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作者:公木 更新:2021-11-25 15:33
畴旷野,上面白云缭绕,显得异常壮观,仆人讲那就是献王陵。
纪晓岚来到献王陵前,只见一座高大的石牌坊耸立在陵前,牌坊后面一座大殿红柱绿瓦,香烟缭绕。陵上,青松翠柏,陵前石碑林立。最前面的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镌刻的是本朝圣祖康熙皇帝的一首诗:问风略先农桑侯,览古颀过礼东帮。
毛氏深诗真独诣,献王得士本无双。
韶开村店春光蔼,雪化溪桥野水泱。
忆我书斋订经义,几多景仰在明窗。
纪晓岚让书童取出纸笔,将这首诗细心地临摹下来,紧接又抄录了明代程敏欧、元代萨天锡、宋代文天祥的十几首诗,最后在一块斑驳的石碑前,端详起来。这块碑,年代久远,历经风雨,残蚀严重,字迹模糊不清,纪晓岚仔细辩认,才辩别清楚。原来这是唐天宝进士张继的一首诗:汉家宗室独称贤,遗事闲中见旧编。
偶过河间寻往迹,却怜荒冢带寒烟。
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第几篇。
雅乐时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纪晓岚面对献王陵,站立良久。书童在耳旁说道:"公子,是否也做一首诗?"纪晓岚摇摇头,道:"献王刘德功垂万代,历代骚人墨客盛赞已极,实在难以出新。"谒完献王陵,纪晓岚去县城拜见前任知县吴龙见的夫人汪氏。吴知县在任时,与纪府往来不断。吴龙见死于任所后,由于公子年少,家中无人执掌,以前那帮簇拥在县太爷周围的人,却谁也不肯照应,一下子门庭冷落不堪。公子年少,孤儿寡母,生活日蹇,夫人汪氏心里愤愤难平。一天夜里,夫人做了一梦,梦见丈夫又回到家来,原来的那帮幕僚,一个个奴颜卑膝地来到府上媚讨好,汪氏一见大怒,便向丈夫诉说丈夫去后,有事相求,这帮人谁也不肯援助。丈夫对夫人说:"夫人错矣!我在之时,任用了这帮没良心的东西,已经错过一次了,现在夫人指望他们以恩报德,岂不是错上加错!"今天见到纪公子前来问候,心中十分感激,便将梦中之话说给纪晓岚听。纪晓岚听了,劝慰夫人一番,最后不由感慨一声:"世风沦落,情薄如纸。"书童看天色已晚,便催促公子上路,汪夫人再三挽留,纪晓岚婉言辞谢。主仆三人乘马车徐徐驶离吴氏宅郏马车驶出县城,此时大地已被夜色笼罩。驶至献王陵附近,纪晓岚想看一下夜幕中的景色,仔细分辩,只看到黑乎乎一片山路。大路两旁,黑魆魆一片,阴风吹来,沙沙悲鸣,阴森恐怖,让人作寒作冷。车铃叮当,马蹄踏踏,打破了夜的沉寂。突然间,车前"嗷"地一声怪叫,前面的骡驹一声嘶鸣,两只前腿腾空而起,车夫立刻拉紧车闸,猛牵缰绳,稳住辕马,骡驹前蹄落地,惊恐不前。纪晓岚向车前望去,见前面路上有一黑影。纪晓岚不由得毛发倒竖,不寒而栗。那黑影向近前移动一下,靠近马下,站住了,晃头晃脑。纪晓岚壮壮胆子,仔细看着前面的动静。车夫嗖地一声把鞭子竖起来,厉声喝道:"什么人?再不闪开,鞭子抽你!"那黑影转腔转调声嘶力竭地答道:"不是人--我是两千年前的献县冤鬼。"纪晓岚在车上站立起来叱道:"此地汉为河间国,县曰景城,金始改献州,明乃改称献县,汉朝安得有此名?"那鬼不再回答。
纪晓岚再问,鬼影转身钻入庄稼地里。主仆三人大笑而归。
此后,毛苌传经故地诗经村、日华宫遗址等名胜古迹,纪晓岚一一寻访。一日来到景城,先到书铺拜望冯先生,说起谒陵遇鬼之事,二人哈哈大笑,冯先生说:"有一事我考一考贤侄?"“请老伯指教!"“献王乃刘德公谥号,贤侄是否留意,武帝何以谥号为'献'?"“据愚侄看来,当以其'聪明睿智'而谥其'献'。"冯先生道:"此言甚对。今人多以其献书之事而解其号,实在牵强。贤侄读书辩其真伪,务求甚解,实在可喜可佩呀!"接着冯先生提道:"贤侄既有兴致,何不在景城转上一两日?
