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几个姨娘一台戏
作者:妖后不妖 更新:2021-11-25 14:48
翌日一早,太子睁开眼,见某人搂着他脖子,腿缠在他腰上,前胸还紧紧贴着他,睡得那叫一个香甜。
他脸一黑,把人一把推开。
“阿川……”
太子起身的动作僵了一下,侧头去看夏染,见她还睡着,刚才只是一声呓语罢了。脸色沉了沉,他起身唤人进来服侍。
太子离开后,温嬷嬷把还在熟睡的夏染唤醒了。
“怎么了?”她揉着眼睛问。
“刚儿太子去上朝了。”
“哦。”
“您应该早起服侍太子更衣,便不这样,也该陪殿下用一点早膳。”温嬷嬷道,正常夫妻都这般,别说是太子殿下了,更要小心周到才是。
夏染见温嬷嬷一副严肃的样子,她想了想道:“别人是如此,我也如此的话,便没有新鲜感了,也许太子就喜欢我这样呢!”
“娘娘!”
夏染翻身向里,“嬷嬷,您让我再睡会儿吧!”
昨晚对着太子那张脸,她失眠了好不好,也就刚睡下一会儿其实。
可这回也没睡多久,温嬷嬷又来了。
“娘娘,起身吧,太子妃那边请您去议事。”
夏染睁开眼,“什么时辰了?”
“卯时刚过。”
夏染不情愿的坐起身,也就是时间还早,这个功夫去怡芳宫,说是议事,去了不就成请安了。她是太子妃,而她是侧妃,不是一般的姨娘,礼节上该去请安,可若她不去,谁又能说什么。
便是仗着她首辅家姑娘的身份,便是嚣张又如何,说句不好听的,太子妃这个公主是隔着千里万里外东越的公主,在北楚的京城可不好使!
“用过早膳再去。”夏染道。
温嬷嬷没说什么,便是赞同她的意思。
梳洗好后,又用了早膳,其间怡芳宫来催了两次,她仍旧慢悠悠的,等过去的时候都半晌午了。
“侧妃娘娘可真是姗姗来迟,还要太子妃三请四请的。”沈姨娘讥讽道。
“有点事耽搁了。”夏染说着上前,冲太子妃行了个礼,而后便在一旁坐下了。
太子妃挂上笑意,“哦,什么事耽搁了?”
“用饭。”
“你倒是知道用早膳,我们为了等你可还没用呢!”沈姨娘气道。
“哟,谁让你们等本宫了?”夏染呵了一声。
“是本宫。”太子妃看向夏染,语气愠怒,道:“本宫只是没想到侧妃这般难请!”
“可娘娘说是议事啊,来太早的话,我害怕打扰娘娘用早膳呢!”夏染做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来,而且她说的话也有她的道理。
“娘娘,还是说正事吧。”周姨娘添了一句。
“侧妃来了,你倒是开口说话了,刚才可闷着一句话不说呢!”沈姨娘斥了周姨娘一句。
“听说侧妃娘娘昨夜侍寝了,许是累了,起不来身呢!”元姨娘笑着,见其他人脸色都不好,她看向夏染,道:“侧妃娘娘,您说奴家这句话说的可对?”
夏染呵了一声,“对不对的,你问谁呢!”
元姨娘没讨到脸面,这笑一下子便挂不住了。
“不是要议事?”夏染问。
太子妃扫了下面的众人一眼,视线最后落到了夏染身上。
“再过一月便是太后的寿辰,我们东宫也该做准备了。”太子妃收回视线,微微叹息了一声,“不过太后的寿辰又赶上了年节,本宫要进宫帮瑜贵妃娘娘筹备宫宴、百官宴等诸多事宜,所以有些慌措。”
夏染一想,可不就要过年了。
这五年都在南疆,那里过年可是很热闹的,尤其年三十,街上有舞狮的、有杂耍的、有放河灯的很多很多,而每年喻清伦无论在哪里,都会在那一天赶回来陪她守夜。
“阿染,岁岁平安。”
五年听了四次,也不知道他哪次是真心的。
“夏侧妃?”太子妃又唤了一声。
夏染这才回过神儿来,一时有些茫然,身边的温嬷嬷忙小声提醒:“太子妃娘娘问您对太后寿礼的看法。”
太后的寿礼啊,她能有什么看法!
