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作者:祝春亭    更新:2021-11-25 17:18
  力图筹建演员工会,为演员争权益,但最终意愿未成。武林中人纷纷向他挑战,以求打败他,取代他做“东方功夫第一人”。不改与靓女交往的嗜好,不时爆出与女星有染的花边新闻。一女演员,爱他欲死,写下一曲催人泪下的“哀歌”……
  李小龙拍完《精武门》,意味着他与嘉禾制片公司契约的终结。稍稍降温的“逐李”游戏再掀热潮,港台的制片公司无一不想把李小龙“逮”到手。
  《精武门》公映后,巨额票房收入进一步证实李小龙是棵摇钱树。于是,“逐李”热潮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当时有家报纸,为这些苦于“逮”不住李小龙的片商出谋献策,说李小龙放弃世界电影圣殿好莱坞不呆,跑来香港,为的是日后赚大钱。因此,谁出得价高,李小龙就跟谁干。就象当时小公司嘉禾打垮大公司邵氏一样,邵氏只肯出两千美元的片酬,而嘉禾出的是7千5百美元!
  其实,“金钱”行动,在《唐山大兄》封机后,早已开始。这家报纸,无疑又为“逐李”热潮火上浇油。
  李小龙一概拒绝这些不曾有过交道的片商们,合作事宜面谈不成,因此也无法进入实质性的片酬问题。
  于是,“金钱”行动提前行动,先期“贿赂”李小龙,只要你得了好处,就应该施以回报,至少应跟我面谈。一些片商,千方百计接近李小龙,向他馈送礼品和钱款。这多是公开场合,给记者抓住了,在报上大肆渲染,说李小龙已接受某某片商的馈赠,已约定日期商谈,准备加盟或串演,一展身手,云云。
  李小龙啼笑皆非。
  最令李小龙哭笑不得的是,他一次收到20万元!大概此公嫌钱少不足以对李小龙形成诱惑,打不动李小龙“待价而沽”的心。
  李小龙对几个武打演员提起此事:“一次,一些人来到我家门口,递给我一张20万元的支票,我问他们,这是什么意思?对方说:‘不要担心,这是一点小礼物。’我并不认识这些人,他们对我来说,全是陌生人。”
  屡屡发生这样的事,使李小龙变得多疑,他觉得事情的,背后还另有阴谋,他不能再相信任何人了。李小龙说:“这是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我不知该相信谁,甚至对我的老朋友也开始怀疑起来了。在这个时期中,我不知道谁会打我的主意。”
  “当人们出了那么多钱——就象上面所说的那样,你不知作如何想法。我毁掉所有支票,但又很难做到这点,因为我不知道他要求的是什么。”
  “当然,金钱是很重要的东西,可保证我们的生活,但并不是万能。”
  李小龙自然不会收下这些“企图不明”的钱款。他听从莲达的建议,按照支票所显示的银行,将支票退回给“物主”的帐号。
  其实,李小龙应很明白这些人的“用心企图”,而这些人,实在是不了解李小龙。
  李小龙想自己干,而不是受雇于他人,这时候,港台片商出再大的筹码,都不能改变李小龙的意志。
  在李小龙的制片公司末运作之前,李小龙在筹划一件将会对香港影业产生巨大影响的大事——组建香港演员工会。
  李小龙回港首次拍片,是在泰国的外景地,条件差且不说,而且香港一惯的拍片制度根本就不把演员当做人。没有休假日,没有日程作息时间,一切由资方随心所欲,仿佛演员是不知疲倦的牛马,是不会说话的机器。一句话,香港的拍片制度是建立在资方榨取最高利润的基点上的,压根就不考虑劳方的正当权益。
  香港演员对此熟视无睹,业已麻木。所以,在拍片中,只有李小龙一人大发牢骚,说好莱坞拍片演员如何舒服,扬言再不改观,他就要罢演抗议。
  李小龙没有这样做,不是他没这个胆量,而是他压倒一切的敬业精神。他总希望他主演的电影早日封机,早日公映,牢骚发过,便又全副身心地投入拍摄。
  李小龙在一篇文章中抱怨道:
  “一拍就是七天,天天都在打,一方面,是会感到疲劳;另一方面,心情也会不大好。我以为,每个星期应该拍五天戏,有两天假期休息。美国拍片就是这样,而且,每天最多拍九个小时。”
  李小龙对一些香港演员同时演几部片子颇有微辞。在美国,李小龙也客串演出,那是在功夫教学之外;在香港,李小龙一概拒绝片商邀他客串演出,使片商很不理解。
  李小龙说:“这里有些明星一天拍三组戏,日夜不停。我以为这是一个不合理的制度。在美国,不会有两部片同时拍摄的,总是拍完了一部再拍第二部,否则的话,精神不能集中,无法好好地去表现角色中的人物,一定会影响到影片的质量。”
  李小龙曾多次指出,以这种方式多赚钱,毫无乐趣。演员应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拍好一部片子。演得成功,片商自然会增加片酬,演员照样可以获取更多的钱。
