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作者:康贻祥 更新:2021-11-29 01:10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清康熙也说,“晋风多俭,积累易饶。”顾公燮也将之概括为:“山陕之人,富而若贫。”
据记载,徽商治家多节俭,而喜欢积蓄财富。家产不丰者,每日仅吃两顿;富家吃三顿,但也只是薄粥,客人来了不请吃饭;家中也不备车马;妇女尤以节俭闻名,家虽富,但吃饭数月不见鱼肉,每天晚上纺纱织布,织机之声邻里相闻。富商之子弟赴京赶考,身穿粗布短衫,赤脚穿草鞋走路,以一伞自携,节省车马之费,初看以为农家贫寒之土,细细问来方知皆有千万金家产。
第33节:节俭与成本的聚变效应
第33节:节俭与成本的聚变效应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一来,面子往哪儿搁?”的确,中国商人有许多不仅自己要讲面子,也要给别人面子。比如和中国商人打交道,很注重接待规格,接待规格越高,那就算是对方商人给足了面子,这笔生意就算是搞定了。
谈生意的时候面子是要一些的,但是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千万不要过于铺张。就算是1999年香港风云人物的李泽楷,也不会把平时用来招呼生意伙伴的一架价值1000多万港币的滑翔机用于自己的享乐。如果说,谈生意需要面子上过得去的话,那么生意场下的私生活面子又有多大用处?关于这一点,李泽楷、李成枫等人的例子更能反映出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999年5月,李泽楷的身价已经升到几十亿港币,在接受《亚洲周刊》的记者来访时,他手上戴一只Swatch手表,脚上穿一双俗称“白饭鱼”的鞋,这种鞋在香港遍布街巷的便民超市连锁店中随处可见,一般只售15港币。李泽楷通常穿便服,斜纹裤,除非正式场合,为表示对主家的尊重,他才会穿礼服。参加《南华早报》与DHL举办的杰出商业人士成就奖颁奖会他也没有打领带。对日常饮食,他更是持一种喂饱肚子便罢的快餐风格。
新加坡报王李成枫,1909年出生在福建南安,祖父是清朝末年的武举人。他从小就被父母送给膝下无儿的舅舅当养子,没有受过系统化的正规教育,只是在乡村的私塾中念过几年书。
1927年,为了寻找更适合谋生创业的地方,李成枫孤身一人下南洋,冒险来到新加坡闯世界。面对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年仅18岁的李成枫并未因举目无亲而打退堂鼓,反而凭借他的一身好力气,不辞劳苦地开始了“挣钱糊口——攒钱创业——捞钱耀祖”的辛苦拼搏。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爱国华侨陈嘉庚的鞋厂里充当卫生巡察员,每月虽只挣十几元但却能攒下8元钱,这种把自己的一切开销降低到极限的做法,真可以称得上是“抓个蚊子炒盘菜,捕个跳蚤煮碗汤”。后来,他又在民信汇兑行干月薪20元汇兑的活计,工作之余他还想方设法寻找第二职业,他凭自己拉电线的手艺每月有150元钱的额外收入,因此他曾无比自豪地说:“当时一名银行经理的月薪,也只不过50来块钱而已。而我的分内和分外收入加起来,比银行经理的月薪5倍还多。”
与勤劳相连,节俭是商人精神中的重要一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是最古老的训诫,“克勤于帮,克俭于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不勤不得,不俭不丰”,已成为创业者的座右铭。尤其晋商,“俗尚勤俭,有陶唐氏之遗风”,“善殖利于外”,“晋俗勤劳朴素,勤劳易于进取,朴素易于保守。故晋之人长于商,东辙马迹遍天下”。(伏老人《康熙南巡秘记》)勤俭两者相至为用,于商尤宜。
李成枫的成功在于“多挣少花勤积攒,细水长流终有钱”,其实就是勤俭两者把握的结果。俭以节支,勤而且俭才能裕财致赢,否则,用之无节,犹如漏后不堵,必致财源流失。由此可见俭字之至关紧要,勤俭两者不可偏废。
节俭与成本的聚变效应
美国亿万富豪保罗?盖蒂说:“全心全意地注意即使是最细枝末节的地方,不失去替自己或工作的公司减低费用的机会,这就是致富的诀窍。”此话说明在经商中,应力主节俭,减少开支,从中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002年2月底,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2002年全球富豪榜,沃尔顿家族5人的资产总值共上涨了98亿美元,创下1029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让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而沃尔玛的创造者山姆?沃尔顿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当《福布斯》宣布山姆为美国第一富翁时,那些追踪他的新闻记者们发现,有亿万家财的他却驾着一辆老旧的货车,戴着印有沃尔玛标志的棒球帽,仍在小镇街角的理发店理发,在自家的折扣百货店购买便宜的日常用品,出差时总是尽可能在中档旅馆与他人共住一个房间,外出就餐也只去家庭式的小餐馆……
