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作者:公木 更新:2021-11-25 15:33
这期间不得不说的一件事,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皇上五十圣寿,纪晓岚寿联一事,被后世传为佳话。
这年八月,文武百官为恭贺乾隆五十万寿,纷纷撰联赋诗,颂扬天子。整个京城沸沸扬扬的,家家户户都贴上了“万寿无疆"之类的门贴。
万民庆寿的场面,乾隆看了非常高兴,便叫几位大臣伴驾,一一检阅宫内上寿的诗、联。走到经坛,看到一副对联,气象宏阔,设想奇伟,意境新颖而对仗工稳,与寻常对联相比,确是独辟蹊径,迥然不同。联语是: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前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乾隆仔细琢磨起来,越看越想越高兴。自大清入关、定都北京以后,逐步统一全国,版图之大,历史上从未有过:西起葱岭,北至萨彦岭,东北到外兴安岭,东濒大海,南达南海,西南抵帕米尔高原,纵横均为四万里,此联颂扬清帝国强盛至极,实可称妙语无双。五十圣寿,再加上九千九百五十年,正是一万岁啊,这样敬祝万岁,新意顿生,更觉意味深长。
乾隆听说献联人正是纪晓岚时,更是喜不胜收,当即传旨行赏,并将纪晓岚擢为京察一等,以道府记名。
这天纪晓岚领到赏赐物品,合家欢乐,同僚及亲友也前来祝贺,晚宴持续到深夜,宾客们才慢慢散去。赏赐的物品中,有一件绣花箭衣,绣工精美,世所罕见,试穿在身上,人人称赞不迭。
众人散去以后,纪晓岚来到侍妾郭彩符房中,方要歇息,亲家母王夫人来了。她听说箭衣穿到身上分外好看,要亲眼观赏观赏。
王夫人来到屋里,要亲家把箭衣穿上,她在灯光下围着转了几圈,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看得非常仔细。
王夫人是纪晓岚长子汝佶的岳母,从宝坻进京,来探望女儿,遇到这样光辉荣耀的喜庆场面,自然高兴异常。她一边观看绣衣,一边不绝口地夸赞亲家公的才干。纪晓岚心里飘飘然,高兴得得意忘形了。戏谑无常的毛病又犯了,笑嘻嘻地对王夫人说道:"多谢亲家母夸奖,我这里有一诗相赠。"“什么诗,你快说说!"王夫人更加高兴。
纪晓岚看房中只有他俩和侍妾彩符,便放心大胆地吟诵起来:今宵亲母太多情,贪看绣衣绕膝行;看到夜深人静后。.....郭彩符见他开王夫人的玩笑,怕他说出有失体面的话来,赶快拦住他的话,说道:"老爷说些啥话?"晓岚见彩符阻拦,"噗哧"一笑,把原想说的一句咽了下去,顺口吟道:"平平仄仄仄平平。"王夫人听了,不知道有何蹊跷,高高兴兴地回房歇息了。
郭彩符这时却笑得喘不过起来了。撒娇地用两手捶着纪晓岚的肩膀。纪晓岚故意装傻,问道:"你为何傻笑?"郭彩符也不示弱,双目一瞪:"'平平仄仄仄平平',是啥意思?咯咯咯。....."郭彩符话刚说完,又止不住笑出声来。
"没啥意思呀!一时语塞,顺口吟来而已。"纪晓岚一本正经地说着。
郭彩符把头一歪,诘问道:
"那你给王熙平的对联,也没啥意思啦?"这回纪晓岚憋不住了,"嗤嗤嗤"地笑了起来。笑后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郭彩符这回是笑而不答了。
前不久,二十五岁的新科进士王熙平,大登科之后又小登科,在京中娶了一位侍郎的女儿。
大礼之日,宾客盈门,纪晓岚也前往祝贺。但是,他送的一份礼物与众不同,写的一副对联。对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还有一句横批:平上去入。
