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回娘家
作者:闲汉 更新:2021-10-30 12:19
王氏在心里算,一斤糯米能包十个粽子,她买的糯米一共能包十八个粽子。家里一共十二个人,一人一个,余出来六个,两个送到里正家里,两个送到李家,一个送去给宋大郎,一个送到殷老拐家。
里正家里回送回来两个,她再煮点鸡蛋,煮点大蒜,带回去自己娘家。今年虽然少了点,但是她爹应该能理解她,毕竟她是在婆婆手底下讨生活,不比从前自由。
至于蜜枣,七个有蜜枣的粽子她也安排好了,公爹跟婆婆一人一个,她家两个孩子跟当家的共三个,小姑是公爹跟婆婆的心头肉,给她一个。
这都六个了,还剩一个有蜜枣的,掺一个没有蜜枣的给里正家里送去,到时候说起来也不会太丢人,包的粽子多了,难免有一个漏放蜜枣的。
李家、宋大郎跟殷老拐又不回礼,有没有蜜枣都行。都是穷得叮当响的人家,给他们送粽子,那是殷家看得起他们!
至于分家出去的五房,她根本都没想,反正已经分出去了,只有他们孝敬爹娘的份儿,没道理老宅还得给他们送。
越想越觉得自己安排的合理,崔氏娘家在县城,就送几个粽子也不值当去不是!
王氏美滋滋的把事儿都安排好,叹了口气,就算这么算,她还是吃亏了,她自己的粽子里都没有蜜枣!
怕别人猜到她的小心思,她到家的时候先往院子里看看有没有人,崔氏这会儿被林氏指挥着去地里割猪草了,几个孩子疯跑的没影儿了,不知道去哪儿玩了。
男人们都下地了。
她舒了口气去厨房把糯米泡上,拿了镰刀去河里找芦苇。明天就是端午节,这会儿去割芦苇的人不在少数,王氏穿着只下了一次水的浅色裙子跟绣花鞋,一看就不是干活的人。
王氏在河边站了一会儿,等崔蛋娃的媳妇陈氏过来,她赶紧喊道:“崔蛋娃家的!帮我割两捆芦苇!”
虽说是让人家帮忙,但是语气里可半点没有帮忙的意思,高高在上的语气让在河里割芦苇的李梨花看不下去了,冲她喊道:“你不会自己来割?”
王氏斜了她一眼,说道,“我跟崔蛋娃家的说话呢,又没有让嫂子帮忙。崔蛋娃家的,你割的先给我吧,你再割点儿自家用。”
“殷家二嫂,我帮你割吧!”钱癞子的媳妇刘氏从芦苇丛里冒出个头,讨好道,“二嫂子一看就不是干粗活的人,我顺手帮你割一把就够用了!”
陈氏手脚麻利,三两镰刀下去就割了一大捆,拿芦苇叶子捆好给她背到岸边。刘氏也割了一捆抱过去,王氏连个谢字都没说就走了。
“她这人谁也看不上,你们巴结着她干啥?”李梨花朝着王氏的背影碎了一口,“你别看她穿得好,整日端着个官太太的架势却一毛不拔,每次回来还得问林氏要钱,这些年光他们二房花的钱都够把殷家掏空了!”
陈氏不大爱说话,为人勤快老实,李梨花帮她出头,她感激的笑了笑,没吭声。割了几根芦苇就回去了。
钱癞子的媳妇刘氏接了她的话。
“殷家二郎、三郎是不用指望了,考了大半辈子都没考上,以后估计也悬,但是人家乐安好啊!连县里的先生都夸乐安有天赋!”
“你亲耳听见先生夸了?”李梨花不屑的翻了个白眼,“你知道人家先生姓什么吗?还不都是王氏嘴里说的!”
“不管咋说,人家有这个本事,咱们家的小子都不是读书的料,要不然我也送我家皮猴去念两天书。”
“得了吧,别把先生的学堂翻过来!”
两人说笑一阵儿,各自抱着芦苇回去,李柔娘跟殷清瑶去镇上买了糯米跟红枣,没往家里放,直接拐到河边割芦苇,正遇上李梨花割完回去。
李梨花是个碎嘴的,又把刚才在河边王氏指挥崔蛋娃媳妇割芦苇的事儿说了,还感叹两句。
“崔蛋娃家的太闷,太老实,你看着吧,王氏还得使唤她!还有钱癞子家的,也一个劲儿的往上巴结,都不知道能看见什么好处!”
