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骑白马的和骑黑驴的(下)
作者:黯然销魂 更新:2021-11-29 11:14
白奇峰第一次发现,这个曾经与他发生过关系的女人竟然可以可怕到这个程度,不怕死不怕折磨,只要钱。心中的执念使得她除了钱以外就什么都不在乎,甚至可以提上裤子当什么事都没发生。没有了钱,她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除了钱,她的人生还有什么追求,她还在乎什么?
白奇峰恐惧了,他现在才发现,如果有钱,这个女人也许会愿意一口一口的咬死他。他生平第一次感到了无助与发自内心的寒意:“一百万我给你,我不想再见到你,一次都不想!”
一直面无表情像死人一样的何丽珠竟然笑了,也许,只有钱才可以使她动容。
“等等!”白奇峰的目光中藏着深深的厌恶,他甚至为了自己曾经与何丽珠发生关系而感到极深的后悔。可是,正是这个人使他有了新的想法:“我想要你为我做一些事!”
见何丽珠依然无动于衷,他补充道:“一百万我照给,做事的钱另外算。”
想到那令自己彻底崩溃的场面,白奇峰几乎当场呕吐。勉强平复下来,他的目光凝视着何丽珠,目光中有着深入骨髓的痛楚与怨毒,这目光甚至可以毒死一个人,就连何丽珠都避开了。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包含了浓郁的怨念:“我发誓,一定要今天在场的所有人生不如死……”
其实,何丽珠这样活着,已经生不如死了!
这天以后,何丽珠没有在学校露过面,白奇峰亦迅速办理了退学手续,不知转到了什么学校去念书。就这样,两个人好像一夜之间从颜青萱的生活中消失了,就像两块石头丢在池子里,激起浪花之后就迅速平静下来。
只不过,很多事发生了就是事实,即使不想不愿它存在,也永远避免不了。生活不是叶秋的杂志,不是那本未来可以改变的杂志。
颜青萱最初想的是继续念书,完全没想过《青涩年华》能够卖座,甚至能够上映。她几乎只当那是一次独特的暑假旅行,当叶秋问起她的意思,她反而很惊诧的反问:“还有人找我拍戏?不可能罢!”
当然不可能,现在颜青萱是哪号人物,天底下除了叶秋还有什么人知道。叶秋被问得哑口无言,在演艺之路看来还半线曙光都没有的情况下,颜青萱又怎可能放弃念书继续走下去。可叶秋偏偏不能向她说明,唯有极力说服她,终于还是说动颜青萱,只要那部片子红了,卖座了,她就暂时休学继续演艺之路。
每个女生都有一个绚丽的梦想,颜青萱一样有。但她没想过,从未想过今后走上全面走上演艺之路。她很乐意尝试一下,可不太愿继续走这条路。但是,面对着叶秋,她不知为什么就点头答应下来。尽管答应了,可她觉得那更多的还是给叶子一个交代一个安慰,她压根本不信《青涩年华》能上映还能卖座。
叶秋对她“这部电影肯定红肯定卖座”时,她甚至觉得叶秋很可怜,觉得这就像一夜之间,地球的科技就飞跃到太空时代,她第二天还要开飞船去上学一样充满了荒诞色彩的科幻故事!
“你一定是在发烧!”为了证实这一点,她还特地摸了摸叶秋的额头,不烫。所以,她又肯定道:“那你一定是疯了!”
