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作者:丁中江 更新:2021-11-25 16:10
因为唐和南方革命党人相处甚洽,又深通洋务,和英美关系都搞得不错,所以在袁系中,唐是个能够被中外接受的理想人选。
3月13日袁世凯正式向南京参议院提名唐绍仪为内阁
总理,南京参议院予以同意。3月25日唐绍仪亲来南京,29日列席参议院发表政见,并将新阁名单提请表决如下:
外交总长陆徵祥(当时系驻俄大使,故由胡惟德署理)
内务总长赵秉钧
财政总长熊希龄
陆军总长段祺瑞
海军总长刘冠雄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司法总长王宠惠
农林总长宋教仁
工商总长陈其美(未到职,由王正廷署理)
交通总长原提名梁如浩,未被参议院通过,乃由唐绍仪暂兼。后由施肇基代理。
这份名单,好像是容纳了各方面,因为唐虽是袁的亲密朋友,可是他又和同盟会方面是好朋友,陆徵祥是无党无派的外交家,熊希龄是君主立宪派,袁系的人只有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三人,而同盟会方面却有蔡元培、王宠惠、宋教仁、陈其美四人。袁认为这是非常公平的分配,其实则是掩耳盗铃的,因为唐绍仪是袁的老友,而陆徵祥则为袁系的附庸,而君主立宪派在同盟会和袁系间是选择亲袁的路线。因此在唐内阁中,外交、内务、财政、军事、交通六个重要部门都抓在袁手中,同盟会所得到的只是教育、司法、农林、工商四个无所事事的冷衙门。
同盟会原来推荐黄兴在新内阁中继续蝉联陆军总长,当然这是想限制袁的军事特权,使他不能把国家的军队当作私人的工具。可是这只是一种幻想,因为袁世凯是必需要掌握军队作为自己力量的基础,因此决不肯把陆军总长这个人选让给袁系以外的人担任,更不会同意给同盟会的“实力派”领袖黄兴,所以只同意改派黄兴为参谋总长。参谋本部在当时是个有名无实的机关,黄兴当然坚决拒绝接受这个空名职位。
唐绍仪虽然是袁的老朋友,可是他不是北洋军出身,他与袁在朋友与部下之间,不像北洋军系的人,对袁完全是衣食父母,因此他一方面获得袁的亲近和尊重,一方面则受到袁部下的排挤和诋毁。南北议和时,唐与南方代表协议成立一个解决新国家国体问题的“国民议会”,会议的成员是由革命军人所占领的14省和清廷所统治的八省,每省各派三人组织之。袁认为唐未请示他而擅自同意国民会议代表的比率,使北方占少数,处于绝对劣势,非常不满,乃通电谴责唐越出了代表的职权范围,唐因此被迫通电辞职。
3月26日,南京临时政府公宴唐绍仪于总统府,觥筹交错,颇尽欢洽。酒筵进行时,蔡元培起立致词,对唐绍仪赞誉备至,随后举杯庆祝唐内阁已获参议院通过,预祝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将有满意成就,最后希望唐氏能加入同盟会,实行同盟会政纲政策。接着黄兴也起立敦劝,全体与会人士鼓掌表示赞成。
唐绍仪由北京南下时,袁曾一再敦嘱,要唐尽量与革命党方面建立友好深切关系,唐本和南方人士有好感,因此蔡、黄两氏的提议,唐很愉快加以接受。居正乃离席取出同盟会的入会同志志愿书送给唐绍仪,唐即在誓书下签字认可,再由蔡元培、黄兴签名作介绍人,孙大总统签字主誓,唐绍仪起立宣誓,大家高呼同盟会万岁,宾主尽欢而散。
这次唐南来,除了加入同盟会引起北洋军系的不满而外,还有一件大触北洋军人之怒的,是唐竟同意南方提议,调兵北上,这在北洋军人看来,简直是召引外兵入京,是件不可原恕的举动。赵秉钧复京师总董事会函有云:“调兵北来唐君主之,鄙人甚不谓然,早间见总统(袁)之意见相同,必须竭力磋商,以不来为是。”李书城致熊希龄电有云:“国务员带卫兵北上,系当时唐总理在南京与众拟之辞。”
