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后准备
作者:闪烁    更新:2021-11-29 11:47
  、、、、、、、登陆夏威夷群岛之前,除了做好后勤与部队调动方面的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仍然是对夏威夷群岛的轰炸。
  这基本上是由空军全部负责的作战行动,而通过轰炸来削弱美军在夏威夷群岛上的防御力量,这也是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
  空军的轰炸机是从中途岛,关岛,塔瓦拉岛,特鲁克海军基地以及圣诞岛起飞的,因为此时中国已经紧急发射了一枚地球同步轨道的定位卫星,以及一枚侦察卫星,所以轰炸机可以使用卫星定位制导炸弹,从超高空投弹,而不需要在中空进行轰炸,所以轰炸机并没有战斗机护航,采用的是对美国本土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的方式,数十架,甚至上百架轰炸机组成一个集群,在数十千米的超高空以至少20马赫的速度突破美军的防空拦截网,并且在距离目标上百公里,甚至数百公里的地方就投下炸弹,然后立即返航。
  在这个距离上,美军部署在岛屿上的防空导弹对轰炸机无法构成威胁,而等到美军的战斗机赶来的时候,轰炸机早已经返航了,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由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
  另外,部署在中途岛上的战术攻击机也加入到了对附近岛屿上美军军事目标的打击行动中来。
  虽然战术攻击机不可能采用战略轰炸机所使用的高空高速突防的方式进行轰炸,且携带的弹药也不会很多,但是却能够得到战斗机的掩护,所以轰炸行动显得更为激烈。
  而这也是美国空军主要的拦截对象,对付那些战略轰炸机显得有点吃力,但是对付这些攻击机却要方便得多了!
  也就是在后方的登陆部队,舰队还在做准备的时候,空军的轰炸就开始了,整整持续了50天,直到登陆前的三天,战略性的打击才转为了战术性的轰炸行动,将轰炸重点转移到了美军的防御设施与军队的身上去。
  而在这50天的轰炸中,虽然不可能迫使美军因此放弃夏威夷群岛,但是却极大的削弱了美军在夏威夷群岛的防御力量,为后面的登陆作战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可以说,能否在夏威夷群岛登陆成功,战略性轰炸取得的结果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针对夏威夷群岛美国军事设施的轰炸其实还算不上战略轰炸,仅仅只是战役层面上的轰炸行动,因为这并没有打击美国的战争潜力,更没有削弱美国的战斗力,而且打击范围相当有限。
  最主要的是,这是为达到一个战术目标而进行的大规模轰炸,而不是为了一个战略目标,比如让美国丧失作战能力等所进行的轰炸。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对美国本土的战略轰炸效果越来越不明显的情况下,针对夏威夷群岛的这次大规模轰炸从新定位了战略空军的地位,并且让战略空军第一次在战争中担负起了独挡一面的重任。
  这也算得上是中国战略空军在这场战争中利用总结出来的经验,所取得的第一个伟大的胜利!
  轰炸第一阶段打击的目标是美军的指挥设施,通信中心,情报中心,空军基地,以及防空阵地。
  这也是莫怀聪最为
  “关心”的目标。虽然这些目标在登陆作战中不会对登陆部队直接造成麻烦,但是这却是美军的中枢神经,也是美军能够发挥战斗力的关键目标,更是美军保全自身的主要防御力量。
  所以,能否成功的摧毁这些目标,关系到能否成功登陆!轰炸的第一周,所有行动都非常顺利,美国空军甚至没有做出太大的反应,只有两架轰炸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因为出现故障,在迫降的时候坠毁,而别的轰炸机都安然无恙的飞了回来,并且继续将炸弹倾泻到美军的目标上去!
  但是,好日子也就仅仅过了一周左右,当美军开始把他们的最新的一种防空战斗机,或者用中国的说法是防空截击机部署到夏威夷群岛上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中美空中力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根本就是体制上的变化。
  出了传统的空军,海军航空兵,以及陆军航空兵之外,两国都新增加了天军,这一新的空天作战力量。
  而在天军成立的初期,其主要职责是保卫本土,免遭对方的毁灭性打击。
  所以,在天军成立的时候,中美两国都将国土防空兵划进了天军,而不再由空军指挥!
