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作者:笛子梧桐    更新:2021-11-25 16:35
  战争中走过来的非洲人民,在停火不久的日子里还难免习惯性地用战争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争端和纠纷,无疑地成为重要的不安全因素。作为一队之长,莫云飞思考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在动荡的局势里求得一方平安。
  事情却正是在莫云飞的担心中发生了。解除武装行动虽然在利比里亚国家范围内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在绥德鲁地区,在中国驻非洲维和医疗队的周边,局部的动荡事情却意想不到的出现了。这一天,等待缴除武器的反政府人员不能接受有关方案和安排,情绪失控,聚众冲击联利团有关组织驻扎在绥德鲁的营地。形势很是危急,因为联利团有关组织所在地距离中国维和医疗队营地不足500米。幸好,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初到绥德鲁时修建的围绕院墙的防御工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起码对心理的稳定起到有强镇静剂的威力。莫云飞指示采取双人双班制度,较平时增加一倍的频率和人员以加强警戒和巡视,指示他们发现情况及时向他汇报。
  莫云飞带领中国维和医疗队在动荡中平稳地过了几天,联利团总司令——一位中将来到医院进行视察,这是利比里亚政府对来自联合国和中国人民的无私支援表示感谢。莫云飞全程陪同中将司令进行讲解,从医院的整体规划、建造、布局和医疗水平向中将作了汇报。利比里亚中将在听取汇报的同时,仔细察察看了医院的诊疗条件和工作流程,不时满意地点头示意。
  中将司令视察结束就要离开中国维和医院的时候,联利团司令一行与全体医疗队员合影留言。司令高度称赞中国维和医院具有一流的人才与设备,并表示如果医院有什么情况,可随时向联利团反映,同时当场指派一位副司令负责有关事情的指挥和协调工作。莫云飞代表医疗队对联利团的关心表示感谢,同时在心里面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有联利团的承诺,驻扎在绥德鲁当地的安全就有了更多的保障。
  办公室里,莫云飞审阅着工作报表,报表显示,该周门诊接诊202人次,其中急诊42人次,当地民众63人次。看到这里,莫云飞感到对当地百姓的服务是卓有成效的,因为老百姓慢慢地理解的支持着中国维和医院。作为一所战地医院,中国维和医院是专门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医疗服务的,但是,面对当地平民的需要,中国维和医院宁可自己辛苦点累点,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就诊和医治。莫云飞以国际主义精神指示更好地为当地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原有住院病人11人,入院4人,出院7人,现有病人8人。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1027项,X-线检查41人次,B超19人次。处方317张,为DDRR解武人员鉴定伤情104人次。门诊接诊AIDS艾滋病病人2例,由于病人要轮换回国,症状轻微,不愿意住院治疗而嘱其回国一定尽快治疗。”报表清晰的显示中国维和医院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开展了全方位的服务,但是,莫云飞在数据中发现没有关于手术的记录,是因为手术小没记录,还是真没有开展手术呢?莫云飞立即通知外科专家、副队长李义明来到他的办公室。
  “李主任,我们这一周没做手术吗?”莫云飞问道。
  “有呀,做了5个清创缝合术,还做了一个阑尾炎手术。”李义明回答。
  “那工作量报表里面怎么没有体现出来?”
  “我去查找一下,看哪里出了问题没有登记上去。”
  李义明退出队长办公室。稍后,他返回办公室向队长莫云飞报告,果然是报表登记人员漏登了,李义明告诉莫云飞他已经对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批评,提醒其工作踏实、认真,数据和统计对于过去的工作有总结作用,对以后的工作有指导作用。莫云飞赞许地点头同意。
  “报告队长!”勤务员站在了门外。
  “请进。”
  “队长,这是联合国文件。”勤务员将一份文件交给莫云飞,莫云飞示意其放在桌上。勤务员退出。
