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作者:公木 更新:2021-11-25 15:33
但是,纪晓岚见她那关切认真的样子,心里更加喜欢她了。
尽管纪晓岚不断地摇头,明还是不断地问着。忽而看到书架上的那部《皇历》,就是明常翻的那部,想起从来没见老爷动过这部书,便问道:"那么,老爷念过这部《皇历》不?"一下把纪晓岚问愣了,他确实没看过,笑一笑,说道:“我又不推卦占命,择吉日良辰,念那东西干什么?"“《皇历》也是书啊!您常说无书不读,如果皇上让你背,你说它不是书行吗?"纪晓岚听明讲得有道理,就把《皇历》拿过来翻了一遍。
事有凑巧,就在这天晚上,宫中的一个太监,听说皇上要考纪晓岚,很关心这事,太监是受纪晓岚捉弄过的,很想让皇上给纪晓岚来个下不了台,正可解解心中的积怨,便去提醒皇上,要皇上变变法,让纪晓岚这回出出丑。
乾隆这时也在考虑此事,遂说道:
"纪晓岚敏而好学,过目不忘,经、史、子、集,都是难不住他的,朕想他不可能看历书,这种书对他没多大用处,这有可能难住他。"太监听着皇上的主意高明,连称万岁爷办法巧妙。
第二天早朝罢后,乾隆留下纪晓岚背书,在场的几位大学士兴致很浓,都想看看纪晓岚能否通过这场"殿试",人们猜想,天下书籍,浩如烟海,难道你全读过!这回纪春帆有你难看的了。
这时殿内悄然无声,皇上在御座上看出纪晓岚虽然表面镇静,但怎么也掩饰不住有些紧张,皇上心中颇有几分得意,皇上久久不语。纪晓岚看着,也只得耐心等待。过了多时,终于乾隆开口讲话了。
"纪爱卿,几十年来,你勤学不倦,经、史、子、集,宫中秘籍,藏家珍典,你确是披览无遗。今天你将朕提的书背诵下来,朕便赐你'无书不读'四个字,你看如何?"“微臣纪昀,恭听圣上赐教!"纪晓岚说着心中有些着急,不知皇上到底提的是哪部书,一颗心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乾隆捋着胡须,一笑说道:
"那么,你就把六十年的《历书》背上一遍,怎么样?"听到这里纪晓岚立刻安定下来,心里感激明,多亏她昨晚提醒,今日果然是背历书,真是太巧了!
纪晓岚面露喜色,十分流畅地背诵出来,而且皇上提到哪年,他都详细对答。乾隆又让他倒背一遍,他亦如初。皇上看这次又没能难住他,心中倒也高兴,说道:"呵呵呵呵,爱卿真可谓是'无书不读'啊!"于是,纪晓岚倒背历书的趣事,在世间广为流传。
十四、发配乾隆
纪晓岚出言失谨,被乾隆皇上召进宫去,惹出了一场"倒背"历书的麻烦。经过这回教训,纪晓岚心中确是紧张了好一阵子。说话办事,便有点谨小慎微了。但时间不长,胆子又重新放大了,更显得精神机警,找不出丝毫破绽。纪晓岚的官职,在乾隆皇帝举办了千叟宴之后,也由兵部左侍郎改授左都御史。
这天皇上忽然宣召,要纪晓岚进宫面君,纪晓岚行在路上,猜测着皇上的意图,将新近朝里朝外发生的大小事件,一一在心中排队,以备皇上察问。尤其是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更是成竹在胸,可是没有想到,这回皇上出了个难题。
