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海战落幕
作者:闪烁 更新:2021-11-29 11:41
、、、、、、、战斗的决定权交到了中日双方的攻击机手中,而这些攻击机的飞行员也早就憋着一股气了,开始只知道自己的舰队正在进行炮战,而他们而无法用上力,憋着的那股劲就积聚了起来,现在,是该他们爆发的时候了!
中国海军的舰载攻击机是单独研制的,即不是与战斗机通用的多用途攻击机,也不是由陆军的攻击机改进而来的,而是专门为海军航母研制的攻击机,就如同大家都熟悉的-一样,只为航母存在,是航母最主要的打击手段!
这种单独为海军研制一种攻击机的做法是有很多弊端的。比如成本高昂,中国海军只采购了300多架,单架成本竟然比陆军最新式的战斗机还要贵!
任务单一,只能执行对地与对海打击任务,空战能力不强,仅仅能够做自卫性的空战。
后勤保障麻烦,毕竟在航母上多出一种战斗机,那么就需要独立的维护区间,也需要独立的零部件,这些都加大了后勤保障的难度!
当然,中国坚持发展海军自己的专用攻击机,显然是有道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攻击能力非常强大,比普通的多用途战斗机要好上很多!
虽然电子技术,发动机技术,以及制造机体的材料技术一直在进步,在2世纪初,为了控制成本,就连美国海军都主要装备多用途战斗机,而放弃了已经完成了80%的-2攻击机项目。
但是,现在海军舰队,以及陆军部队的防空能力照样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粒子炮的发展,舰队的防空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多用途战斗机因为其局限性,在执行打击任务时面临的难度是非常巨大的,主要是无法携带更多的专用打击武器。
所以,发展一种专用攻击机显得非常有必要。现在,不但中国在这么做,美国也在这么做了,其-5已经赢得了竞争,正在进行下一阶段的研制,在2050年左右将进入海军服役。
欧洲也是这么做的,在放弃了新一代多用途战斗机之后,也开始将专用攻击机提上了发展日程安排。
与中国海军的做法不一样,日本海军一直将航母作为舰队的远程防空火力舰,而并非是舰队的主要打击战舰,所以日本航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舰队夺取制空权,掩护战列舰行动!
在这一情况之下,日本自然不需要发展一种专用的海军攻击机了。当然,日本的经济实力也决定他们没有能力再发展一种全新的攻击机,来增强航母的打击实力。
在日本的
“赤城”级航母上,作战时携带2个战斗机中队,3个多用途战斗机中队。
所以,日本航母的配置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这两种主力战机都是以空战为主要任务,就算是多用途战斗机的攻击能力都不是很强。
接到了席林参谋长的要求之后,皮定均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派出了3个战斗机中队,4个攻击机中队对日本打击舰队发动了攻击。
而为了保护自己掩护舰队的安全,还将另外2个战斗机中队增强到了掩护舰队上空。
在中国舰队的第一攻击波中,拥有3架护航战斗机,48架携带着最新式的反舰武器的攻击机。
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皮定均心里很清楚,日本战列舰的防御能力比
“兴凯湖”级要好得多,如果席林他们被迫与日本战列舰决战的话,将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所以,现在他们必须阻止日本打击舰队前进,而这就要依靠这支空中打击力量了!
派出了第一攻击波之后,少将迟疑了一下。因为,现在舰队还有足够的实力再派遣两支攻击波出去,但是在派遣这两支攻击波的时机问题上,却很值得考虑。
如果现在立即派遣第二攻击波的话,那么前两个攻击拨很容易成为一个攻击拨,在日本打击舰队的防空系统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之后立即发动新的进攻。
当然,这么做将能够增强打击能力,同时却会降低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因为,这种追逐战至少还要持续几个小时!
迟疑了片刻,皮定均做出了决定,立即派出第二批攻击机群,要抢在日本人的航母以及主力舰队赶上来之前,吃掉这四艘战列舰,让日本舰队知难而退,而不是死缠烂打下去,这对他们将会非常不利。
中国主力舰队的两个攻击波之间的间隔只有5分钟,所以后世有很多人将这两个攻击波算着了一个攻击波。
如果按照这一说法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这个攻击波中有战斗机0架,攻击机08架!
此时,日本主力舰队也开始放出自己的第一波攻击群了。受到日本作战思想的限制,宫本中将的做法就保守很多了。
现在日本的4艘航母上,还有作战飞机250架左右。宫本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去打击中国的战列舰,而是要保护好自己手里的4艘战列舰。
所以,宫本先派出了5个战斗机中队,前去为战列舰支队提供防空掩护。
接着,才派出了08架多用途战斗机,在没有护航战斗机的掩护下,向中国的战列舰舰队杀去!
宫本这么做,其实是想为自己留一手。这次行动,是宫本自己主张要追击中国主力舰队的,而在行动之前,他并没有收到海军部的命令,虽然后来海军部发来了命令,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将中国舰队拦截下来,并且已经命令本土舰队以最高速度向他们靠近了。
虽然海军部已经承认了中国舰队正在西进的事实,但是这事本来是宫本自己主张的,所以仗打胜了,是海军部的功劳,但是失败了的话,那他就得承担所有的责任!
在前面的海战中,已经有艘巡洋舰在中国战列舰的炮击下沉没了,而且情报显示,
“伊势”的主舰桥已经被炸毁,虽然影响不大,但是对宫本的心理打击却很大。
而且
“神威”号的炮塔已经被报废了,这些都是中国战列舰火炮威力的证明。
此时,宫本再也不对中国战列舰的打击能力感到有半点的怀疑,很明显,日本在这之前的情报出现了错误,中国的战列舰主炮不但能够打击日本的战列舰,而且射程超远!
现在,中国战列舰队正在迅速西进,显然是要脱离与日本舰队的接触,延长单方面的打击时间。
很明显,中国此时正在准备空中打击,在失去了巡洋舰的掩护之后,4艘战列舰有多少防空能力呢?
