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作者:(美)大卫·麦卡洛夫 更新:2021-11-25 17:29
包括俄国在内的世界 各国均可出入世界各海洋。“我不想在 20 年后因多瑙河的争执再打一场战
争。”他说,“我们需要一个繁荣自立的欧洲。一个垮下来的欧洲对任何一 个国家,乃至世界和平都没有好处。”斯大林说他需要时间来考虑。因而,
杜鲁门现在又将此问题提了出来,抱着乐观的希望。很明显,这对他是重要 的。
斯大林打断了他,宣称:“讨论此问题的时机尚未成熟。”
7 月 25 日星期三,大会休会。丘吉尔准备回伦敦去面对大选的最终结果。 艾登和英国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也准备回去,还有丘吉尔在大选中的对手,羞
怯和少言寡语的克利门特?艾德礼。尽管是炎热的夏季,艾德礼仍穿着三件 套西装,他似乎和所有其他人一样,相信丘吉尔肯定会在大选中获胜,他在
几天后即可返回。
丘吉尔有一个外人所不知的情况,即他的脑子里充满了预兆。他曾做过 一个梦。梦里他发现自己死了,躺在一间空房子里,身上罩着一块白布单。
他告诉莫兰他知道那是谁,因为他从伸出的双脚认了出来。
“真遗憾。”斯大林在那天上午的会议结束时说,当丘吉尔宣布他已无 更多的话可说了。
会后,在塞西林宫前门外,丘吉尔,斯大林和杜鲁门摆好姿势,准备留 最后一次影。当一大群摄影师和新闻摄影记者拍下这一时刻时,杜鲁门以十
足的美国政治家派头站在中间,双臂交叉在胸前,他同时握住两人的手,先 朝一人笑一笑,然后再转向另一人笑一笑。斯大林也禁不住咧开嘴笑了。
次日,从伦敦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工党在大选中获胜,丘吉尔被击 败,艾德礼当选为新首相。几乎没有人能够相信它,但俄国人看起来尤为不
快。莫洛托夫一再追问这怎么可能。他们怎么事先会不知道呢?斯大林又将 会议推迟了几天,而且谁也没再见到他。
先是罗斯福,现在是丘吉尔,杜鲁门私下写道。旧秩序正在成为过去。 他不安地想到,如果斯大林突然“死去”,一场权力之争会把苏联搞得大乱。
“独裁者通常不会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我从此次会议的俄国代表团中看不出 谁能接班。”他对丘吉尔的情感是混杂的,几乎和他是喜欢他的差不多。关
于丘吉尔的情况太糟了,他在写给母亲和妹妹的信中说,但他又说“这对世 界来说也许不会造成影响”,话里的意思是,没有丘吉尔的参与,这样他可
能会与斯大林取得更好的进展。
同一天,7 月 26 日,在太平洋中的提尼安岛,“印地安纳波利斯”号巡 洋舰送去了一颗原子弹的 U—235 部分,绰号“小男孩”。当天晚上,贝尔纳
斯和杜鲁门决定发表波茨坦公告。 公告以杜鲁门、艾德礼和蒋介石总司令的联合声明的措词发表,它保证
日本人民获得人道待遇。他们“作为一个民族不会受到奴役,作为一个国家 不会遭到毁灭”。一旦言论和宗教自由得以确立,一旦日本制造战争的政权
已被除掉,并自由选出一个负责任的、“倾向和平”的政府,占领军即将撤 出。
“无条件投降”一词只在公告的最后一段出现过一次,而且详细说明只 是武装力量,而不是日本民族的无条件投降。除此之外的选择,日本则将“迅 速完全毁灭”。
裕仁天皇的命运是模棱两可的。公告里没有提到他。也没有解释可能采 取什么样的形式使日本“迅速完全毁灭”。
日本无线电监听人员于东京时间 7 月 27 日早晨 6 点收听到了这个公告, 铃木首相及其内阁为此开了一整天会。与此同时,美国飞机在东京和其他 10
个日本城市上空撒下了几百万份翻译打印好的公告传单。
铃木决定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公告只不过是老调重 弹,对此不屑一顾。他说他要“以沉默来扼杀它”。
艾德礼和他的新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于 28 日星期六夜抵达巴伯尔斯 贝格,杜鲁门决意不被这两位“面无笑容的人”所感动。贝文的体重看上去 好像有
250 磅。
艾德礼先生不像胖老头温斯顿那样敏锐,贝文先生相当浮夸,不像个外交大臣
(杜鲁门在给玛格丽特的信中写道)。贝文看上去是属于约翰?L?刘易斯一类的人。 艾登是个完全过于注重形式的家伙。我不喜欢艾登——他把自己看得太高;他对自
己的上司不公平。我确实喜欢老丘吉尔。他像兰格(北达科他州参议员威廉?兰格) 那样健谈,他精通英语,讲半小时话后,他至少得来个一句妙语警句或者也许两个