行过君臣大礼之后,皇上给纪晓岚赐坐,然后捻着胡须说道:"纪爱卿,朕来问你,江南山水,秀甲天下,你可否想去游览一番?"纪晓岚一时不知皇上为何说出此话,赶忙顺其意答道:“圣上容禀,江南山青水秀,物产佳绝,人杰地灵。癸未、甲申年,臣蒙圣上恩典,督学福建。有幸过江,领略了江南美景。然臣福份浅薄,因父丧匆匆归里,未能尽心赏观,存憾至今。江南山水,常入梦中,如蒙皇上垂爱,微臣愿意供任江南。"纪晓岚以为乾隆要放他外任,心中翻滚起来。那年吏部授任纪晓岚为贵州都匀知府,因他文才出众,乾隆把他留下了,没有舍得让他赴任,改授亲察一等。但时过不久,出了泄露查盐机密一案,被贬到新疆效力三年,吃了不少苦头。这次,圣上又有什么想法,纪晓岚不得而知。圣上有命,不得不从,到江南做个封疆大吏,那也是个美差啊!纪晓岚一边在心中思索,一边回答着皇上,有意试探一下皇上的用意。
不想乾隆皇帝笑了起来,口中说道:"朕怎么舍得让你离开朕躬呢,只是看你对江南有否向往之意。"“臣确是向往多时。不过,臣蒙圣上垂爱,受命纂修四库,恭谨勤奋,惟恐有负圣恩,没有心思去游历江南。"“那么朕来问你,江南如此迷人,朕是否该去江南一游?"纪晓岚忽然明白了,是皇上又萌生了巡游江南的念头。心想皇上曾经五次去了江南,给国中政事的掌理,造成诸多不便。再说耗费巨大,有损国力。更何况皇上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惟恐他经不弃旅途的颠簸。忠心事君,就要直言敢谏。于是,纪晓岚委婉地阻谏说:"吾皇万岁,容臣细禀,圣上政躬勤慎,国运昌盛,万民祝福。虽是七旬高龄,仍不惮劳瘁,巡视疆土,查勘民情,剔除弊政,英明治国,使日月增辉,山河添色,历代君王,莫能相比,圣体康健,万庶同颂,乃万民之福。乞望龙体珍重,国泰民安。臣恭颂吾皇万岁!万万岁!"乾隆听了,脸上略有不悦之色,说道:"朕思虑已久,主意已定。只是耽心一帮老臣阻拦,不好驳他们的面子,特召你来,斟酌一下,讲出让人心悦诚服的理由,让那些老臣们无话可讲。"乾隆皇上是既要顺利地六下江南,又要让朝中大臣心悦诚服,没有话说,这是其本意。本来,乾隆是一国之君,说一不二,臣属们怎会管得了皇上的事?
乾隆在封建帝王中,还算是较为开明的君主,常以从谏如流自我标榜,致使忠心报国的大臣们,直言敢谏,出现了象刘统勋、裘日修、陈大绶等敢于冒死直谏的一代忠臣,为乾隆朝的政治清明,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时刘统勋已经去世,但由他开创的直谏之风尚存。
皇上想第六次下江南巡游,也不得不考虑大臣们的劝谏,所以将纪晓岚召进宫来,密议两全其美之策,既能顺利南下,又能免去大臣们的阻谏,君臣的面子谁的也不伤着。
纪晓岚心里清楚:皇上出行,非同寻常。不但耗费大量的财富,给地方百姓增加负担,而且给国家政务造成许多不便,同时也让地方官员穷于应付,苦不堪言。但此刻皇上要他出个主意,要他一同来愚弄那些忠正的大臣,此事却非同小可!一旦传闻出去,他将受到全国上下的嘘声,留下千古骂名,甚至可能在朝中文武的死谏之下,皇上也众愿难违,不好应付。到那时,皇上若为平息大臣们的怨气,翻脸不认人,给他定个"妖言惑君"之罪,推出去当了替罪羊,丢官革爵不说,搞不好会身首异处,株连子孙。那么,他是有苦也无处诉说想到这里,他有点不寒而栗了。这个计谋,是献还是不献?纪晓岚犹豫起来,一时拿不定主意。
"纪爱卿,你为何不回朕的话?"乾隆看纪晓岚只顾思索,又追问道。
"万岁容禀:是纪昀该死,方才听圣上说起江南,贱臣便魂不守舍,心飞到江南了。"“呵呵呵--"乾隆捻着胡须笑起来:"朕又没说让你去江南,你发得什么呆?快快与朕说来,朕当如何向大臣们言明此事?"“这"纪昀语塞,赶忙跪在地上,继续奏说:"关于这圣驾南巡一事,非同一般。恭请圣上宽限两日,纪昀细细思考之后,臣再奏闻圣上。纪昀愚钝不敏,请圣上恕罪。"乾隆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说:"好吧,你且退下,两日后进宫奏来。"这也确实难怪纪晓岚,连皇上自己都难决断的事,纪晓岚怎敢轻易开口。乾隆好像看出他的苦衷,也没有难为他,让他回家思索。