当然,宫本心里也清楚,中国的主力舰队(就是席林指挥的掩护舰队)中有非常强大的防空战舰,即使派遣再多的攻击机去发动攻击,效果都不会很明显。
而这些攻击机的任务仅仅是拖住中国舰队前进的速度,让自己的战列舰赶上去执行打击任务。
此时,宫本还抱着一丝幻想,认为自己的战列舰能够在战斗中打垮中国舰队,那么胜利也就掌握在了手中!
在这些情况之下,宫本将宝贵的战斗机部队用于保护自己的战列舰,显然是一种很保守的做法,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日本海军将领,他这也是充分考虑到了日本海军的特色所做出的决定。
这一方面能够保存自己的主力战舰,而另外一方面,也能够争取到还手的机会。
其实,这也是宫本的无奈之举,如果日本舰队有中国那样的攻击机的话,恐怕他早就将所有的航空兵用到打击中国战列舰的行动中去了!
双方的攻击机群在两支战列舰的中间空域相遇了。本来,护航战斗机的职责是掩护自己的攻击机对对方的战舰进行打击,而并非拦截对方的攻击机,这是由后方的防空战斗机承担的任务。
但是在这个时候,作战经验并不丰富的中国飞行员犯下了一个错误,至少有3个中队的护航战斗机前去拦截日本的多用途战斗机,虽然这极大的削弱了日本攻击机群的攻击能力,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却严重的削弱了自己攻击机群的掩护力量,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
本来,中国海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在这20多年中就没有多少战争经验,虽然2020年左右的中国海军飞行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是一支再优秀的部队,如果在和平时期中度过了20多年,而没有得到相应的进步,也会变得非常糟糕的,现在的中国海军航空兵就是这个样子。
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却发挥不出相应的实力!其实,日本的飞行员也好不了多少,在发现了中国的攻击机群之后,至少有一半的日本多用途战斗机丢掉了携带的反舰武器,转而向中国的攻击机发动了攻击,而另外一半的多用途战斗机加快了速度,准备突破中国战斗机的拦截网!
双方在空中激战了半个小时左右,才发现这并不是执行的主要任务。随即,两支攻击机群几乎同时取消了对对方的攻击,各自朝着自己的目标杀了过去!
经过前面的空战,第一攻击波中的08架攻击机已经有2架被击落,另外还有7架因伤退出了战斗。
同时,掩护的战斗机只有55架了,其中还有24架消耗掉了所有的中远程空空导弹,几乎无法起到护航的作用了!
而在中国的攻击机面前,却有接近00架的日本防空战斗机。虽然执行打击任务的攻击机携带的都是射程超过了300公里的重型导弹,但是在日本战斗机疯狂的拦截下,只有50架攻击机成功的发射了导弹。
200枚导弹分成两批,一批在35000米的高空,一批在海面上0米的超低空向日本舰队杀了过去!
几乎同一时间,日本的攻击机群也开始对中国的掩护舰队发动了攻击,已经丢掉了反舰武器的50多架多用途战斗机飞到了最前面。
这些日本的战斗机已经没有多少中远程空空导弹了,但是他们清楚,如果不吸引开中国防空战斗机的火力,那么后面的攻击机将无法发动攻击。
可以说,这些日本飞行员几乎都抱着必死的信心在战斗,准备突破中国战斗机的远程拦截,然后用格斗导弹与中国战斗机进行空战!
随后,48架携带着反舰导弹的日本多用途战斗机在距离中国掩护舰队250公里的地方发射了反舰导弹。
因为日本的这些战斗机的雷达反射信号都是一样的,所以中国的防空战斗机很难将其区分开来,这也是中国的防空战斗机没有能够发动及时拦截的主要原因!
当然,日本的导弹性能要差一点,只能够贴着海面飞行,而不能发动俯冲攻击,自然对中国舰队的威胁就小了很多!
因为中国第一个将粒子炮装备到战舰上,而且在粒子束武器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最先进的位置上,所以中国的反舰导弹自然非常重视对抗粒子炮的拦截,同时中国舰队的拦截能力也自然非常强大!
而日本的粒子炮技术是从欧洲引进的,最先是在2030年左右,获得了欧洲最基础的粒子炮技术,后来日本与欧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所以欧洲也没有再向日本提供更高级的粒子炮技术。
所以,日本战舰的粒子炮作战能力自然低了不少,另外,其反舰导弹在对抗粒子炮武器的方面也存在着缺陷!
这一点差距,决定了中日这两个攻击波的攻击结果。日本战机发射的近200枚导弹几乎全被击落,只有4枚导弹打在了中国战舰的身上,其中枚击中了
“兴凯湖”号的左舷,但是250公斤的半穿甲战斗部并没有能够击穿战列舰的主装甲,另外两发命中
“那错”号战列舰的导弹也只是震坏了几部电子设备,就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了。
只有一枚命中了
“武夷山”号的导弹在巡洋舰的左艉甲板上开了一个大洞,并且破坏了巡洋舰的一根轴,让巡洋舰的速度降低到了24节,随后向南退出了战斗。
中国战机发射的200发导弹的命中率就要高很多了,至少有20多枚导弹准确的命中了目标,但是却与日本的导弹遇到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些导弹根本就无法穿透战列舰的主装甲!
命中
“大和”号的4枚导弹,其中炮塔中了两发,但是只破坏了其中一门火炮,并没与造成致命打击,甚至连炮塔的转动机构都没有受到多大的破坏。
命中主舰桥的一发导弹根本就没有能够穿透350毫米厚的装甲,只是将舰桥上的雷达震坏了两部!
只有命中中部上层建筑的那发导弹彻底的破坏了
“大和”号中部的导弹发射系统,而且引起了大火,但是火势很快就被控制了下来,并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
另外0多发命中
“神威”,
“伊势”以及
“扶桑”号战列舰的炮弹都没有起到多大的破坏作用!其实,中日导弹的问题都一样,就是缺乏破甲能力,而且战斗部的威力不够大,用来对付巡洋舰,驱逐舰之类的战舰还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毕竟半穿甲战斗部巨大的破坏力在对付没有多少装甲防御能力的战舰时显得非常有用。
但是,对付战列舰这种几乎被装甲包围起来的战舰,起到的效果就很不明显了!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就存在,中国自己就进行过类似的实验。2040年时,当4艘
“兴凯湖”级战列舰都进入海军服役之后,中国就曾经用自己的反舰导弹对
“兴凯湖”号做过实验,取得的结果很简单,反舰导弹无法击穿战列舰的主要部位处的装甲,只能够靠运气,命中某些脆弱部位,才会对战列舰构成有威胁的打击。
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如果要增大导弹战斗部的穿甲能力,而不增加战斗部的重量,就必然要降低战斗部的爆破威力。
试想一下,如果只在战舰身上开个一米左右的洞,能够造成多大的破坏呢?