“侧妃娘娘,大家都是东宫的人,不能说为太子妃解忧,但有什么好的想法也该说出来,藏着掖着的,未免不地道。”沈姨娘轻飘飘道。
“哦,但不知道沈姨娘什么好想法?”夏染挑眉。
“我自然还没想到。”
“身为东宫的人,藏着掖着可不好。”夏染轻哼一声。
一句话差点噎死沈姨娘,她愤愤的瞪了夏染一眼,转而看向太子妃,“娘娘,看来是有人想您出丑呢!”
呵,挑拨离间啊,就这拙劣的手段!
“哟,要照沈姨娘的意思,本宫若不帮太子妃,太子妃就要出丑了?”
“我可……”
“你也太瞧不起太子妃了。”
沈姨娘忙摆手,“娘娘,奴不是这意思,奴……”
“都闭嘴!”太子妃拍了一下桌子,脸上已有怒火,但还是强忍住了,“眼下商议大事要紧,咱们东宫所备寿礼决不能被其他府上比下去。”
夏染撇嘴,寿礼本就各有千秋,谁能把谁比下去呢!以东宫今时今日的地位,还是别太惹眼,于这件事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毕竟,太后的心是向着太子的,这一点比什么礼都重要。
“我们可以做九十九颗寿桃,以黄金打造。”沈姨娘道。
“又或者太后信佛,送沉香木的佛珠如何?”陈姨娘道。
“红玉珊瑚?”刘姨娘道。
太子妃皱眉,“你们所说这些都太普通了,而且送太后的寿礼贵在用心,若能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便是用心了。”
“既然太后信佛,那我们绣佛经如何?”周姨娘突然道。
夏染心想,这个主意还是不错的,自是耗时耗力,一个月的时间未必赶得上。
太子妃点头,“周姨娘说的是,只是这佛经……”
“法华寺前方丈圆寂时曾抄写过一本佛经,听说那位方丈书法了得,为文人墨客所追捧,而且太后曾多次听那位方丈授法,算是故人了。若是我们能请出那本佛经打样,照着绣在金绸上送给太后,一定能让太后眼前一亮。”沈姨娘道。
太子妃赞赏的点了点头,“你们觉得如何?”
他脸一黑,把人一把推开。
“阿川……”
太子起身的动作僵了一下,侧头去看夏染,见她还睡着,刚才只是一声呓语罢了。脸色沉了沉,他起身唤人进来服侍。
太子离开后,温嬷嬷把还在熟睡的夏染唤醒了。
“怎么了?”她揉着眼睛问。
“刚儿太子去上朝了。”
“哦。”
“您应该早起服侍太子更衣,便不这样,也该陪殿下用一点早膳。”温嬷嬷道,正常夫妻都这般,别说是太子殿下了,更要小心周到才是。
夏染见温嬷嬷一副严肃的样子,她想了想道:“别人是如此,我也如此的话,便没有新鲜感了,也许太子就喜欢我这样呢!”
“娘娘!”
夏染翻身向里,“嬷嬷,您让我再睡会儿吧!”
昨晚对着太子那张脸,她失眠了好不好,也就刚睡下一会儿其实。
可这回也没睡多久,温嬷嬷又来了。
“娘娘,起身吧,太子妃那边请您去议事。”
夏染睁开眼,“什么时辰了?”
“卯时刚过。”
夏染不情愿的坐起身,也就是时间还早,这个功夫去怡芳宫,说是议事,去了不就成请安了。她是太子妃,而她是侧妃,不是一般的姨娘,礼节上该去请安,可若她不去,谁又能说什么。
便是仗着她首辅家姑娘的身份,便是嚣张又如何,说句不好听的,太子妃这个公主是隔着千里万里外东越的公主,在北楚的京城可不好使!
“用过早膳再去。”夏染道。
温嬷嬷没说什么,便是赞同她的意思。
梳洗好后,又用了早膳,其间怡芳宫来催了两次,她仍旧慢悠悠的,等过去的时候都半晌午了。
“侧妃娘娘可真是姗姗来迟,还要太子妃三请四请的。”沈姨娘讥讽道。
“有点事耽搁了。”夏染说着上前,冲太子妃行了个礼,而后便在一旁坐下了。
太子妃挂上笑意,“哦,什么事耽搁了?”