第34节:增加一分钱的利润
第34节:增加一分钱的利润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海外诸多创业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节俭的品格反映到生产经营管理中,就是对成本的节约,成本的节约就意味着产品利润空间的拓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所以,我们说节俭与成本会产生聚变效应,即节俭会导致成本最大限度的控制。这一点也只有商人才能做到。
吴天恩,祖籍中国,1928年在菲律宾出生。他在70年代已有两家大银行的控股权了,即华丰银行(FamilyBank)和亚美岛屿银行(InsularBankofAsia&America)。后来他认为在菲律宾当时的环境下不宜再经营银行,于是将两家银行的股权出售,移居到美国加州。
但是,吴天恩在菲律宾拥有大量地皮。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采用“俭成术”利用这些地皮发展房产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吴天恩的“俭成术”,即千方百计降低其房产的成本,以最快的速度把投入资本回收的策略。
节俭,在实际应用中有诸多含义。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又说:“俭,德之共也。”也将其视为最高的美德。隋朝王通在其《文中子?关朗》一文有说:“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亡也。”将其列为人才成功之道。综观古今中外历史,“俭”是一个闪光的字眼,频频展示出历代哲人学者修身立业的高见,体现出黎民商贾持家致富的经历。
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错综复杂,情况变化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投入”与“产出”问题,并以两者之比论成败。“投入”大于“产出”的经营,必然是失败;而“投入”少,“产出”多,则为成功。当然,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这个结论又增添了新的内容:随着生产费用的提高,产出会相应减少;随着营销方式的变迁,会导致成本的相应上涨……
如果经营者以节俭的方式避开成本上涨的因素,使产品价格大体保持原有水平,则会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所以说,节俭是企业磨砺韧性、以应环境之变的重要措施,亦是企业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增加一分钱的利润
世界船王、著名商人包玉刚曾经有一句名言,他说:“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许多海外商人们也正是守住了这一优良品格,才使得他们不断地走向成功。
有人曾嘲笑包玉刚不算是一个真正的船王,只是一个银行家。这句话讲对了一半。包玉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船王,因为他摒弃了(或者说根本没有遵循)老一套的做法,而是用他银行家的作风、方法去管理他的船队,这种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做法,却取得了成功,时至今日,又有谁敢说他不是真正的船王?
包玉刚认为,把船租给用户,主要的问题是确定船在满负荷工作进行时的最多天数,以此来确定一个固定的和可预期的延期赔偿款项,以使合同双方满意。包玉刚还努力提高旧船的操作等级以取得更高的租金,并降低燃油和人员的费用。
也许是银行家出身的缘故,包玉刚对于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特别重视。他一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耗费公司一分钱,他总是说:“不要跟那些与花费目标有关系的人一起休息。”他也不允许管理技术方面工作的负责人直接向船坞支付修理费用,原因是“他们没有金钱意识”。
直到包玉刚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王国,他的这种节约的习惯仍然保留着。水手们形容包玉刚是一个“十分讨厌浪费的人”。
一位在包玉刚身边服务多年的高级职员回忆道:“在我为他服务的日子里,他给我的办事指示都用手写的条子传达。用来写这些条子的白纸,都是纸质粗劣的拍纸薄纸,而且如果写一张一行的窄条子,他会把写的字撕成一张长条子送出,这样的话,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也可以写三四张‘最高指示’。”
一张只用了白纸五分之一的条子,不应把其余部分也浪费掉,这就是包玉刚“应省则时的原则。
第35节: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35节: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凡白手起家事业有成的商人们,也许都有这种“孤寒”的习惯吧!台湾富豪王永庆开始的时候卖1斗米只赚1分钱,利润低微。
