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七上八下
作者:明少江南 更新:2022-08-19 09:46
这一年的冬天,对于黄原地区来说,最大的热闹不是苗凯和田福军的斗法,而是菜市场上出现了只有暖和天才出现的新鲜蔬菜——黄瓜。
长久以来,一到冬天,人们只能吃白菜胡萝卜,像西红柿豆角黄瓜这样的蔬菜也有冷藏的,但肯定不新鲜了。
但是今年不一样了,陈昭的黄瓜进入市场,很快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其实秋冬换季的时候,黄瓜已经上市,当时只卖一元两斤。
但随着冬天来临,陈昭的黄瓜有增无减,成为市场上最吸引人的风景线,一下子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
价格也很快涨到十元一斤,而且有价无市,
没办法,他的蔬菜大棚就那么大,每天的产量就那么多,黄原地区有购买力的差不多几万人,狼多肉少,这黄瓜价格能不涨吗?
天气渐渐寒冷,陈昭的大棚蔬菜也进入了黄金季节,每过两三天,原西县和黄原地区的相关单位、蔬菜商人,就开着车来村里购买黄瓜。
陈昭也要求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拿货,绝不接受打白条。
哪怕县一把手张有智亲自上门也不行。
当然,张书记肯定不会亲自上门的。
因为出产量大,陈昭和秀莲两个人忙不过来,再加上秀莲怀了二胎,所以陈昭最多让妻子干一两个个小时就回去休息。
大棚里面的活计其实不少,除了采摘黄瓜之外,还要浇水、施肥,通风、调控空气湿度等等。
因为太过忙碌,陈昭就雇了几个人帮忙。
在这一点上,他没有冒进太快。
这个时候,报纸上也在讨论,有专家指出搞个体经济要七上八下。也就是说,雇七个人是合理,雇八个人就是犯罪。
他陈昭现在也算是众人瞩目的人物,为了村民他可以快走半步,提前半年搞大包干。但是为自己的时候,那就绝不能多走一步。
历史上傻子瓜子怎么被折腾的,他可是清楚地很。
他雇佣的都是本村人。
田牛、田四田五,他二妈贺凤英,以及田家圪崂其他三个穷苦人。
兰花倒是想上门帮忙,赚点零花钱,但陈昭怎么敢让姐姐光给他干活而舍弃了猫蛋狗蛋?
再说姐姐不用干活,他也得给钱给物啊。
然后心里骂一顿逛鬼王满银。
陈昭之所以雇佣他们,是因为除了贺凤英之外,其他人都是被社会抛弃的人。
要知道,大包干之后,大部分人家虽然不愁吃饭,但另外的发愁事并不比往年少。如今这世事,手头没两个钱,那就什么也弄不成。旁的不说,化肥买不回来,庄稼就种不进去。村里人多口众的几家人,光景实际上还不如集体时那阵儿。
那时,基本按人口分粮,粮钱可以赖着拖欠。可现在,你给谁去耍赖?
因此,如今在许多人吃得肚满肠肥时,个把人竟连饭也吃不上了。
这些人怎么办?办法不很多。吃救济款吗?现在石圪节乡一年的救济款才三百元,人均只有几分钱!
说道双水村田家圪崂这边,半脑壳田二去年死了。他憨儿田牛没人管,陈昭把他带到大棚这里,让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力气活,管他吃喝。
田四田万江,一队的饲养员;田五田万有,石圪节有名的链子嘴,现在年纪大了,老胳膊老腿,田五的儿子田海民也不管他们,两个老汉大冬天只能穿破棉袄,别说买化肥了,连量盐买油的钱都没有。
还有其他几个人,他们求到陈昭面前,陈昭能不帮他们吗?
