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作者:断刃天涯    更新:2021-11-29 06:58
  庞援想起了咸阳城下韩非玩的那手,不觉心头一紧,难道韩非依样画葫芦,给自己又玩了这么一手?可是十万秦军啊,是怎么从自己的眼皮下溜走的?
  庞援犹自心惊思索的时候,前方有消息回来了,秦军的营寨是空的,远远见的士兵都是一些稻草人。庞援心中一阵苦涩,韩非就是韩非,轻易的在自己面前演了一出好戏。想起了天黑前,一队千余人的秦军离开营寨做巡逻的样子,再想起那时候秦军营寨里已经点起了火把,庞援明白那些士兵可能是最后一批离开的士兵。
  接下来该怎么办?庞援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最终决定多派探马往前探查,同时派人火速通知李牧这一消息。大军则等天明后徐徐推进,即便不能抓住秦军主力,只要能收回一些失地,在大王面前也好交差。
  随后不断的又有消息传了过来,秦军不但全撤了,而且一些攻城的重武器都是直接就地销毁,根本就没有带走,由此可见韩非的决心,得到这些消息后,庞援已经判断出来,即便是李牧快马轻骑,也未必能留住多少秦军。
  看着渐渐发白的天幕,李牧心中多少有点着急了,如果判断没错,秦军很可能已经分批撤退了。问题是秦军到底撤了多少?从前线营寨到屯留约两日的路程,而且这一段路有足够的开阔地施展骑兵的威力,关键的问题是必须抢在秦军到达屯留之前动手。
  到底能抓住多少秦军,现在李牧也没底,唯一该做的就是加速前进,抓住一点算一点。
  太阳已经完全露出来了,野草上的露珠还没散去,高处上的韩非笔直的站着,目光朝远方了望。这一带地形很适合打伏击,两边是高地,而且还有树林藏身。最后一支秦军算算时间已经走了一夜了,只要能及时撤到这里,韩非就有信心让尾随的赵军吃不了兜着走。
  站在韩非的身边,看着韩非皱起的眉头,王翦多少有点不明白韩非在想什么?无疑这一次行动是一个大胆的举动,每日二十多车的粮草车进出秦军营寨就是为了一个目的。造成秦军在准备大动作的样子,实际上每天夜里,秦军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有一队秦军悄悄离开营寨,韩非把这次行动叫做“蚂蚁搬家”。
  事实上韩非这一计划,成功的让秦军主力安全地撤了出来,并在此摆下一个伏击圈,就等着赵军来追。
  这一次行动下来,王翦对韩非更是拜服不已,现在下面的大路上,一万秦军押着大量地马车还在缓慢的行进中,这是韩非的又一毒计。目的是引赵军进入伏击圈。
  所有这一切前后想起来,王翦不觉后背心一阵阵的冒着冷汗,想象一下韩非如果是自己地对手,所有的这些布置自己能看穿么?
  答案是明显的,一旦发现营寨是空的,自己肯定会率军掩杀,追上对手断后的粮队。那还有什么好客气的,只管杀个够本就是。
  如此完美的布置,韩非还有什不满的呢?
  “先生。”王翦靠了过来,轻轻地喊了一声。
  “恩?”韩非头都没回,依旧注视着远方。
  “先生在担心什么?”王翦终于忍不住了,身后的蒙恬和李信也都竖起了耳朵,想必这个问题他们也很想知道答案。
  “还记得邯郸细作送来地消息么?李牧率军三万增援而来。”韩非说着心里有种孤独的遗憾,没有人能理解一个了解历史的穿越者。说到底韩非担心的不是别人,正是李牧。
  穿过这一带往屯留一马平川,半天就能到达屯留。如果对手是别人,韩非一点都不担心,可是对手是李牧啊,别看只有半天的时间,李牧绝对能充分利用上这点时间和这段距离,像毒蛇一样给对手致命的一击。
  韩非刚才就是在不断的思考着这次行动里可能存在的漏洞,留在此地打伏击的秦军不过三万,万一李牧带着三万骑兵来追,韩非可是一点自信都没有。
  “李牧?此人属下有印象,据说在对匈奴人地作战中战绩彪炳,很不简单的一个人物。”王翦小心的回答着,心里其实很不以为然。
  “王翦,你说说看,要是李牧率三万骑兵来追,你会怎么做?”
