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作者:笛子梧桐 更新:2021-11-25 16:35
“不辱使命,为国争光!”,医疗队员们高呼着,将发自内心的铿锵誓言告诉蓝天白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嘹亮雄壮......。
正文 第十一章 开始非洲的维和生活
莫云飞走在前面,40名维和医疗队员缓缓有序地从弦梯登机,依依不舍地与战友同事们挥手作别,刚毅的莫云飞双眼盈满了泪水。维和医疗队员们坐在机舱里,透过舷窗默默地与祖国告别,再与亲人说一声珍重。10分钟后,舱门关闭,联合国包机在跑道上滑行了1000米,速度越来越快,瞬间机头斜向上方,呼啸着从腾空而起。
这是一次行程一万多公里的长途飞行,联合国包机从上海国际机场起飞,中途先后停经孟加拉达卡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苏丹喀土木机场,空中飞行30多个小时,北京时间3月18日上午,飞机抵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
莫云飞指挥着大家井然有序地下了飞机,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官员前来迎接,联合国汽车载着中国军人进入了蒙罗维亚市区。说是市区,但战争留给人们太多的惨不忍睹,道路两旁的建筑物满目疮痍;处处是垃圾场,成堆乱放的垃圾上苍蝇蚊子在上面频繁地聚会;满眼望去,几乎没有几颗完整的树,整株树或呈炭状、或是枝条黄焦,间或可见几许绿叶点缀——春的季节,却没有郁郁葱葱,只有百废待兴的断壁残垣,只有比秋天还萧瑟的植被。这就是一国之都吗?这样的首都面貌远比不上国内沿海任何一个县城,就如中国电影里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蒸汽机火车咕噜咕噜作响的乡镇面貌。房子都不高,看来看去最高的不过四层,数量极少,映入眼帘的不过十幢。莫云飞尽管在国内对利比里亚的情况作了不少了解,但仍然对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意外。这是遥远的异国他乡,现状让人震惊。
莫云飞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安排好在首都蒙罗维亚的临时生活和工作,这里并不是维和队员们的目的地,他们奉命在此待命,等待着前往距首都1000多公里的第四战区——绥德鲁市建立联合国二级维和医院。
初来非洲维和的现实处境异常艰难,这可不是通常意义的出差,既便在该国的首都,莫云飞所率领的中国维和医疗队不会有宾馆和旅店供他们住宿,甚至连任何可以住宿的简易房子都没有!
莫云飞在副队长李义明、队长助理汪亮的协助下,带领全体队员马不停蹄地开始搭建帐篷。地处热带的利比里亚,虽说是三月,白天气温却已是高达三十多度。队员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不论男女,不论原来的岗位,大家都成为了搭建帐篷的能工巧匠。经过四个小时的辛勤劳动,让大家倍感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进入帐篷休息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帐篷,但也只有这一个帐篷,于是男女共处一室,按照男左女右的习惯,莫云飞在中间布置了一块半人高的蓝布,稍稍缓解了一些女队员的尴尬。
“这帐篷是所见最大的一个,我们应该测量一下周径和长宽尺寸,下次逮着机会去申报世界记录。”肖丽护士长快人快语地说,同时隔着布帘对左边的男兵群喊道:“林之然,林博士,你呆会去测量一下吧,看周径、长度是多少?”