  虽然这是一个不太大的编制上的变化,但是从此也可以看得出来,双方都加强了空军的进攻作用,将空军几乎全部的力量都用在了进攻上,而防御任务全都交给了天军负责!
  这一职能上的变化,也对空军的装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往,作为国土防空力量的主要装备,截击机从空军中消失了,而空军现在剩下的只有三种主要装备,即战略轰炸机,战术攻击机,战斗机。
  而毫无疑问的,这三种装备都是为进攻而准备的,在防御作战中,只有战斗机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作用也非常有限,因为战斗机本身的任务是配合攻击机使用,对付对方的战斗机,控制战场制空权,因此并不太强调高空高速性能,而是以机动性与信息作战能力为首。
  这一来,空军在对付战略轰炸机的打击时就没有那么强的能力了。而这一任务,也重要移交给了天军,本身天军就是防御性的部队!
  天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重点发展的是空天战斗机与空天轰炸机,其中空天战斗机在很大的程度上属于近地轨道的拦截战机,其在大气层内的作战能力很有限!
  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空军负责高度在25公里以下的防御任务,而空天战斗机的最低拦截高度一般都在80公里左右,那么这中间的空白谁来填补?
  其实,中美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都在研制专门用于防空拦截的截击机,其作战范围就是从20公里的高空到80公里的近地轨道,以填补国土防空的空缺!
  但是,因为当时关于截击机到底是属于空军指挥,还是天军管理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两国的重点都没有放在这上面,所以经费严重欠缺,最终,很多优秀的截击机其实只完成了设计工作,就被放到了一边去了!
  战争残酷的事实证明,战略轰炸机在利用这一防空漏洞的时候,防御一方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拦截,那么战争的需要就让截击机有了用武的地方。
  而后来,随着双方大量部署防空截击机,所以战略轰炸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差了。
  美国很早就停止了对中国本土的战略轰炸,一是轰炸效果不好,二是轰炸机的损失太大,难以承受。
  而中国对美国本土的轰炸也基本上陷入了瘫痪状态。但是,截击机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属于战略防御的装备,一般都部署在本土,以及一些临近本土的军事基地上,并没有在海外军事基地上大规模部署。
  一是在前线部署截击机的难度不小,还要限制其他作战飞机的部署能力,二是在战术级别的战斗中,战略轰炸机使用的机会并不多,很多远程轰炸机就能够担负起战略轰炸机的任务了,而这是空军战斗机可以对付的目标,所以并不需要专用的防空截击机来赶这个热闹!
  这次,中国空军首次大规模动用战略轰炸机对岛屿类目标进行轰炸,也是在吸取了前一阶段作战的经验。
  在南太平洋群岛的进攻战斗中,战略轰炸机使用的频率虽然不高,但是效果却很好。
  比如,在塔瓦拉岛的登陆作战中,战略轰炸机出动的架次只占到了总架次的%,投弹量为空军总投弹量的8%,但是却摧毁了美军在塔瓦拉岛上80%的重要目标,包括防空司令部,数个远程防空导弹阵地,指挥中心等等极难以攻击的目标!
  而在塔希提岛的战役中,战略轰炸机的使用增加了不少,投下的炸弹占到了总投弹量的2%,而打击目标也从战役级别扩大到了战术级别!
  可以说,中国空军已经发现了战略轰炸机这种高价值,高能力的武器系统在战术级别的行动中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巨大威力。
  虽然,战略轰炸机所承担的大部分任务都可以由远程轰炸机,甚至战术攻击机来承担,但是战略轰炸机却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比如,在对2500公里上的目标进行打击的时候,远程轰炸机最多只能够在目标区域上空巡逻2个小时,而战术攻击机则仅仅只能够在距离目标数百公里外发射导弹,然后立即返航。
  而战略轰炸机则可以在目标上空至少巡逻个小时,如果能够解决飞行员的疲劳问题的话,那么连续巡逻0个小时都不成问题!
  比如,在塔瓦拉岛的战斗中,一架从关岛起飞的战略轰炸机就带着45吨精确制导炸弹,在目标区域上空巡逻了个小时,并且在期间投下了32吨弹药,摧毁了数十个重要的目标,极为有力的支持了登陆部队的进攻行动!