纪晓岚回到家中,一时坐立不安。皇上对他如此器重,他不能不为皇上出谋献策。然而,事关重要,作为人臣,需要万分谨慎。此时此刻,皇上历次南巡的传闻,不停地在他的脑海中涌动起来:皇上曾五次南巡,或是称奉皇太后出游,查阅海塘;或是称带皇子巡视,考察吏治,都是堂堂正正的理由。尽管如此,每次启驾南巡之前,都有忠正勇敢的大臣出来劝谏。这也难怪那些大臣的劝阻,因乾隆到了江南,除了尽兴地游山玩水,还临幸了众多的江南佳丽。
那些地方官绅、富商大贾,为了迎合皇上,讨取乾隆的欢欣,竞相营造园林,作为皇上驻跸之所。到处物色美女,教以琴棋书画,歌舞笙箫,个个色艺双绝。皇上久居深宫,所见的都是北地佳丽,一旦见南国娇娃,更喜其温柔玉肌,宛转娇喉。每次临幸,都痛快淋漓,真想脱去龙袍,居留江南,专注地享受那花间柳巷的快乐!
纪晓岚在宫中为官多年,又有一些相熟的太监,早就听过这些传闻。他想起皇上那一年下江南的传闻及其以后发生的事,真有些"不寒而栗"了:乾隆那次巡幸江南,一路上眠花宿柳,御驾到达杭州的时候,已经临幸了十几个江南美女,这些事,都瞒着皇太后的耳目。一来因为皇太后的坐船在御舟后面,不易察觉;二来皇上不是上岸到官绅家里,便是在深夜悄悄地弄上船来,皇太后哪里知道?
但乾隆这次南巡,所做的种种风流事,却没能瞒住皇后乌喇那拉氏。
这个乌喇那拉皇后,是满州正黄旗人,一等承恩公那尔布儿之女。她比乾隆小七岁,在乾隆登基以前,就是他的侧福晋。
尽管纪晓岚不断地摇头,明还是不断地问着。忽而看到书架上的那部《皇历》,就是明常翻的那部,想起从来没见老爷动过这部书,便问道:"那么,老爷念过这部《皇历》不?"一下把纪晓岚问愣了,他确实没看过,笑一笑,说道:“我又不推卦占命,择吉日良辰,念那东西干什么?"“《皇历》也是书啊!您常说无书不读,如果皇上让你背,你说它不是书行吗?"纪晓岚听明讲得有道理,就把《皇历》拿过来翻了一遍。
事有凑巧,就在这天晚上,宫中的一个太监,听说皇上要考纪晓岚,很关心这事,太监是受纪晓岚捉弄过的,很想让皇上给纪晓岚来个下不了台,正可解解心中的积怨,便去提醒皇上,要皇上变变法,让纪晓岚这回出出丑。
乾隆这时也在考虑此事,遂说道:
"纪晓岚敏而好学,过目不忘,经、史、子、集,都是难不住他的,朕想他不可能看历书,这种书对他没多大用处,这有可能难住他。"太监听着皇上的主意高明,连称万岁爷办法巧妙。
第二天早朝罢后,乾隆留下纪晓岚背书,在场的几位大学士兴致很浓,都想看看纪晓岚能否通过这场"殿试",人们猜想,天下书籍,浩如烟海,难道你全读过!这回纪春帆有你难看的了。
这时殿内悄然无声,皇上在御座上看出纪晓岚虽然表面镇静,但怎么也掩饰不住有些紧张,皇上心中颇有几分得意,皇上久久不语。纪晓岚看着,也只得耐心等待。过了多时,终于乾隆开口讲话了。
"纪爱卿,几十年来,你勤学不倦,经、史、子、集,宫中秘籍,藏家珍典,你确是披览无遗。今天你将朕提的书背诵下来,朕便赐你'无书不读'四个字,你看如何?"“微臣纪昀,恭听圣上赐教!"纪晓岚说着心中有些着急,不知皇上到底提的是哪部书,一颗心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乾隆捋着胡须,一笑说道:
"那么,你就把六十年的《历书》背上一遍,怎么样?"听到这里纪晓岚立刻安定下来,心里感激明,多亏她昨晚提醒,今日果然是背历书,真是太巧了!