这下可把人家难住了,谁也猜不透他的用意何在,讨论了半天,终不得其中要领。
王熙平是位深思好学的俊才,早听说纪学士才学超人,所以对他的贺联不敢等闲视之,越是不明白,越要不停地琢磨,非要深刻领会方可罢休。直到入了洞房,新郎还在耿耿于怀。
夜深人静后,他在烛光下面,拿着对联看个不停,思来想去,还是打不开这个闷葫芦。
新娘出身的书香门第,也通翰墨,见新郎痴痴地发愣,觉得十分奇怪,凑到跟前看来看去,也像坠到了五里云雾之内,弄不清其中的底细。
偏偏到了他们同享夫妻之乐时,新郎灵机一动,忽然大叫一声:"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接着就哧哧地笑个不停。
新娘子先是吃了一惊,接着又被他笑糊涂了。想到此刻之中,心中甚不自在,终于按捺不住,问道:"你这是咋了?"“我问你,纪学士的贺联,写得是什么?"新郎说。
"好像是两句对韵呀!"新娘答道。
"不。我说是连同横批,这里面讲答什么?"新娘在床上摇头不解。
"那么,我再念一遍,你就明白了。你可听好。"“噢。"新娘应了一声,听着他念。
"平!上去入(日),平平仄仄平平仄。....."“哎呀!羞死了。....."新娘子恍然大悟,赶紧扯被角把脸遮了起来。.....前几日,新娘子到纪府走动,和郭彩符一见如故,非常平合,悄悄地将此事告诉了彩符,彩符笑骂几句,红着脸陪罪道歉。
听完彩符的讲述,纪晓岚更是得意。彩符止住笑声,语重心长地劝告老爷:千万收敛一下这个老病,尤其是官场上,老爷更要出言谨慎,自尊自重。
郭彩符说得句句在理,纪晓岚频频点头。没想到这个小妾竟如此通达事理,简直可以同夫人马月芳不相上下了。于是更加喜欢这位只有二十六岁的如夫人。
郭彩符的话,对他触动很深,使他久久不能入睡。几年来陪伴在皇帝身边,倒是极其荣耀,可他总是感到如履薄冰,常常不免胆颤心惊。现在蒙圣上恩宠,官运亨通,接连升迁。
可是常言伴君如伴虎,今后的前途如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六、督学福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仲春,刚到不惑之年的纪晓岚,被任命为福建省提督学政,几日后即将启程赴任。
消息传出来,翰林院那些久慕外任、而又没有机会的翰林,对晓岚荣膺此任羡慕不已,说他蒙圣上恩宠、上司赏识,在读了万卷书之后,又有行万里路的机会,这将会是飞黄腾达、再举青云的阶梯,他的前途不可限量。看来皇上是很会用才的。
几年来,他曾任过山西乡试正考官、会试同考官和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为国家选拔了一批评学兼优的人才。同时所到之处也留下了一连串脍炙人口的故事。
传说那年担任会试同考官时,乾隆为了看看纪晓岚的选才眼力,就化了装,顶了关东才子王尔烈名字,亲下考常在考试中,乾隆一面伏案答卷,一面留心观察考场情况。此事做得非常隐密,三场顺利考过,纪晓岚等人却没有发现。
在纪晓岚阅卷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写得气势恢宏,立意高深,从那文词上看出,考生不是等闲之辈,就把这份考卷进呈御览,让皇帝评判一下。乾隆接过试卷一看,正是自己答的那张,心中暗暗称赞纪晓岚的眼光,但为了不使事情败露,乾隆便亲自批道:"此卷不能入眩"纪晓岚莫名其妙,只是觉得这样一个有才的举子,而不被圣上欣赏,不免有遗珠之憾。几次进谏,皇上依然不准。