当然,只有增加战斗部的重量才能够增强导弹的打击能力,但是增加了战斗部的重量之后,要么就必须增加导弹的重量,而这受到了攻击机携带能力的限制,要么就是降低导弹携带的燃料,而这又降低了导弹的射程,让攻击机的处境非常危险。
这两个矛盾直接限制了对反舰导弹的改进。当然,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中国就在摸索着好几种替代导弹的方案,但是在这之前,中国海军的主要打击任务是由战列舰承担的,舰队战斗机的作用一般是对地攻击,在大洋上,中国海军面临的竞争并不激烈。
所以,这些改进措施都没有受到重视。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几种改进项目都还在研讨之中,并没有到实际使用的地步。
日本的做法比中国更为
“激进”,因为日本根本就不重视导弹的作用,认为有战列舰的强大打击力量,就足以解决海战中的任何目标了!
而这也是有两个客观条件的,首先日本的科技实力让其无法再发展一种先进的反舰导弹了;其次,日本的经济实力,让其无法在海战中大规模使用昂贵的导弹,必须要将希望寄托在战列舰的炮弹上!
可以说,双方的攻击都是非常糟糕的,这点谁也没有想到。特别是对皮定均与席林来讲,他们原本希望空中打击能够拖住日本战列舰一段时间,但是战斗下来,日本舰队的速度却没有半点减慢,反而因为
“武夷山”号的损失,掩护舰队的速度降低了5节,同时舰队陷入了短暂的混乱之中,至少耽搁了5分钟时间重新编队!
而这5节速度,以及5分钟的时间,对席林大校来讲,简直比割他的肉还要痛!
日本舰队把握住了这段短暂的机会,迅速的将与中国舰队的距离拉近到了00公里上,接着就立即开始了第一轮炮击,在没有校射的情况下开始了第一轮炮击!
当日本人重达.8吨的炮弹砸到了
“兴凯湖”号后方250米的海面上产生的巨大震动传来时,席林大校知道现在已经无法逃避了,如果他们此时再继续逃跑的话,就只能使用/3的火力与日本舰队2/3的火力交战,火力密度小了一半,那还怎么战斗!
无奈之下,中国舰队开始转向,开始首先抢占
“T”字头的有利位置,摆开了与日本舰队决战的架势。同时,剩下的7艘巡洋舰开始向后放撤退,并且将携带的重型反舰导弹发射了出来。
因为受到制导条件的限制,这些导弹的射程都在00公里左右,所以直到此时,才能够发挥作用!
激烈炮战在大洋上开始了。中日舰队的巨型炮弹穿插着飞向对方的战舰。
而这时候,席林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制胜的一点,并且立即将负责通信的参谋员叫了过来。
“去,立即请求主力舰队派遣战斗机寻找日本人的侦察机,并且将其击落,不能让日本侦察机指挥为他们的炮弹提供引导!”大校一口气下达完了这道命令,这才松了一口气,接着就连连自责,如果能够早点想到这点,恐怕日本舰队根本就不敢追上来了。
现在日本的战略卫星系统也已经不复存在,只要干掉这些日本战列舰的眼睛,就算给日本舰队指挥官一个天做胆,他们也不敢再将战斗进行下去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正在苦苦思索怎么帮助掩护舰队撤离的皮定均少将也想到了这一点,在席林的请求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少将已经派出了至少3个中队的战斗机,前去对付日本的那些侦察机了!
这三个中队的战斗机都只携带了少量的对空导弹,它们的任务只是找到日本的侦察机,要么将其击落,要么使其离开有效的监视与引导范围,让日本战列舰的攻击无法受到引导!
其实,这就是新式战列舰受到的最大限制!在电磁炮技术得到决定性的进步之后,战列舰的打击距离已经不比航母小多少了。
拿中国的航母攻击机与战列舰的主炮来比较。中国的航母攻击机的正常作战半径是00公里左右,而
“兴凯湖”级战列舰主炮的打击距离达到了900公里,如果使用发动机更大的火箭增程炮弹的话,这个距离还可以得到提升!
而且,战列舰的火力打击密度并不比航母攻击机的低。就凭这点,战列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与航母的攻击机比较起来,战列舰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新式战列舰在作战中必须要依靠前线指挥系统的帮助,在国家战略卫星系统没有遭到破坏之前,这一任务多半是由战略侦察卫星,导航卫星,以及定位卫星所承担的。
有了这三种卫星,加上炮弹与卫星之间的双向数据链,就能够很好的引导炮弹进入末段攻击范围了,然后再依靠炮弹上的自导设备,自然能够做到精确攻击。
这一点,已经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得到了检验,确实是非常有效的战争手段之一!
但是,在国家战略卫星系统受到破坏之后,就必须由别的方式来为战列舰发射的炮弹提供引导了。
当然,谁都知道,在全面战争中,战略卫星系统是很容易遭到破坏的,所以很多国家都有这方面的悲分技术。
而主要是手段就是依靠侦察机在前线为炮弹提供引导参数,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这么迷信战列舰的国家中,航母都没有被完全淘汰的一个原因了!
当然,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为此,中美欧都在发展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战列舰提供最后的引导手段。
而像日本这种次要大国,因为国力受限,而且技术也跟不上,自然无法发展全新的战略侦察机了,而用普通战术战斗机改装的战术侦察机,在对方严密的防空系统面前,其声存能力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而这一战,就证明了这一点,战术侦察机在激烈的战争中,几乎没有多少作用!
这场海战,也证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即战列舰的作战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没有完全的配套系统,那么战列舰的作战能力是无法与航母比较的。
如果这么算的话,那么发展战列舰的成本并不比建造航母舰队差。换句话讲,战列舰的成本并不低,甚至有点得不偿失!