纪晓岚面露喜色,十分流畅地背诵出来,而且皇上提到哪年,他都详细对答。乾隆又让他倒背一遍,他亦如初。皇上看这次又没能难住他,心中倒也高兴,说道:"呵呵呵呵,爱卿真可谓是'无书不读'啊!"于是,纪晓岚倒背历书的趣事,在世间广为流传。
十四、发配乾隆
纪晓岚出言失谨,被乾隆皇上召进宫去,惹出了一场"倒背"历书的麻烦。经过这回教训,纪晓岚心中确是紧张了好一阵子。说话办事,便有点谨小慎微了。但时间不长,胆子又重新放大了,更显得精神机警,找不出丝毫破绽。纪晓岚的官职,在乾隆皇帝举办了千叟宴之后,也由兵部左侍郎改授左都御史。
这天皇上忽然宣召,要纪晓岚进宫面君,纪晓岚行在路上,猜测着皇上的意图,将新近朝里朝外发生的大小事件,一一在心中排队,以备皇上察问。尤其是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更是成竹在胸,可是没有想到,这回皇上出了个难题。
行过君臣大礼之后,皇上给纪晓岚赐坐,然后捻着胡须说道:"纪爱卿,朕来问你,江南山水,秀甲天下,你可否想去游览一番?"纪晓岚一时不知皇上为何说出此话,赶忙顺其意答道:“圣上容禀,江南山青水秀,物产佳绝,人杰地灵。癸未、甲申年,臣蒙圣上恩典,督学福建。有幸过江,领略了江南美景。然臣福份浅薄,因父丧匆匆归里,未能尽心赏观,存憾至今。江南山水,常入梦中,如蒙皇上垂爱,微臣愿意供任江南。"纪晓岚以为乾隆要放他外任,心中翻滚起来。那年吏部授任纪晓岚为贵州都匀知府,因他文才出众,乾隆把他留下了,没有舍得让他赴任,改授亲察一等。但时过不久,出了泄露查盐机密一案,被贬到新疆效力三年,吃了不少苦头。这次,圣上又有什么想法,纪晓岚不得而知。圣上有命,不得不从,到江南做个封疆大吏,那也是个美差啊!纪晓岚一边在心中思索,一边回答着皇上,有意试探一下皇上的用意。
不想乾隆皇帝笑了起来,口中说道:"朕怎么舍得让你离开朕躬呢,只是看你对江南有否向往之意。"“臣确是向往多时。不过,臣蒙圣上垂爱,受命纂修四库,恭谨勤奋,惟恐有负圣恩,没有心思去游历江南。"“那么朕来问你,江南如此迷人,朕是否该去江南一游?"纪晓岚忽然明白了,是皇上又萌生了巡游江南的念头。心想皇上曾经五次去了江南,给国中政事的掌理,造成诸多不便。再说耗费巨大,有损国力。更何况皇上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惟恐他经不弃旅途的颠簸。忠心事君,就要直言敢谏。于是,纪晓岚委婉地阻谏说:"吾皇万岁,容臣细禀,圣上政躬勤慎,国运昌盛,万民祝福。虽是七旬高龄,仍不惮劳瘁,巡视疆土,查勘民情,剔除弊政,英明治国,使日月增辉,山河添色,历代君王,莫能相比,圣体康健,万庶同颂,乃万民之福。乞望龙体珍重,国泰民安。臣恭颂吾皇万岁!万万岁!"乾隆听了,脸上略有不悦之色,说道:"朕思虑已久,主意已定。只是耽心一帮老臣阻拦,不好驳他们的面子,特召你来,斟酌一下,讲出让人心悦诚服的理由,让那些老臣们无话可讲。"乾隆皇上是既要顺利地六下江南,又要让朝中大臣心悦诚服,没有话说,这是其本意。本来,乾隆是一国之君,说一不二,臣属们怎会管得了皇上的事?