究竟有无此事,当时传说不一,但都晓得,乾隆很欣赏纪晓岚选才用才的眼力,这次命他督学福建,确实是皇上的有意安排。
连续几天,同僚和亲友们纷纷到府上看望他,叫他应接不暇。
这天一大清早,侍郎陶序东就来了,午宴过后,上午来的一帮客人陆续告辞,陶序东还是舍不得离去。几年来,陶序东和纪晓岚非常投契,这次一别至少三年,人事变化无常,三年之后自己是否还能留在京城也是很难预料,陶序东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纪晓岚与陶序东结为知己,那是三年前的事,两人去山西主持乡试时,这其中还有一段趣事呢。
那年纪晓岚36岁,就被任命为山西乡试主考官,确属前所罕见的事,按照惯例主要大省份的乡试主考,都是由皇上钦命年高资深的翰林出身的人担任,纪晓岚荣膺此命,确实出乎一般人的意料,因为和朝中众多的文官比起来,他还不过是个毛头小伙儿。
担任同考官的,是比纪晓岚年长十几岁的陶序东,虽然只有五十多岁,但须发灰白,显得更加苍老,位居一个毛头小伙之下,心里难免有些不是滋味。陶序东虽然早就听说纪晓岚知识宏富,反应机敏,但从未接触过,心中自然产生了要试一试这位主考大人的想法。
适逢有位山西籍的纪晓岚的同年,回乡祭祖,邀请纪晓岚、陶序东等到家中饮酒,并邀请了一些名士作陪。赴会的人早已耳闻纪主考的才名,酒席间十分敬重,恭维之词不绝于耳。
众人在酒足饭饱、品茗闲谈之际,从楼窗中望见一个妇女正套马驾车,但那母马因恋着马驹,正在院中打圈子,不肯上路,急得那妇女用鞭子抽打起来。
大家看过那场面之后,又接着闲谈起来。这时陶序东说道:"刚才情景很是有趣,在下占成一联,哪位能对出下联?"人们听了这话,兴趣很浓,便要他说出来看。陶序东把茶碗一放,不紧不慢的朗声吟出来: "妈妈驾马,马恋马,妈妈鞭马;"众人先是"哈哈哈哈"地笑起来,但笑声过后,感到此联出得很刁钻,是双声叠韵,看起来很平常,没有一点文采,但对出确实不易,一时无词答对,便各自沉吟起来。
这年八月,文武百官为恭贺乾隆五十万寿,纷纷撰联赋诗,颂扬天子。整个京城沸沸扬扬的,家家户户都贴上了“万寿无疆"之类的门贴。
万民庆寿的场面,乾隆看了非常高兴,便叫几位大臣伴驾,一一检阅宫内上寿的诗、联。走到经坛,看到一副对联,气象宏阔,设想奇伟,意境新颖而对仗工稳,与寻常对联相比,确是独辟蹊径,迥然不同。联语是: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前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乾隆仔细琢磨起来,越看越想越高兴。自大清入关、定都北京以后,逐步统一全国,版图之大,历史上从未有过:西起葱岭,北至萨彦岭,东北到外兴安岭,东濒大海,南达南海,西南抵帕米尔高原,纵横均为四万里,此联颂扬清帝国强盛至极,实可称妙语无双。五十圣寿,再加上九千九百五十年,正是一万岁啊,这样敬祝万岁,新意顿生,更觉意味深长。
乾隆听说献联人正是纪晓岚时,更是喜不胜收,当即传旨行赏,并将纪晓岚擢为京察一等,以道府记名。
这天纪晓岚领到赏赐物品,合家欢乐,同僚及亲友也前来祝贺,晚宴持续到深夜,宾客们才慢慢散去。赏赐的物品中,有一件绣花箭衣,绣工精美,世所罕见,试穿在身上,人人称赞不迭。
众人散去以后,纪晓岚来到侍妾郭彩符房中,方要歇息,亲家母王夫人来了。她听说箭衣穿到身上分外好看,要亲眼观赏观赏。
王夫人来到屋里,要亲家把箭衣穿上,她在灯光下围着转了几圈,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看得非常仔细。