“用饭。”
“你倒是知道用早膳,我们为了等你可还没用呢!”沈姨娘气道。
“哟,谁让你们等本宫了?”夏染呵了一声。
“是本宫。”太子妃看向夏染,语气愠怒,道:“本宫只是没想到侧妃这般难请!”
“可娘娘说是议事啊,来太早的话,我害怕打扰娘娘用早膳呢!”夏染做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来,而且她说的话也有她的道理。
“娘娘,还是说正事吧。”周姨娘添了一句。
“侧妃来了,你倒是开口说话了,刚才可闷着一句话不说呢!”沈姨娘斥了周姨娘一句。
“听说侧妃娘娘昨夜侍寝了,许是累了,起不来身呢!”元姨娘笑着,见其他人脸色都不好,她看向夏染,道:“侧妃娘娘,您说奴家这句话说的可对?”
夏染呵了一声,“对不对的,你问谁呢!”
元姨娘没讨到脸面,这笑一下子便挂不住了。
“不是要议事?”夏染问。
太子妃扫了下面的众人一眼,视线最后落到了夏染身上。
“再过一月便是太后的寿辰,我们东宫也该做准备了。”太子妃收回视线,微微叹息了一声,“不过太后的寿辰又赶上了年节,本宫要进宫帮瑜贵妃娘娘筹备宫宴、百官宴等诸多事宜,所以有些慌措。”
夏染一想,可不就要过年了。
这五年都在南疆,那里过年可是很热闹的,尤其年三十,街上有舞狮的、有杂耍的、有放河灯的很多很多,而每年喻清伦无论在哪里,都会在那一天赶回来陪她守夜。
“阿染,岁岁平安。”
五年听了四次,也不知道他哪次是真心的。
“夏侧妃?”太子妃又唤了一声。
夏染这才回过神儿来,一时有些茫然,身边的温嬷嬷忙小声提醒:“太子妃娘娘问您对太后寿礼的看法。”
太后的寿礼啊,她能有什么看法!
“侧妃娘娘,大家都是东宫的人,不能说为太子妃解忧,但有什么好的想法也该说出来,藏着掖着的,未免不地道。”沈姨娘轻飘飘道。
“哦,但不知道沈姨娘什么好想法?”夏染挑眉。
“我自然还没想到。”
“身为东宫的人,藏着掖着可不好。”夏染轻哼一声。
一句话差点噎死沈姨娘,她愤愤的瞪了夏染一眼,转而看向太子妃,“娘娘,看来是有人想您出丑呢!”
呵,挑拨离间啊,就这拙劣的手段!
“哟,要照沈姨娘的意思,本宫若不帮太子妃,太子妃就要出丑了?”
“我可……”
“你也太瞧不起太子妃了。”
沈姨娘忙摆手,“娘娘,奴不是这意思,奴……”
“都闭嘴!”太子妃拍了一下桌子,脸上已有怒火,但还是强忍住了,“眼下商议大事要紧,咱们东宫所备寿礼决不能被其他府上比下去。”
夏染撇嘴,寿礼本就各有千秋,谁能把谁比下去呢!以东宫今时今日的地位,还是别太惹眼,于这件事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毕竟,太后的心是向着太子的,这一点比什么礼都重要。
“我们可以做九十九颗寿桃,以黄金打造。”沈姨娘道。
“又或者太后信佛,送沉香木的佛珠如何?”陈姨娘道。
“红玉珊瑚?”刘姨娘道。
太子妃皱眉,“你们所说这些都太普通了,而且送太后的寿礼贵在用心,若能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便是用心了。”
“既然太后信佛,那我们绣佛经如何?”周姨娘突然道。
夏染心想,这个主意还是不错的,自是耗时耗力,一个月的时间未必赶得上。
太子妃点头,“周姨娘说的是,只是这佛经……”
“法华寺前方丈圆寂时曾抄写过一本佛经,听说那位方丈书法了得,为文人墨客所追捧,而且太后曾多次听那位方丈授法,算是故人了。若是我们能请出那本佛经打样,照着绣在金绸上送给太后,一定能让太后眼前一亮。”沈姨娘道。
太子妃赞赏的点了点头,“你们觉得如何?”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