毕竟他不是田海民这种狠心人。
他知道原著当中,孙少安第一次破产之后,有些人对他是冷嘲热讽,落井下石,但田牛、田四田五还是一如既往的对他很尊重。
再有人求上门来的时候,他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现在报纸上说了,他只能雇佣七个人,他现在不敢多雇人,否则就得吃枪子。
其他人虽然不知道真假,但也不敢强求,
其实陈昭知道,要想先腹带动后富,必须让后来者有工作。
而针对双水村,就得搞集体产业,把这些老胳膊老腿的,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去。
只有集体产业,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现在,处于种种原因,陈昭也只能蓄势待发。
……
整整一个冬天,是双水村的孙家最兴旺的时期,因为管理到位,他的大棚黄瓜,一口气采摘了三个月,利润象不断线的水一样流进了他的腰包,村里人的估计他的纯收入得有上万块钱!
其实他们想的保守了,他光利润就已经赚了十万块。
即便是走前黄原地委大官高凤阁门路发财的胡永和兄弟俩,目前挣的钱也没有他多。
挣到钱了,工资也就开的及时。
像田四田五这样的人,拿了钱,得了好处,开始唾沫星子乱溅,一哇声说了陈昭的好话,“孙少安好财主”的名声扬遍了双水村和东拉河一带的许多地方。他成了全石圪节乡最有声望的“农民企业家”。
而他老子孙玉厚,在石圪节的名望也水涨船高,比当初陈昭“卖醋建窑”的时候还要高。
别说别人,连玉亭夫妇见了玉厚,都要不由自主的弯弯腰,才喊一声“哥”,全然没觉得自己一个贫农,该不该向个体户低头。
而这个时候,我们的老支书田福堂,却无奈的返回了老家。
本来他带了一只队伍在县城干建筑队,凭借他的为人处世以及管理才能,再加上他是田福军的亲哥哥,所以他干的挺红火。
可是天一冷,活一多,哮喘病发作了,只能咳嗽着回到家里。
然后他就看到了陈昭的塑料大棚前面的大车排成长长的一个队伍,一箱一箱的黄瓜往上搬,不由得冷哼一声,咳嗽的更厉害了。
进了腊月,孙少平放假了,当来到家门口的时候,直接被门口的景象震惊了。
他暑假走的时候,家里的院墙还是一如既往。
可等他寒假回来,就吃惊地发现,家门口变成了一个青砖砌成的大门楼,盖的精细而讲究。
“我哥真是发达了!”孙少平一边吃着鲜嫩的黄瓜,一边惊喜不已。
长久以来,一到冬天,人们只能吃白菜胡萝卜,像西红柿豆角黄瓜这样的蔬菜也有冷藏的,但肯定不新鲜了。
但是今年不一样了,陈昭的黄瓜进入市场,很快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其实秋冬换季的时候,黄瓜已经上市,当时只卖一元两斤。
但随着冬天来临,陈昭的黄瓜有增无减,成为市场上最吸引人的风景线,一下子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
价格也很快涨到十元一斤,而且有价无市,
没办法,他的蔬菜大棚就那么大,每天的产量就那么多,黄原地区有购买力的差不多几万人,狼多肉少,这黄瓜价格能不涨吗?
天气渐渐寒冷,陈昭的大棚蔬菜也进入了黄金季节,每过两三天,原西县和黄原地区的相关单位、蔬菜商人,就开着车来村里购买黄瓜。
陈昭也要求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拿货,绝不接受打白条。
哪怕县一把手张有智亲自上门也不行。
当然,张书记肯定不会亲自上门的。
因为出产量大,陈昭和秀莲两个人忙不过来,再加上秀莲怀了二胎,所以陈昭最多让妻子干一两个个小时就回去休息。
大棚里面的活计其实不少,除了采摘黄瓜之外,还要浇水、施肥,通风、调控空气湿度等等。
因为太过忙碌,陈昭就雇了几个人帮忙。
在这一点上,他没有冒进太快。
这个时候,报纸上也在讨论,有专家指出搞个体经济要七上八下。也就是说,雇七个人是合理,雇八个人就是犯罪。
他陈昭现在也算是众人瞩目的人物,为了村民他可以快走半步,提前半年搞大包干。但是为自己的时候,那就绝不能多走一步。
历史上傻子瓜子怎么被折腾的,他可是清楚地很。
他雇佣的都是本村人。
田牛、田四田五,他二妈贺凤英,以及田家圪崂其他三个穷苦人。
兰花倒是想上门帮忙,赚点零花钱,但陈昭怎么敢让姐姐光给他干活而舍弃了猫蛋狗蛋?