思想什么的,这些可能要用 4 分钟来表达。如果有人将他的话记下来,这种情况是 很少的,他就停在那儿不讲了。不管怎么说,他是一个大家喜欢的人,而另外的两
人则是面无笑容的人。艾德礼毕业于牛津大学,说话和艾登一样,带有浓重的喉音。 但我听他说话没有什么困难。贝文是个难对付的家伙。他当然不知道你老爸从建筑
行业到煤矿一生都在与这类人打交道。因而,他不是什么新鲜货色。
“等着瞧吧,现在还很难说。”他写信给贝丝道。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 刚到,他发现杜鲁门在俄国人的问题上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情绪,这与代表团
的其他成员形成了对照。哈里曼“非常沮丧”。贝尔纳斯则“急于在俄国人 插进来之前解决日本问题”。陆军部送给总统的全部文电先到距凯撒大街 2
号半个街区的巴伯尔斯贝格陆军机要中心并立即译好,然后再送到凯撒大街
2 号,交给地图室的值班军官,由他们呈送总统。7 月 30 日星期一晚些时候, 又收到一份给杜鲁门的紧急绝密电报并被译了出来,但为了不打扰总统的休
息,直到次日早晨才呈送总统。电报是由华盛顿的哈里森发来的:
格罗夫斯计划的时间表进展很快,现在必不可少的是要在 8 月 1 日星期三之前 得到你批准扔放的声明??
已经到了杜鲁门在原子弹问题上作出最后决断的时候。现在就是这个时
刻。这个决定只有他能拍板。
电报是 7 月 31 日星期二早上 7 点 48 分呈送给总统的。杜鲁门用铅笔在 粉红色的电报纸背面写下批复,字迹大而清楚,然后他交给埃尔西中尉发出:
建议获得批准。准备就绪后即扔放,但不得早于 8 月 2 日。
埃尔西瘦高个子,是个诚挚英俊的年轻军官。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曾获得哈佛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作为一个历史重大转折点的见证人,他说
不清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在波茨坦的那些天里,每件事似乎都是那 么重要。”埃尔西回忆道。给他印象极深的是,杜鲁门“在离开斯大林、离
开波茨坦之前,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情”。现在的任务是尽一切努力在 8 月 2 日前结束工作。史汀生已回到五角大楼。马歇尔准备即日晚些时候离开。
波茨坦会议应该是值得庆贺的。它应该是最和谐、最有希望的三巨头会 议,是历史的分水岭。由于他们的共同敌人、令人憎恨的纳粹已被歼灭,它
标志着同盟国之间产生好感的新纪元。这至少是波茨坦会议的诺言。但事情 并非如此,实际上也没有过多少机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在他们第一天见面的
午餐会上,斯大林曾告诉过杜鲁门,他要像在战时一样,在和平时期与美国 合作,但是,他说和平时期的合作更困难。这一点他们心里都明白,这种潜
在的紧张气氛自始至终都可以感觉到。正如丘吉尔所观察到的,杜鲁门重结 果,轻言谈,每天总要有所收获——杜鲁门说这就是他到那里的目的——他
的耐性越来越小,他似乎觉得他马上就可能成功了。“尽管总是在谈,但我 们还是解决了不少问题??所以你看,我们没有浪费时间。”这就是在丘吉
尔离开之前,他给贝丝的信中写到的。他想要德国的未来能有个满意的解决。 德国是关键,是压倒一切的问题。他希望波兰,东欧和巴尔干各国能进行自
由选举。他希望俄国能尽快参加对日作战。但只有这最后一个问题他感到他 成功了。在其他问题上,他面对的是含糊、拖延和挫折,斯大林不希望在红
军占领的地方接受对他原有的控制有威胁的任何协议。杜鲁门做了不少尝 试,但在他与斯大林之间没能取得多少进展甚至没有进展。
罗斯福会做得更好吗?这一定是杜鲁门多次问过自己的问题。奇普?波 伦认为罗斯福不会很成功,因为由于他个人对与斯大林早期达成的协议的关
心,当他面对斯大林的不妥协态度时,罗斯福会表现得比杜鲁门更加气愤。 对波伦、哈里曼和其他对付俄国人有经验的人来说,杜鲁门做的是不错的。 波伦后来写道:
“在辩论中,他从未失败过,也未显得没头脑和不了解情况。”因为斯 大林和莫洛托夫都没想玩阴谋、耍花招,他们只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路线,