从这点上来看,这场海战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至少,将世界海军的发展分到了两个方向上去。
而现在暂时不说这些,还是来看看这场海战!由于中国舰队首先转向,所以很快就占据了
“T”字头的有利阵位,中国的4艘战列舰的主炮基本上都没有受到破坏,3门火炮的打击威力是非常强大的。
而最主要的优势,是中国海军的战列舰主炮有射程上的优势,换句话讲,中国战列舰不需要主动向日本舰队靠近,就能够发动有效的打击了。
“兴凯湖”级战列舰主炮的最大射速达到了每分钟4发的水平,但是在实战中,为了保持齐射时的准确度,所以射速一般是控制在每分钟2发左右。
另外,在00公里左右的射程上,
“兴凯湖”级战列舰能够发射全装药的穿甲弹,其穿甲威力足以击穿日本战列舰的主装甲了,当然,破坏力更为强大!
当中国战列舰开始射击的时候,日本的战列舰队还在前进。与中国舰队不一样,此时日本舰队必须前进,为了保证中国舰队无法逃逸,他们至少要将距离接近到500公里左右,才能够摆开阵型进行炮击。
但是,在继续前进的途中,日本战列舰仍然在继续射击,而这种只能够发挥2/3火力,且射击精度低了很多的炮击,对中国正在高速运动的战列舰的威胁并不是很大!
在第5轮射击过后,一件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
“青海湖”号战列舰B炮塔的3号炮因为冷却系统出现了故障,被迫停止射击,很快,整个B炮塔的三门主炮都停止了射击。
接着
“青海湖”号升起了黄色信号旗,战列舰上的火力系统出现故障,必须退出战斗了!
早在建造
“兴凯湖”级战列舰的时候,就存在着到底是使用老式舰炮还是装备新式舰炮的问题,当时鉴于日本开始建造
“武藏”级战列舰的威胁,决定使用新式舰炮。但是这种射程达到了900公里的新式舰炮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需要的冷却系统比老式舰炮更严苛,虽然标准上的持续射击时间为2个小时,能够持续发射500发炮弹,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持续发射200发炮弹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在实战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很难达到这一数字的。最致命的是,该主炮的冷却系统经常出故障,其故障间隔时间不到250小时,在和平时期,这已经是战列舰上最大的技术保障难题了,而在战争中,如果出现这样的错误,就将是致命的问题!
很快,
“松花湖”号战列舰上的主炮也出现了相同的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
“青海湖”号严重,只有炮塔出现了问题,并没有波及到整个战舰的火力系统,而且工程师正在全力抢修,应该能够很快修复。
这时候,席林不得不让战列舰降低了射击速度。如果持续高速射击的话,冷却系统的问题就更严重了,而当射速降低到每分钟一发的时候,他们将不对日本舰队占任何火力上的优势!
问题相当严肃,但是现在优势还是在中国舰队这边!日本舰队还在前进中,战舰在高速前进的时候,射击精度是要受到很大影响的,即使现在大多数国家主力战舰的舰炮都有双向稳定系统,但是在以0节速度航行的战舰上,即使再先进的双向稳定系统的作用都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且,高速行驶的战舰将严重影响到主炮的发射速度,而且有两艘日本战列舰的前主炮都受到了不轻的伤害,所以射速非常低。
中国战列舰的舰炮进行了5轮射击,而日本战列舰只进行了5轮射击,算上有两座炮塔受到了破坏,日本战舰只发射了90发炮弹,所有的火箭增程穿甲弹都没有命中目标,最
“理想”的一次,只打在了距离
“松花湖”号200米的距离上,产生的震动,让
“松花湖”号的主炮停止了一轮射击而已!时间过去了个小时,中国战列舰在进行了75轮射击之后,日本战列舰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地位了。
“大和”号挨了4发炮弹,、B两主炮塔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必须转向才能够用最后一座炮塔射击!
“神威”号挨了三发炮弹,出了已经受损的炮塔区再度受到打击,舰艏严重变形之外,战舰左侧的所有防御系统都遭到了打击,速度也降低到了45节,已经无法跟上舰队的速度了!
“扶桑”号战列舰的右侧挨了两发炮弹,战舰左舷的防御系统完全失去作用,同时通信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已经不能与前方的侦察机配合作战了!
伤势最轻的是
“伊势”号战列舰,但是在前面的战斗中,
“伊势”号的主楼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其持续作战能力严重降低!最糟糕的是,此时中国舰队的战斗机已经开始对日本的侦察机下手了。
日本执行侦察任务的那些战斗机本来携带的对空作战弹药就不多。而且基本上是单机,或者由两机编队执行侦察任务,在中国优势战斗机的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宫本中将已经认识到失败已经无法避免,如果再做无畏的牺牲,带来的将不是胜利,而是更大的失败。
3月29日2点55分,宫本中将下达的撤退命令。虽然此时日本的本土舰队正在赶来,但是怎么也赶不上这场战斗了,而且宫本心里非常担心,中国舰队要是反身全力一击,先消灭掉他们,然后再迎战本土舰队的话,那么日本海军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而只有将自己的舰队与本土舰队整合到一起,才能够迎战中国舰队!5点30分,双方战舰脱离了接触,
“兴凯湖”号战列舰用最后一轮炮击
“送走”了损失惨重的日本战列舰,然后立即调头跟上了正在西行的主力舰队,撤出了战场!
这场持续了近8个小时的海战终于结束了,虽然中日双方的主力战舰-战列舰都没有被击沉,但是日本损失了艘巡洋舰,而中国也有艘巡洋舰受到重创。
从整个作战过程上来看,中国舰队是完胜了。但是,对于中国舰队为什么不追击日本主力舰队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
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讲,中国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回到本土海域,而不是与日本舰队决战,这从4艘战列舰主炮暴露出的问题上就能够看出来了,如果持续战斗下去的话,恐怕最后失败的将是中国舰队!