  而这么高的战备率,可以极大的减轻空军基地承受的压力,将基地的能力发挥到极限,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战场的控制,对前线地面部队的支援,减少对后勤需要的压力!
  反正,在经过了南太平洋群岛进攻作战行动之后,中国空军就立即做出了调整,基本上停止了对美国本土的轰炸,将上千架战略轰炸机转移到了战术级别的战斗中来,让其成为了轰炸的主要力量!
  这一转变,立即就带来了巨大的效果,但是美国方面也迅速的做出了调整,原本部署在本土的防空截击机转移到了夏威夷群岛,让战略轰炸机与防空截击机这对冤家再次碰头了!
  连续一周之内,轰炸效果不但不理想,而且轰炸机的损失非常高。在第一周的轰炸中,轰炸机的损失率不到0.2‰,而在第二周的轰炸中,轰炸机的损失率就已经达到了.5‰,整整提高了.5倍!
  毫无疑问的,如果按照以前的方法继续进行轰炸的话,那么风险太大了,所以中国空军也立即改变了打击方式。
  首先,增加了远程轰炸机的使用密度,并且利用战斗机为这些远程轰炸机护航,以避免遭到美军截击机的拦截。
  其次,就是向海军提出要求,希望海军派遣护航战斗机为战略轰炸机护航,同时让战略轰炸机的飞行高度降低,以能够得到战斗机的掩护!
  这种改变很快就收到了效果。截击机虽然是非常称职的防空力量,但是其主要活动范围在25公里以上的超高空,而在低于这个高度的空域内,截击机糟糕的机动能力,根本就不可能是战斗机的对手。
  而战略轰炸机在大量使用了远程导弹等射程在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打击弹药之后,也可以避免进入美军战斗机的拦截范围,或者是在美军战斗机赶来之前,可以得到护航战斗机的掩护,解决了轰炸机在低高度上突防危险性大的问题。
  轰炸仍然在持续,虽然美国方面想到了很多办法来对付这些挂着数十吨弹药,昼夜不断的进行轰炸的杀手,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因为美军缺少一环重要的防御力量,即海军舰队!
  没有海军舰队,任何岛屿防御作战都是非常被动的。比如,中国舰队就可以在美国攻击机的打击范围之外活动,然后派遣战斗机为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护航,而自己则不必要冒险进攻。
  而美国方面因为没有舰队,所以也只能对中国的海军舰队望洋兴叹,只能够进行被动的防御,而无法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打击来自海上的威胁!
  正因为美军缺乏防御中坚力量的海军舰队,所以在决定进攻夏威夷群岛的作战方案时,莫怀聪听取了魏明涛的一个小意见,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而是直接表明要攻占夏威夷群岛,用正规的方式来打一场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早在夏威夷群岛进攻战役的前期准备阶段,魏明涛就提出了这一观点。
  这是他在俄罗斯战场上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即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以力压千钧之势发动进攻,那任何多余的掩饰,以及分散敌人注意力的办法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
  如果在夏威夷群岛战役中耍花枪的话,那么可能收到的效果就不会太理想。
  要掩饰自己的根本目的也不太可能,中国既然将战略重点已经转移到了太平洋战场上来,而美军此时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就只有这么一个目标了,那么还怎么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呢?
  魏明涛的意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实莫怀聪也已经从南太平洋群岛的进攻战斗中总结出了这一经验,既然有足够的实力来赢得进攻的胜利,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要掩饰一个根本无法掩饰的目的,而浪费手里的兵力!
  所以,从一开始,莫怀聪就决定了这一进攻思想,用所有的力量进攻夏威夷群岛,不进行佯动。
  这就好比一个武功绝世高手在面对一个才出道的剑客一样,他根本就不需要耍什么漂亮的花招,最简单的招数,在绝世高手的手里都是最厉害的杀招!
  轰炸仍然在持续,而后方的进攻准备工作也逐步就位了。在魏明涛提交了参加登陆作战的陆军部队之后两天,海军陆战队也提交了他们的部队名单。
  海军陆战队是登陆作战初期阶段的主力部队,其主要任务就是抢夺滩头阵地,并且为后继登陆的部队控制一处港口,或者一处岛屿,作为这次战役的前进基地。
  而在后继的地面战斗中,陆战队的责任将让给更擅长于地面作战的陆军部队,所以这次战役行动对陆战队的兵力要求并不高。
  海军陆战队只准备让3个师参加战斗,而其他的陆战队则主要进行休整!
