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作者:康贻祥    更新:2021-11-29 01:10
  吕布背信弃义,使他为人所鄙弃,他不恪守诚信的行径,为世人所痛恨,最终虽然空有一身的本领,却四面树敌,众叛亲离,不得善终。吕布背信弃义的坏名声,使他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最后却落了个无家可归的结局,谁都不肯收留他,就连广揽天下人才为己用的曹操都不用。
  而关羽虽然武功在吕布之下,却受到了世人的敬重,即使素以奸诈著称的曹操对他也是热情款待、再三挽留。曹操看重的就是关羽的忠义诚信。尽管曹操多次诱之于金钱、美女和宝马,并给予高官厚禄,却都没有动摇关羽信守承诺、信守诚信的意志。任凭曹操使尽了各种方式,关羽都没有背叛兄长刘备,没有背叛兄弟三人的桃园盟誓,时刻想回到兄长刘备的身边。尽管关羽在弃曹投奔刘备时,曾经杀死了曹操手下的数员大将,但是曹操还是十分敬重他的忠诚守信。尽管曹操知道关羽是与自己争夺天下的对手刘备的猛将,但是曹操只是让手下人阻拦挽留,并没有下令杀掉关羽。关羽的忠义还表现在他愿意为信守诚信付出生命的代价,在华容道与曹操狭路相逢时,尽管他知道自己已经立下生死状,放人就是违背军令,罪当杀头,但仍自作主张放走了曹操。可就是关羽的这种忠义精神感动了诸葛亮,军师并没有真的要杀他,而是让他戴罪立功。关羽如此讲诚信,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代价,正是这一点而感动了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敌人——曹操。在关羽死后,曹操给予厚葬,并追封了他很高的爵位。
  在我国商业史上,“五金大王”叶澄衷就是“人品即商品”的典型。叶澄衷早年在黄浦江上靠摇舢板卖食品和日用杂货为生。有一天,一位英国洋行经理雇他的小舢板从小东门摆渡到浦东杨家渡。船靠岸后,洋人因事急心慌,匆忙离去,将一只公文包遗失在舢板上。叶澄衷发现后打开一看,包内装有数千美金还有钻石戒指、手表、支票本等。他没有有据为己有,而是急客人之急,在原处等候洋人以便归还。直到傍晚,那位洋人到处寻包不见后才懊恼地返回寻找。不过他没有想到包会在舢板上,更没有想到有船工在等着还他包。洋人打开皮包,原物丝毫未动,不禁大为感动。一个中国苦力竟有如此品德,对外来之财毫不动心,洋人真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他立即抽出一叠美钞塞到叶的手中,以示谢意。澄衷坚持不收,交包后就要开船离去。这位洋人见状,又跳上小船,让叶送他到外滩。船一靠岸,洋人拉他到自己的公司,诚恳地邀请他一起做五金生意,叶签答应了。
  从此,叶澄衷走上商途,在日后的经营中,品德高尚的他赢得了人们的欢迎,叶澄衷也一步步地走上“五金大王”的地位。
  李嘉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自己的创业与成功做了一番真诚的讲解。记者曾经问李嘉诚:“李先生,如果勤与俭是初期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基础的话,那么作为创业之初的企业的关键又是什么呢?”李嘉诚的回答是:“一个企业的开发意味着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要忠诚、有义气。”
  第21节:以德从商
  第21节:以德从商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信”,“人无信不立”;讲究“诚”,以诚待人。西方人也把“诚”、“信”列为资本主义商业精神的重要内容。“诚”、“信”都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之一,“人品即商品”,经商可不能不重视这一点啊!
