及奥萨马所为,世界上打着反美旗帜的各区块领导层,也得面临类似尴尬:人家都撞垮纽约世贸中心了,阁下的反美功业在哪里?
  也因为有这样的尴尬,所以某些中东国家,面对这次惨案,出现大不同以往的转向。不再像以往逢美必反,转而公开严厉谴责犯案罪行。如果他们不这么明确转向,会不会被美国报复波及,还算次要小事,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政权将很快被更激进力量覆盖。所以说,这次惨案让举世战栗之余,也在政治上料所不及的震开一扇前所未有的大门:美国与反美的回教世界之间的和解机遇。
  眼前而言,反恐怖之战能否成功,唯一关键就是美国能否正确把握这个机遇。如果不能,那么报复打击愈是有威力,等于愈为反美势力添油加料,等于愈刺激某些人视恐怖手段为神圣之举。至于何谓正确,道理并不复杂,主要概念只有一个:反恐怖之战是一场没有代理人的全球整体战,必须彻底扬弃以往若非任意自为,就是扶植亲美代理人的道路,转而承认国与国之间“有所同、有所不同”,如此才能开出最大的团结力量。
  就像韩战爆发的头几天,毛泽东在一份内部批件里,毫不保留的肯定美国南北战争是解放黑奴的战争。美国社会的确有进步性格的一面,但它所属的英美文明,毕竟在地球上已享有300年绝对优势,形成了与现实利益纠缠不清、在心态上根深蒂固的不当优越感,从而导致美国对自己、对西欧盟友,以及对代理人的过度迷信。这次惊天惨案,激起美国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想在这种气氛中,冷静做出转向,并非易事。因此,反恐怖之战的最可能后果是“局部有效、整体失效,短期高效、长期低效”。
  乌干达一些经济专家最近在当地报纸纷纷发表谈话,表示担心美国及其盟国对阿富汗发动的反恐怖主义战争将使非洲经济雪上加霜。
  乌干达中央银行经济专家穆塔姆比等一些经济专家说,由于美国及其盟国对阿富汗展开的反恐怖主义战争,可以预见美国经济不可避免地进一步衰退。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消费水平的下降将使非洲的主要出口产品咖啡、可可等的出口明显减少。由于这场战争开支庞大,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将会削减或暂停对非洲的援助,如国家财政支出56%来自外援的乌干达以及其他一些非洲国家无疑将受到严重影响。另外,阿富汗附近的一些产油国因为会受到战争和安全的影响,未来世界石油价格难免上扬,这将使绝大部分靠进口石油为燃料的非洲国家增加大笔开支,并会带动当地物价的上涨,使本来就很贫困的人民更难度日。
  中美联合反恐怖
  10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来上海参加亚太经济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进行了会晤。在会谈之后共同接受记者采访时,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会谈非常成功,双方达成了广泛共识。中美关系提升布什今年1月入主白宫,开始时由于其以“战略竞争对手”来考量中美关系,所以在战略上处处遏制中国,加之中美撞机事件以及美向台军售等问题的影响,中美关系一度陷入低潮。中美撞机事件顺利解决后,两国高层随之恢复了接触,两国元首两次通电话就国际及双边问题进行磋商,高层官员也多次交往,但有一个问题却始终让布什“颇感头痛”,那就是如何定位中美关系。
  10月19日,在两国领导人会晤时及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布什提出要同中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布什说,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美国致力于同中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而他本人则把中国看成是美国的朋友。为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布什同意建立两国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在面对重大课题时,由两国领导人直接或者派代表及时沟通,交换意见。
  如何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这可以从两位领导人的话中找到原则性的答案。江主席说,中美“必须长期共存,有不同意见应求同存异,应不断努力扩大我们的共同点”。而布什则称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是“开诚布公的”,“美中两国面临着许多共同利益,两国可以在一起做更多的事情”,对于美中之间的分歧“将本着相互尊重、坦率相待的精神
  来处理”,应该“以礼相待”。
  “9?11”事件以来,中美两国加强了反恐怖合作,两国领导人上海会晤时又进一步推动了中美在反恐怖方面的合作。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根据布什总统提出的建议,两国决定建立中长期反恐合作机制。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就此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在建立“反恐”机制上,两国“相当级别”的官员将在近期见面,就有关问题进行磋商。
  美国把恐怖主义作为21世纪面临的最大威胁,不久前美国发布的《防务报告》第一次把反恐怖提到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用布什的话说,他“在国内处于最困难的时候”来上海,除了美国经济发展的考虑外,还因为中国等亚太国家是美国反恐怖主义的重要合作伙伴。布什对中国坚定地支持美国人民反对恐怖主义和所给予的合作表示感谢,强调指出:国际恐怖主义是两国面临的共同威胁,美中应携手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中国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的立场是一贯的。中国反对任何形势的恐怖主义,并为此作出了实际贡献。由中国参与发起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反恐怖的共同旗帜下成立的地区合作组织,“9?11”事件后这个组织得到了全世界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