总统在外交方面的缺乏经验毕竟没有太大关系。
争。”他说,“我们需要一个繁荣自立的欧洲。一个垮下来的欧洲对任何一 个国家,乃至世界和平都没有好处。”斯大林说他需要时间来考虑。因而,
杜鲁门现在又将此问题提了出来,抱着乐观的希望。很明显,这对他是重要 的。
斯大林打断了他,宣称:“讨论此问题的时机尚未成熟。”
7 月 25 日星期三,大会休会。丘吉尔准备回伦敦去面对大选的最终结果。 艾登和英国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也准备回去,还有丘吉尔在大选中的对手,羞
怯和少言寡语的克利门特?艾德礼。尽管是炎热的夏季,艾德礼仍穿着三件 套西装,他似乎和所有其他人一样,相信丘吉尔肯定会在大选中获胜,他在
几天后即可返回。
丘吉尔有一个外人所不知的情况,即他的脑子里充满了预兆。他曾做过 一个梦。梦里他发现自己死了,躺在一间空房子里,身上罩着一块白布单。
他告诉莫兰他知道那是谁,因为他从伸出的双脚认了出来。
“真遗憾。”斯大林在那天上午的会议结束时说,当丘吉尔宣布他已无 更多的话可说了。
会后,在塞西林宫前门外,丘吉尔,斯大林和杜鲁门摆好姿势,准备留 最后一次影。当一大群摄影师和新闻摄影记者拍下这一时刻时,杜鲁门以十
足的美国政治家派头站在中间,双臂交叉在胸前,他同时握住两人的手,先 朝一人笑一笑,然后再转向另一人笑一笑。斯大林也禁不住咧开嘴笑了。
次日,从伦敦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工党在大选中获胜,丘吉尔被击 败,艾德礼当选为新首相。几乎没有人能够相信它,但俄国人看起来尤为不
快。莫洛托夫一再追问这怎么可能。他们怎么事先会不知道呢?斯大林又将 会议推迟了几天,而且谁也没再见到他。
先是罗斯福,现在是丘吉尔,杜鲁门私下写道。旧秩序正在成为过去。 他不安地想到,如果斯大林突然“死去”,一场权力之争会把苏联搞得大乱。
“独裁者通常不会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我从此次会议的俄国代表团中看不出 谁能接班。”他对丘吉尔的情感是混杂的,几乎和他是喜欢他的差不多。关
于丘吉尔的情况太糟了,他在写给母亲和妹妹的信中说,但他又说“这对世 界来说也许不会造成影响”,话里的意思是,没有丘吉尔的参与,这样他可
能会与斯大林取得更好的进展。
同一天,7 月 26 日,在太平洋中的提尼安岛,“印地安纳波利斯”号巡 洋舰送去了一颗原子弹的 U—235 部分,绰号“小男孩”。当天晚上,贝尔纳
斯和杜鲁门决定发表波茨坦公告。 公告以杜鲁门、艾德礼和蒋介石总司令的联合声明的措词发表,它保证
日本人民获得人道待遇。他们“作为一个民族不会受到奴役,作为一个国家 不会遭到毁灭”。一旦言论和宗教自由得以确立,一旦日本制造战争的政权
已被除掉,并自由选出一个负责任的、“倾向和平”的政府,占领军即将撤 出。
“无条件投降”一词只在公告的最后一段出现过一次,而且详细说明只 是武装力量,而不是日本民族的无条件投降。除此之外的选择,日本则将“迅 速完全毁灭”。
裕仁天皇的命运是模棱两可的。公告里没有提到他。也没有解释可能采 取什么样的形式使日本“迅速完全毁灭”。
日本无线电监听人员于东京时间 7 月 27 日早晨 6 点收听到了这个公告, 铃木首相及其内阁为此开了一整天会。与此同时,美国飞机在东京和其他 10
个日本城市上空撒下了几百万份翻译打印好的公告传单。
铃木决定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公告只不过是老调重 弹,对此不屑一顾。他说他要“以沉默来扼杀它”。
艾德礼和他的新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于 28 日星期六夜抵达巴伯尔斯 贝格,杜鲁门决意不被这两位“面无笑容的人”所感动。贝文的体重看上去 好像有
250 磅。
艾德礼先生不像胖老头温斯顿那样敏锐,贝文先生相当浮夸,不像个外交大臣
(杜鲁门在给玛格丽特的信中写道)。贝文看上去是属于约翰?L?刘易斯一类的人。 艾登是个完全过于注重形式的家伙。我不喜欢艾登——他把自己看得太高;他对自
己的上司不公平。我确实喜欢老丘吉尔。他像兰格(北达科他州参议员威廉?兰格) 那样健谈,他精通英语,讲半小时话后,他至少得来个一句妙语警句或者也许两个
思想什么的,这些可能要用 4 分钟来表达。如果有人将他的话记下来,这种情况是 很少的,他就停在那儿不讲了。不管怎么说,他是一个大家喜欢的人,而另外的两