虽然,这场海战没有分出胜负来,但是谁心里都知道,中国海军这次是胜利了。
4艘出现问题的战列舰在个月内就修复了,而日本的四艘战列舰花了3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修理工作。
当然,从战略上来看,中国海军没有能够占据主动权,今后的战斗还很艰难!
中国海军的舰载攻击机是单独研制的,即不是与战斗机通用的多用途攻击机,也不是由陆军的攻击机改进而来的,而是专门为海军航母研制的攻击机,就如同大家都熟悉的-一样,只为航母存在,是航母最主要的打击手段!
这种单独为海军研制一种攻击机的做法是有很多弊端的。比如成本高昂,中国海军只采购了300多架,单架成本竟然比陆军最新式的战斗机还要贵!
任务单一,只能执行对地与对海打击任务,空战能力不强,仅仅能够做自卫性的空战。
后勤保障麻烦,毕竟在航母上多出一种战斗机,那么就需要独立的维护区间,也需要独立的零部件,这些都加大了后勤保障的难度!
当然,中国坚持发展海军自己的专用攻击机,显然是有道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攻击能力非常强大,比普通的多用途战斗机要好上很多!
虽然电子技术,发动机技术,以及制造机体的材料技术一直在进步,在2世纪初,为了控制成本,就连美国海军都主要装备多用途战斗机,而放弃了已经完成了80%的-2攻击机项目。
但是,现在海军舰队,以及陆军部队的防空能力照样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粒子炮的发展,舰队的防空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多用途战斗机因为其局限性,在执行打击任务时面临的难度是非常巨大的,主要是无法携带更多的专用打击武器。
所以,发展一种专用攻击机显得非常有必要。现在,不但中国在这么做,美国也在这么做了,其-5已经赢得了竞争,正在进行下一阶段的研制,在2050年左右将进入海军服役。
欧洲也是这么做的,在放弃了新一代多用途战斗机之后,也开始将专用攻击机提上了发展日程安排。
与中国海军的做法不一样,日本海军一直将航母作为舰队的远程防空火力舰,而并非是舰队的主要打击战舰,所以日本航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舰队夺取制空权,掩护战列舰行动!
在这一情况之下,日本自然不需要发展一种专用的海军攻击机了。当然,日本的经济实力也决定他们没有能力再发展一种全新的攻击机,来增强航母的打击实力。
在日本的
“赤城”级航母上,作战时携带2个战斗机中队,3个多用途战斗机中队。
所以,日本航母的配置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这两种主力战机都是以空战为主要任务,就算是多用途战斗机的攻击能力都不是很强。
接到了席林参谋长的要求之后,皮定均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派出了3个战斗机中队,4个攻击机中队对日本打击舰队发动了攻击。
而为了保护自己掩护舰队的安全,还将另外2个战斗机中队增强到了掩护舰队上空。
在中国舰队的第一攻击波中,拥有3架护航战斗机,48架携带着最新式的反舰武器的攻击机。
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皮定均心里很清楚,日本战列舰的防御能力比
“兴凯湖”级要好得多,如果席林他们被迫与日本战列舰决战的话,将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所以,现在他们必须阻止日本打击舰队前进,而这就要依靠这支空中打击力量了!
派出了第一攻击波之后,少将迟疑了一下。因为,现在舰队还有足够的实力再派遣两支攻击波出去,但是在派遣这两支攻击波的时机问题上,却很值得考虑。
如果现在立即派遣第二攻击波的话,那么前两个攻击拨很容易成为一个攻击拨,在日本打击舰队的防空系统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之后立即发动新的进攻。
当然,这么做将能够增强打击能力,同时却会降低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因为,这种追逐战至少还要持续几个小时!
迟疑了片刻,皮定均做出了决定,立即派出第二批攻击机群,要抢在日本人的航母以及主力舰队赶上来之前,吃掉这四艘战列舰,让日本舰队知难而退,而不是死缠烂打下去,这对他们将会非常不利。
中国主力舰队的两个攻击波之间的间隔只有5分钟,所以后世有很多人将这两个攻击波算着了一个攻击波。
如果按照这一说法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这个攻击波中有战斗机0架,攻击机08架!
此时,日本主力舰队也开始放出自己的第一波攻击群了。受到日本作战思想的限制,宫本中将的做法就保守很多了。
现在日本的4艘航母上,还有作战飞机250架左右。宫本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去打击中国的战列舰,而是要保护好自己手里的4艘战列舰。
所以,宫本先派出了5个战斗机中队,前去为战列舰支队提供防空掩护。
接着,才派出了08架多用途战斗机,在没有护航战斗机的掩护下,向中国的战列舰舰队杀去!
宫本这么做,其实是想为自己留一手。这次行动,是宫本自己主张要追击中国主力舰队的,而在行动之前,他并没有收到海军部的命令,虽然后来海军部发来了命令,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将中国舰队拦截下来,并且已经命令本土舰队以最高速度向他们靠近了。
虽然海军部已经承认了中国舰队正在西进的事实,但是这事本来是宫本自己主张的,所以仗打胜了,是海军部的功劳,但是失败了的话,那他就得承担所有的责任!
在前面的海战中,已经有艘巡洋舰在中国战列舰的炮击下沉没了,而且情报显示,
“伊势”的主舰桥已经被炸毁,虽然影响不大,但是对宫本的心理打击却很大。
而且
“神威”号的炮塔已经被报废了,这些都是中国战列舰火炮威力的证明。
此时,宫本再也不对中国战列舰的打击能力感到有半点的怀疑,很明显,日本在这之前的情报出现了错误,中国的战列舰主炮不但能够打击日本的战列舰,而且射程超远!
现在,中国战列舰队正在迅速西进,显然是要脱离与日本舰队的接触,延长单方面的打击时间。
很明显,中国此时正在准备空中打击,在失去了巡洋舰的掩护之后,4艘战列舰有多少防空能力呢?
当然,宫本心里也清楚,中国的主力舰队(就是席林指挥的掩护舰队)中有非常强大的防空战舰,即使派遣再多的攻击机去发动攻击,效果都不会很明显。
而这些攻击机的任务仅仅是拖住中国舰队前进的速度,让自己的战列舰赶上去执行打击任务。
此时,宫本还抱着一丝幻想,认为自己的战列舰能够在战斗中打垮中国舰队,那么胜利也就掌握在了手中!