王夫人是纪晓岚长子汝佶的岳母,从宝坻进京,来探望女儿,遇到这样光辉荣耀的喜庆场面,自然高兴异常。她一边观看绣衣,一边不绝口地夸赞亲家公的才干。纪晓岚心里飘飘然,高兴得得意忘形了。戏谑无常的毛病又犯了,笑嘻嘻地对王夫人说道:"多谢亲家母夸奖,我这里有一诗相赠。"“什么诗,你快说说!"王夫人更加高兴。
纪晓岚看房中只有他俩和侍妾彩符,便放心大胆地吟诵起来:今宵亲母太多情,贪看绣衣绕膝行;看到夜深人静后。.....郭彩符见他开王夫人的玩笑,怕他说出有失体面的话来,赶快拦住他的话,说道:"老爷说些啥话?"晓岚见彩符阻拦,"噗哧"一笑,把原想说的一句咽了下去,顺口吟道:"平平仄仄仄平平。"王夫人听了,不知道有何蹊跷,高高兴兴地回房歇息了。
郭彩符这时却笑得喘不过起来了。撒娇地用两手捶着纪晓岚的肩膀。纪晓岚故意装傻,问道:"你为何傻笑?"郭彩符也不示弱,双目一瞪:"'平平仄仄仄平平',是啥意思?咯咯咯。....."郭彩符话刚说完,又止不住笑出声来。
"没啥意思呀!一时语塞,顺口吟来而已。"纪晓岚一本正经地说着。
郭彩符把头一歪,诘问道:
"那你给王熙平的对联,也没啥意思啦?"这回纪晓岚憋不住了,"嗤嗤嗤"地笑了起来。笑后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郭彩符这回是笑而不答了。
前不久,二十五岁的新科进士王熙平,大登科之后又小登科,在京中娶了一位侍郎的女儿。
大礼之日,宾客盈门,纪晓岚也前往祝贺。但是,他送的一份礼物与众不同,写的一副对联。对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还有一句横批:平上去入。
这下可把人家难住了,谁也猜不透他的用意何在,讨论了半天,终不得其中要领。
王熙平是位深思好学的俊才,早听说纪学士才学超人,所以对他的贺联不敢等闲视之,越是不明白,越要不停地琢磨,非要深刻领会方可罢休。直到入了洞房,新郎还在耿耿于怀。
夜深人静后,他在烛光下面,拿着对联看个不停,思来想去,还是打不开这个闷葫芦。
新娘出身的书香门第,也通翰墨,见新郎痴痴地发愣,觉得十分奇怪,凑到跟前看来看去,也像坠到了五里云雾之内,弄不清其中的底细。
偏偏到了他们同享夫妻之乐时,新郎灵机一动,忽然大叫一声:"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接着就哧哧地笑个不停。
新娘子先是吃了一惊,接着又被他笑糊涂了。想到此刻之中,心中甚不自在,终于按捺不住,问道:"你这是咋了?"“我问你,纪学士的贺联,写得是什么?"新郎说。
"好像是两句对韵呀!"新娘答道。
"不。我说是连同横批,这里面讲答什么?"新娘在床上摇头不解。
"那么,我再念一遍,你就明白了。你可听好。"“噢。"新娘应了一声,听着他念。
"平!上去入(日),平平仄仄平平仄。....."“哎呀!羞死了。....."新娘子恍然大悟,赶紧扯被角把脸遮了起来。.....前几日,新娘子到纪府走动,和郭彩符一见如故,非常平合,悄悄地将此事告诉了彩符,彩符笑骂几句,红着脸陪罪道歉。
听完彩符的讲述,纪晓岚更是得意。彩符止住笑声,语重心长地劝告老爷:千万收敛一下这个老病,尤其是官场上,老爷更要出言谨慎,自尊自重。
郭彩符说得句句在理,纪晓岚频频点头。没想到这个小妾竟如此通达事理,简直可以同夫人马月芳不相上下了。于是更加喜欢这位只有二十六岁的如夫人。
郭彩符的话,对他触动很深,使他久久不能入睡。几年来陪伴在皇帝身边,倒是极其荣耀,可他总是感到如履薄冰,常常不免胆颤心惊。现在蒙圣上恩宠,官运亨通,接连升迁。