据记载,徽商治家多节俭,而喜欢积蓄财富。家产不丰者,每日仅吃两顿;富家吃三顿,但也只是薄粥,客人来了不请吃饭;家中也不备车马;妇女尤以节俭闻名,家虽富,但吃饭数月不见鱼肉,每天晚上纺纱织布,织机之声邻里相闻。富商之子弟赴京赶考,身穿粗布短衫,赤脚穿草鞋走路,以一伞自携,节省车马之费,初看以为农家贫寒之土,细细问来方知皆有千万金家产。
第33节:节俭与成本的聚变效应
第33节:节俭与成本的聚变效应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一来,面子往哪儿搁?”的确,中国商人有许多不仅自己要讲面子,也要给别人面子。比如和中国商人打交道,很注重接待规格,接待规格越高,那就算是对方商人给足了面子,这笔生意就算是搞定了。
谈生意的时候面子是要一些的,但是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千万不要过于铺张。就算是1999年香港风云人物的李泽楷,也不会把平时用来招呼生意伙伴的一架价值1000多万港币的滑翔机用于自己的享乐。如果说,谈生意需要面子上过得去的话,那么生意场下的私生活面子又有多大用处?关于这一点,李泽楷、李成枫等人的例子更能反映出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999年5月,李泽楷的身价已经升到几十亿港币,在接受《亚洲周刊》的记者来访时,他手上戴一只Swatch手表,脚上穿一双俗称“白饭鱼”的鞋,这种鞋在香港遍布街巷的便民超市连锁店中随处可见,一般只售15港币。李泽楷通常穿便服,斜纹裤,除非正式场合,为表示对主家的尊重,他才会穿礼服。参加《南华早报》与DHL举办的杰出商业人士成就奖颁奖会他也没有打领带。对日常饮食,他更是持一种喂饱肚子便罢的快餐风格。
新加坡报王李成枫,1909年出生在福建南安,祖父是清朝末年的武举人。他从小就被父母送给膝下无儿的舅舅当养子,没有受过系统化的正规教育,只是在乡村的私塾中念过几年书。
1927年,为了寻找更适合谋生创业的地方,李成枫孤身一人下南洋,冒险来到新加坡闯世界。面对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年仅18岁的李成枫并未因举目无亲而打退堂鼓,反而凭借他的一身好力气,不辞劳苦地开始了“挣钱糊口——攒钱创业——捞钱耀祖”的辛苦拼搏。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爱国华侨陈嘉庚的鞋厂里充当卫生巡察员,每月虽只挣十几元但却能攒下8元钱,这种把自己的一切开销降低到极限的做法,真可以称得上是“抓个蚊子炒盘菜,捕个跳蚤煮碗汤”。后来,他又在民信汇兑行干月薪20元汇兑的活计,工作之余他还想方设法寻找第二职业,他凭自己拉电线的手艺每月有150元钱的额外收入,因此他曾无比自豪地说:“当时一名银行经理的月薪,也只不过50来块钱而已。而我的分内和分外收入加起来,比银行经理的月薪5倍还多。”
与勤劳相连,节俭是商人精神中的重要一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是最古老的训诫,“克勤于帮,克俭于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不勤不得,不俭不丰”,已成为创业者的座右铭。尤其晋商,“俗尚勤俭,有陶唐氏之遗风”,“善殖利于外”,“晋俗勤劳朴素,勤劳易于进取,朴素易于保守。故晋之人长于商,东辙马迹遍天下”。(伏老人《康熙南巡秘记》)勤俭两者相至为用,于商尤宜。
李成枫的成功在于“多挣少花勤积攒,细水长流终有钱”,其实就是勤俭两者把握的结果。俭以节支,勤而且俭才能裕财致赢,否则,用之无节,犹如漏后不堵,必致财源流失。由此可见俭字之至关紧要,勤俭两者不可偏废。
节俭与成本的聚变效应
美国亿万富豪保罗?盖蒂说:“全心全意地注意即使是最细枝末节的地方,不失去替自己或工作的公司减低费用的机会,这就是致富的诀窍。”此话说明在经商中,应力主节俭,减少开支,从中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002年2月底,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2002年全球富豪榜,沃尔顿家族5人的资产总值共上涨了98亿美元,创下1029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让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而沃尔玛的创造者山姆?沃尔顿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当《福布斯》宣布山姆为美国第一富翁时,那些追踪他的新闻记者们发现,有亿万家财的他却驾着一辆老旧的货车,戴着印有沃尔玛标志的棒球帽,仍在小镇街角的理发店理发,在自家的折扣百货店购买便宜的日常用品,出差时总是尽可能在中档旅馆与他人共住一个房间,外出就餐也只去家庭式的小餐馆……
第34节:增加一分钱的利润