  以德从商
  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有极佳的军事才华。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他甘与士卒同劳共苦,衣食与俱,深得士卒的拥戴。
  吴起很懂得收揽人心,这在历史上有一个很经典的记载:有一次,吴起军中一位士兵生了脓疮而痛苦不堪,吴起看到这种情况,俯下身去用嘴把脏乎乎的脓血吸干净,又撕下战袍把这个士兵的伤口仔细包扎好,在场的人无不为大将军的举动而感动。
  但无论吴起有多高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水平,我们却要从他的失败来分析他的缺陷,这也是一个商人必须懂得的道理。
  吴起一生四易其主,所到之处都有非凡功绩。他在鲁国为将时,就曾经大破齐师;在魏国为将时,对付强大的秦国,他力拔五城,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向,使得韩赵宾从;在楚国为相时,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国都担心楚国的强大。
  吴起因为了不起的军事才能而与孙武齐名,他著的《吴子》一书与《孙子》合称孙吴兵法。吴起就是这样一个凭着自己的能力走到哪儿红到哪儿的人,但是他在道德品质上却存在很大的缺陷,甚至可以说有点“缺德”,从他一生的多次易主就可以看出。
  吴起年轻时,他家有千金之富,却四处周游一事无成,使家业荡尽,因此遭到世人的讥笑。吴起将笑话他的人杀死30多个,奔逃而出。在与他的母亲诀别时,他说:“我吴起不做卿相之类的大官,绝不再回到卫国。”最终吴起拜曾子为师,在非常讲究孝道的时代,他的母亲去世,他都没有返回家园,为此他的老师曾子与之断交。
  齐国人攻打鲁国时,鲁国国君本想拜吴起为军事统帅。可是当时吴起已经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鲁君心生疑虑。吴起为了达成功名,毅然杀妻解疑以求拜将。鲁国国君起用了他。等到破了齐国的军马后,有人在鲁候面前打小报告,说起吴起求将杀妻之事,吴起畏惧而又投奔到了魏国。
  魏国国君早就听说了吴起的不“德”之名,但又爱惜吴起的军事才能,是否用吴起,魏文侯也犹豫不决。于是魏文侯问大夫李悝:“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李悝回答他说:“吴起贪而好色,但非常会用兵,即使司马穰苴在世也不见得比他强。”于是魏文侯便决定拜吴起为帅。没想到吴起取得了成绩后却跑去和魏相田文论功,因“刚劲自喜”得罪了不少人。有人设计陷害他,魏文侯的儿子武侯也对他心存怨恨,吴起于是不得不再次投奔到楚国。
  楚悼王大胆地接纳了他,并封他为相。吴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为楚国的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他变法的手段过于强硬、时间仓促、缺乏靠山、根基不固而夭折,楚悼王死后,吴起也在同年被楚国贵族射杀并车裂。
  分析吴起辉煌但充满悲剧的一生,不难看出,他的工作能力显然是非常优秀的,他的理论水平也是很少有人能出其右,然而却因他自己个人的德行不修,造成了一生以悲剧收常而就是这样一个道德上有着极大缺陷的人,却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经典论述。
  魏文侯死后,武侯即位。武侯坐船从黄河顺流而下,到了河中间时曾经对吴起说:“这里的山河多么险固,多么美好壮丽呀,这是魏国的珍宝呀1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稳固在于统治者的德业而不在山河的险固。从前,三苗国左边扼拒洞庭湖,右边扼拒鄱阳湖,但他们不修道德仁义,最终被夏毓灭掉了;夏桀的都城,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道在北边,但他不修德政,终于被商汤流放;殷纣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山,右边是太行山,背靠常山,南据黄河,不修德政,被周武王杀死。由此可见,治国在德不在险。如果大王您不修德政,舟中的人都会成为您的敌人呀!”武侯对此观点非常赞同。
  第22节:信誉是获利之源
  第22节:信誉是获利之源
  吴起的这番论述可谓非常生动、非常深刻、非常精辟,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的妙论。可是对于吴起本人来说,这却是他言行不一致的最好证明。由于他自身巨大的人格缺陷,导致他没能用自己的行为来很好的践行自己的理论。
  我们历史上有讲求诚信的传统,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信不立”的训诫,有尾生抱柱的感人故事,有“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的美谈。“仁义礼智信”,“信”居于儒家人生信条的第五位。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实践对于计谋的需要,强化了计谋欺诈,淡化了诚实信用,消解了诚信在人际关系中的价值。不仅如此,这种计谋韬略还从政治军事领域侵入商业领域。不少商人把经商与用兵打仗等同起来,用军事斗争的计谋诈欺手段对待自己的上帝(消费者)和竞争对手,这种做法不但损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而且毫不利己。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商人,应该从现在开始,停止欺骗“上帝”。
  信誉是获利之源
  古时候,有把信誉作为战争武器取得胜利的方法;现在,有把信誉作为商业生存信条的。
  著名军事家刘伯温说:“战争是诈术之一,但是作为战争的统帅却不能以诈术来统领军队。”所以,孟子说:“在军事战争中采用诈术不可损害自己的信誉。”刘伯温对商人不讲信誉更为厌恶,他借《郁离子》之口说:“有人说商人是重财而轻信的人,可是我还不相信,现在我才知道真有这样的人。”孟子也说:“对于商人重利轻信的固有习性和做法不能不小心谨慎。”
  战国时期,商鞅实行变法。为了取信于民,他先做了一件立信的事。为了使百姓相信新法是能够坚决执行的,商鞅在京城南门口树立了一根大木,对围观者说:“要能将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五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