“又不是男科检查。再说这记录没啥意思,弄个大帐篷对于一些公司来说很简单,记录很容易被超越,这样也就没有什么价值。”林之然玩笑加真话,“护士长,你就少操这些心思,早些休息吧。”
“林博士,你记得高中英语有一篇课文叫《阿拉伯人和骆驼》吗?真是太有意思了。”护士长兴致很高,浮想联翩,又对林之然问起了这个问题。
“当然记得,那篇课文是很有意思,里面的骆驼得寸进尺。不过,我们现在这地方可没有骆驼,而且现在温度高、天气炎热,课文里的骆驼是怕冷的。”林之然闭着眼睛回答。
“好了,大家安静休息一会吧,都累了。”队长助理汪亮适时地提出了建议,也可以说是命令。
帐篷里很快响起了男女高低不同的鼾声。
帐篷外,两个值勤的医疗队员在不停地巡视。
护士长肖丽给医疗队带来青春和热血,漂亮的外貌让人赏心悦目,乐观的精神对于目前处境的医疗队也尤为重要。莫云飞早在国内医院时,就对肖丽浑身的活力和干劲很有印象,很多地方可以听到她爽朗的笑声,可以看到她旋风般的敏捷身姿。当然作为一个大型医院的科室护士长,莫云飞偶有所闻肖丽对护士的严厉批评,有一两次还有护士到莫云飞处告状,觉得非常委屈。莫云飞给予护士必要的安慰,随后下到科室了解情况。结果发现,肖丽的批评是针对护理操作的违规现象,可说是击中要害,言之有理,是作为一个大型医院必须做到的,无法不让人信服。这也是当时莫云飞同意肖丽参加维和医疗队的重要原因。
肖丽对于莫云飞充满感激之情,能够满足自己心愿的上司是值得尊敬的。人海茫茫,知音难觅,此时的肖丽更想说,人与人之间关键在一个缘字,有缘心相通,志相同,谋与共,就是福气。肖丽坐在帐篷,思绪万千。她拿出本子和笔,趁着其他同志洗澡的空闲时间,写下了来到非洲后的第一篇日记。
“今天是我们到达蒙罗维亚的第二个星期天,通过十天的努力,我们在过渡营的休整生活可说是步入了正轨。傍晚的时候,莫云飞队长组织召开了到达利比里亚后第一次全体队员会议。我们用装运帐篷的铁框架搭成了三个简易的方桌,配以带来的塑料方凳就成了露天会议室。大家围绕着如何实践出征前的豪言壮语、不辜负祖国人民的殷切希望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虽然困难很大,但只要共同努力,就会实现我们的目标。
宵禁、哨卡、残垣断壁、随处可见的弹痕炮迹、满面愁容的黑人们……这一切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历过多少的不幸多少的血雨腥风。黑夜、闷热、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都无法抵挡我们安营扎寨的热情;压缩饼干、方便面同样啃的津津有味;简陋的露天澡堂照样可以洗去身上的疲劳……。尽管我们在蒙罗维亚的主要任务就是休整,但是为了以良好的形象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莫云飞队长身先士卒,一天也没有闲着:与大家一起清理驻地周围的垃圾、美化营区的环境;物资到位后倒腾集装箱完善吃住条件;每天到友邻部队巡诊,为战士们看病救治、健康宣教。烈日下忙碌的身影吸引着许多国际友军过来询问我们‘到底是不是医护人员?’,莫云飞这时就会微笑着用英语回答‘哦,谢谢。如果你下次身体有不适,可别忘记我们是中国维和医疗队。’,其意当然不言自明。
今天就写这么多了,外面催我快去洗澡了。”
正文 第十二章 “倒”药和看露天电影
莫云飞率队来到西部非洲的利比里亚已经整整一个月,在遥远的国度里,在陌生的他乡,他时刻在心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对远征部队的关心。就在满月的这天下午,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参谋长召集医疗、运输、工兵等分队负责有联席会议。莫云飞带领副队长李义明、队长助理汪亮一同前往参加。
莫云飞在到达非洲的时候就在机场见过这位参谋长,当时参谋长也在机场迎接莫云飞和医疗分队的到来。那是利比里亚的傍晚时分,当中国维和医疗分队40位成员及随机同来的工兵分队70名先遣队员安全到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罗伯茨国际机场时,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参谋长站在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的身旁,身后是运输分队队长及先期到达的中国维和民事警察、军事观察员、参谋人员、华侨代表等,热烈地欢迎莫云飞他们的顺利抵达。那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场面,虽然欢迎的队伍人数只有百人左右,但是在异国他乡,在初来咋到的陌生时刻,这么多亲切的同胞怎不让人激动。莫云飞在倍感祖国的温暖和强大,“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军人”——这种归属感在走下飞机时急速膨胀,那是令莫云飞难以忘怀的心理深层体验。
由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参谋长组织的联席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形成了中国所有在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的共同核心——中国维和委员会,参谋长任首席委员,运输、工兵、医疗分队队长为常务委员。中国维和委员会负责协调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的各项工作。作为中国维和医疗分队队长,莫云飞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因为他觉得无论在和平或是战争时期,对于一名军医来说,保障部队指战员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良好的身体作保证,就谈不上能战能胜的战斗力。他必须确保既完成联合国指定维和部队的医疗卫生工作,又要尽可能满足其他中国维和分队对医疗卫生的需要。莫云飞是不怕困难的军人,他庄严地在会议结束时表态:“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在座的友邻部队如果有任何关于就医方面的需要,我们医疗分队都将尽全力解决。”