此外,最使北洋军人痛恨的,是唐主张孙、袁、黎、黄合作,以奠定民国基础。在北洋军人看来,这四巨头的合作,就是北洋军系的没落。
民国元年4月1日,孙大总统至临时参议院正式宣布解职,并致辞说:
“本大总统于中华民国正月初一日来南京就职,今日四月初一日至贵院宣布解职。……三月以来,南北统一,战事告终,造成完全无缺之中华民国……本大总统受职之初,不料有如此之好结果,亦不料以极短之时间,而能建立如此之大事业……。今国务总理唐绍仪组织内阁已成立,本大总统自当解职,今特莅贵院宣布。……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凡为中华民国国民均有国民之天职。何谓天职?即促进世界的和平是也。……促进和平,即是中华民国国民之天职。……本大总统解职之后,即为中华民国之一国民,政府不过一极小之机关,其力量不过国民极小之一部分,大部分之力量,仍全在吾国民,本大总统今日解职并非功成而退,实欲以中华民国国民之地位,与四万万国民协力造成中华民国之巩固基础,以冀世界之和平。望贵院与将来政府勉励人民,同尽天职,从今以后,使中华民国得为文明之进步;使世界舞台,得享和平之幸福,固不第一人之宏愿已也。”
孙大总统致词毕,遂将大总统印交还参议院,参议院答词如下:
“……中山先生发宏愿救国,首建共和之纛,奔走呼号于专制淫威之下,濒于殆者屡矣,而毅然不稍辍,廿年如一日。武汉起义未一月,而响应天下三分有其二,固亡清无道所致,抑亦先生宣导鼓告之力实多也。当民国尚未统一,国人急谋建设临时政府于南京,适先生归国,遂由各省代表公举为临时大总统,受职才四十日,即以和平措置使清帝退位,统一底定,未忍生灵涂炭,靡诉于兵戎;虽柄国不满百日,而吾五大民族所受赐者已靡有涯矣,固不独成功不居,其高尚纯洁之风,为斯世矜式已也。今当先生解临时大总统职任之日,本院代表全国,有不能已于言者;民国之成立也,先生实抚育之;国民发扬光大也,尤赖先生牖启而振迅之;苟有利于民国者,无间在朝在野,责任一也。罗斯福总统解职后,周游演说,未尝一日不拳拳于阿美利加合众国,愿先生为罗斯福,国人馨香祝矣。”
这两篇演说词都充满诚挚的感情,不是一般官式应酬语,孙中山先生之所自期,与国人之所期待于先生,均可以说是恰如其分。今天我们读到这些开国文献,就可以想见当年首创民国的伟人们雍容揖让,虚心诚意,令人向往不已也。
4月2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参议院亦订于4月29日在北京行开院典礼。4月6日参议院将全体参议员名单咨文交由唐绍仪电告袁大总统。唐电曰:“参议院咨文。本院议决迁至北京办法,自四月初八日起,休会十五日。于二十一日齐集北京,已由歌电报告,并电请先行指定场所,并届期派员招待各在案。查各省参议员现在已到院共四十九员。合将全院参议员人数,开列清册,注明省分,并将议长、副议长暨审议员姓名,以及审查会审查长,并审查委员姓名一并分别开列,咨请查照,以便指定相当场所,俾各员到京后,即可克期开会。此咨大总统。计咨送清册一本。各省参议员到院人数姓名如左:
直隶:谷钟秀
奉天:吴景濂
河南:李搫陈景南丁廷謇张启与李载赓
山东:史泽咸于洪起陈命官彭占元刘星楠
山西:李素刘懋赏
陕西:赵世钰
湖南:彭允彝刘彦欧阳振声覃振
湖北:田桐刘道仁胡秉柯欧阳启勋
安徽:胡绍斌常恒芳凌毅
江苏:杨廷栋陈陶怡凌文渊
江西:文群汤漪王有兰
浙江:王正廷殷汝骊黄群
福建:林森潘祖彝
