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作者:叶永烈 更新:2021-11-29 07:08
笔迹学创始于1860年。创始人是法国神父阿沛·米兄。
米兄神父最初研究笔迹,并不用于破案。当时他认为,字如其人,笔迹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他收集了许多人的笔迹,进行分类研究。他发现,性格相近的人笔迹相似——这便是笔迹学最早的理论。
他认为,飞龙走蛇般的笔迹,说明作者豪放自信;字里行间毫无规律,说明作者虽然热情但缺乏自信;至于字迹潦草者,可能是因为疏懒,也可能由于作者文思如泉,一气呵成……。
美国人艾尔伯特·奥斯本也从事笔迹学研究。他认为:“一个人的笔迹就是他身上的一部分骨肉,他不可能凭借意志完全舍弃它。”他的这句话,前半句说明“笔迹如人”,后半句说明伪造笔迹必然会露出马脚。
正因为这样,奥斯本认为笔迹是可以鉴别的,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判明真伪。
奥斯本提出鉴定笔迹的3个步骤,即:比较,分析,判断。
笔迹鉴定比指纹鉴定要困难一些,因为指纹无法伪造,而笔迹则常常以伪乱真。
据《美国大百科全书》1978年版的文章指出,笔迹学专家们常常从以下这些细节比较、分析、判断笔迹的真伪:
1、笔划的浓淡、粗细。
2、笔力的轻重。
3、书写的流畅性、规律性、节奏性,笔锋的角度、对称性、艺术性所表现出来的书写熟练程度。
4、起笔、连笔和收笔以及这些笔划对于书写整体之间的关系。
5、字形上的花式、装饰或缩略。
6、书写上有无连贯性。
7、线条性,那就是书写是否和某一基本实线和虚线形成一定的关系。
8、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以及和总体之间的关系。
9、书写时的速度和方式。
10、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属于哪一种字体。
11、字母及其组成部分的大小比例。
12、笔从纸上提起的程度。
13、笔划的修补和重新描摹。
14、手的颤抖、迟疑不决和捉摸不定。
15、握笔的姿势。
16、书写在纸面上的布局。
17、书写姿势不正常和书写时特别小心翼翼的迹像。
18、疲劳、疾病、年龄、酒醉或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当然,这里列举的18条鉴定笔迹的原则,只是针对英文书写而言的。汉字的笔迹比英文更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其中,笔迹真伪的最大区别在于真迹是写出来的,而伪造的则是描画出来的。尽管描画的字可以酷似真迹,但毕竟永远无法避免描画所造成的虚假感。
1956年,在美国长岛发生了绑架孩子的案件。绑架者给孩子的家长赎金索取单末的落款为“Yourbabysitter”,即“照看你的孩子的人”。
警方注意到两个“Y”字上都有“2”形笔法,抓住这一特征,查阅当地20万人的档案,核对笔迹,他们终于在一个犯人的假释报告上,查到类似的笔迹,据此,侦破了案件,逮捕了绑架者,救出了孩子。
当然,查阅20万份档案,逐一核对笔迹,工作量是够大的,而且也颇费时间。
198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电脑专家与警察局合作,采用电脑辨别笔迹,使鉴定笔迹的时间缩短二十分之一以至百分之一,大大加快了破案速度。
返回:司鉴网首页《白衣侦探》目录
“变形O案件”
笔迹可以鉴定、辨别,用打字机打出字的信件,也能鉴定、辨别吗?