乾隆在封建帝王中,还算是较为开明的君主,常以从谏如流自我标榜,致使忠心报国的大臣们,直言敢谏,出现了象刘统勋、裘日修、陈大绶等敢于冒死直谏的一代忠臣,为乾隆朝的政治清明,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时刘统勋已经去世,但由他开创的直谏之风尚存。
皇上想第六次下江南巡游,也不得不考虑大臣们的劝谏,所以将纪晓岚召进宫来,密议两全其美之策,既能顺利南下,又能免去大臣们的阻谏,君臣的面子谁的也不伤着。
纪晓岚心里清楚:皇上出行,非同寻常。不但耗费大量的财富,给地方百姓增加负担,而且给国家政务造成许多不便,同时也让地方官员穷于应付,苦不堪言。但此刻皇上要他出个主意,要他一同来愚弄那些忠正的大臣,此事却非同小可!一旦传闻出去,他将受到全国上下的嘘声,留下千古骂名,甚至可能在朝中文武的死谏之下,皇上也众愿难违,不好应付。到那时,皇上若为平息大臣们的怨气,翻脸不认人,给他定个"妖言惑君"之罪,推出去当了替罪羊,丢官革爵不说,搞不好会身首异处,株连子孙。那么,他是有苦也无处诉说想到这里,他有点不寒而栗了。这个计谋,是献还是不献?纪晓岚犹豫起来,一时拿不定主意。
"纪爱卿,你为何不回朕的话?"乾隆看纪晓岚只顾思索,又追问道。
"万岁容禀:是纪昀该死,方才听圣上说起江南,贱臣便魂不守舍,心飞到江南了。"“呵呵呵--"乾隆捻着胡须笑起来:"朕又没说让你去江南,你发得什么呆?快快与朕说来,朕当如何向大臣们言明此事?"“这"纪昀语塞,赶忙跪在地上,继续奏说:"关于这圣驾南巡一事,非同一般。恭请圣上宽限两日,纪昀细细思考之后,臣再奏闻圣上。纪昀愚钝不敏,请圣上恕罪。"乾隆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说:"好吧,你且退下,两日后进宫奏来。"这也确实难怪纪晓岚,连皇上自己都难决断的事,纪晓岚怎敢轻易开口。乾隆好像看出他的苦衷,也没有难为他,让他回家思索。
纪晓岚回到家中,一时坐立不安。皇上对他如此器重,他不能不为皇上出谋献策。然而,事关重要,作为人臣,需要万分谨慎。此时此刻,皇上历次南巡的传闻,不停地在他的脑海中涌动起来:皇上曾五次南巡,或是称奉皇太后出游,查阅海塘;或是称带皇子巡视,考察吏治,都是堂堂正正的理由。尽管如此,每次启驾南巡之前,都有忠正勇敢的大臣出来劝谏。这也难怪那些大臣的劝阻,因乾隆到了江南,除了尽兴地游山玩水,还临幸了众多的江南佳丽。
那些地方官绅、富商大贾,为了迎合皇上,讨取乾隆的欢欣,竞相营造园林,作为皇上驻跸之所。到处物色美女,教以琴棋书画,歌舞笙箫,个个色艺双绝。皇上久居深宫,所见的都是北地佳丽,一旦见南国娇娃,更喜其温柔玉肌,宛转娇喉。每次临幸,都痛快淋漓,真想脱去龙袍,居留江南,专注地享受那花间柳巷的快乐!
纪晓岚在宫中为官多年,又有一些相熟的太监,早就听过这些传闻。他想起皇上那一年下江南的传闻及其以后发生的事,真有些"不寒而栗"了:乾隆那次巡幸江南,一路上眠花宿柳,御驾到达杭州的时候,已经临幸了十几个江南美女,这些事,都瞒着皇太后的耳目。一来因为皇太后的坐船在御舟后面,不易察觉;二来皇上不是上岸到官绅家里,便是在深夜悄悄地弄上船来,皇太后哪里知道?
但乾隆这次南巡,所做的种种风流事,却没能瞒住皇后乌喇那拉氏。
这个乌喇那拉皇后,是满州正黄旗人,一等承恩公那尔布儿之女。她比乾隆小七岁,在乾隆登基以前,就是他的侧福晋。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