  这是莫怀聪的一个特意安排,而这个安排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陆军可以承担起相当一部分的任务,从而不让陆军感到被疏远,毕竟这是海军的主战场,如果什么好处都自己捞了的话,那么海军与陆军之间的矛盾就更深了,而这对今后的作战行动没有任何一点好处。
  二是让陆战队有充分的休整时间,说白了,莫怀聪手里能够调动的陆战队也就那么点,如果陆战队兵力充足,具备有独立进攻能力的话,那他也不会去麻烦陆军,完全可以将进攻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限制在海军范围以内了!
  可以看得出来,莫怀聪这一安排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私心的。按照当时莫怀聪的主要想法,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结束之后,海军并不是没有用武之地。
  要战胜美国,在太平洋一个方向上取得胜利是不足的,至少还需要在大西洋上夺取制海权,然后从东西两个方向上对美国进行打击。
  所以,今后海军必然会将重点转移到大西洋上去,到时候,登陆作战将会成为海军的家常便饭,而在那边,莫怀聪就不太希望让陆军来插手了。
  所以,让陆战队保留足够的作战能力,得到充分的休整,并且补充损失的力量,这是能否在大西洋战场上由海军单独作战的关键因素。
  当然,现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了,所以让陆军尝点甜头,也没有太大的损失,而让出这点利益能够改善海军与陆军的关系,让陆军承认海军老大的地位,那就太划算了!
  对于莫怀聪的这一安排,魏明涛虽然表面上装着没有看懂,但是心里却非常的明白,但是魏明涛自己也有个小算盘!
  太平洋战争结束之后,陆军肯定会竭力主张下一步在美洲大陆登陆,而不是去开辟大西洋战场,同时因为利益的关系,空军必然会支持这一方案。
  所以,到时候,在美洲大陆,极有可能是中美洲地区登陆作战的行动将彻底的发挥陆军与空军的作用,而海军主导进入大西洋的作战方案很有可能被废弃,最多也就是一个辅助方案而已。
  所以,在决定挑选陆军参战部队的时候,魏明涛主要选择的是轻型部队,而把重型部队全都留了下来。
  这无疑也是魏明涛的长远打算,只不过他做得更自然,而且也更符合情理!
  可以说,夏威夷群岛战役是自澳大利亚战役与新西兰战役之后,陆军与海军之间最大的一次配合行动,但是从一开始,海陆两军的高级将领就在勾心斗角,为自己捞取更多的利益。
  只不过,这并没有妨碍战斗行动,所以从总参谋长到国家元首都没有进行干预,适当的竞争,反而能够提高军队的效率!
  魏明涛与莫怀聪之间的勾心斗角其实早就已经被看穿了,而当时中国政府确实也在计划下一步的战略进攻方向。
  正如同两人所判断的一样,海军主张在夏威夷群岛战役结束之后,将重点转移到大西洋战场上去,一是进一步打击美国,削弱美国在海外掠夺的资源,二是可以让欧洲国家免受美国的打击,从而发动欧洲国家的战争力量,一起对美进行。
  而陆军则主张在夏威夷群岛之后应该将重点放到美洲战场上来,但是不一定要在南美洲战场上投入大量兵力,而是应该在中美洲,特别是巴拿马地区来一次大规模的登陆作战,直接切断美军在南美洲那些部队的退路。
  而空军是支持陆军这一提议的,甚至表示应该开始在南美洲部署战略轰炸机部队,加强对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军队的支持。
  而天军保持了中立的态度,不管采取陆军还是海军的方案,天军都不会捞到太大的好处!
  当然,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而当时的主要任务还是攻占夏威夷群岛,最终确立中国在太平洋上的统治地位,让美国失去在太平洋上与中国竞争的本钱。
  而赢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可以说,也就已经赢得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一半了!