美国安全勤务局局长尤·鲍曼在回忆录中,曾详细谈到了他在40年代末开始负责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安全保卫工作时,如何侦破“变形O案件”。
那时候,杜鲁门经常收到群众来信。照例,这类信是由他的助手代拆、代阅、代为处理。
其中一封用打字机打印的信,把社鲁门的助手吓了一跳,里面的信纸上写着这么一行字:
“我准备杀死你,总统先生。”
这封信,立即较交到安全勤务局局长鲍曼手中。
鲍曼查看了信封上的邮戳,查明信是从阿肯色一个名叫“潘斯维尔”的小镇上寄出的。信上没有留名。显然,这是一封匿名信。
这个案件如果不及时查清,当然对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
但是,信是打字的,无从鉴定笔迹。
细心的鲍曼用放大镜来来回回巡视信件上的每一个字母。突然,放大镜停住了,鲍曼的目光注视着字母“O”——它有点碎裂、变形。
这变形“O”就是破案的线索!很显然,那架英文打字机上的小写字母“0”的铅字变形了。也就是说,凡是用那架打字机打印的所有信件,“0”字都是变形的。只要查到变形“O”信件的寄出者,就可以破案。
鲍曼把变形“0”拍照、放大,印发给阿肯色的安全勤务局分局。分局负责人立即通报当地有关邮局,注意变形“O”信件。
也许是远处的匿名者故意跑到阿肯色的潘斯维尔镇发信吧。所队,整整过了半年,阿肯色的邮局一无所获。
终于有那么一天,潘斯维尔邮局局长看到一封信,那信封上打印的地址中,“O”字是变形的。
这是一封给附近一家报社读者来信部的信件。
邮局局长立即扣留了这封信,把情况火速报告安全勤务局。
保安人员和报社编辑赶来了。报社编辑拆开了信。信也是打字的。在放大镜下,每一个“0”字都是碎裂、变形的。
信上,有寄信者的姓名、地址。这封信,是要求报社关心写信者的生活。
保安人员迅速查明,那寄信者是一位有三个孩子的妇女。她的打字机上的“O”字,确实变形。
她,贫穷潦倒,患有精神病,而且病态越来越严重。
为了保障杜鲁门总统的安全,这位妇女被送进精神病院,受到严密的监禁……。
变形“O”案件清楚地说明,即使是用打字机打字,也是有线索可寻的。当然,这比鉴定笔迹要困难一些。但是,每一台打字机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用久之后,铅字字体会走样,更易查出。
每个人打字的习惯也不同,字的距离、按键的力度不同,都是可供破案参考的。
除了鉴定笔迹、打字机字迹之外,所用的墨水、打字油墨、纸张新旧、信封产地等等,也都是公安人员所注意的。
说说“测谎器”
“你为什么在日本紧急着陆?”
“你为什么要在美国避难?”
“你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你说的是实话还是谎话?”
……。
美国特工人员正在审讯一名苏联飞行员。这个飞行员突然驾驶一架新式的米格25战斗机,从苏联叛逃,在日本着陆后,要求前往美国政治避难。
在审讯的时候,飞行员的手臂上裹着带子,手指末端绑着一根根电线,胸部和腹部捆着两根特殊的皮带……。
这是用“测谎器”测试苏联飞行员是否诚实。
测谎器,最初是意大利隆布洛查在1895年发明的。1921年,美国开始研制测谎器。1935年,美国伊利诺斯犯罪侦查研究所进一步改善测谎器,定型生产,向美国政府推荐。于是,美国警方开始使用测谎器。
如今,美国的测谎器大量生产,使用相当普遍。据说,美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被用测谎器测试过。西方其他国家,也普遍使用测谎器。
1982年1月,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被报界透露,舆论哗然,公众群起抨击里根政府。因为这份秘密报告表明,五年内美国的国防费用要比公开宣布的15000亿美元多7500亿美元。也就是说,里根政府欺骗了公众,暗地里大量增加国防费用。
这一“泄密事件”,弄得里根总统十分狼狈。显然,在他的政府中,有着“不忠诚分子”,胳膊朝外弯。于是,下今要对泄密事件进行调查。
怎么调查呢?
特工人员又动用了测谎器。就连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弗兰克·卡卢奇及其助手,也被迫受测谎器的测试。
测谎器是什么?它究竟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其实,说穿了,测谎器一点也不神秘。它的“科学报据”是人在说谎时心情必然紧张,因此血压会升高,汗水分泌会增多,呼吸频率会加快。在测谎时,那裹在手臂上的带子,是测量血压的;那绑在手指末端的电线,是测量手汗分泌量的;那捆在胸部、腹部的皮带,是测量呼吸频率的……。综合测量所得的数据,测谎器作出“忠实”或者“撤谎”的判断。
如此这般,测谎器究竟是否能够测谎呢?
一位美国作家说,他正在写作一部新著,书名叫《测谎器笑话集)!为什么?因为测谎器的笑话,实在太多了。
美国曾大量印行《雇主对测谎器的使用》一书。洛杉矶市一家超级市场的经理看后,很感兴趣,便买了测谎器,对属下的雇员逐一测试。他在审测一位女售货员时,问道:“在你母亲来买东西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少收她的钱?”女售员的答复是:“哪有这样的事?”这时测谎器马上作出判断,表明女售货员在撒谎。经理当然大为生气,解雇了这个女售货员。
经理宜布解雇命令之后,立即在售货员中引起轰动。因为很多同事都知道,这位女售货员的母亲,早在5年前就已去世!