景城历史上人才辈出,传闻甚多。"
纪晓岚答道:"幼年时曾来景城,但只是望街头繁华景象,对古迹轶闻,并未留意,这次来正为此事。"冯先生非常高兴,忙说:"好,好,今日不忙,我陪你同去。"纪晓岚和冯先生,一同来到离景城不远的相国庄,这里是历史有名人物冯道的故里,因冯道身任相国而得名。冯道,是五代时瀛州景城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他又投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他又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因他先后事五朝十君,后人常说他为人气节不足,傲骨太少。
冯先生是冯氏后裔,纪晓岚不好当着冯先生的面评论冯道,便说:"冯相国之前,国中之书,私家镌刻,官家印书,实为冯相国所倡,功在当世,泽被后人,沿用至今,功不可没。"“贤侄评论精当,卓然不群,令人钦佩之至。"冯、纪二人围着景城转了一周。原想查考刘炫故迹,传说纷纷,莫衷一是,只好作罢。刘炫,字光伯,隋朝河间景城人,著名的经学大师。《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左传》、《论语》、《孝经》、《公羊》,以及孔郑王何等注共12家,都能吟诵,并堪讲授,是中国历史上的奇才。
纪晓岚随冯先生回到书铺,冯先生道:"公子今日此来,当留诗一首,以作纪念。"纪晓岚略加思索道:"好,请世伯指教。"于是提笔写下一首题作《过景城忆刘光伯》的诗:古宅今何在?遗书亦尽亡;谁知冯道里,曾似郑公乡。
三传分坚垒,诸儒各瓣香;
多君真壮士,敢议杜当阳。
诗幅写出,书面匀称,清秀自然。冯先生先品味诗意,端详字体,看个不够,嘴里还连连叫好。.....眨眼间,半年过去了,纪晓岚走访了周围的很多古迹,结交了一些名流,大开了眼界,增长了学问,最使他高兴的是半年来,文鸾的诗文学得很快,文鸾到纪家后,四夫人李氏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丫头,闲来无事,便教她一些诗文,文鸾很是用功,几年下来已粗通文墨。纪晓岚回来后,她的进步更快了。晓岚常把一些诗文抄给文鸾,让她诵读。四夫人看在眼里,倒也高兴,心想将来文鸾给晓岚这位才子当侍妾,能诗善文倒也应该,所以有时也对文鸾加以点化。文鸾聪明异常,一学就会,纪晓岚也十分感激婶母李氏,常说将来要报答婶母。
这天晚饭后,纪晓岚打发书童禀报婶母,要文鸾给昀少爷去剥栗子。纪晓岚有个异乎常人的特点,从小不喜欢吃米面食品,生活中以肉食为主,每天吃上二三斤精肉,再吃些各类瓜果。晚上读书、写字,累了就剥些花生瓜籽,吃上几口瓜果桃李。前些天,从京西拉来几车板栗,纪晓岚每天晚上要吃半斤左右,书童一人忙不过来,常叫文鸾来侍侯。
文鸾笑盈盈地来到晓岚书房。
纪晓岚伸手去拉文鸾,文鸾闪在一旁,正色道:"昀少爷,这样不可以的,我们有言在先。你若不放尊重些,我就不再来了!"纪晓岚一指椅子:"我是要你坐在椅子上,岂能说不尊重?"文鸾向晓岚嫣然一笑,坐在椅子上。
晓岚见文鸾白皙红润的脸蛋,在烛光中更显得妩媚娇柔,像一朵绽开的海棠,便说道:"刚才想出一句上联,你来对对。"文鸾双眸一闪怯生生地说:"我来试试,若是对得不好,少爷可不要见笑啊!"晓岚笑道:"我出的上联是'海棠',"文鸾知道晓岚又转着弯儿地夸赞自己,心中很高兴。她虽然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子,但出身在贫寒之家,对名花异草知道得甚少,加上过去不识字,只是到了纪家之后才学的。