在这些情况之下,宫本将宝贵的战斗机部队用于保护自己的战列舰,显然是一种很保守的做法,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日本海军将领,他这也是充分考虑到了日本海军的特色所做出的决定。
这一方面能够保存自己的主力战舰,而另外一方面,也能够争取到还手的机会。
其实,这也是宫本的无奈之举,如果日本舰队有中国那样的攻击机的话,恐怕他早就将所有的航空兵用到打击中国战列舰的行动中去了!
双方的攻击机群在两支战列舰的中间空域相遇了。本来,护航战斗机的职责是掩护自己的攻击机对对方的战舰进行打击,而并非拦截对方的攻击机,这是由后方的防空战斗机承担的任务。
但是在这个时候,作战经验并不丰富的中国飞行员犯下了一个错误,至少有3个中队的护航战斗机前去拦截日本的多用途战斗机,虽然这极大的削弱了日本攻击机群的攻击能力,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却严重的削弱了自己攻击机群的掩护力量,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
本来,中国海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在这20多年中就没有多少战争经验,虽然2020年左右的中国海军飞行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是一支再优秀的部队,如果在和平时期中度过了20多年,而没有得到相应的进步,也会变得非常糟糕的,现在的中国海军航空兵就是这个样子。
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却发挥不出相应的实力!其实,日本的飞行员也好不了多少,在发现了中国的攻击机群之后,至少有一半的日本多用途战斗机丢掉了携带的反舰武器,转而向中国的攻击机发动了攻击,而另外一半的多用途战斗机加快了速度,准备突破中国战斗机的拦截网!
双方在空中激战了半个小时左右,才发现这并不是执行的主要任务。随即,两支攻击机群几乎同时取消了对对方的攻击,各自朝着自己的目标杀了过去!
经过前面的空战,第一攻击波中的08架攻击机已经有2架被击落,另外还有7架因伤退出了战斗。
同时,掩护的战斗机只有55架了,其中还有24架消耗掉了所有的中远程空空导弹,几乎无法起到护航的作用了!
而在中国的攻击机面前,却有接近00架的日本防空战斗机。虽然执行打击任务的攻击机携带的都是射程超过了300公里的重型导弹,但是在日本战斗机疯狂的拦截下,只有50架攻击机成功的发射了导弹。
200枚导弹分成两批,一批在35000米的高空,一批在海面上0米的超低空向日本舰队杀了过去!
几乎同一时间,日本的攻击机群也开始对中国的掩护舰队发动了攻击,已经丢掉了反舰武器的50多架多用途战斗机飞到了最前面。
这些日本的战斗机已经没有多少中远程空空导弹了,但是他们清楚,如果不吸引开中国防空战斗机的火力,那么后面的攻击机将无法发动攻击。
可以说,这些日本飞行员几乎都抱着必死的信心在战斗,准备突破中国战斗机的远程拦截,然后用格斗导弹与中国战斗机进行空战!
随后,48架携带着反舰导弹的日本多用途战斗机在距离中国掩护舰队250公里的地方发射了反舰导弹。
因为日本的这些战斗机的雷达反射信号都是一样的,所以中国的防空战斗机很难将其区分开来,这也是中国的防空战斗机没有能够发动及时拦截的主要原因!
当然,日本的导弹性能要差一点,只能够贴着海面飞行,而不能发动俯冲攻击,自然对中国舰队的威胁就小了很多!
因为中国第一个将粒子炮装备到战舰上,而且在粒子束武器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最先进的位置上,所以中国的反舰导弹自然非常重视对抗粒子炮的拦截,同时中国舰队的拦截能力也自然非常强大!
而日本的粒子炮技术是从欧洲引进的,最先是在2030年左右,获得了欧洲最基础的粒子炮技术,后来日本与欧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所以欧洲也没有再向日本提供更高级的粒子炮技术。
所以,日本战舰的粒子炮作战能力自然低了不少,另外,其反舰导弹在对抗粒子炮武器的方面也存在着缺陷!
这一点差距,决定了中日这两个攻击波的攻击结果。日本战机发射的近200枚导弹几乎全被击落,只有4枚导弹打在了中国战舰的身上,其中枚击中了
“兴凯湖”号的左舷,但是250公斤的半穿甲战斗部并没有能够击穿战列舰的主装甲,另外两发命中
“那错”号战列舰的导弹也只是震坏了几部电子设备,就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了。
只有一枚命中了
“武夷山”号的导弹在巡洋舰的左艉甲板上开了一个大洞,并且破坏了巡洋舰的一根轴,让巡洋舰的速度降低到了24节,随后向南退出了战斗。
中国战机发射的200发导弹的命中率就要高很多了,至少有20多枚导弹准确的命中了目标,但是却与日本的导弹遇到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些导弹根本就无法穿透战列舰的主装甲!
命中
“大和”号的4枚导弹,其中炮塔中了两发,但是只破坏了其中一门火炮,并没与造成致命打击,甚至连炮塔的转动机构都没有受到多大的破坏。
命中主舰桥的一发导弹根本就没有能够穿透350毫米厚的装甲,只是将舰桥上的雷达震坏了两部!
只有命中中部上层建筑的那发导弹彻底的破坏了
“大和”号中部的导弹发射系统,而且引起了大火,但是火势很快就被控制了下来,并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
另外0多发命中
“神威”,
“伊势”以及
“扶桑”号战列舰的炮弹都没有起到多大的破坏作用!其实,中日导弹的问题都一样,就是缺乏破甲能力,而且战斗部的威力不够大,用来对付巡洋舰,驱逐舰之类的战舰还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毕竟半穿甲战斗部巨大的破坏力在对付没有多少装甲防御能力的战舰时显得非常有用。
但是,对付战列舰这种几乎被装甲包围起来的战舰,起到的效果就很不明显了!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就存在,中国自己就进行过类似的实验。2040年时,当4艘
“兴凯湖”级战列舰都进入海军服役之后,中国就曾经用自己的反舰导弹对
“兴凯湖”号做过实验,取得的结果很简单,反舰导弹无法击穿战列舰的主要部位处的装甲,只能够靠运气,命中某些脆弱部位,才会对战列舰构成有威胁的打击。
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如果要增大导弹战斗部的穿甲能力,而不增加战斗部的重量,就必然要降低战斗部的爆破威力。
试想一下,如果只在战舰身上开个一米左右的洞,能够造成多大的破坏呢?