广东:钱树芬金章赵士北
广西:邓家彦曾彦刘崛
四川:黄树中李肇甫熊成章
云南:张耀曾席聘臣段宇清
贵州:文崇高平刚
议长:林森;副议长:王正廷。审议长:李肇甫。外交审查长暂未举。审查员刘彦、钱树芬、刘星楠、吴景濂。请愿审查长暂未举,审查员李搫、刘懋赏、邓家彦、曾彦、刘崛。法律审查长王正廷,审查员王有兰、彭允彝、谷钟秀、赵士北、平刚、汤漪、熊成章、张耀曾。财政审查长潘祖彝、审查员李肇甫、欧阳振声、文群、殷汝骊、席聘臣、黄树中。再参议院法已由本院议决咨送,其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载任委员分设法制、财政、庶政、请愿、惩罚五部。各提任审查本部事件云云。此次所开尚系院法未经议决以前暂时规定,应俟本院移至北京后再行查照院法分部另举,合并声明。元年四月初六日等语。仪。虞。印。”
袁不肯把陆军总长一职给黄兴,可是却又不能不予黄兴有一安顿,因为当时黄兴的声望,仅次于孙中山。袁遂于3月30日发布命令:“任命黄兴为参谋总长。此令。”当时的参谋总长既无人事权,又无指挥权,纯粹一个幕僚长,因此黄坚决请辞。其辞职电云:“袁大总统命以兴继任参谋总长,已复电力辞。至两江一带军队,维持整理,刻不容缓,兴纵怀归隐之志,断不敢置经手未完事宜于不顾,以负我军界同胞。已商请唐总理妥定办法,务使南方各军队,布置得宜,各安其所。俟布置大定,始行告退,以遂初志。”南方民军麇集,如果不妥为安插,确实很难善后,黄兴统筹负责,是最理想的人选。不过这个工作吃力不讨好,黄兴薄参谋总长而选择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这也可见革命党人勇于任事,不求名利的伟大襟怀。
袁世凯于3月31日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仍总辖南方各军。
3月13日袁世凯正式向南京参议院提名唐绍仪为内阁
总理,南京参议院予以同意。3月25日唐绍仪亲来南京,29日列席参议院发表政见,并将新阁名单提请表决如下:
外交总长陆徵祥(当时系驻俄大使,故由胡惟德署理)
内务总长赵秉钧
财政总长熊希龄
陆军总长段祺瑞
海军总长刘冠雄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司法总长王宠惠
农林总长宋教仁
工商总长陈其美(未到职,由王正廷署理)
交通总长原提名梁如浩,未被参议院通过,乃由唐绍仪暂兼。后由施肇基代理。
这份名单,好像是容纳了各方面,因为唐虽是袁的亲密朋友,可是他又和同盟会方面是好朋友,陆徵祥是无党无派的外交家,熊希龄是君主立宪派,袁系的人只有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三人,而同盟会方面却有蔡元培、王宠惠、宋教仁、陈其美四人。袁认为这是非常公平的分配,其实则是掩耳盗铃的,因为唐绍仪是袁的老友,而陆徵祥则为袁系的附庸,而君主立宪派在同盟会和袁系间是选择亲袁的路线。因此在唐内阁中,外交、内务、财政、军事、交通六个重要部门都抓在袁手中,同盟会所得到的只是教育、司法、农林、工商四个无所事事的冷衙门。
同盟会原来推荐黄兴在新内阁中继续蝉联陆军总长,当然这是想限制袁的军事特权,使他不能把国家的军队当作私人的工具。可是这只是一种幻想,因为袁世凯是必需要掌握军队作为自己力量的基础,因此决不肯把陆军总长这个人选让给袁系以外的人担任,更不会同意给同盟会的“实力派”领袖黄兴,所以只同意改派黄兴为参谋总长。参谋本部在当时是个有名无实的机关,黄兴当然坚决拒绝接受这个空名职位。