底子本来就不厚实,对于对对儿这门文人的游戏,也是跟着李氏夫人和纪晓岚学了点什么"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对海,木对花,凤凰对乌鸦。....."之类的"对韵",听到"海棠"二字,便"山山。..山药!"二字脱口而出,山药就是红薯,她对这种食物太熟悉了。说出口后,她又感到这是和少爷开玩笑,不由笑了。纪晓岚看她对得巧妙风趣,也和文鸾一起咯咯地笑了起来。
随后,晓岚又在前面加了一个字,说:"嫩海棠!"对上头一句,文鸾胆子大多了,便柳腰一扭,用手一指纪晓岚:"老山药!"纪晓岚一手把文鸾拉到胸前,一手去抚摸文鸾的云鬓,再加上两个字说:"带叶嫩海棠!"文鸾机灵地按住晓岚双手,闪在一旁说道:"公子不许这样,再不庄重些我就生气了。"纪晓岚双手一拱:"姑娘息怒!接着往下对!"文鸾未曾开口,先"噗哧"一下笑出声来:"连毛老山药!"晓岚又在前边加了两个字说:"一枝带叶嫩海棠!"文鸾也加上两个字:"半截连毛老山药!"两人笑得前仰后合,晓岚让文鸾坐在书案前的椅子上,自己坐在一侧,看一看文鸾鬓面的钗箍,笑嘻嘻地说:"鬓边斜插一枝带叶嫩海棠!"文鸾一时想不出把这半截连毛老山药放在何处才好,两只秀目眨个不停。纪晓岚站在文鸾身后去垂她的肩膀,嘴里催着:"快、快、快。....."文鸾连忙站起身向后退去,看到纪晓岚腰间的玉佩,连说:"有了!有了!"随即用手一指纪晓岚的腰部:"腰间悬挂半截连毛老山药!"此话一出,两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文鸾倚在桌子上,晓岚扶在椅背上,笑声好久才停歇下来。
纪晓岚来到献王陵前,只见一座高大的石牌坊耸立在陵前,牌坊后面一座大殿红柱绿瓦,香烟缭绕。陵上,青松翠柏,陵前石碑林立。最前面的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镌刻的是本朝圣祖康熙皇帝的一首诗:问风略先农桑侯,览古颀过礼东帮。
毛氏深诗真独诣,献王得士本无双。
韶开村店春光蔼,雪化溪桥野水泱。
忆我书斋订经义,几多景仰在明窗。
纪晓岚让书童取出纸笔,将这首诗细心地临摹下来,紧接又抄录了明代程敏欧、元代萨天锡、宋代文天祥的十几首诗,最后在一块斑驳的石碑前,端详起来。这块碑,年代久远,历经风雨,残蚀严重,字迹模糊不清,纪晓岚仔细辩认,才辩别清楚。原来这是唐天宝进士张继的一首诗:汉家宗室独称贤,遗事闲中见旧编。
偶过河间寻往迹,却怜荒冢带寒烟。
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第几篇。
雅乐时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纪晓岚面对献王陵,站立良久。书童在耳旁说道:"公子,是否也做一首诗?"纪晓岚摇摇头,道:"献王刘德功垂万代,历代骚人墨客盛赞已极,实在难以出新。"谒完献王陵,纪晓岚去县城拜见前任知县吴龙见的夫人汪氏。吴知县在任时,与纪府往来不断。吴龙见死于任所后,由于公子年少,家中无人执掌,以前那帮簇拥在县太爷周围的人,却谁也不肯照应,一下子门庭冷落不堪。公子年少,孤儿寡母,生活日蹇,夫人汪氏心里愤愤难平。一天夜里,夫人做了一梦,梦见丈夫又回到家来,原来的那帮幕僚,一个个奴颜卑膝地来到府上媚讨好,汪氏一见大怒,便向丈夫诉说丈夫去后,有事相求,这帮人谁也不肯援助。丈夫对夫人说:"夫人错矣!我在之时,任用了这帮没良心的东西,已经错过一次了,现在夫人指望他们以恩报德,岂不是错上加错!"