当然,只有增加战斗部的重量才能够增强导弹的打击能力,但是增加了战斗部的重量之后,要么就必须增加导弹的重量,而这受到了攻击机携带能力的限制,要么就是降低导弹携带的燃料,而这又降低了导弹的射程,让攻击机的处境非常危险。
这两个矛盾直接限制了对反舰导弹的改进。当然,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中国就在摸索着好几种替代导弹的方案,但是在这之前,中国海军的主要打击任务是由战列舰承担的,舰队战斗机的作用一般是对地攻击,在大洋上,中国海军面临的竞争并不激烈。
所以,这些改进措施都没有受到重视。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几种改进项目都还在研讨之中,并没有到实际使用的地步。
日本的做法比中国更为
“激进”,因为日本根本就不重视导弹的作用,认为有战列舰的强大打击力量,就足以解决海战中的任何目标了!
而这也是有两个客观条件的,首先日本的科技实力让其无法再发展一种先进的反舰导弹了;其次,日本的经济实力,让其无法在海战中大规模使用昂贵的导弹,必须要将希望寄托在战列舰的炮弹上!
可以说,双方的攻击都是非常糟糕的,这点谁也没有想到。特别是对皮定均与席林来讲,他们原本希望空中打击能够拖住日本战列舰一段时间,但是战斗下来,日本舰队的速度却没有半点减慢,反而因为
“武夷山”号的损失,掩护舰队的速度降低了5节,同时舰队陷入了短暂的混乱之中,至少耽搁了5分钟时间重新编队!
而这5节速度,以及5分钟的时间,对席林大校来讲,简直比割他的肉还要痛!
日本舰队把握住了这段短暂的机会,迅速的将与中国舰队的距离拉近到了00公里上,接着就立即开始了第一轮炮击,在没有校射的情况下开始了第一轮炮击!
当日本人重达.8吨的炮弹砸到了
“兴凯湖”号后方250米的海面上产生的巨大震动传来时,席林大校知道现在已经无法逃避了,如果他们此时再继续逃跑的话,就只能使用/3的火力与日本舰队2/3的火力交战,火力密度小了一半,那还怎么战斗!
无奈之下,中国舰队开始转向,开始首先抢占
“T”字头的有利位置,摆开了与日本舰队决战的架势。同时,剩下的7艘巡洋舰开始向后放撤退,并且将携带的重型反舰导弹发射了出来。
因为受到制导条件的限制,这些导弹的射程都在00公里左右,所以直到此时,才能够发挥作用!
激烈炮战在大洋上开始了。中日舰队的巨型炮弹穿插着飞向对方的战舰。
而这时候,席林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制胜的一点,并且立即将负责通信的参谋员叫了过来。
“去,立即请求主力舰队派遣战斗机寻找日本人的侦察机,并且将其击落,不能让日本侦察机指挥为他们的炮弹提供引导!”大校一口气下达完了这道命令,这才松了一口气,接着就连连自责,如果能够早点想到这点,恐怕日本舰队根本就不敢追上来了。
现在日本的战略卫星系统也已经不复存在,只要干掉这些日本战列舰的眼睛,就算给日本舰队指挥官一个天做胆,他们也不敢再将战斗进行下去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正在苦苦思索怎么帮助掩护舰队撤离的皮定均少将也想到了这一点,在席林的请求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少将已经派出了至少3个中队的战斗机,前去对付日本的那些侦察机了!
这三个中队的战斗机都只携带了少量的对空导弹,它们的任务只是找到日本的侦察机,要么将其击落,要么使其离开有效的监视与引导范围,让日本战列舰的攻击无法受到引导!
其实,这就是新式战列舰受到的最大限制!在电磁炮技术得到决定性的进步之后,战列舰的打击距离已经不比航母小多少了。
拿中国的航母攻击机与战列舰的主炮来比较。中国的航母攻击机的正常作战半径是00公里左右,而
“兴凯湖”级战列舰主炮的打击距离达到了900公里,如果使用发动机更大的火箭增程炮弹的话,这个距离还可以得到提升!
而且,战列舰的火力打击密度并不比航母攻击机的低。就凭这点,战列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与航母的攻击机比较起来,战列舰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新式战列舰在作战中必须要依靠前线指挥系统的帮助,在国家战略卫星系统没有遭到破坏之前,这一任务多半是由战略侦察卫星,导航卫星,以及定位卫星所承担的。
有了这三种卫星,加上炮弹与卫星之间的双向数据链,就能够很好的引导炮弹进入末段攻击范围了,然后再依靠炮弹上的自导设备,自然能够做到精确攻击。
这一点,已经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得到了检验,确实是非常有效的战争手段之一!
但是,在国家战略卫星系统受到破坏之后,就必须由别的方式来为战列舰发射的炮弹提供引导了。
当然,谁都知道,在全面战争中,战略卫星系统是很容易遭到破坏的,所以很多国家都有这方面的悲分技术。
而主要是手段就是依靠侦察机在前线为炮弹提供引导参数,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这么迷信战列舰的国家中,航母都没有被完全淘汰的一个原因了!
当然,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为此,中美欧都在发展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战列舰提供最后的引导手段。
而像日本这种次要大国,因为国力受限,而且技术也跟不上,自然无法发展全新的战略侦察机了,而用普通战术战斗机改装的战术侦察机,在对方严密的防空系统面前,其声存能力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而这一战,就证明了这一点,战术侦察机在激烈的战争中,几乎没有多少作用!
这场海战,也证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即战列舰的作战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没有完全的配套系统,那么战列舰的作战能力是无法与航母比较的。
如果这么算的话,那么发展战列舰的成本并不比建造航母舰队差。换句话讲,战列舰的成本并不低,甚至有点得不偿失!