可是常言伴君如伴虎,今后的前途如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六、督学福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仲春,刚到不惑之年的纪晓岚,被任命为福建省提督学政,几日后即将启程赴任。
消息传出来,翰林院那些久慕外任、而又没有机会的翰林,对晓岚荣膺此任羡慕不已,说他蒙圣上恩宠、上司赏识,在读了万卷书之后,又有行万里路的机会,这将会是飞黄腾达、再举青云的阶梯,他的前途不可限量。看来皇上是很会用才的。
几年来,他曾任过山西乡试正考官、会试同考官和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为国家选拔了一批评学兼优的人才。同时所到之处也留下了一连串脍炙人口的故事。
传说那年担任会试同考官时,乾隆为了看看纪晓岚的选才眼力,就化了装,顶了关东才子王尔烈名字,亲下考常在考试中,乾隆一面伏案答卷,一面留心观察考场情况。此事做得非常隐密,三场顺利考过,纪晓岚等人却没有发现。
在纪晓岚阅卷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写得气势恢宏,立意高深,从那文词上看出,考生不是等闲之辈,就把这份考卷进呈御览,让皇帝评判一下。乾隆接过试卷一看,正是自己答的那张,心中暗暗称赞纪晓岚的眼光,但为了不使事情败露,乾隆便亲自批道:"此卷不能入眩"纪晓岚莫名其妙,只是觉得这样一个有才的举子,而不被圣上欣赏,不免有遗珠之憾。几次进谏,皇上依然不准。
究竟有无此事,当时传说不一,但都晓得,乾隆很欣赏纪晓岚选才用才的眼力,这次命他督学福建,确实是皇上的有意安排。
连续几天,同僚和亲友们纷纷到府上看望他,叫他应接不暇。
这天一大清早,侍郎陶序东就来了,午宴过后,上午来的一帮客人陆续告辞,陶序东还是舍不得离去。几年来,陶序东和纪晓岚非常投契,这次一别至少三年,人事变化无常,三年之后自己是否还能留在京城也是很难预料,陶序东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纪晓岚与陶序东结为知己,那是三年前的事,两人去山西主持乡试时,这其中还有一段趣事呢。
那年纪晓岚36岁,就被任命为山西乡试主考官,确属前所罕见的事,按照惯例主要大省份的乡试主考,都是由皇上钦命年高资深的翰林出身的人担任,纪晓岚荣膺此命,确实出乎一般人的意料,因为和朝中众多的文官比起来,他还不过是个毛头小伙儿。
担任同考官的,是比纪晓岚年长十几岁的陶序东,虽然只有五十多岁,但须发灰白,显得更加苍老,位居一个毛头小伙之下,心里难免有些不是滋味。陶序东虽然早就听说纪晓岚知识宏富,反应机敏,但从未接触过,心中自然产生了要试一试这位主考大人的想法。
适逢有位山西籍的纪晓岚的同年,回乡祭祖,邀请纪晓岚、陶序东等到家中饮酒,并邀请了一些名士作陪。赴会的人早已耳闻纪主考的才名,酒席间十分敬重,恭维之词不绝于耳。
众人在酒足饭饱、品茗闲谈之际,从楼窗中望见一个妇女正套马驾车,但那母马因恋着马驹,正在院中打圈子,不肯上路,急得那妇女用鞭子抽打起来。
大家看过那场面之后,又接着闲谈起来。这时陶序东说道:"刚才情景很是有趣,在下占成一联,哪位能对出下联?"人们听了这话,兴趣很浓,便要他说出来看。陶序东把茶碗一放,不紧不慢的朗声吟出来: "妈妈驾马,马恋马,妈妈鞭马;"众人先是"哈哈哈哈"地笑起来,但笑声过后,感到此联出得很刁钻,是双声叠韵,看起来很平常,没有一点文采,但对出确实不易,一时无词答对,便各自沉吟起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