  李小龙对香港拍片制度的不满,不是单方面针对资方的,也涉及劳方应尽的义务。
  李小龙立志改革香港的拍片制度,宣称要组织香港演员工会,并承诺捐出一笔可观的钱作为活动经费。李小龙的这一号召,使片商感到不安,因为一旦有了工会,他们面对的是强大的集体,而不是单个的人。这样,制片公司获得暴利就没那么便利。
  令人奇怪的是,李小龙这一为演员谋福利、争权益的倡议在演艺界反响冷寂。他们只会私下有所抱怨,而不敢站出来说话;他们宁可被老板认其为义子、干女,而不愿直起腰杆做独立的一员。他们认为:李小龙是过江龙,把事情闹大了,他拍拍屁股就回美国,我们可得遭殃。
  不少演员说:“他回好莱坞还可演戏,我们有哪里可去?”“我指望的是同时串演几部片子,多赚几个钱,李小龙却管得太宽,要砸我们的生意。”
  当然也有演员指望李小龙搞起演员工会,从中获得好处。但李小龙要他们行动时,他们却说不干了,这使得李小龙非常失望。
  李小龙的名气是有足够的号召力的,但事情终末弄成。
  他有着强烈的反叛意识和权力欲望,但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再者,他选错了地方,东方民族深受儒教的影响,内向而善忍耐,习惯把自己的利益寄托于主子的身上,自由民主独立意识淡薄。时至今日,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在经济上已可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肩,而工会的力量及影响,还不及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
  就算李小龙至今活着,他能把好莱坞的工会模式移植于香港吗?
  令人奇怪的是,李小龙一旦成立合股的制片公司,一旦成为资方的一员,便把他昔日竭力为香港演员争取的东西忘到一边。他自然而然地贯彻他曾极为不满的香港拍片制度,要求演职员们跟他一起玩命地干。
  其实并不奇怪,“存在决定意识”——这永远是一条至理。
  成名后的李小龙,被巨大的荣誉所包围,也被无所不在的威胁所笼罩。
  李小龙从小就是好斗好胜之徒,他喜欢挑战,也乐于接受挑战,他能从中获得无以伦比的快感,更重要的是证实了自己的功夫。
  现在,李小龙已被舆论誉为“东方功夫第一人”。他已经坐上东方功夫的巅峰,对他来说,已不存在向谁挑战,而只是“卫冕”。
  在美国,他遇到的挑战无数,结果,都将他们打败了。经过武道哲学的大彻大悟,他跨越了“凡事得以拳头来证实自己”的阶段。他不再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奇·书·网-整.理'提.供],而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有一山高”。
  他厌倦这种无休无止的挑战与比武,而渴望安宁。但如果想得以停止的话,只有他被众多的对手一一打败——这又是他所不甘心的。
  他只有维护这巨大的荣誉。在他坐上功夫巅峰的同时,又坐上了矛盾的巅峰。
  李小龙这才明悟:古代的武林高手为什么常常“真人不露相”,“隐名埋姓”,“遁迹山林”。他们并非对此有什么喜好,或悟识了人生真话,而是环境所迫,随时都会遇到向其挑战的武师。因为打败了顶尖高于,就证明白己是顶尖高手——如自己当初一样。
  李小龙已是不可能匿名隐身了,他不再以拳头来张扬自己的武道,却以电影这一形式更大规模地张扬自己的武道。加之李小龙不懂得谦虚,以唯我独尊口气谈自己的武道,压根就不把香港的武术界放在眼里。李小龙更以蔑视的口吻评价香港的功夫片,作为功夫演员该会作何想法?他们本身就是香港武术界的一员。
  李小龙都快把香港武术界得罪尽了。
  李小龙四面受敌。他们或想战胜这“东方功夫第一人”,以证明白已是“东方功夫第一人”;或想揍一揍这狂妄之士,出出心中之怨气。
  朝李小龙家订电话,除了影迷的崇拜电话,就算挑战电话为多。挑战者说:“你截拳道有什么了不起:敌得过我的正宗少林拳吗?!”“我看你在电影里演的是假功夫,一脚踢穿墙,那墙是马粪纸糊的。你想证明你是真功夫,敢不敢跟我比试?!”“你的功夫是吹出来的:真正有功夫的人,不显山,不露水,哪像你这样!”……
  李小龙置之不理,但有时会愤然说道:“大佬,请你不要如此浅陋,你以为我会答允这无谓的挑战吗?请你收线,我现在需要平静。”
  李小龙曾向一位朋友抱怨说,他现在已无法安宁,他在街上行走时,都得时时提防从后面突然而至的脚步声。
  李小龙当时的处境,酷似一部由葛莱哥利毕克主演的好莱坞影片《枪手》。一位西部最快枪手到了晚年,想寻找一处安宁的地方,享度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