米兄神父最初研究笔迹,并不用于破案。当时他认为,字如其人,笔迹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他收集了许多人的笔迹,进行分类研究。他发现,性格相近的人笔迹相似——这便是笔迹学最早的理论。
他认为,飞龙走蛇般的笔迹,说明作者豪放自信;字里行间毫无规律,说明作者虽然热情但缺乏自信;至于字迹潦草者,可能是因为疏懒,也可能由于作者文思如泉,一气呵成……。
美国人艾尔伯特·奥斯本也从事笔迹学研究。他认为:“一个人的笔迹就是他身上的一部分骨肉,他不可能凭借意志完全舍弃它。”他的这句话,前半句说明“笔迹如人”,后半句说明伪造笔迹必然会露出马脚。
正因为这样,奥斯本认为笔迹是可以鉴别的,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判明真伪。
奥斯本提出鉴定笔迹的3个步骤,即:比较,分析,判断。
笔迹鉴定比指纹鉴定要困难一些,因为指纹无法伪造,而笔迹则常常以伪乱真。
据《美国大百科全书》1978年版的文章指出,笔迹学专家们常常从以下这些细节比较、分析、判断笔迹的真伪:
1、笔划的浓淡、粗细。
2、笔力的轻重。
3、书写的流畅性、规律性、节奏性,笔锋的角度、对称性、艺术性所表现出来的书写熟练程度。
4、起笔、连笔和收笔以及这些笔划对于书写整体之间的关系。
5、字形上的花式、装饰或缩略。
6、书写上有无连贯性。
7、线条性,那就是书写是否和某一基本实线和虚线形成一定的关系。
8、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以及和总体之间的关系。
9、书写时的速度和方式。
10、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属于哪一种字体。
11、字母及其组成部分的大小比例。
12、笔从纸上提起的程度。
13、笔划的修补和重新描摹。
14、手的颤抖、迟疑不决和捉摸不定。
15、握笔的姿势。
16、书写在纸面上的布局。
17、书写姿势不正常和书写时特别小心翼翼的迹像。
18、疲劳、疾病、年龄、酒醉或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当然,这里列举的18条鉴定笔迹的原则,只是针对英文书写而言的。汉字的笔迹比英文更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其中,笔迹真伪的最大区别在于真迹是写出来的,而伪造的则是描画出来的。尽管描画的字可以酷似真迹,但毕竟永远无法避免描画所造成的虚假感。
1956年,在美国长岛发生了绑架孩子的案件。绑架者给孩子的家长赎金索取单末的落款为“Yourbabysitter”,即“照看你的孩子的人”。
警方注意到两个“Y”字上都有“2”形笔法,抓住这一特征,查阅当地20万人的档案,核对笔迹,他们终于在一个犯人的假释报告上,查到类似的笔迹,据此,侦破了案件,逮捕了绑架者,救出了孩子。
当然,查阅20万份档案,逐一核对笔迹,工作量是够大的,而且也颇费时间。
198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电脑专家与警察局合作,采用电脑辨别笔迹,使鉴定笔迹的时间缩短二十分之一以至百分之一,大大加快了破案速度。
返回:司鉴网首页《白衣侦探》目录
“变形O案件”
笔迹可以鉴定、辨别,用打字机打出字的信件,也能鉴定、辨别吗?