实际上,莫云飞所领导的医疗分队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为了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到实处,医疗分队从许多方面入手,为服务部队作好准备,“倒”药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莫云飞还在国内的时候,当医疗分队在作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时,他就仔细认真地对来非洲后的困难进行过认真的想像和分析,不过到达非洲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远比想像的大得多。“倒”药品成为初到利比里亚的艰巨任务。
正文 第十一章 开始非洲的维和生活
莫云飞走在前面,40名维和医疗队员缓缓有序地从弦梯登机,依依不舍地与战友同事们挥手作别,刚毅的莫云飞双眼盈满了泪水。维和医疗队员们坐在机舱里,透过舷窗默默地与祖国告别,再与亲人说一声珍重。10分钟后,舱门关闭,联合国包机在跑道上滑行了1000米,速度越来越快,瞬间机头斜向上方,呼啸着从腾空而起。
这是一次行程一万多公里的长途飞行,联合国包机从上海国际机场起飞,中途先后停经孟加拉达卡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苏丹喀土木机场,空中飞行30多个小时,北京时间3月18日上午,飞机抵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
莫云飞指挥着大家井然有序地下了飞机,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官员前来迎接,联合国汽车载着中国军人进入了蒙罗维亚市区。说是市区,但战争留给人们太多的惨不忍睹,道路两旁的建筑物满目疮痍;处处是垃圾场,成堆乱放的垃圾上苍蝇蚊子在上面频繁地聚会;满眼望去,几乎没有几颗完整的树,整株树或呈炭状、或是枝条黄焦,间或可见几许绿叶点缀——春的季节,却没有郁郁葱葱,只有百废待兴的断壁残垣,只有比秋天还萧瑟的植被。这就是一国之都吗?这样的首都面貌远比不上国内沿海任何一个县城,就如中国电影里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蒸汽机火车咕噜咕噜作响的乡镇面貌。房子都不高,看来看去最高的不过四层,数量极少,映入眼帘的不过十幢。莫云飞尽管在国内对利比里亚的情况作了不少了解,但仍然对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意外。这是遥远的异国他乡,现状让人震惊。
莫云飞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安排好在首都蒙罗维亚的临时生活和工作,这里并不是维和队员们的目的地,他们奉命在此待命,等待着前往距首都1000多公里的第四战区——绥德鲁市建立联合国二级维和医院。
初来非洲维和的现实处境异常艰难,这可不是通常意义的出差,既便在该国的首都,莫云飞所率领的中国维和医疗队不会有宾馆和旅店供他们住宿,甚至连任何可以住宿的简易房子都没有!
莫云飞在副队长李义明、队长助理汪亮的协助下,带领全体队员马不停蹄地开始搭建帐篷。地处热带的利比里亚,虽说是三月,白天气温却已是高达三十多度。队员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不论男女,不论原来的岗位,大家都成为了搭建帐篷的能工巧匠。经过四个小时的辛勤劳动,让大家倍感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进入帐篷休息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帐篷,但也只有这一个帐篷,于是男女共处一室,按照男左女右的习惯,莫云飞在中间布置了一块半人高的蓝布,稍稍缓解了一些女队员的尴尬。
“这帐篷是所见最大的一个,我们应该测量一下周径和长宽尺寸,下次逮着机会去申报世界记录。”肖丽护士长快人快语地说,同时隔着布帘对左边的男兵群喊道:“林之然,林博士,你呆会去测量一下吧,看周径、长度是多少?”
“又不是男科检查。再说这记录没啥意思,弄个大帐篷对于一些公司来说很简单,记录很容易被超越,这样也就没有什么价值。”林之然玩笑加真话,“护士长,你就少操这些心思,早些休息吧。”
“林博士,你记得高中英语有一篇课文叫《阿拉伯人和骆驼》吗?真是太有意思了。”护士长兴致很高,浮想联翩,又对林之然问起了这个问题。
“当然记得,那篇课文是很有意思,里面的骆驼得寸进尺。不过,我们现在这地方可没有骆驼,而且现在温度高、天气炎热,课文里的骆驼是怕冷的。”林之然闭着眼睛回答。
“好了,大家安静休息一会吧,都累了。”队长助理汪亮适时地提出了建议,也可以说是命令。
帐篷里很快响起了男女高低不同的鼾声。
帐篷外,两个值勤的医疗队员在不停地巡视。
护士长肖丽给医疗队带来青春和热血,漂亮的外貌让人赏心悦目,乐观的精神对于目前处境的医疗队也尤为重要。莫云飞早在国内医院时,就对肖丽浑身的活力和干劲很有印象,很多地方可以听到她爽朗的笑声,可以看到她旋风般的敏捷身姿。当然作为一个大型医院的科室护士长,莫云飞偶有所闻肖丽对护士的严厉批评,有一两次还有护士到莫云飞处告状,觉得非常委屈。莫云飞给予护士必要的安慰,随后下到科室了解情况。结果发现,肖丽的批评是针对护理操作的违规现象,可说是击中要害,言之有理,是作为一个大型医院必须做到的,无法不让人信服。这也是当时莫云飞同意肖丽参加维和医疗队的重要原因。
