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作者:笛子梧桐    更新:2021-11-25 16:35
  检查组刚一进大门,就对医院的外观赞叹不已,而当他们看见房子四周空地上的毛豆、青菜、美人蕉多姿多彩,一派生机勃勃,在风中摇曳尽显春意,象是列队欢迎他们的到来时,看着身边陪同的莫云飞队长,检查组工作人员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后,检查组的专家们在医院里仔细看了3个小时,在进行检查总结时,检查组长称赞道:“中国维和医院所具备的后勤保障能力远远超出了联合国二级医院的各项标准,随时可以开诊。”权威部门的肯定让队员们无比欣慰。
  ※※※生命是最宝贵的,在战乱刚刚平息的利比里亚,这一点对于莫云飞体会最深刻,因为他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对全对其他59个人负面,此时的利比里亚绥德鲁处处还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在和平环境里对于生命的感受并不是那么深刻,而在战乱环境下更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安全的重要。莫云飞队长因此分外重视安全事项,他不仅要想办法保证医疗队开展好医疗工作,更时刻把队员战友们的安危放在心中。
  医疗队营区周围虽有真枪实弹的他国维和士兵把守,但莫云飞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在队内加强防范措施,实行24小时双班制,日夜不停地加强营区的巡逻、警戒,确保大家的安全。随着联合国解除武装行动在绥德鲁第四战区开始进行,当地局势日益复杂,整个城市笼罩在异常紧张的氛围中,装载着联合国武装警察的装甲车在门前不停地驶过,直升机在头顶盘旋,为的是预防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返乡人员的增多,使整个城市的人口开始密集起来,不再是刚到时的人烟稀少。针对这个局势,莫云飞组织制定了多种战备方案,其中标志性的举措就是在营房和院子的围墙之间修建一排防御墙。
  修建防御墙的工作得到了中国工兵分队的大力支持。工兵分队从营区外拉来许多车足够用的黄土。然后,在一天匆匆吃过午饭后,莫云飞组织大家开始行动。大家套上长袖迷彩服,戴上草帽,以抵挡利比里亚正午强烈的紫外线。轰轰烈烈开始修筑工事,将土装入沙袋搬到围墙边。男军人力气大,挥锹铲土;女军人将编织袋一个个撑开接土,大家自由组合,二人一组,配合得相当默契。营区里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铲土的铲土、撑袋的撑袋、搬运的搬运。队员们主动参与,哪里有活,就往哪里去。大量的体力消耗、高强度阳光的猛烈照射,很快个个汗流浃背,满面通红。可是军人们劳动热情不亚于赤道边灼热的骄阳,谁都不愿落在后面,一个一个比着干。女军人个小力小,但并不甘于落后,时不时地有人拿起铁锹,为男军人分担一些。劳动间隙,她们又从宿舍及时地拿来了牛奶、果汁给大家补充体力。当下午上班时间到了时,队里的医生护士必须上班了。劳动了一中午,虽然很累,但大家匆忙洗了把脸,又精神抖擞地投入了各自的医疗工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医疗卫勤保障服务是维和医疗分队的本职工作,给每个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他们当然的职责。
  经过几天的加班加点,一条长40来米,宽1米,高1.5米的防御墙建成了。防御墙立在了那儿,是一堵安全之墙,是一堵团结努力奋斗的墙,是军人队员们晒黑的皮肤、是手上的老茧、水泡及浑身的泥巴加汗水。
  正文 第十八章 搭帐篷种蔬菜
  莫云飞看着维和医疗分队防御墙的胜利完工,心里的重负一下子减轻许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地修好了防御墙,固然是因为有了中国工兵分队的强力支持,但是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维和医疗分队能征善战,富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些正是远离祖国来到非洲进行维和医疗所需具备的优良品质。望着这个小长城般的防御工事,莫云飞无限感慨,思绪万千。
  一年前的“五一”国际劳动节,“非典型性肺炎”在中国大地无情肆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灰色记忆,也给了白衣战士们意志和奉献精神的考验。莫云飞当时主管医院非典防治工作,从领导层面作好了集体应对非典型性肺炎的各项准备,随时响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政府的号召,成建制派遣医务人员去非典型性肺炎重灾区北京支持抗击非典工作。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英勇抗击下,非典形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得到良好遏制,受到国内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今年的五一节,莫云飞带领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在异国他乡的非洲利比里亚度过,同样是一个难忘的“五一节”,一个热火朝天、名副其实的劳动节——和队员们一起在利比里亚辛勤劳动了一整天!那是刚刚到达——绥德鲁,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说是空白,一方面马上要开展医疗就诊工作,另一方面又要紧锣密鼓搭建临时住所。莫云飞带领全体队员在五一节前刚到绥德鲁就着手准备前期工作,而五一节日这天的工作正好是自然的延续:搭建帐篷!