那是自家嫂子,李柔娘没法说什么,提着东西就赶紧回去了。他们现在单出来过,得多包点粽子,李柔娘惦记着自己娘家,她都好几年没给娘家送节礼,今年无论如何也得回去转一圈。
前些天赵大郎送来的鸡蛋,她每天煮一个让殷清瑶吃了,还剩下七八个,她打算一起煮了,再包上七八个粽子给他爹送去。
五房人少,吃的也少,但是村里的人情往来不能少,就算包上一颗普通的红枣,她们也不能失了礼数。
好在这些李柔娘都有经验,办起事儿来井井有条。
“你爷家人多,他们自己也包粽子,咱们就送五六个蜜枣粽,给你外公家送八个,李嫂子家人多,送上五六个,其他关系好的人家一家一个,算下来也不少。”
他们买了三四斤糯米,买了一斤蜜枣,一斤蜜枣有三四十个呢,想着用不完就给殷清瑶煮粥用。
今天这一趟去镇上,又花了三十文钱。
殷清瑶替他们算着,再这么下去,家里剩下的钱撑不到过年,她得想个来钱快的办法。抬头看着连绵一片的青山,靠山吃山,等有机会上山看看。
回家把米泡上,两个人把芦苇叶子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准备好绑粽子的草绳,母女两个就开始包粽子。李柔娘速度又快,包的又好,时不时的指点指点殷清瑶,等包完了粽子发现,他们整整包了四十个粽子,四斤米全包完了。
包好的粽子用两个盆子装着,一半是蜜枣粽,一半是普通的红枣粽。北方没有吃咸粽子的习惯,殷清瑶有点遗憾,还有蛋黄粽、咸肉粽、腊肠粽子、水晶粽等各种种类的粽子,等以后条件好了再说吧。
晚上睡觉前,李柔娘把蜜枣粽和普通的红枣粽各煮了一锅,给殷老五和殷清瑶一人拿了一个。
往年的时候,因为林氏给的钱不够,他们五房就殷老五能分到一个粽子,她跟清瑶都好几年没吃过粽子了。闻着粽子的香味儿,父女俩人食欲大开,一人吃了一个蜜枣粽,吃了一个普通的红枣粽子,殷清瑶从来没吃这么饱过!
殷老五主要是看着他们包的粽子多,所以也没心疼。
“明天给咱爹娘送几个。”
李柔娘应声:“知道了,我准备的都有,他们也包,不过咱送的是咱的心意。还剩下十八个蜜枣粽,给那边送六个,给我娘家送八个,剩下四个,两个蜜枣的配上四个红枣的给李嫂子家送去。还有俩蜜枣给林叔家送去。”
“再有宋大郎、殷堂叔、帮过咱们的赵大郎家,还有咱们搬家时给咱们送礼的,每家一个。都是心意。”
两人盘算着粽子该怎么送,殷清瑶在想着住宿问题,准备跟他爹娘提一提这个事儿。
等他俩止住话头。殷清瑶斟酌了很久才说道:“爹、娘,我小姑十岁的时候就自己住了,咱们家不是还有一间房吗,我也想自己住。”
她想了半天就想了这么一个蹩脚的理由,李柔娘瞪了殷老五一眼,略有些不自在的问道:“怎么想起自己住了呢?”
殷清瑶假装看不出来她脸上的窘迫,一本正经的说道:“咱们住在一个屋子里太挤了,我一直羡慕小姑自己一个房间。她那张炕很宽,在上面横着躺都没问题,以前我不敢说……”
二房三房的房间也很大,但是他们就算是空着也不说让出来给五房,提起从前的事而就都是委屈,殷老五喉头微哽,答应道:“行,反正咱们现在搬出来了,回头等不忙的时候,爹给你垒个炕,再把厨房搭起来。”
李柔娘做饭就在后院堆柴火的棚下面,地方小不说,下雨还漏水,很不方便。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李柔娘就煮好粽子,交代父女俩人去送粽子,自己把家里收拾收拾,提上粽子鸡蛋自己回娘家。
殷清瑶早早地把粽子送完,赶在路口等她,看见她李柔娘笑了笑,叹道:“就知道瞒不过你,从小到大,就喜欢去你外公家,那一起走吧!”