  莫怀聪虽然是一名海军将领,但是也是一个懂得轻重的人,如果此时暴露出陆海两军分歧的话,那对中国军队是没有一点好处的,所以在处理夏威夷群岛进攻战役的时候,他并没有太多的干预陆军的事情,而是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到了统筹指挥,以及海军舰队的调动与使用上来。
  而这也绝对是进攻夏威夷群岛作战行动中的重头戏!近现代史上,任何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的前提都是有庞大的海军舰队做支撑,另外还需要动员大量的登陆舰艇,以及强大的海运力量。
  虽然时代在迅速的变化,科技日新月异,而登陆作战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比如,在二战中,主要的登陆工具是登陆艇,以及两栖登陆装甲车辆。
  但是在这次大战中,主要的登陆工具则为战术运输机,气垫船以及地面效应飞行器。
  这极大的改变了登陆作战的模式,而且对登陆地点的环境要求也降低了很多。
  比如,完全可以使用战术运输机将大量的部队机降到敌人防线后方的重要地点,摄制敌防御部队对滩头阵地上的登陆部队的冲击行动。
  而地面效应飞行器与气垫船则可以在很高的海况下正常使用,同时可以避开设置在登陆场上的障碍物,水雷等。
  同时,大量的重型装备则可以通过空运的方式直接送到前线部队的手里,从而避免了登陆部队缺乏重装甲力量掩护的情况。
  总的来讲,登陆作战的方式更为丰富,而防御一方也就更为被动,但是在登陆作战中仍然有两大要素没有改变,即海军舰队的支援力量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强大的海运能力对登陆作战起到的支持作用!
  这两大要素,是登陆作战行动中永远不可能改变的,而且永远也是最为重要的两大要素!
  海军舰队是现成的,这点不需要莫怀聪太过于操心。第舰队,第2舰队,第4舰队都已经结束了休整,随时可以投入战斗,比如现在第4舰队就在为空军的轰炸机提供掩护。
  而登陆舰队的支援火力也得到了加强,更多的火力支援战舰已经配属到了登陆舰队里。
  唯一让莫怀聪感到头痛的还是海运力量,这是中国在当时准备进攻夏威夷时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虽然中国本身的海运力量非常强大,但是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在战争中,中美双方潜艇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击对方的海运船队,使对方无法从海外原料产地获得足够的原料,削弱对方的战争潜力。
  在夏威夷战役前期,中国海军中服役的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已经达到了50艘,其中至少有0艘是执行单独猎杀任务的。
  而美国海军中的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也达到了30所左右,至少有00艘在西太平洋上活动,随时准备打击中国的运输船队!
  在战场上,潜艇本身并不显山露水,也不是受到关注的力量,但是潜艇的行动,对双方的战略平衡却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在战争的前两年,中国潜艇在东太平洋以及北大西洋击沉的美国运输船只达到了850万吨,而损失在美国潜艇手里的中国运输船只也达到了500万吨左右。
  这还没有算上其他国家的损失。而这两年内,中国新建造的运输船只为800万吨,美国建造的运输船只为700万吨(都扣除了不参加远洋运输的小型船只)。
  换句话说,中美两国损失的运输船与其生产的运输船其实基本上是一样的!
  在战争的第三年,中国损失了200万吨位的运输船,而美国的损失量则到达了2400万吨!
  这主要是双方在这一年内投入的潜艇数量更为巨大,同时潜艇的破交作战战术也发生了改变,由以前的单艇猎杀转为了数艘,甚至十多艘潜艇配合围剿。
  而这一年,双方建造的新运输船还不到损失的一半!也就是说,在潜艇的打击下,双方的海运力量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没有战前的巨大储备,以及从各地强行征召的运输船,还有将小型运输船投入到远洋运输中来的话,也许战争在这一年内就会结束了!
  第四年,双方都加强了对运输船队的保护,组织了强大的护航舰队,并且专门组织了伪装船队,以此来对付那些埋伏在海面下的杀手。
  这才逐渐改变了海运损失惨重的局面,但是潜艇的威胁仍然存在。而导致的后果是中美两国不得不把更多的造船力量用到建造运输船,而不是海军战舰上来。
  同时,增加了潜艇的定单,所以双方的海面舰队其实都一直处于不充足的状态之中。
  而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双方大量的国力消耗在了后方的远洋航道上,包括损失的船只,以及这些船只所运载的物资!