从这点上来看,这场海战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至少,将世界海军的发展分到了两个方向上去。
而现在暂时不说这些,还是来看看这场海战!由于中国舰队首先转向,所以很快就占据了
“T”字头的有利阵位,中国的4艘战列舰的主炮基本上都没有受到破坏,3门火炮的打击威力是非常强大的。
而最主要的优势,是中国海军的战列舰主炮有射程上的优势,换句话讲,中国战列舰不需要主动向日本舰队靠近,就能够发动有效的打击了。
“兴凯湖”级战列舰主炮的最大射速达到了每分钟4发的水平,但是在实战中,为了保持齐射时的准确度,所以射速一般是控制在每分钟2发左右。
另外,在00公里左右的射程上,
“兴凯湖”级战列舰能够发射全装药的穿甲弹,其穿甲威力足以击穿日本战列舰的主装甲了,当然,破坏力更为强大!
当中国战列舰开始射击的时候,日本的战列舰队还在前进。与中国舰队不一样,此时日本舰队必须前进,为了保证中国舰队无法逃逸,他们至少要将距离接近到500公里左右,才能够摆开阵型进行炮击。
但是,在继续前进的途中,日本战列舰仍然在继续射击,而这种只能够发挥2/3火力,且射击精度低了很多的炮击,对中国正在高速运动的战列舰的威胁并不是很大!
在第5轮射击过后,一件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
“青海湖”号战列舰B炮塔的3号炮因为冷却系统出现了故障,被迫停止射击,很快,整个B炮塔的三门主炮都停止了射击。
接着
“青海湖”号升起了黄色信号旗,战列舰上的火力系统出现故障,必须退出战斗了!
早在建造
“兴凯湖”级战列舰的时候,就存在着到底是使用老式舰炮还是装备新式舰炮的问题,当时鉴于日本开始建造
“武藏”级战列舰的威胁,决定使用新式舰炮。但是这种射程达到了900公里的新式舰炮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需要的冷却系统比老式舰炮更严苛,虽然标准上的持续射击时间为2个小时,能够持续发射500发炮弹,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持续发射200发炮弹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在实战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很难达到这一数字的。最致命的是,该主炮的冷却系统经常出故障,其故障间隔时间不到250小时,在和平时期,这已经是战列舰上最大的技术保障难题了,而在战争中,如果出现这样的错误,就将是致命的问题!
很快,
“松花湖”号战列舰上的主炮也出现了相同的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
“青海湖”号严重,只有炮塔出现了问题,并没有波及到整个战舰的火力系统,而且工程师正在全力抢修,应该能够很快修复。
这时候,席林不得不让战列舰降低了射击速度。如果持续高速射击的话,冷却系统的问题就更严重了,而当射速降低到每分钟一发的时候,他们将不对日本舰队占任何火力上的优势!
问题相当严肃,但是现在优势还是在中国舰队这边!日本舰队还在前进中,战舰在高速前进的时候,射击精度是要受到很大影响的,即使现在大多数国家主力战舰的舰炮都有双向稳定系统,但是在以0节速度航行的战舰上,即使再先进的双向稳定系统的作用都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且,高速行驶的战舰将严重影响到主炮的发射速度,而且有两艘日本战列舰的前主炮都受到了不轻的伤害,所以射速非常低。
中国战列舰的舰炮进行了5轮射击,而日本战列舰只进行了5轮射击,算上有两座炮塔受到了破坏,日本战舰只发射了90发炮弹,所有的火箭增程穿甲弹都没有命中目标,最
“理想”的一次,只打在了距离
“松花湖”号200米的距离上,产生的震动,让
“松花湖”号的主炮停止了一轮射击而已!时间过去了个小时,中国战列舰在进行了75轮射击之后,日本战列舰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地位了。
“大和”号挨了4发炮弹,、B两主炮塔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必须转向才能够用最后一座炮塔射击!
“神威”号挨了三发炮弹,出了已经受损的炮塔区再度受到打击,舰艏严重变形之外,战舰左侧的所有防御系统都遭到了打击,速度也降低到了45节,已经无法跟上舰队的速度了!
“扶桑”号战列舰的右侧挨了两发炮弹,战舰左舷的防御系统完全失去作用,同时通信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已经不能与前方的侦察机配合作战了!
伤势最轻的是
“伊势”号战列舰,但是在前面的战斗中,
“伊势”号的主楼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其持续作战能力严重降低!最糟糕的是,此时中国舰队的战斗机已经开始对日本的侦察机下手了。
日本执行侦察任务的那些战斗机本来携带的对空作战弹药就不多。而且基本上是单机,或者由两机编队执行侦察任务,在中国优势战斗机的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宫本中将已经认识到失败已经无法避免,如果再做无畏的牺牲,带来的将不是胜利,而是更大的失败。
3月29日2点55分,宫本中将下达的撤退命令。虽然此时日本的本土舰队正在赶来,但是怎么也赶不上这场战斗了,而且宫本心里非常担心,中国舰队要是反身全力一击,先消灭掉他们,然后再迎战本土舰队的话,那么日本海军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而只有将自己的舰队与本土舰队整合到一起,才能够迎战中国舰队!5点30分,双方战舰脱离了接触,
“兴凯湖”号战列舰用最后一轮炮击
“送走”了损失惨重的日本战列舰,然后立即调头跟上了正在西行的主力舰队,撤出了战场!
这场持续了近8个小时的海战终于结束了,虽然中日双方的主力战舰-战列舰都没有被击沉,但是日本损失了艘巡洋舰,而中国也有艘巡洋舰受到重创。
从整个作战过程上来看,中国舰队是完胜了。但是,对于中国舰队为什么不追击日本主力舰队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
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讲,中国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回到本土海域,而不是与日本舰队决战,这从4艘战列舰主炮暴露出的问题上就能够看出来了,如果持续战斗下去的话,恐怕最后失败的将是中国舰队!
虽然,这场海战没有分出胜负来,但是谁心里都知道,中国海军这次是胜利了。
4艘出现问题的战列舰在个月内就修复了,而日本的四艘战列舰花了3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修理工作。
当然,从战略上来看,中国海军没有能够占据主动权,今后的战斗还很艰难!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