“你不等爹吗?”
“不等他,他这会儿在你爷家呢吧?那边是什么情况?”
殷清瑶摇摇头。
“我也不知道,我跟爹分头行动,到我爷家门口的时候,听见里面有吵架声,我就赶紧回来了。”
“吵什么架?”
她嫁到殷家十来年了,除了林氏动不动就骂人以外,其他人基本上都不吵架,也就逢年过节,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容易拌嘴。
不过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家里就殷乐皓一个小霸王,大家都让着他,大过节的,以殷巧手的脾气,他们也不敢吵架。
以往王氏跟崔氏回来的时候把林氏哄得开开心心的,他们两个就算不对付,明面上也从来不拌嘴,今天是端午节,更不可能吵架了!
李柔娘很好奇是因为什么事儿吵架。
殷清瑶一脸笑意,故意不跟她说。
“等晚上回去,你问问我爹,我可什么也没听到!”
李柔娘每天晚上回来都会熬夜做针线活,赶在端午节前把衣服做出来,今天两人都穿着新衣裳,走在山路上。
李秀才家在上店镇西局村,从板蚕村出来走一段山路,还得翻几个山头,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西局村。要是沿着官道走的话,估计还得走一个时辰。
今天还是阴天,倒也不算热。李秀才自己一个人在家,闲来无事就办了个学堂,收几个小子读书写字。
端午节放学早,中午放了学,下午给孩子们放半天假。他是宣统五年加恩科考出来的秀才,书也读了不少,但是去开封府考了两次都没考上,家里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以后就安心地在村子里办学堂,收的束脩,加上每月从朝廷里领的银子,他就一个人,顾着自己绰绰有余。
李秀才自己扫了扫地,把学堂的门锁上,转身看见自己女儿和外孙女儿俩人站在学堂门口,高兴地合不拢嘴。
“你们怎么来了!”
李柔娘手里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放了粽子和鸡蛋。
“爹,我都好几年没回来过了,来看看您老人家,给您送点自己包的粽子!”
“好好,快回家里!”
殷清瑶喊了声外公,距离上次见面有半个多月了,李秀才瞧着她的脸色比之前红润,个头好像也长了点儿。
“我去买点肉,回家给你们做饭!”
古代读书人基本上都不进厨房,不是说君子远庖厨,他们自恃身份,不屑于做这些事情。李秀才到村口买了肉,又打了点雄黄酒,一手提着肉,一手提着酒,回到他住的院子。
“柔娘,给我们清瑶先泡点儿茶喝,茶叶还在上屋的柜子里放着。”
说着话,他熟练地推开厨房的门,舀了水把肉洗了。
李柔娘闷上一壶茶水,过来把他推出去。
“我来,您去上屋歇着,茶已经给您泡好了!”
李秀才不肯走。
“你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我来做饭!”
他已经被李柔娘推到厨房门口了,手里的菜刀也被夺了。
“您炒的菜咸的要命,还是我来吧!”
李秀才最终没能争过自己的闺女,只好从厨房出来,洗了手招呼着殷清瑶去上屋喝茶。一进家门,殷清瑶就发现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屋子里的东西虽然旧,却干干净净。
上屋的桌子上摆着茶壶和一包点心,还放着他们拿过来的篮子。
李秀才把点心打开摊在殷清瑶面前,裹满白糖的果子疙瘩看起来牙就疼。
“这是学生送来的,你尝尝,我记得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甜食。”
殷清瑶捏了一个咬了一口,实在是太甜了。
想起来李柔娘好像有两个哥哥,也就是说她是有两个舅舅的,但是记忆太过模糊,现在看来李秀才好像是一个人生活的。
“外公,舅舅呢?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舅舅还给我糖吃,现在都快忘了他们长什么样子了!”