  莫云飞与李义明一起看联合国文件,原来这是联合国的一份通知:第二天联合国官员将来队进行第二次分队携带设备(COE)检查。通知上说,根据联利团计划,联合国将派出4名检查人员,对分队携带设备(COE)进行第二次全面检查。为了保证检查顺利通过,莫云飞与李义明通知队委委员开会,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之后,利用晚点名的时机进行全体动员;然后进行明确分工,部分人员对陪同检查人员的介绍英语作精心准备,另一部分人员根据检查的大类别准备三套应对方案。队长助理汪亮率人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检查、保养,对存在故障的设备,想方设法进行维修,特别是发电车,队里进行了全面检修和保养,确保检查时在无负荷情况下运转。对单兵携带物资进行了补充整理,按联合国单兵要求的22个项目进行了装包。同时,整理了一个集装箱,用木头钉了放物架,并按“三分四定”规定要求认真进行了整理;认真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和环境布置。
  第二天下午,联利团4名官员对中国医疗分队携带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由于准备充分,布置周密,检查顺利获得通过,当联合国官员打出OK的手势对于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的工作表示肯定时,莫云飞与李义明相视而笑,不过有一个人的笑更是发自内心,更是因为莫云飞的笑而笑,这一点莫云飞没有看到,那是张媛,女军医张媛在笑——一种很有幸福感的微笑,一种因为别人高兴而喜悦的笑容。
  正文 第二十二章 英雄无惧
  莫云飞与几位同事为运输分队一班长送行。班长依依不舍地与莫云飞等战友们告别,他心中颇有感慨、深情地对莫云飞说:“莫队长,你们医疗分队是我们的第二个家。队长,我非常感谢您。”班长与送行的莫云飞队长及其他医疗分队战友握手告别,眼里带着泪花说,“到了医疗分队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班长是第三次执行任务来到绥德鲁,每次来到绥德鲁,首先想到的就是前往第四战区司令部大院,因为这里有中国医疗分队驻扎,医疗分队的战友们会给他准备好可口的热饭和热菜;收拾整理好舒适的帐篷让他休息;同时,知道他车途风沙大灰尘重,不管用水多么紧张,总会想办法让他洗一个热水澡,洗去一路的风尘和一身的疲劳。
  班长与运输分队的战友们因运送联利团物资来到绥德鲁时,医疗分队刚进驻绥德鲁不久,还住在帐篷里,板房还在搭建之中。当时,莫云飞心想可不能让长途跋涉的运输分队战友住在条件简陋的帐篷而影响休息。时值利比里亚雨季,天说下雨就下雨,一下雨就不会下小雨。如果没办法为运输分队战友解决住宿问题,那他们就得住在闷热、潮湿的车辆驾驶室里面,可驾驶室实在狭小,脚一伸就出了驾驶室,一翻身就会从座位上掉下来。莫云飞等负责人决定,全体队员都上工地,先完成第一排简易房,让运输分队的战友们先搬进去。
  时间紧迫,简易房必须在十几个小时内完成,而医疗队尚有繁多的医疗任务,但困难阻挡不了中国医疗队的决心。莫云飞亲自带领施工,大家齐心协力,与闷热的天气搏,与“蚊山虫海”拼,上梁、插板、填土、整地,经过顽强的拼搏,战斗提前结束,不到十小时,“战斗”,一排简易的、没有内部装饰的板房准备好了。班长等运输分队的兄弟住进了通风干燥的板房。
  班长感叹:“在绥德鲁,中国医疗分队的弟兄们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温暖、舒适的天空”。
  运输分队在外面执行任务时,面临的两大难题就是睡觉和饮食。每次他们在外面执行任务,睡觉找不到地方,做饭生火找不到木材,有时天空下雨就根本没地方可以用来支起行军锅,更谈不上烧饭做菜。但是,运输分队的战友来到绥德鲁,就用不着为这些事情犯愁了,这里有中国医疗分队在。
  莫云飞领导的医疗分队为了帮助运输分队战友,没条件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前面的紧急搭建板房就是一个明证,而医疗分队给他们准备的热呵呵的面条、可口的饭菜,无不让他们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雷锋精神不能忘记,莫云飞选择在党的生日这天,与李义明、汪亮等一起率领医疗分队全体党员去雷锋生前所在团——工兵分队参观雷锋事迹展室。工兵分队一同在非洲进行维和行动,雷锋当年就是在该团参军。分队队长亲自为大家介绍雷锋事迹,队员们感触很深,深刻地觉得时代虽然不同了,但雷锋精神依然需要,仍然在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第二天,运输分队5位战友到从首都蒙罗维亚来到了绥德鲁。5位战友第一次到绥德鲁,执行完任务后要返回蒙罗维亚。因为路况不好,对道路也不很熟悉,另外,也存在语言交流方面的问题,再加上路上经常出现多股武装组织和散兵游勇进行拦路抢劫。莫云飞队长决定由林之然博士临时充当翻译并负责回送运输分队战友驾车返回蒙罗维亚驻地。
  从绥德鲁到蒙罗维亚全程480公里,土路和较好路况的柏油路各占一半,就因为近一半路程的土路,路况极差,总行车需要12小时以上的时间。接受任务的当晚,林之然早早地休息,争取以充沛的体力去很好地完成任务。睡了一觉醒来,天蒙蒙亮,莫云飞队长和先遣小组的同志们把林之然和运输队战友送到道路旁,再次叮嘱一定要安全返回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