  王翦微微一笑,蹲下身子拿起一根树枝在地面上画了起来,韩非招呼李信和蒙恬一起围了过来。
  “先生请看,此地受地势所限,我军在此只能布下三万步卒,之前先生布置的时候属下就留了一个心眼,让内史腾率领三万骑兵在十里以外待命,一旦伏击不成,赵军大军杀来,这边以狼烟为号,内史腾的骑兵立刻前来增援。”
  听了王翦的布置,韩非猛的豁然开朗,原来自己一直担心的事情,经王翦这么一布置,即便不能打成伏击,撤退的时候有骑兵助阵,至少也能维持个两分的局面。从王翦的布置上看得出来,韩非毕竟不是正经军人出身,实战经验太少,计划虽然很好,但是布置上依旧不够周详,只想着怎么打伏击,忘记了一旦对手不上钩,将计就计该准备的后手。
  “王将军不愧一代名将,韩非毕竟不是行伍出身,料事不周。兵法云:多算胜,少算则不胜。将军此举先置我军于不败之地,韩非佩服。”说着韩非站起朝王翦行了一礼,王翦哪里敢受,急忙抢先回礼道:“先生万万不可,愧杀王翦了。王翦受大王重托伐赵,使我军置于进退不得的危局,若不是先生巧妙安排,从前方到屯留两日的路程,我军一旦粮尽后撤,说不得要被赵军占去大便宜,一旦如此,王翦其罪不轻也。说起来王翦还要多谢先生救我于危难之中。”
  王翦感慨不已,秦法苛责,损兵折将的后果是严重的。
  去了心头的不安,韩非长笑而起,注视着来路微笑道:“你们猜一猜,来的是李牧还是庞援?”
  打*号的地方有的是因为图片实在看不清楚,有的确实是碰到自己不认识的生僻字,还请大家原谅。如有知道的还请帮忙补上,谢谢。
  第一百一十八章
  正在高处侃侃而谈的时候,李牧率领的一万轻骑已经出现在了不远处的一个山坳里。前方探马的消息很快传了过来,李牧的第一反应这应该是一个战机。一个优秀的将领,往往有未算胜而先算败的习惯,李牧亦然。
  李牧吩咐下去,让士兵们抓紧时间休息一番,赶了一夜的路了,吃点东西喝点水,检查一下装备,随时可能要投入战斗。
  安排好这些,李牧带上一小队人马,悄悄的找个隐蔽的制高点,远远地看着下面道路上正在缓缓前进的秦军大队。
  李牧还没观察一会,后面有士兵快马上来,说是庞援将军的通信兵送来消息,昨夜赵军偷袭秦军大营,发现秦军早就走了个干净。
  虽然之前李牧已经做了这个判断,但是总还抱着一点希望,总希望秦军的偷跑计划进行到一半,自己正好能赶在秦军最脆弱的时候进行猛烈的打击。现在看来,希望破灭了。
  庞援扑了个空,那么眼前这支上万人的运输队呢?
  是韩非的失误?还是故意留下的破绽?
  结论显而易见!李牧不由暗自庆幸,庆幸自己的谨慎,庆幸庞援的消息来得及时,因为在李牧的计划里,再过一刻便对下面的秦军发起攻击,现在得到了庞援的消息,李牧眼中前进缓慢的秦军实在有太多的破绽。
  最大的破绽就是秦军训练有素天下闻名,眼前这支上万人的运输队,行动起来拖拖拉拉,不是没吃饱就是故意的。
  看清楚一切的李牧脸上表情松弛了下来。内心却难以平静。这一次战争不管结果如何,韩非从那一刻开始,就一直主导着战争形势的走向,充分利用秦强赵弱地整体优势。在局部不利的时候进行了一次绝妙地欺骗[奇书网|Qisuu.Com],其战术之大胆,构思之巧妙,可称经典。
  诚然,战争的胜利不是靠撤退获得的。可是,撤退却比进攻更难,秦军在进退两难之中完成了几乎零伤亡地撤退,不能不说都是韩非巧妙的指挥所致。至于这最后的骗局被识破,只能说是韩非一次不大的失误,如何利用韩非的失误获取利益,现在是李牧思考的重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李牧没有心存侥幸,回来后立刻广派探马,摸清楚秦军在前方的布置,不管后果的一头往里扎,无疑是愚蠢地。同时,李牧派人回去,敦促庞援的主力跟紧增援,决心好好利用韩非摆下的陷阱反过来打韩非一个措手不及。
  一万赵军全体隐蔽休息,静静的等待着后援的到来。
  韩非很有耐心地足足等待了一天,没有等来赵军的追击部队,最后一批秦军出现在道路上的时候,韩非明智的选择了立刻放弃埋伏,全军撤往屯留。
  暮色苍茫中,秦军急速离开伏击地点,有序的朝屯留进发。韩非习惯的站在战车上,看着全军的行动,心头隐隐地有一种不安。伏击很明显被识破了,那么接下来这半天的路程,会遭遇到什么样地反击呢?
  未知的事物往往是最令人感到不安和焦躁的,对李牧有足够了解却成了韩非此刻不安的原动力,韩非预感到李牧肯定已经追上来了,并且识破了伏击的陷阱,那么李牧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韩非对军事上具体操作的生疏这时候显示出来了,面对李牧可能存在的反击后手,韩非有种强烈不安的感觉。
  韩非使人叫来王翦,将心里的担心说了,王翦还当韩非在考校自身,微微的沉思一番后道:“先生担心的极是,前方至屯留一马平川,极适合骑兵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