唐绍仪虽然是袁的老朋友,可是他不是北洋军出身,他与袁在朋友与部下之间,不像北洋军系的人,对袁完全是衣食父母,因此他一方面获得袁的亲近和尊重,一方面则受到袁部下的排挤和诋毁。南北议和时,唐与南方代表协议成立一个解决新国家国体问题的“国民议会”,会议的成员是由革命军人所占领的14省和清廷所统治的八省,每省各派三人组织之。袁认为唐未请示他而擅自同意国民会议代表的比率,使北方占少数,处于绝对劣势,非常不满,乃通电谴责唐越出了代表的职权范围,唐因此被迫通电辞职。
3月26日,南京临时政府公宴唐绍仪于总统府,觥筹交错,颇尽欢洽。酒筵进行时,蔡元培起立致词,对唐绍仪赞誉备至,随后举杯庆祝唐内阁已获参议院通过,预祝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将有满意成就,最后希望唐氏能加入同盟会,实行同盟会政纲政策。接着黄兴也起立敦劝,全体与会人士鼓掌表示赞成。
唐绍仪由北京南下时,袁曾一再敦嘱,要唐尽量与革命党方面建立友好深切关系,唐本和南方人士有好感,因此蔡、黄两氏的提议,唐很愉快加以接受。居正乃离席取出同盟会的入会同志志愿书送给唐绍仪,唐即在誓书下签字认可,再由蔡元培、黄兴签名作介绍人,孙大总统签字主誓,唐绍仪起立宣誓,大家高呼同盟会万岁,宾主尽欢而散。
这次唐南来,除了加入同盟会引起北洋军系的不满而外,还有一件大触北洋军人之怒的,是唐竟同意南方提议,调兵北上,这在北洋军人看来,简直是召引外兵入京,是件不可原恕的举动。赵秉钧复京师总董事会函有云:“调兵北来唐君主之,鄙人甚不谓然,早间见总统(袁)之意见相同,必须竭力磋商,以不来为是。”李书城致熊希龄电有云:“国务员带卫兵北上,系当时唐总理在南京与众拟之辞。”
此外,最使北洋军人痛恨的,是唐主张孙、袁、黎、黄合作,以奠定民国基础。在北洋军人看来,这四巨头的合作,就是北洋军系的没落。
民国元年4月1日,孙大总统至临时参议院正式宣布解职,并致辞说:
“本大总统于中华民国正月初一日来南京就职,今日四月初一日至贵院宣布解职。……三月以来,南北统一,战事告终,造成完全无缺之中华民国……本大总统受职之初,不料有如此之好结果,亦不料以极短之时间,而能建立如此之大事业……。今国务总理唐绍仪组织内阁已成立,本大总统自当解职,今特莅贵院宣布。……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凡为中华民国国民均有国民之天职。何谓天职?即促进世界的和平是也。……促进和平,即是中华民国国民之天职。……本大总统解职之后,即为中华民国之一国民,政府不过一极小之机关,其力量不过国民极小之一部分,大部分之力量,仍全在吾国民,本大总统今日解职并非功成而退,实欲以中华民国国民之地位,与四万万国民协力造成中华民国之巩固基础,以冀世界之和平。望贵院与将来政府勉励人民,同尽天职,从今以后,使中华民国得为文明之进步;使世界舞台,得享和平之幸福,固不第一人之宏愿已也。”
孙大总统致词毕,遂将大总统印交还参议院,参议院答词如下:
“……中山先生发宏愿救国,首建共和之纛,奔走呼号于专制淫威之下,濒于殆者屡矣,而毅然不稍辍,廿年如一日。武汉起义未一月,而响应天下三分有其二,固亡清无道所致,抑亦先生宣导鼓告之力实多也。当民国尚未统一,国人急谋建设临时政府于南京,适先生归国,遂由各省代表公举为临时大总统,受职才四十日,即以和平措置使清帝退位,统一底定,未忍生灵涂炭,靡诉于兵戎;虽柄国不满百日,而吾五大民族所受赐者已靡有涯矣,固不独成功不居,其高尚纯洁之风,为斯世矜式已也。今当先生解临时大总统职任之日,本院代表全国,有不能已于言者;民国之成立也,先生实抚育之;国民发扬光大也,尤赖先生牖启而振迅之;苟有利于民国者,无间在朝在野,责任一也。罗斯福总统解职后,周游演说,未尝一日不拳拳于阿美利加合众国,愿先生为罗斯福,国人馨香祝矣。”