  战争是残酷的,而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很顺利。莫怀聪手里有足够的部队,舰队也安排妥当,物资更是准备充分,但是在调动这些部队,运送作战物资的时候,却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即没有那么多的运输力量能够满足他的要求!
  而这是夏威夷群岛战役必须要推迟2个月的主要原因,虽然可以通过时间来弥补运输力量上的不足,但是这也仅仅限制在准备阶段,而在作战阶段,部队需要的物资将更多,仅仅依靠登陆舰队那点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依靠其他的手段向前线部队输送物资!
  这是莫怀聪最为担心的事情,因为他感觉到,自己手里的那点运送力量是无法满足要求的!
  空运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却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空运的最大限制就是成本高,效率低下!
  按照每吨公里的成本来计算的话,空运是海运的十倍到二十倍,即使是再富裕的国家,也不可能承受起这么巨大的负担。
  所以,在空运技术方面的问题解决之前,空运是永远不可能取代海运的!
  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效率,在这方面,空运与海运的差别甚至比成本更大!
  按照千吨公里来计算,在向5000公里外的目的地输送物资时,海运平均需要2.个人,而空运则需要25人。
  如果距离目的地是万公里的话,那么海运需要的是3.8人,空运则需要59人!
  也就是说,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空运需要投入的人力就会迅速的增加,而运输的效率就更加的低下。
  这里还没有一点没有提到,即空运的局限性。很多重型装备用空运是无法满足需求的,而大量的作战物资用空运的话,那更是效率低下。
  当然,空运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迅速,可以在短暂的时间之内,集中大量的运输机,将重要的物资装备运送到需要的地点去。
  所以,空运可以是海运有效的补充力量,但是绝对无法代替海运,更不可能承担起所有的运送任务!
  莫怀聪尽了最大的努力搞到了足够多的运输机,但是在海运船舶方面却仍然匮乏。
  在这份作战计划中,在登陆之后的一星期之内,就需要向前线运送20万地面部队,这些部队使用的装备,以及至少35万吨作战物资!
  而以当时中国在太平洋上的海运能力来看,是无法满足要求的。最后,在总参谋部的帮助下,莫怀聪想办法从原本负责向欧洲地区运送货物的船队中搞到了一批运输船,这才最终解决了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这些船只也只是暂时借用,在运输高峰时期过了之后,都需要归还!
  以往,莫怀聪这类指挥虽然也负责制订作战计划,但是一般都只负责前方的战斗计划,而后勤保障是由另外的人专门负责的。
  这是莫怀聪第一次接触到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虽然他也知道这是总参谋长在有意的培养他的个人能力,因为要想干得比战区司令官更好,那么就必须要明白后勤的重要性,必须要有能力独立的完成整个作战行动,并且为这样的行动制订出详细,周密的计划出来。
  但是,莫怀聪却苦不堪言,仅仅是后勤方面的问题,就已经让莫怀聪觉得自己快要爆炸了!
  当然,莫怀聪也以此认识到了后勤的重要性。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特别是大规模的战争,后勤的重要性是排在情报之后的,而且是实现目的的基础,有了情报,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部队也不可能完成任务。
  而莫怀聪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军事力量中有近一半的人员是分布在后勤战线上的,而投入到前线的兵力却占不到一半!
  其实,这个比例仍然不是最好的,按照科学的计算方法,前线一个作战官兵,至少需要有两个人在后方为其提供后勤保障。
  也就是说,后勤队伍的比重在军队中应该占到2/3左右!当然,这仅仅是科学计算上的纯理论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军队都将在第一线作战,至少还会留出一半,甚至一大半的军队在后方休整,而后勤部队的人员基本上是不需要休整的。
  所以,中国保留了一半的力量用在后勤保障上,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
  战争其实就如同一场比赛,在比赛开始之前,竞争的双方都会拼命的为自己做好准备,并且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而只要比赛一开始,在决出胜负之前是不会结束的!因此,谁能够在比赛之前尽量完善的做好准备,谁能够在比赛之前尽量多的了解对手的弱点,那么胜利就将属于谁。
  而这次,莫怀聪是为胜利而去的,他不会容许胜利与自己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