第34节:增加一分钱的利润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海外诸多创业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节俭的品格反映到生产经营管理中,就是对成本的节约,成本的节约就意味着产品利润空间的拓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所以,我们说节俭与成本会产生聚变效应,即节俭会导致成本最大限度的控制。这一点也只有商人才能做到。
吴天恩,祖籍中国,1928年在菲律宾出生。他在70年代已有两家大银行的控股权了,即华丰银行(FamilyBank)和亚美岛屿银行(InsularBankofAsia&America)。后来他认为在菲律宾当时的环境下不宜再经营银行,于是将两家银行的股权出售,移居到美国加州。
但是,吴天恩在菲律宾拥有大量地皮。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采用“俭成术”利用这些地皮发展房产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吴天恩的“俭成术”,即千方百计降低其房产的成本,以最快的速度把投入资本回收的策略。
节俭,在实际应用中有诸多含义。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又说:“俭,德之共也。”也将其视为最高的美德。隋朝王通在其《文中子?关朗》一文有说:“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亡也。”将其列为人才成功之道。综观古今中外历史,“俭”是一个闪光的字眼,频频展示出历代哲人学者修身立业的高见,体现出黎民商贾持家致富的经历。
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错综复杂,情况变化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投入”与“产出”问题,并以两者之比论成败。“投入”大于“产出”的经营,必然是失败;而“投入”少,“产出”多,则为成功。当然,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这个结论又增添了新的内容:随着生产费用的提高,产出会相应减少;随着营销方式的变迁,会导致成本的相应上涨……
如果经营者以节俭的方式避开成本上涨的因素,使产品价格大体保持原有水平,则会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所以说,节俭是企业磨砺韧性、以应环境之变的重要措施,亦是企业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增加一分钱的利润
世界船王、著名商人包玉刚曾经有一句名言,他说:“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许多海外商人们也正是守住了这一优良品格,才使得他们不断地走向成功。
有人曾嘲笑包玉刚不算是一个真正的船王,只是一个银行家。这句话讲对了一半。包玉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船王,因为他摒弃了(或者说根本没有遵循)老一套的做法,而是用他银行家的作风、方法去管理他的船队,这种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做法,却取得了成功,时至今日,又有谁敢说他不是真正的船王?
包玉刚认为,把船租给用户,主要的问题是确定船在满负荷工作进行时的最多天数,以此来确定一个固定的和可预期的延期赔偿款项,以使合同双方满意。包玉刚还努力提高旧船的操作等级以取得更高的租金,并降低燃油和人员的费用。
也许是银行家出身的缘故,包玉刚对于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特别重视。他一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耗费公司一分钱,他总是说:“不要跟那些与花费目标有关系的人一起休息。”他也不允许管理技术方面工作的负责人直接向船坞支付修理费用,原因是“他们没有金钱意识”。
直到包玉刚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王国,他的这种节约的习惯仍然保留着。水手们形容包玉刚是一个“十分讨厌浪费的人”。
一位在包玉刚身边服务多年的高级职员回忆道:“在我为他服务的日子里,他给我的办事指示都用手写的条子传达。用来写这些条子的白纸,都是纸质粗劣的拍纸薄纸,而且如果写一张一行的窄条子,他会把写的字撕成一张长条子送出,这样的话,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也可以写三四张‘最高指示’。”
一张只用了白纸五分之一的条子,不应把其余部分也浪费掉,这就是包玉刚“应省则时的原则。
第35节: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35节: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凡白手起家事业有成的商人们,也许都有这种“孤寒”的习惯吧!台湾富豪王永庆开始的时候卖1斗米只赚1分钱,利润低微。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