当她几乎打电话给精神病院时,叶秋苦笑不已:“你跟我认识那么久了,怎么就只学会了像我这样发疯!为什么你就不肯信我一次呢,难道我看起来就是那么獐头鼠目的猥琐德性。”
颜青萱故作一本正经打量了叶秋几眼:“叶子,你不要太妄自菲薄了,只有一点的事不要夸大太多哦!不过,如果你肯在我面前哭天抢地,那我可能会认为那是真的。”
于是,叶秋哭笑不得,仰天长叹:“我对你太失望了,难道你连这点理想都没有吗?事实会告诉你,我是对的。”
叶秋和颜青萱彼此开的玩笑谈不上高明,但胜在很亲近。不管怎样,颜青萱总是不会相信的,若不是叶秋知道实情,他也不会相信。
《青涩年华》作为独立制作,本身就是市场边缘——中国与美国不一样,美国的独立制作电影经过多年演变,很可能是彻头彻尾的商业片,也可能是畏首畏尾的文艺片。可在中国,贾章柯和汪小帅之流制作的地下影片就本质而言其实就是独立制作,只不过比独立制作走得更远更边缘。在中国时常,独立制作很难上映,甚至几乎不可能公开上映。
《青涩年华》没有《站台》或《小武》等走得极端,宋冠友恐怕在筹备前也没想过真的可以上映,他更多的只是聚集了一帮有共同热爱的朋友在一起圆一把电影梦。就连主创者都不相信可以公映,还能指望什么?在所有人都不看好这部影片的时候,这部影片还能有什么样的前途,那几乎是可以预料的。
换句话说,即使这类独立制作获得了公映机会,票房也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中国,独立影片倒真的九成九都是文艺得不能再文艺的文艺片。卖座的文艺片,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笑话,能够在戏院公映,那几乎就是所有独立制作人或边缘电影人的最大愿望了,至于成本,要么赔死,要么能在影碟发行或在国外拿奖稍微弥补一下。
中国不是没有文艺片的票房奇迹,当年香港《新不了情》是奇迹,《秋天的童话》则是第一个创造港产文艺片票房奇迹的影片。当年甚至有若干导演惊呼:“原来文艺片也可以卖那么多票房!”
不过,那些都是历史了,站在叶秋的专业角度,历史的经验是不可以照搬的。所以,包括创作者,无人去想这部影片会有什么票房,因为那简直就是仰望菩萨一样的姿态,能公映就是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我对你们太失望了!”叶秋气愤的挂掉电话,以上正是冷常如的分析,他和罗致轩都坚决不信这部戏可以大卖。其实冷常如的分析是公允而正确的,只是在叶秋的眼里不免就有些诡异了。
白奇峰恐惧了,他现在才发现,如果有钱,这个女人也许会愿意一口一口的咬死他。他生平第一次感到了无助与发自内心的寒意:“一百万我给你,我不想再见到你,一次都不想!”
一直面无表情像死人一样的何丽珠竟然笑了,也许,只有钱才可以使她动容。
“等等!”白奇峰的目光中藏着深深的厌恶,他甚至为了自己曾经与何丽珠发生关系而感到极深的后悔。可是,正是这个人使他有了新的想法:“我想要你为我做一些事!”
见何丽珠依然无动于衷,他补充道:“一百万我照给,做事的钱另外算。”
想到那令自己彻底崩溃的场面,白奇峰几乎当场呕吐。勉强平复下来,他的目光凝视着何丽珠,目光中有着深入骨髓的痛楚与怨毒,这目光甚至可以毒死一个人,就连何丽珠都避开了。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包含了浓郁的怨念:“我发誓,一定要今天在场的所有人生不如死……”
其实,何丽珠这样活着,已经生不如死了!
这天以后,何丽珠没有在学校露过面,白奇峰亦迅速办理了退学手续,不知转到了什么学校去念书。就这样,两个人好像一夜之间从颜青萱的生活中消失了,就像两块石头丢在池子里,激起浪花之后就迅速平静下来。
只不过,很多事发生了就是事实,即使不想不愿它存在,也永远避免不了。生活不是叶秋的杂志,不是那本未来可以改变的杂志。
颜青萱最初想的是继续念书,完全没想过《青涩年华》能够卖座,甚至能够上映。她几乎只当那是一次独特的暑假旅行,当叶秋问起她的意思,她反而很惊诧的反问:“还有人找我拍戏?不可能罢!”