美国安全勤务局局长尤·鲍曼在回忆录中,曾详细谈到了他在40年代末开始负责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安全保卫工作时,如何侦破“变形O案件”。
那时候,杜鲁门经常收到群众来信。照例,这类信是由他的助手代拆、代阅、代为处理。
其中一封用打字机打印的信,把社鲁门的助手吓了一跳,里面的信纸上写着这么一行字:
“我准备杀死你,总统先生。”
这封信,立即较交到安全勤务局局长鲍曼手中。
鲍曼查看了信封上的邮戳,查明信是从阿肯色一个名叫“潘斯维尔”的小镇上寄出的。信上没有留名。显然,这是一封匿名信。
这个案件如果不及时查清,当然对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
但是,信是打字的,无从鉴定笔迹。
细心的鲍曼用放大镜来来回回巡视信件上的每一个字母。突然,放大镜停住了,鲍曼的目光注视着字母“O”——它有点碎裂、变形。
这变形“O”就是破案的线索!很显然,那架英文打字机上的小写字母“0”的铅字变形了。也就是说,凡是用那架打字机打印的所有信件,“0”字都是变形的。只要查到变形“O”信件的寄出者,就可以破案。
鲍曼把变形“0”拍照、放大,印发给阿肯色的安全勤务局分局。分局负责人立即通报当地有关邮局,注意变形“O”信件。
也许是远处的匿名者故意跑到阿肯色的潘斯维尔镇发信吧。所队,整整过了半年,阿肯色的邮局一无所获。
终于有那么一天,潘斯维尔邮局局长看到一封信,那信封上打印的地址中,“O”字是变形的。
这是一封给附近一家报社读者来信部的信件。
邮局局长立即扣留了这封信,把情况火速报告安全勤务局。
保安人员和报社编辑赶来了。报社编辑拆开了信。信也是打字的。在放大镜下,每一个“0”字都是碎裂、变形的。
信上,有寄信者的姓名、地址。这封信,是要求报社关心写信者的生活。
保安人员迅速查明,那寄信者是一位有三个孩子的妇女。她的打字机上的“O”字,确实变形。
她,贫穷潦倒,患有精神病,而且病态越来越严重。
为了保障杜鲁门总统的安全,这位妇女被送进精神病院,受到严密的监禁……。
变形“O”案件清楚地说明,即使是用打字机打字,也是有线索可寻的。当然,这比鉴定笔迹要困难一些。但是,每一台打字机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用久之后,铅字字体会走样,更易查出。
每个人打字的习惯也不同,字的距离、按键的力度不同,都是可供破案参考的。
除了鉴定笔迹、打字机字迹之外,所用的墨水、打字油墨、纸张新旧、信封产地等等,也都是公安人员所注意的。
说说“测谎器”
“你为什么在日本紧急着陆?”
“你为什么要在美国避难?”
“你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你说的是实话还是谎话?”
……。
美国特工人员正在审讯一名苏联飞行员。这个飞行员突然驾驶一架新式的米格25战斗机,从苏联叛逃,在日本着陆后,要求前往美国政治避难。
在审讯的时候,飞行员的手臂上裹着带子,手指末端绑着一根根电线,胸部和腹部捆着两根特殊的皮带……。
这是用“测谎器”测试苏联飞行员是否诚实。
测谎器,最初是意大利隆布洛查在1895年发明的。1921年,美国开始研制测谎器。1935年,美国伊利诺斯犯罪侦查研究所进一步改善测谎器,定型生产,向美国政府推荐。于是,美国警方开始使用测谎器。
如今,美国的测谎器大量生产,使用相当普遍。据说,美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被用测谎器测试过。西方其他国家,也普遍使用测谎器。
1982年1月,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被报界透露,舆论哗然,公众群起抨击里根政府。因为这份秘密报告表明,五年内美国的国防费用要比公开宣布的15000亿美元多7500亿美元。也就是说,里根政府欺骗了公众,暗地里大量增加国防费用。
这一“泄密事件”,弄得里根总统十分狼狈。显然,在他的政府中,有着“不忠诚分子”,胳膊朝外弯。于是,下今要对泄密事件进行调查。
怎么调查呢?
特工人员又动用了测谎器。就连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弗兰克·卡卢奇及其助手,也被迫受测谎器的测试。
测谎器是什么?它究竟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其实,说穿了,测谎器一点也不神秘。它的“科学报据”是人在说谎时心情必然紧张,因此血压会升高,汗水分泌会增多,呼吸频率会加快。在测谎时,那裹在手臂上的带子,是测量血压的;那绑在手指末端的电线,是测量手汗分泌量的;那捆在胸部、腹部的皮带,是测量呼吸频率的……。综合测量所得的数据,测谎器作出“忠实”或者“撤谎”的判断。
如此这般,测谎器究竟是否能够测谎呢?
一位美国作家说,他正在写作一部新著,书名叫《测谎器笑话集)!为什么?因为测谎器的笑话,实在太多了。
美国曾大量印行《雇主对测谎器的使用》一书。洛杉矶市一家超级市场的经理看后,很感兴趣,便买了测谎器,对属下的雇员逐一测试。他在审测一位女售货员时,问道:“在你母亲来买东西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少收她的钱?”女售员的答复是:“哪有这样的事?”这时测谎器马上作出判断,表明女售货员在撒谎。经理当然大为生气,解雇了这个女售货员。
经理宜布解雇命令之后,立即在售货员中引起轰动。因为很多同事都知道,这位女售货员的母亲,早在5年前就已去世!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