人则是面无笑容的人。艾德礼毕业于牛津大学,说话和艾登一样,带有浓重的喉音。 但我听他说话没有什么困难。贝文是个难对付的家伙。他当然不知道你老爸从建筑
行业到煤矿一生都在与这类人打交道。因而,他不是什么新鲜货色。
“等着瞧吧,现在还很难说。”他写信给贝丝道。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 刚到,他发现杜鲁门在俄国人的问题上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情绪,这与代表团
的其他成员形成了对照。哈里曼“非常沮丧”。贝尔纳斯则“急于在俄国人 插进来之前解决日本问题”。陆军部送给总统的全部文电先到距凯撒大街 2
号半个街区的巴伯尔斯贝格陆军机要中心并立即译好,然后再送到凯撒大街
2 号,交给地图室的值班军官,由他们呈送总统。7 月 30 日星期一晚些时候, 又收到一份给杜鲁门的紧急绝密电报并被译了出来,但为了不打扰总统的休
息,直到次日早晨才呈送总统。电报是由华盛顿的哈里森发来的:
格罗夫斯计划的时间表进展很快,现在必不可少的是要在 8 月 1 日星期三之前 得到你批准扔放的声明??
已经到了杜鲁门在原子弹问题上作出最后决断的时候。现在就是这个时
刻。这个决定只有他能拍板。
电报是 7 月 31 日星期二早上 7 点 48 分呈送给总统的。杜鲁门用铅笔在 粉红色的电报纸背面写下批复,字迹大而清楚,然后他交给埃尔西中尉发出:
建议获得批准。准备就绪后即扔放,但不得早于 8 月 2 日。
埃尔西瘦高个子,是个诚挚英俊的年轻军官。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曾获得哈佛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作为一个历史重大转折点的见证人,他说
不清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在波茨坦的那些天里,每件事似乎都是那 么重要。”埃尔西回忆道。给他印象极深的是,杜鲁门“在离开斯大林、离
开波茨坦之前,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情”。现在的任务是尽一切努力在 8 月 2 日前结束工作。史汀生已回到五角大楼。马歇尔准备即日晚些时候离开。
波茨坦会议应该是值得庆贺的。它应该是最和谐、最有希望的三巨头会 议,是历史的分水岭。由于他们的共同敌人、令人憎恨的纳粹已被歼灭,它
标志着同盟国之间产生好感的新纪元。这至少是波茨坦会议的诺言。但事情 并非如此,实际上也没有过多少机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在他们第一天见面的
午餐会上,斯大林曾告诉过杜鲁门,他要像在战时一样,在和平时期与美国 合作,但是,他说和平时期的合作更困难。这一点他们心里都明白,这种潜
在的紧张气氛自始至终都可以感觉到。正如丘吉尔所观察到的,杜鲁门重结 果,轻言谈,每天总要有所收获——杜鲁门说这就是他到那里的目的——他
的耐性越来越小,他似乎觉得他马上就可能成功了。“尽管总是在谈,但我 们还是解决了不少问题??所以你看,我们没有浪费时间。”这就是在丘吉
尔离开之前,他给贝丝的信中写到的。他想要德国的未来能有个满意的解决。 德国是关键,是压倒一切的问题。他希望波兰,东欧和巴尔干各国能进行自
由选举。他希望俄国能尽快参加对日作战。但只有这最后一个问题他感到他 成功了。在其他问题上,他面对的是含糊、拖延和挫折,斯大林不希望在红
军占领的地方接受对他原有的控制有威胁的任何协议。杜鲁门做了不少尝 试,但在他与斯大林之间没能取得多少进展甚至没有进展。
罗斯福会做得更好吗?这一定是杜鲁门多次问过自己的问题。奇普?波 伦认为罗斯福不会很成功,因为由于他个人对与斯大林早期达成的协议的关
心,当他面对斯大林的不妥协态度时,罗斯福会表现得比杜鲁门更加气愤。 对波伦、哈里曼和其他对付俄国人有经验的人来说,杜鲁门做的是不错的。 波伦后来写道:
“在辩论中,他从未失败过,也未显得没头脑和不了解情况。”因为斯 大林和莫洛托夫都没想玩阴谋、耍花招,他们只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路线,
总统在外交方面的缺乏经验毕竟没有太大关系。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