今天见到纪公子前来问候,心中十分感激,便将梦中之话说给纪晓岚听。纪晓岚听了,劝慰夫人一番,最后不由感慨一声:"世风沦落,情薄如纸。"书童看天色已晚,便催促公子上路,汪夫人再三挽留,纪晓岚婉言辞谢。主仆三人乘马车徐徐驶离吴氏宅郏马车驶出县城,此时大地已被夜色笼罩。驶至献王陵附近,纪晓岚想看一下夜幕中的景色,仔细分辩,只看到黑乎乎一片山路。大路两旁,黑魆魆一片,阴风吹来,沙沙悲鸣,阴森恐怖,让人作寒作冷。车铃叮当,马蹄踏踏,打破了夜的沉寂。突然间,车前"嗷"地一声怪叫,前面的骡驹一声嘶鸣,两只前腿腾空而起,车夫立刻拉紧车闸,猛牵缰绳,稳住辕马,骡驹前蹄落地,惊恐不前。纪晓岚向车前望去,见前面路上有一黑影。纪晓岚不由得毛发倒竖,不寒而栗。那黑影向近前移动一下,靠近马下,站住了,晃头晃脑。纪晓岚壮壮胆子,仔细看着前面的动静。车夫嗖地一声把鞭子竖起来,厉声喝道:"什么人?再不闪开,鞭子抽你!"那黑影转腔转调声嘶力竭地答道:"不是人--我是两千年前的献县冤鬼。"纪晓岚在车上站立起来叱道:"此地汉为河间国,县曰景城,金始改献州,明乃改称献县,汉朝安得有此名?"那鬼不再回答。
纪晓岚再问,鬼影转身钻入庄稼地里。主仆三人大笑而归。
此后,毛苌传经故地诗经村、日华宫遗址等名胜古迹,纪晓岚一一寻访。一日来到景城,先到书铺拜望冯先生,说起谒陵遇鬼之事,二人哈哈大笑,冯先生说:"有一事我考一考贤侄?"“请老伯指教!"“献王乃刘德公谥号,贤侄是否留意,武帝何以谥号为'献'?"“据愚侄看来,当以其'聪明睿智'而谥其'献'。"冯先生道:"此言甚对。今人多以其献书之事而解其号,实在牵强。贤侄读书辩其真伪,务求甚解,实在可喜可佩呀!"接着冯先生提道:"贤侄既有兴致,何不在景城转上一两日?
景城历史上人才辈出,传闻甚多。"
纪晓岚答道:"幼年时曾来景城,但只是望街头繁华景象,对古迹轶闻,并未留意,这次来正为此事。"冯先生非常高兴,忙说:"好,好,今日不忙,我陪你同去。"纪晓岚和冯先生,一同来到离景城不远的相国庄,这里是历史有名人物冯道的故里,因冯道身任相国而得名。冯道,是五代时瀛州景城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他又投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他又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因他先后事五朝十君,后人常说他为人气节不足,傲骨太少。
冯先生是冯氏后裔,纪晓岚不好当着冯先生的面评论冯道,便说:"冯相国之前,国中之书,私家镌刻,官家印书,实为冯相国所倡,功在当世,泽被后人,沿用至今,功不可没。"“贤侄评论精当,卓然不群,令人钦佩之至。"冯、纪二人围着景城转了一周。原想查考刘炫故迹,传说纷纷,莫衷一是,只好作罢。刘炫,字光伯,隋朝河间景城人,著名的经学大师。《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左传》、《论语》、《孝经》、《公羊》,以及孔郑王何等注共12家,都能吟诵,并堪讲授,是中国历史上的奇才。
纪晓岚随冯先生回到书铺,冯先生道:"公子今日此来,当留诗一首,以作纪念。"纪晓岚略加思索道:"好,请世伯指教。"于是提笔写下一首题作《过景城忆刘光伯》的诗:古宅今何在?遗书亦尽亡;谁知冯道里,曾似郑公乡。
三传分坚垒,诸儒各瓣香;
多君真壮士,敢议杜当阳。