提起自己的两个儿子,李秀才叹了口气。
“你大舅老早就从军去了,到现在也没消息,不知道还活着没有。你小时候见过的应该是你二舅,他在汝宁府的酒楼里给人家当账房先生。我本来想让他们读书,但都不是读书的料,我也就没再逼他们。”
“你二舅忙的连过年都不回来,我这边忙完了,就去府城看看孙子孙女,看完就回来,我也不在那儿讨人嫌。”
里正家里回送回来两个,她再煮点鸡蛋,煮点大蒜,带回去自己娘家。今年虽然少了点,但是她爹应该能理解她,毕竟她是在婆婆手底下讨生活,不比从前自由。
至于蜜枣,七个有蜜枣的粽子她也安排好了,公爹跟婆婆一人一个,她家两个孩子跟当家的共三个,小姑是公爹跟婆婆的心头肉,给她一个。
这都六个了,还剩一个有蜜枣的,掺一个没有蜜枣的给里正家里送去,到时候说起来也不会太丢人,包的粽子多了,难免有一个漏放蜜枣的。
李家、宋大郎跟殷老拐又不回礼,有没有蜜枣都行。都是穷得叮当响的人家,给他们送粽子,那是殷家看得起他们!
至于分家出去的五房,她根本都没想,反正已经分出去了,只有他们孝敬爹娘的份儿,没道理老宅还得给他们送。
越想越觉得自己安排的合理,崔氏娘家在县城,就送几个粽子也不值当去不是!
王氏美滋滋的把事儿都安排好,叹了口气,就算这么算,她还是吃亏了,她自己的粽子里都没有蜜枣!
怕别人猜到她的小心思,她到家的时候先往院子里看看有没有人,崔氏这会儿被林氏指挥着去地里割猪草了,几个孩子疯跑的没影儿了,不知道去哪儿玩了。
男人们都下地了。
她舒了口气去厨房把糯米泡上,拿了镰刀去河里找芦苇。明天就是端午节,这会儿去割芦苇的人不在少数,王氏穿着只下了一次水的浅色裙子跟绣花鞋,一看就不是干活的人。
王氏在河边站了一会儿,等崔蛋娃的媳妇陈氏过来,她赶紧喊道:“崔蛋娃家的!帮我割两捆芦苇!”
虽说是让人家帮忙,但是语气里可半点没有帮忙的意思,高高在上的语气让在河里割芦苇的李梨花看不下去了,冲她喊道:“你不会自己来割?”
王氏斜了她一眼,说道,“我跟崔蛋娃家的说话呢,又没有让嫂子帮忙。崔蛋娃家的,你割的先给我吧,你再割点儿自家用。”
“殷家二嫂,我帮你割吧!”钱癞子的媳妇刘氏从芦苇丛里冒出个头,讨好道,“二嫂子一看就不是干粗活的人,我顺手帮你割一把就够用了!”
陈氏手脚麻利,三两镰刀下去就割了一大捆,拿芦苇叶子捆好给她背到岸边。刘氏也割了一捆抱过去,王氏连个谢字都没说就走了。
“她这人谁也看不上,你们巴结着她干啥?”李梨花朝着王氏的背影碎了一口,“你别看她穿得好,整日端着个官太太的架势却一毛不拔,每次回来还得问林氏要钱,这些年光他们二房花的钱都够把殷家掏空了!”
陈氏不大爱说话,为人勤快老实,李梨花帮她出头,她感激的笑了笑,没吭声。割了几根芦苇就回去了。
钱癞子的媳妇刘氏接了她的话。
“殷家二郎、三郎是不用指望了,考了大半辈子都没考上,以后估计也悬,但是人家乐安好啊!连县里的先生都夸乐安有天赋!”
“你亲耳听见先生夸了?”李梨花不屑的翻了个白眼,“你知道人家先生姓什么吗?还不都是王氏嘴里说的!”
“不管咋说,人家有这个本事,咱们家的小子都不是读书的料,要不然我也送我家皮猴去念两天书。”
“得了吧,别把先生的学堂翻过来!”
两人说笑一阵儿,各自抱着芦苇回去,李柔娘跟殷清瑶去镇上买了糯米跟红枣,没往家里放,直接拐到河边割芦苇,正遇上李梨花割完回去。
李梨花是个碎嘴的,又把刚才在河边王氏指挥崔蛋娃媳妇割芦苇的事儿说了,还感叹两句。
“崔蛋娃家的太闷,太老实,你看着吧,王氏还得使唤她!还有钱癞子家的,也一个劲儿的往上巴结,都不知道能看见什么好处!”