这两篇演说词都充满诚挚的感情,不是一般官式应酬语,孙中山先生之所自期,与国人之所期待于先生,均可以说是恰如其分。今天我们读到这些开国文献,就可以想见当年首创民国的伟人们雍容揖让,虚心诚意,令人向往不已也。
4月2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参议院亦订于4月29日在北京行开院典礼。4月6日参议院将全体参议员名单咨文交由唐绍仪电告袁大总统。唐电曰:“参议院咨文。本院议决迁至北京办法,自四月初八日起,休会十五日。于二十一日齐集北京,已由歌电报告,并电请先行指定场所,并届期派员招待各在案。查各省参议员现在已到院共四十九员。合将全院参议员人数,开列清册,注明省分,并将议长、副议长暨审议员姓名,以及审查会审查长,并审查委员姓名一并分别开列,咨请查照,以便指定相当场所,俾各员到京后,即可克期开会。此咨大总统。计咨送清册一本。各省参议员到院人数姓名如左:
直隶:谷钟秀
奉天:吴景濂
河南:李搫陈景南丁廷謇张启与李载赓
山东:史泽咸于洪起陈命官彭占元刘星楠
山西:李素刘懋赏
陕西:赵世钰
湖南:彭允彝刘彦欧阳振声覃振
湖北:田桐刘道仁胡秉柯欧阳启勋
安徽:胡绍斌常恒芳凌毅
江苏:杨廷栋陈陶怡凌文渊
江西:文群汤漪王有兰
浙江:王正廷殷汝骊黄群
福建:林森潘祖彝
广东:钱树芬金章赵士北
广西:邓家彦曾彦刘崛
四川:黄树中李肇甫熊成章
云南:张耀曾席聘臣段宇清
贵州:文崇高平刚
议长:林森;副议长:王正廷。审议长:李肇甫。外交审查长暂未举。审查员刘彦、钱树芬、刘星楠、吴景濂。请愿审查长暂未举,审查员李搫、刘懋赏、邓家彦、曾彦、刘崛。法律审查长王正廷,审查员王有兰、彭允彝、谷钟秀、赵士北、平刚、汤漪、熊成章、张耀曾。财政审查长潘祖彝、审查员李肇甫、欧阳振声、文群、殷汝骊、席聘臣、黄树中。再参议院法已由本院议决咨送,其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载任委员分设法制、财政、庶政、请愿、惩罚五部。各提任审查本部事件云云。此次所开尚系院法未经议决以前暂时规定,应俟本院移至北京后再行查照院法分部另举,合并声明。元年四月初六日等语。仪。虞。印。”
袁不肯把陆军总长一职给黄兴,可是却又不能不予黄兴有一安顿,因为当时黄兴的声望,仅次于孙中山。袁遂于3月30日发布命令:“任命黄兴为参谋总长。此令。”当时的参谋总长既无人事权,又无指挥权,纯粹一个幕僚长,因此黄坚决请辞。其辞职电云:“袁大总统命以兴继任参谋总长,已复电力辞。至两江一带军队,维持整理,刻不容缓,兴纵怀归隐之志,断不敢置经手未完事宜于不顾,以负我军界同胞。已商请唐总理妥定办法,务使南方各军队,布置得宜,各安其所。俟布置大定,始行告退,以遂初志。”南方民军麇集,如果不妥为安插,确实很难善后,黄兴统筹负责,是最理想的人选。不过这个工作吃力不讨好,黄兴薄参谋总长而选择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这也可见革命党人勇于任事,不求名利的伟大襟怀。
袁世凯于3月31日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仍总辖南方各军。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