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作者:白兰蒂    更新:2021-11-25 17:11
  同时大筑长城,抵御外来的侵略,让我境内的人民,安居乐业。再罢免了这些个尸位素餐的官员们,我要建立新的制度,通过科考选举文官,同时调整对官员任职、秩爵、考课等成套的制度。我还要制定一部法典,让天下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他是那么踌躇满志,我望着他,不得不承认,至少在这瞬间,我是为他折服,深深的崇拜着他的。这个男人一直收敛着自己的翅膀,隐忍的低下头颅仰望苍天,因为要飞的太高太远,所以什么都能克制,在他宏伟的理想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他是鸿鹄,我就是燕雀,单薄的翅膀在风里面左右摇摆。
  我轻轻问道,“你是不相信那些个长生不老的,那么就算你以后能够成为九五之尊,又能有多少时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可预知。这么多的工程,短短的时间内做完,劳民伤财,完全不与民休息,会让天下百姓多少人恨你入骨。”
  杨广眼睛更亮了,坚定的道,“若我不做这贯通南北的三件事,这天下便不可能真正的统一,因此能做我做,不能做我一样要做。难道,”他转头望着我,挑眉道,“你认为南北连年的征战,死的人便少了?我的时间诚然不多,那就更要马不停蹄的去做,没当上帝王的时间我去做筹划,当上了帝王,我去实施,所有的工程,能同时开就同时开,而我,我要足迹踏遍大隋的每一处地方,还要让我踏过的地方,东西南北,都成为我大隋的国土。”
  我语塞。一时间奇怪的悲喜交集,有些目驰神迷,不由自主的低声问道,“这么多事情,你若只做一件两件,就是秦皇汉武般的人物,可你都做了,就会超过天下苍生能承受的极限。你在史册之上,就会罄竹难书,天怒人怨。所有的史官没有一个会赞美你,他们会侮辱你、谩骂你,甚至会篡改历史的仇视你,难道你不介意吗?在以后千年的岁月中,你就是个独夫民贼,罪恶滔天,残暴昏庸,千古的骂名啊——顺应民意,只做一件,然后安享自己的岁月以及后世的称颂,不好吗?”
  “我不知道,”杨广竟然淡淡的道,“我在做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或者有些事情急了,但是拖延着或者会更糟糕——没人知道以后不是吗?或者以后我去做的时候还会狼烟四起,会有无数的人反叛于我,可那又怎么样?他们都是需要我的,他们将坐在我开启的盛世上大摆筵席,我为之努力的,是缔造一个可以传承的帝国,而不是为了后世那些只会动动笔的人,也没时间去考虑那些个东西。玉儿,我不是不在乎那些个史册的形容,是根本看不起,瞧不上,你懂吗?”
  我不能赞同他,因为悠悠苍生被他的暴虐残害致惨,所有跟他同时代的百姓们,如临人间地狱;可我也不能反对他,因为如同他自己所说,那些个后世高高在上的指责他,羞辱他,蔑视他的人,无不安享着他所做的一切,大运河、官道、隋长城、东都、科举、大业律、以及整治各种行政体制——就好像用刀叉大口啖着一个人的尸体,同时说自己从来不吃人一样。
  只说李唐,单单让魏征篡改了些历史这点,就连我也看不上!黄巢切断运河,大唐王朝几乎瞬间的土崩瓦解,那一条南北的清波,悠悠的蜿蜒千年。
  他说,我一切都是为了以后,那些个评论,我根本瞧不上。他说,我不肯等——同样因为历史不能假设。
  自此,我们便谁也不说一句话,只是靠着,听见彼此呼吸声,听见暮鼓声,看着最后一丝的光芒隐去,看着月亮初上,看着映进来的满地银辉。
  慢慢的我困了,那些个金戈铁马一般的话语渐渐的模糊了,恍惚的,有人把我放倒在床上,掖好了被子,我伸出手,紧紧的攥住了一只温暖暖的大手,莫名的伤感,仿佛是子矜的手,仿佛有人要伤害一个孩子一样,不舍得松手。
  翌日醒来,我整理好自己的衣物,坐在椅子上。杨广去找智觊大师,等他回来,我们便走。
  我喝口茶,满口清香,精神一振。
  接下来,自然是回我家了,想说不去江都,必然是不可能的,试想伤好了些,就要跟随着杨广回去了,这对我来说也是应该的,毕竟想要帮助他稳定江南。至于要做的,我也想好了。
  想到这里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有史可查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乃是大唐时一卷《金刚经》,那么说来,唐之前,雕版印刷就已经有了,而现在天下却没有,我浅笑,若是得罪了历史上被淹没的某位发明家着实对不起了,可实在是形势所需,我不得不盗用一下。
  ————————————————————