  这天一大早,莫云飞等全体男军人率先投入到紧张的体力劳动中,和骄阳开始了特殊的较量。利比里亚五月份就进入雨季,为避免帐篷进水而重蹈在蒙罗维亚经历过的“水深火热”的生活,莫云飞决定不惜多花点力气,将帐篷的地基垫高,这样就可以减少雨水进入帐篷的机会,也就不用再在夜里“抗洪”了。这事情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轻松。因为临时帐篷地处一片凹凸不平的草坪,首先得把草坪给整理平整,然后挖一条排水沟,同时将挖出的泥土用来垫高帐篷的底基。整个临时帐篷面积不小,要完成这些建筑内容自然不是容易的事情。
  莫云飞和队友们在烈日下挥动着铁锹、镐头,脸上毫无畏惧的表情,汗如雨下。他们一锹锹、一镐镐地将泥土堆成了4个约40平米大小的长方形,再以空油罐做夯石将松软的地基压实,随后用木板将每个边拍得整整齐齐。地整平之后接着就是将帐篷展开,展开帐篷不是单纯的体力活,需要动脑筋想诀窍,幸好,汪亮这方面的经验,他在国内进行过多次海上军事训练,搭建帐篷也是海上军事训练的项目之一。当然,搭帐篷最需要具有团结精神了,如果没有齐心协力、统一指挥,甭说将帐篷搭建好,恐怕还没撑开就会由于用力不当弄折了支撑棍,莫云飞无疑是最佳指挥官了,他将男同胞们分成4组,每组一人专门负责喊口令协调各个方位的动作进度,其余6人分别抓着帐篷的六个着力点,和着口令一起用力往后撑拉,当帐篷敞开至大致模型时另两人以最快的速度钻进帐篷里面、用支撑棍将帐篷顶高高顶起,这样帐篷的四周由于重力的缘故将形状自然撑好,再辅以铁桩将帐篷固定稳妥。在莫云飞的总指挥及汪亮等的协助指挥下,整个工作进展顺利,没费多大工夫,4个帐篷就拔地而起。
  搭建帐篷完成后,每个男军人都变样了:满脸通红、汗流浃背,头发湿得就象是刚刚淋了雨似的,那是非洲赤道烈日的“丰功伟绩”,曹泰春等几个年纪轻的军人手上布满了水泡,个别的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差点中暑,幸亏莫云飞发现及时,将他们劝开休息,采取在阴凉处补充水份等预防措施,女同胞们及时送来人丹、霍香正气水,综合性的防治手段避免了施工意外。
  莫云飞深知以劳动的形式来欢度劳动节对于维和医疗分队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远在异国他乡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友爱团结,是军人作风和光荣的战斗精神。
  莫云飞在与李义明、汪亮等商量后,决定进行到达绥德鲁后的第一次庆祝会餐。决定下来后,肖丽等女军人向队长表示,请男同胞们休息,他们女军人进厨房帮炊事班的同志一起准备丰盛的晚餐——既是犒劳能干的全体队员,也是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平时每餐只有1道菜,会餐当然就丰盛多了,五菜一汤:酱鸭、木薯、小鱼干、鱿鱼干,也是医疗分队到利比里亚后吃的最丰盛的晚餐。或许在国内时这些菜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在利比里亚维和时期,却无异于满汉全席。
  ※※※炊事班班长向宝华坐在厨房里,看着面前盆中削好的土豆很有成就感。不过,他清楚地知道,从上海带来的土豆越来越少,而上面的芽越长越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到达任务区后的头二个月,医疗分队要担负自身的保障工作,因此,分队来时就从物资上和思想上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利比里亚的高温气候,使得这种保障的功效受到严重影响,无论想啥办法,都无法长期让新鲜食物保质。土豆长芽、萝卜和白菜发霉后腐烂。但是,物资严重短缺,如此的环境如果稍一烂就扔掉显然不能打持久战,无法做好维和医疗工作。作为炊事班的班长,向宝华带领战友们想尽办法,最首先和最重要的当然是节约和尽可能利用而不浪费。尽管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土豆发芽后因含有毒素不能吃,但是为了有足够的食物进入体内以保存体力,完成维和任务,向宝华和战友们把发芽的、烂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就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继续加工烧制成菜肴;出发时从上海带来的咸肉和午餐肉则是荤菜的“主心骨”,不过为了坚持到联合国提供给养,向宝华遵照莫云飞队长的指示,万不敢放开大做,其实他也多想让战友们大吃一顿,然而这只是一个愿望。大块的咸肉和午餐肉在向宝华等的快刀下成了肉丝,如此再去配菜,每顿饭一菜一汤。土豆、脱水红萝卜、脱水白菜在餐桌上陪伴队员们持续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