当然不可能,现在颜青萱是哪号人物,天底下除了叶秋还有什么人知道。叶秋被问得哑口无言,在演艺之路看来还半线曙光都没有的情况下,颜青萱又怎可能放弃念书继续走下去。可叶秋偏偏不能向她说明,唯有极力说服她,终于还是说动颜青萱,只要那部片子红了,卖座了,她就暂时休学继续演艺之路。
每个女生都有一个绚丽的梦想,颜青萱一样有。但她没想过,从未想过今后走上全面走上演艺之路。她很乐意尝试一下,可不太愿继续走这条路。但是,面对着叶秋,她不知为什么就点头答应下来。尽管答应了,可她觉得那更多的还是给叶子一个交代一个安慰,她压根本不信《青涩年华》能上映还能卖座。
叶秋对她“这部电影肯定红肯定卖座”时,她甚至觉得叶秋很可怜,觉得这就像一夜之间,地球的科技就飞跃到太空时代,她第二天还要开飞船去上学一样充满了荒诞色彩的科幻故事!
“你一定是在发烧!”为了证实这一点,她还特地摸了摸叶秋的额头,不烫。所以,她又肯定道:“那你一定是疯了!”
当她几乎打电话给精神病院时,叶秋苦笑不已:“你跟我认识那么久了,怎么就只学会了像我这样发疯!为什么你就不肯信我一次呢,难道我看起来就是那么獐头鼠目的猥琐德性。”
颜青萱故作一本正经打量了叶秋几眼:“叶子,你不要太妄自菲薄了,只有一点的事不要夸大太多哦!不过,如果你肯在我面前哭天抢地,那我可能会认为那是真的。”
于是,叶秋哭笑不得,仰天长叹:“我对你太失望了,难道你连这点理想都没有吗?事实会告诉你,我是对的。”
叶秋和颜青萱彼此开的玩笑谈不上高明,但胜在很亲近。不管怎样,颜青萱总是不会相信的,若不是叶秋知道实情,他也不会相信。
《青涩年华》作为独立制作,本身就是市场边缘——中国与美国不一样,美国的独立制作电影经过多年演变,很可能是彻头彻尾的商业片,也可能是畏首畏尾的文艺片。可在中国,贾章柯和汪小帅之流制作的地下影片就本质而言其实就是独立制作,只不过比独立制作走得更远更边缘。在中国时常,独立制作很难上映,甚至几乎不可能公开上映。
《青涩年华》没有《站台》或《小武》等走得极端,宋冠友恐怕在筹备前也没想过真的可以上映,他更多的只是聚集了一帮有共同热爱的朋友在一起圆一把电影梦。就连主创者都不相信可以公映,还能指望什么?在所有人都不看好这部影片的时候,这部影片还能有什么样的前途,那几乎是可以预料的。
换句话说,即使这类独立制作获得了公映机会,票房也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中国,独立影片倒真的九成九都是文艺得不能再文艺的文艺片。卖座的文艺片,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笑话,能够在戏院公映,那几乎就是所有独立制作人或边缘电影人的最大愿望了,至于成本,要么赔死,要么能在影碟发行或在国外拿奖稍微弥补一下。
中国不是没有文艺片的票房奇迹,当年香港《新不了情》是奇迹,《秋天的童话》则是第一个创造港产文艺片票房奇迹的影片。当年甚至有若干导演惊呼:“原来文艺片也可以卖那么多票房!”
不过,那些都是历史了,站在叶秋的专业角度,历史的经验是不可以照搬的。所以,包括创作者,无人去想这部影片会有什么票房,因为那简直就是仰望菩萨一样的姿态,能公映就是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我对你们太失望了!”叶秋气愤的挂掉电话,以上正是冷常如的分析,他和罗致轩都坚决不信这部戏可以大卖。其实冷常如的分析是公允而正确的,只是在叶秋的眼里不免就有些诡异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