肖丽对于莫云飞充满感激之情,能够满足自己心愿的上司是值得尊敬的。人海茫茫,知音难觅,此时的肖丽更想说,人与人之间关键在一个缘字,有缘心相通,志相同,谋与共,就是福气。肖丽坐在帐篷,思绪万千。她拿出本子和笔,趁着其他同志洗澡的空闲时间,写下了来到非洲后的第一篇日记。
“今天是我们到达蒙罗维亚的第二个星期天,通过十天的努力,我们在过渡营的休整生活可说是步入了正轨。傍晚的时候,莫云飞队长组织召开了到达利比里亚后第一次全体队员会议。我们用装运帐篷的铁框架搭成了三个简易的方桌,配以带来的塑料方凳就成了露天会议室。大家围绕着如何实践出征前的豪言壮语、不辜负祖国人民的殷切希望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虽然困难很大,但只要共同努力,就会实现我们的目标。
宵禁、哨卡、残垣断壁、随处可见的弹痕炮迹、满面愁容的黑人们……这一切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历过多少的不幸多少的血雨腥风。黑夜、闷热、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都无法抵挡我们安营扎寨的热情;压缩饼干、方便面同样啃的津津有味;简陋的露天澡堂照样可以洗去身上的疲劳……。尽管我们在蒙罗维亚的主要任务就是休整,但是为了以良好的形象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莫云飞队长身先士卒,一天也没有闲着:与大家一起清理驻地周围的垃圾、美化营区的环境;物资到位后倒腾集装箱完善吃住条件;每天到友邻部队巡诊,为战士们看病救治、健康宣教。烈日下忙碌的身影吸引着许多国际友军过来询问我们‘到底是不是医护人员?’,莫云飞这时就会微笑着用英语回答‘哦,谢谢。如果你下次身体有不适,可别忘记我们是中国维和医疗队。’,其意当然不言自明。
今天就写这么多了,外面催我快去洗澡了。”
正文 第十二章 “倒”药和看露天电影
莫云飞率队来到西部非洲的利比里亚已经整整一个月,在遥远的国度里,在陌生的他乡,他时刻在心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对远征部队的关心。就在满月的这天下午,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参谋长召集医疗、运输、工兵等分队负责有联席会议。莫云飞带领副队长李义明、队长助理汪亮一同前往参加。
莫云飞在到达非洲的时候就在机场见过这位参谋长,当时参谋长也在机场迎接莫云飞和医疗分队的到来。那是利比里亚的傍晚时分,当中国维和医疗分队40位成员及随机同来的工兵分队70名先遣队员安全到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罗伯茨国际机场时,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参谋长站在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的身旁,身后是运输分队队长及先期到达的中国维和民事警察、军事观察员、参谋人员、华侨代表等,热烈地欢迎莫云飞他们的顺利抵达。那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场面,虽然欢迎的队伍人数只有百人左右,但是在异国他乡,在初来咋到的陌生时刻,这么多亲切的同胞怎不让人激动。莫云飞在倍感祖国的温暖和强大,“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军人”——这种归属感在走下飞机时急速膨胀,那是令莫云飞难以忘怀的心理深层体验。
由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参谋长组织的联席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形成了中国所有在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的共同核心——中国维和委员会,参谋长任首席委员,运输、工兵、医疗分队队长为常务委员。中国维和委员会负责协调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的各项工作。作为中国维和医疗分队队长,莫云飞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因为他觉得无论在和平或是战争时期,对于一名军医来说,保障部队指战员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良好的身体作保证,就谈不上能战能胜的战斗力。他必须确保既完成联合国指定维和部队的医疗卫生工作,又要尽可能满足其他中国维和分队对医疗卫生的需要。莫云飞是不怕困难的军人,他庄严地在会议结束时表态:“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在座的友邻部队如果有任何关于就医方面的需要,我们医疗分队都将尽全力解决。”
实际上,莫云飞所领导的医疗分队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为了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到实处,医疗分队从许多方面入手,为服务部队作好准备,“倒”药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莫云飞还在国内的时候,当医疗分队在作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时,他就仔细认真地对来非洲后的困难进行过认真的想像和分析,不过到达非洲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远比想像的大得多。“倒”药品成为初到利比里亚的艰巨任务。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