再说姐姐不用干活,他也得给钱给物啊。
然后心里骂一顿逛鬼王满银。
陈昭之所以雇佣他们,是因为除了贺凤英之外,其他人都是被社会抛弃的人。
要知道,大包干之后,大部分人家虽然不愁吃饭,但另外的发愁事并不比往年少。如今这世事,手头没两个钱,那就什么也弄不成。旁的不说,化肥买不回来,庄稼就种不进去。村里人多口众的几家人,光景实际上还不如集体时那阵儿。
那时,基本按人口分粮,粮钱可以赖着拖欠。可现在,你给谁去耍赖?
因此,如今在许多人吃得肚满肠肥时,个把人竟连饭也吃不上了。
这些人怎么办?办法不很多。吃救济款吗?现在石圪节乡一年的救济款才三百元,人均只有几分钱!
说道双水村田家圪崂这边,半脑壳田二去年死了。他憨儿田牛没人管,陈昭把他带到大棚这里,让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力气活,管他吃喝。
田四田万江,一队的饲养员;田五田万有,石圪节有名的链子嘴,现在年纪大了,老胳膊老腿,田五的儿子田海民也不管他们,两个老汉大冬天只能穿破棉袄,别说买化肥了,连量盐买油的钱都没有。
还有其他几个人,他们求到陈昭面前,陈昭能不帮他们吗?
毕竟他不是田海民这种狠心人。
他知道原著当中,孙少安第一次破产之后,有些人对他是冷嘲热讽,落井下石,但田牛、田四田五还是一如既往的对他很尊重。
再有人求上门来的时候,他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现在报纸上说了,他只能雇佣七个人,他现在不敢多雇人,否则就得吃枪子。
其他人虽然不知道真假,但也不敢强求,
其实陈昭知道,要想先腹带动后富,必须让后来者有工作。
而针对双水村,就得搞集体产业,把这些老胳膊老腿的,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去。
只有集体产业,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现在,处于种种原因,陈昭也只能蓄势待发。
……
整整一个冬天,是双水村的孙家最兴旺的时期,因为管理到位,他的大棚黄瓜,一口气采摘了三个月,利润象不断线的水一样流进了他的腰包,村里人的估计他的纯收入得有上万块钱!
其实他们想的保守了,他光利润就已经赚了十万块。
即便是走前黄原地委大官高凤阁门路发财的胡永和兄弟俩,目前挣的钱也没有他多。
挣到钱了,工资也就开的及时。
像田四田五这样的人,拿了钱,得了好处,开始唾沫星子乱溅,一哇声说了陈昭的好话,“孙少安好财主”的名声扬遍了双水村和东拉河一带的许多地方。他成了全石圪节乡最有声望的“农民企业家”。
而他老子孙玉厚,在石圪节的名望也水涨船高,比当初陈昭“卖醋建窑”的时候还要高。
别说别人,连玉亭夫妇见了玉厚,都要不由自主的弯弯腰,才喊一声“哥”,全然没觉得自己一个贫农,该不该向个体户低头。
而这个时候,我们的老支书田福堂,却无奈的返回了老家。
本来他带了一只队伍在县城干建筑队,凭借他的为人处世以及管理才能,再加上他是田福军的亲哥哥,所以他干的挺红火。
可是天一冷,活一多,哮喘病发作了,只能咳嗽着回到家里。
然后他就看到了陈昭的塑料大棚前面的大车排成长长的一个队伍,一箱一箱的黄瓜往上搬,不由得冷哼一声,咳嗽的更厉害了。
进了腊月,孙少平放假了,当来到家门口的时候,直接被门口的景象震惊了。
他暑假走的时候,家里的院墙还是一如既往。
可等他寒假回来,就吃惊地发现,家门口变成了一个青砖砌成的大门楼,盖的精细而讲究。
“我哥真是发达了!”孙少平一边吃着鲜嫩的黄瓜,一边惊喜不已。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