诗幅写出,书面匀称,清秀自然。冯先生先品味诗意,端详字体,看个不够,嘴里还连连叫好。.....眨眼间,半年过去了,纪晓岚走访了周围的很多古迹,结交了一些名流,大开了眼界,增长了学问,最使他高兴的是半年来,文鸾的诗文学得很快,文鸾到纪家后,四夫人李氏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丫头,闲来无事,便教她一些诗文,文鸾很是用功,几年下来已粗通文墨。纪晓岚回来后,她的进步更快了。晓岚常把一些诗文抄给文鸾,让她诵读。四夫人看在眼里,倒也高兴,心想将来文鸾给晓岚这位才子当侍妾,能诗善文倒也应该,所以有时也对文鸾加以点化。文鸾聪明异常,一学就会,纪晓岚也十分感激婶母李氏,常说将来要报答婶母。
这天晚饭后,纪晓岚打发书童禀报婶母,要文鸾给昀少爷去剥栗子。纪晓岚有个异乎常人的特点,从小不喜欢吃米面食品,生活中以肉食为主,每天吃上二三斤精肉,再吃些各类瓜果。晚上读书、写字,累了就剥些花生瓜籽,吃上几口瓜果桃李。前些天,从京西拉来几车板栗,纪晓岚每天晚上要吃半斤左右,书童一人忙不过来,常叫文鸾来侍侯。
文鸾笑盈盈地来到晓岚书房。
纪晓岚伸手去拉文鸾,文鸾闪在一旁,正色道:"昀少爷,这样不可以的,我们有言在先。你若不放尊重些,我就不再来了!"纪晓岚一指椅子:"我是要你坐在椅子上,岂能说不尊重?"文鸾向晓岚嫣然一笑,坐在椅子上。
晓岚见文鸾白皙红润的脸蛋,在烛光中更显得妩媚娇柔,像一朵绽开的海棠,便说道:"刚才想出一句上联,你来对对。"文鸾双眸一闪怯生生地说:"我来试试,若是对得不好,少爷可不要见笑啊!"晓岚笑道:"我出的上联是'海棠',"文鸾知道晓岚又转着弯儿地夸赞自己,心中很高兴。她虽然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子,但出身在贫寒之家,对名花异草知道得甚少,加上过去不识字,只是到了纪家之后才学的。
底子本来就不厚实,对于对对儿这门文人的游戏,也是跟着李氏夫人和纪晓岚学了点什么"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对海,木对花,凤凰对乌鸦。....."之类的"对韵",听到"海棠"二字,便"山山。..山药!"二字脱口而出,山药就是红薯,她对这种食物太熟悉了。说出口后,她又感到这是和少爷开玩笑,不由笑了。纪晓岚看她对得巧妙风趣,也和文鸾一起咯咯地笑了起来。
随后,晓岚又在前面加了一个字,说:"嫩海棠!"对上头一句,文鸾胆子大多了,便柳腰一扭,用手一指纪晓岚:"老山药!"纪晓岚一手把文鸾拉到胸前,一手去抚摸文鸾的云鬓,再加上两个字说:"带叶嫩海棠!"文鸾机灵地按住晓岚双手,闪在一旁说道:"公子不许这样,再不庄重些我就生气了。"纪晓岚双手一拱:"姑娘息怒!接着往下对!"文鸾未曾开口,先"噗哧"一下笑出声来:"连毛老山药!"晓岚又在前边加了两个字说:"一枝带叶嫩海棠!"文鸾也加上两个字:"半截连毛老山药!"两人笑得前仰后合,晓岚让文鸾坐在书案前的椅子上,自己坐在一侧,看一看文鸾鬓面的钗箍,笑嘻嘻地说:"鬓边斜插一枝带叶嫩海棠!"文鸾一时想不出把这半截连毛老山药放在何处才好,两只秀目眨个不停。纪晓岚站在文鸾身后去垂她的肩膀,嘴里催着:"快、快、快。....."文鸾连忙站起身向后退去,看到纪晓岚腰间的玉佩,连说:"有了!有了!"随即用手一指纪晓岚的腰部:"腰间悬挂半截连毛老山药!"此话一出,两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文鸾倚在桌子上,晓岚扶在椅背上,笑声好久才停歇下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