那是自家嫂子,李柔娘没法说什么,提着东西就赶紧回去了。他们现在单出来过,得多包点粽子,李柔娘惦记着自己娘家,她都好几年没给娘家送节礼,今年无论如何也得回去转一圈。
前些天赵大郎送来的鸡蛋,她每天煮一个让殷清瑶吃了,还剩下七八个,她打算一起煮了,再包上七八个粽子给他爹送去。
五房人少,吃的也少,但是村里的人情往来不能少,就算包上一颗普通的红枣,她们也不能失了礼数。
好在这些李柔娘都有经验,办起事儿来井井有条。
“你爷家人多,他们自己也包粽子,咱们就送五六个蜜枣粽,给你外公家送八个,李嫂子家人多,送上五六个,其他关系好的人家一家一个,算下来也不少。”
他们买了三四斤糯米,买了一斤蜜枣,一斤蜜枣有三四十个呢,想着用不完就给殷清瑶煮粥用。
今天这一趟去镇上,又花了三十文钱。
殷清瑶替他们算着,再这么下去,家里剩下的钱撑不到过年,她得想个来钱快的办法。抬头看着连绵一片的青山,靠山吃山,等有机会上山看看。
回家把米泡上,两个人把芦苇叶子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准备好绑粽子的草绳,母女两个就开始包粽子。李柔娘速度又快,包的又好,时不时的指点指点殷清瑶,等包完了粽子发现,他们整整包了四十个粽子,四斤米全包完了。
包好的粽子用两个盆子装着,一半是蜜枣粽,一半是普通的红枣粽。北方没有吃咸粽子的习惯,殷清瑶有点遗憾,还有蛋黄粽、咸肉粽、腊肠粽子、水晶粽等各种种类的粽子,等以后条件好了再说吧。
晚上睡觉前,李柔娘把蜜枣粽和普通的红枣粽各煮了一锅,给殷老五和殷清瑶一人拿了一个。
往年的时候,因为林氏给的钱不够,他们五房就殷老五能分到一个粽子,她跟清瑶都好几年没吃过粽子了。闻着粽子的香味儿,父女俩人食欲大开,一人吃了一个蜜枣粽,吃了一个普通的红枣粽子,殷清瑶从来没吃这么饱过!
殷老五主要是看着他们包的粽子多,所以也没心疼。
“明天给咱爹娘送几个。”
李柔娘应声:“知道了,我准备的都有,他们也包,不过咱送的是咱的心意。还剩下十八个蜜枣粽,给那边送六个,给我娘家送八个,剩下四个,两个蜜枣的配上四个红枣的给李嫂子家送去。还有俩蜜枣给林叔家送去。”
“再有宋大郎、殷堂叔、帮过咱们的赵大郎家,还有咱们搬家时给咱们送礼的,每家一个。都是心意。”
两人盘算着粽子该怎么送,殷清瑶在想着住宿问题,准备跟他爹娘提一提这个事儿。
等他俩止住话头。殷清瑶斟酌了很久才说道:“爹、娘,我小姑十岁的时候就自己住了,咱们家不是还有一间房吗,我也想自己住。”
她想了半天就想了这么一个蹩脚的理由,李柔娘瞪了殷老五一眼,略有些不自在的问道:“怎么想起自己住了呢?”
殷清瑶假装看不出来她脸上的窘迫,一本正经的说道:“咱们住在一个屋子里太挤了,我一直羡慕小姑自己一个房间。她那张炕很宽,在上面横着躺都没问题,以前我不敢说……”
二房三房的房间也很大,但是他们就算是空着也不说让出来给五房,提起从前的事而就都是委屈,殷老五喉头微哽,答应道:“行,反正咱们现在搬出来了,回头等不忙的时候,爹给你垒个炕,再把厨房搭起来。”
李柔娘做饭就在后院堆柴火的棚下面,地方小不说,下雨还漏水,很不方便。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李柔娘就煮好粽子,交代父女俩人去送粽子,自己把家里收拾收拾,提上粽子鸡蛋自己回娘家。
殷清瑶早早地把粽子送完,赶在路口等她,看见她李柔娘笑了笑,叹道:“就知道瞒不过你,从小到大,就喜欢去你外公家,那一起走吧!”
