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作者:康贻祥    更新:2021-11-29 01:10
  后来一算账,每台亏本40元。但他们却认为,“暂时亏本是小账,守信用赢得客户信任,才是一笔大账。”
  到了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外贸公司安排他们在20天内完成五万件钢镐的出口任务。这项超过了该公司的生产能力的任务困难很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又另外追加了15000件。
  为了企业信誉,他们发动职工加班加点,不讲条件,终于按期将货物发往青岛口岸,保证了交货期。由此不难看出山东商人任劳任怨、讲求质量的精神和作风。
  现在,他们凭借质量高、价格优、讲信用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绞肉机、钢镐生产厂家。
  重质量,讲信誉,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山东海尔集团的成功秘诀,如今海尔已经进入了世界500强的殿堂。而著名的“12?6铁锤砸冰箱”事件就说明这一点。
  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仅是一个集体小厂,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守着一个烂摊子的600名职工,人心涣散。在连换三任厂长仍然“病入膏肓”的困境之下,1984年12月,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位置上,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这个小厂的厂长。对那时的张瑞敏来说,这绝对是一种“临危受命”。
  张瑞敏以企业发展首重质量,讲信誉为出发点,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如今,“12?6铁锤砸冰箱”事件和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质量与品牌的故事。
  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今天,海尔已站到当代世界家电产业的前沿,海尔产品如繁星落地,洒满全球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集团非常珍视企业的信誉,建立了独特的质保体系,以优秀的服务和对顾客的承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
  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概括起来,就是长途贩卖和坐地经商的商业经营方式,讲求信用的商业道德以及规范的商业行为。
  第99节:后记
  第99节:后记
  参考文献
  冯梦龙.著智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赵文禄主编著.老规则:中国历史上赢取人心的智慧.北京:民族出版社
  刘伯温著.唐汉译注.郁离子.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李光斗著.商战兵法:新36计全书.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李放著.机会决定成败.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王俊峰主编.逆境不败36计.北京:九州出版社
  左夫编著.我思我在.北京:金城出版社
  吴光远编著.敢想敢做.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南怀谨著.老子他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刘烨编著.人生金布局.北京:金城出版社
  康敏著.态度决定人生.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刘庭华著.谋略通鉴.北京:红旗出版社
  毛贵民著.二十五史.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93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教科书,它是由无数的牺牲和失败所凝聚而成的,历史对于后人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但历史本身总给人某种悲壮的色彩。在历史的长河里,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最终会消逝,但它们的教训经过时间的沉淀会越来越清晰。这种清晰不只是对历史的反思,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的教训中感悟,因为很多过错和失败往往只能有一次,历史是不会允许重来的,我们没有时间或许说没有更多的生命去体会所有的过失。
  白寿彝说过:“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未来。总之,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弗兰西斯?培根也说:“读史可以明智。”读历史让人明白的道理就是要善于汲取教训,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古人说“前车之鉴”也即这个意思。而笔者学识粗浅,不足荷任,因此借历史题材演绎使我诚惶诚恐,难免疏漏。
  本书的写作前后历时一年多。当然,对于一部作品来说,这是非常仓促的,初步完成之后,内心亦很不安,虽然得到出版社编辑的耐心指导和矫正,相信还有很多错漏。本书虽然缺乏厚重的时间去提炼,但我要厚颜说的一句话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理由不是自我标榜,而是要感谢我的姐姐康贻秀和哥哥康贻岗,他们在我上初中时就开始经营图书,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才有可能长时间阅读那么多的书籍,并且写了一些读书笔记,使我如今写作时对历史材料虽然不敢说信手拈来,但都在大脑里有模糊的印象,查阅资料时便有迹可寻。
  本书不同于小说,需要大量引证历史记载和后人的评述。在引用资料时,不得不感谢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默默贡献的辛勤笔耕者们,是他们的积累才让我完成此书成为可能。本书引用了很多资料,这些资料的出处很多现在都已经难以查证,希望原作者见字后与本人联系(Tel:010-87932003,E-mail:kkkyx@sohu.com),在此先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外,本书如今草率付梓的理由还是前面那句话——“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什么“覆辙”呢?这就是本“读史”系列丛书的策划和出版过程。
  两年多前我就在策划《读史学做人》、《读史学做事》、《读史会管理》、《》,可是当时合作方缺乏魄力和实力,只选择了其中一本,其余我还在创作过程中。可是到2004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时,我无意中发现《读史学做人》、《读史学做事》已经有人捷足先登,成书都已经“闪亮登潮了,其装帧设计都比我的合作方更雅致和更有档次,使我吃了一惊,同时内心又有“英雄所见略同”的骄傲感,可是这些最终都被一种遗憾所取代。
  后来《读史学做人》、《读史学做事》热卖,上畅销书排行榜,更促使我加快创作的进度。2004年底,《读史会管理》随即出版。本书则到如今才基本完成。
  在创作中,本书首先得到同事尹祥智的臂助,其次是编辑杨婕、陈前进的耐心指教并提出很多宝贵建议,使本书进一步完善,在此也深表谢意。虽然如此,书中如有对历史材料引用失误和表述错误,其咎在我,望读者诸君谅解。
  康贻祥
  2005年5月于北京大兴295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http://Www.Qisu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