  我是颇为欣赏杨广的,或者说迷恋,若要具体地说,可以单开个文来洋洋洒洒谈了——既然下面不够地方,所以这里仅仅是简单交待一句,因为这种很女人的迷恋,即便克制之下,或者仍会偏激,就请各位看官不要过多地苛责啦。
  那个男人,被各种野史误的太多,最可恨的是《资治通鉴》,居然也舍本逐末的依靠小说而不依靠正史。可是正史又怎么说呢?魏征的唐史写了秦王蜀王成亲的日子,杨广成亲的日子都没有任何记录——就知道“用了多少心思”。
  那个男人,好像是著名的好色:我们数数看——在位十五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在长安,不到四年的时间在洛阳,其余的时间都在征讨南巡为南北统一而努力,一个五十岁死去的男人一辈子只有三个儿子:两个是萧皇后所生(萧皇后还育有一女),另一个是跟貌似萧皇后有血缘关系的萧嫔所生——跟圣明的李渊、李世民那18个,22个儿子(还不算女儿)比,不能算好色吧?何况李世民死了死了,还让孟美人陪葬?人殉——实在不算高明。
  那个男人,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人,草菅人命,视所有人为其工具而已——所以我承认我的欣赏是叶公好龙的,这样的人,可以远观,可以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但是,最好不要跟他一个时代。
  我有一些怀疑,最后大隋的灭亡,是否真的是老百姓承受不了了,因为所有的工程都竣工了,怎么杨广死后才大乱?再想象一下当杨广死的时候,种种情景,不由得认为,会不会是一场南北方集团的利益之争呢?代表着关陇集团的杨广沉醉在南方的文化中,亲近南方人,使得关陇集团内部矛盾激化,最终被同样关陇集团代表人的表亲李渊取代了。
  又想,若没有那条悠悠的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没有那条历史上车辚辚马啸啸的官道,在信息流通不畅的年代,缺乏必要的沟通手段,还能缔造出一个如此巨大面积的帝国吗?还能有我们这样一个从来不曾间断的文明古国吗?哈尼斯在帝国与传播里面写道,时间与空间,不同的媒介缔造不同,而杨广的功绩,至少有一点,他使得纸媒传播迅速,从而促生帝国。
  李唐给杨广定号为“炀”,是个顶顶不好的词,李商隐讽刺道,杨广你给陈叔宝定为“炀”,如今自己也被人定义是这个字,九泉之下见了陈叔宝,你能不掩面羞愧而走?我想杨广是不会羞愧的,他九泉之下也一样看不起陈叔宝,李唐给的这个“炀”,根本就是太过于小气。在我心里,杨广是大隋所定的隋明帝。
  历史是最有意思的东西,你似乎总能从里面做各种各样的推理,且没有人能说出答案,在各种典籍资料之间任由自己天马行空,其乐无穷。
  只是今天这章,忽然多了点儿话,随手拈来,不成规矩,缺少逻辑,贻笑大方。而且!很女人的!花痴!嘿嘿,抱歉了:)
  第四卷 江南 第六十二章 调查 (上)
  从天台山返回家,推开门发现,窗明几净,连花木都被修剪整整齐齐。杨广扶着我进屋,没想到多日无人住,却没有一点湿湿的霉味,微微的是院子中传过来的草木之气,让人心情愉悦。
  “这么小,”杨广皱下眉道,“转身的余地都没有。”
  我道,“自然不能跟你的晋王府比,可是两个人住也够了。”我提醒自己,在没有想好是否让他们父子见面,以及可以控制这次见面之前,千万不能透露出子矜的一点点信息,否则依着杨广的性子,一定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查个一清二楚。
  “两个人?”杨广突然抓住我的左手,揪到自己面前,阴冷的道,“你跟谁?”
  我情知挣不脱,也不多用力,叹口气道,“我和唐谦,你以为呢?”
  他缓缓放下我手,所答非所问道,“我不管你是怎么到了这里,跟谁在一起,我会带你走。”
  我斜着看他一眼,没言语。
  “怎么?”他问道。
  “没。”我道,缓步过去,打开柜子,找到茶具,光亮可鉴。到了院里一看,水缸满满的,不由得微笑,左手拿着水瓢正要舀水,忽然的就被杨广从背后夺走,他道,“下人在外面——”
  我打断他,淡淡道,“我说过了,我这里不允许外人进来,你若嫌这里小门小户,大可回去。”
  杨广猛的把水瓢往缸里一扔,清水渐的老高,水瓢从缸下方又晃晃的浮上来。
  我望着他,不发一言。
  僵持了半晌,我探过身,拿起水瓢,却又一下被杨广夺走——他仅仅是做壶水,叮叮当当的,动静搞的天大,青石板的地面上更是湿漉漉的一片片。
  “你会生火?”我惊讶道。
  他冷冷的瞥我一眼,不作声。
  这一日,就在杨广同我莫名其妙的冷战中过去了。他终于是没让一个下人来,但门口留着了一群“便衣”的守兵,这点我也不反对,毕竟只有我们两个还是危险,欲除之而后快的南方人可不止沈南新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