“你不等爹吗?”
“不等他,他这会儿在你爷家呢吧?那边是什么情况?”
殷清瑶摇摇头。
“我也不知道,我跟爹分头行动,到我爷家门口的时候,听见里面有吵架声,我就赶紧回来了。”
“吵什么架?”
她嫁到殷家十来年了,除了林氏动不动就骂人以外,其他人基本上都不吵架,也就逢年过节,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容易拌嘴。
不过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家里就殷乐皓一个小霸王,大家都让着他,大过节的,以殷巧手的脾气,他们也不敢吵架。
以往王氏跟崔氏回来的时候把林氏哄得开开心心的,他们两个就算不对付,明面上也从来不拌嘴,今天是端午节,更不可能吵架了!
李柔娘很好奇是因为什么事儿吵架。
殷清瑶一脸笑意,故意不跟她说。
“等晚上回去,你问问我爹,我可什么也没听到!”
李柔娘每天晚上回来都会熬夜做针线活,赶在端午节前把衣服做出来,今天两人都穿着新衣裳,走在山路上。
李秀才家在上店镇西局村,从板蚕村出来走一段山路,还得翻几个山头,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西局村。要是沿着官道走的话,估计还得走一个时辰。
今天还是阴天,倒也不算热。李秀才自己一个人在家,闲来无事就办了个学堂,收几个小子读书写字。
端午节放学早,中午放了学,下午给孩子们放半天假。他是宣统五年加恩科考出来的秀才,书也读了不少,但是去开封府考了两次都没考上,家里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以后就安心地在村子里办学堂,收的束脩,加上每月从朝廷里领的银子,他就一个人,顾着自己绰绰有余。
李秀才自己扫了扫地,把学堂的门锁上,转身看见自己女儿和外孙女儿俩人站在学堂门口,高兴地合不拢嘴。
“你们怎么来了!”
李柔娘手里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放了粽子和鸡蛋。
“爹,我都好几年没回来过了,来看看您老人家,给您送点自己包的粽子!”
“好好,快回家里!”
殷清瑶喊了声外公,距离上次见面有半个多月了,李秀才瞧着她的脸色比之前红润,个头好像也长了点儿。
“我去买点肉,回家给你们做饭!”
古代读书人基本上都不进厨房,不是说君子远庖厨,他们自恃身份,不屑于做这些事情。李秀才到村口买了肉,又打了点雄黄酒,一手提着肉,一手提着酒,回到他住的院子。
“柔娘,给我们清瑶先泡点儿茶喝,茶叶还在上屋的柜子里放着。”
说着话,他熟练地推开厨房的门,舀了水把肉洗了。
李柔娘闷上一壶茶水,过来把他推出去。
“我来,您去上屋歇着,茶已经给您泡好了!”
李秀才不肯走。
“你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我来做饭!”
他已经被李柔娘推到厨房门口了,手里的菜刀也被夺了。
“您炒的菜咸的要命,还是我来吧!”
李秀才最终没能争过自己的闺女,只好从厨房出来,洗了手招呼着殷清瑶去上屋喝茶。一进家门,殷清瑶就发现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屋子里的东西虽然旧,却干干净净。
上屋的桌子上摆着茶壶和一包点心,还放着他们拿过来的篮子。
李秀才把点心打开摊在殷清瑶面前,裹满白糖的果子疙瘩看起来牙就疼。
“这是学生送来的,你尝尝,我记得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甜食。”
殷清瑶捏了一个咬了一口,实在是太甜了。
想起来李柔娘好像有两个哥哥,也就是说她是有两个舅舅的,但是记忆太过模糊,现在看来李秀才好像是一个人生活的。
“外公,舅舅呢?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舅舅还给我糖吃,现在都快忘了他们长什么样子了!”
提起自己的两个儿子,李秀才叹了口气。
“你大舅老早就从军去了,到现在也没消息,不知道还活着没有。你小时候见过的应该是你二舅,他在汝宁府的酒楼里给人家当账房先生。我本来想让他们读书,但都不是读书的料,我也就没再逼他们。”
“你二舅忙的连过年都不回来,我这边忙完了,就去府城看看孙子孙女,看完就回来,我也不在那儿讨人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