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未来之人
作者:明日 更新:2021-11-25 14:12
“人皮面具?”明日想起那个恐怖的梦,猛打个激灵,下意识地往脸上扯去,想将这后世武打小说中常提及的劳什子扯下,却连皮带肉地拉起,生疼。
他赶紧前后摸了一圈,很光滑,没有缝隙,再拧一把,照旧,他由惊转恐:“怎么拉不下来?”
王氏侧过头,似乎不忍道:“那日老爷早已气绝,奴家本应以死相殉,可是我父及大伯皆在金军南下时,弃城而逃,以失守待罪,需老爷归宋疏通救应,是以老爷死不得也。奴家记起高益恭有植脸异术,可为活人易脸。当下想到船上只有你可以替代,因你是外人,身材面形又跟老爷最接近,可以李代桃僵。便佯称老爷未死,着高益恭将你制下,趁着老爷血气未冷揭下面皮,植到你脸上。由于干系重大,只奴家、高益恭和兴儿三人知晓,而郡主与你感情深厚,一旦知情,必露出马脚,是以奴家用计诓走郡主。你不必担心,高益恭尾缀而去,暗中保护郡主,他日救出我父及大伯,自会放你与郡主团聚。只是这植脸异术佐以药物,一旦植好便在受者脸上生根,血肉相连,至死不休,而且须定时服用药物,否则面部溃烂而死。虽属奴家不义,也是你不仁在先。”
明日越听心越凉,乃相信秦桧真的死了,这婆娘的演技当真高超,一船人都被其瞒过,及至听到秦桧的面皮在自己脸上生根至死不休、还须定时服用药物时,他的心彻底凉了。
情知被这婆娘捏在手掌心,想逃也没门,什么放自己与郡主团聚,都是骗小孩子的鬼话,到时哪由得他?
最惨的是若王氏所言非虚,自己这辈子都将以秦桧的面目示人,怎么见楚月事小,变成自己最痛恨不齿的千古汉奸事大!
方才的喜悦化为泡影,他绝没想到杀死秦桧的直接后果会是这样,越想越惨,悲从中来,不禁嚎啕大哭。
王氏的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已知妙计得逞,饶是你奸似鬼,喝了老娘的洗脚水,眼下这小贼只有乖乖合作的份儿。
这十几日,“秦桧”一家人缩在这所租下的农家大院内,自是安候秦大人“养伤”,伤好后才能赴行在朝见官家。
他中门不出,其他人一概不见,只有王氏与兴儿服侍他这个老爷。
高益恭回来了,带回的消息是郡主过了江,进入大金控制区。
他略有些放心,楚月去那无名小岛找不到人自是回挞懒大营,途中纵有危险也可以找金兵帮忙。
江南的冬天很少下雪,这日竟飘起了小雪,他走到院中,在雪里踱着秦桧的方步,背诵着秦桧的家谱……
江宁人氏,即后世南京人,曾祖父秦知古、祖父秦仲淹——皆落第秀才,一事无成。
其父秦敏学总算祖坟冒青烟,中了进士,任过湖州安吉县丞、信州玉山县令、静江府县令,已过世。
大哥秦植,二哥秦梓,皆是秦敏学发妻强氏所生,与续弦所生的老三秦桧并不和睦。
所以,他可以疏远秦家人,不用担心自己被最知根知底的本家看出破绽。
桧树,树干笔直,岁岁常青,古人常以桧柏连称,比喻人品之刚正坚贞,因此自古以来,起名为“桧”乃是美称。
然自宋后,再无以桧为名者,自然是秦桧的“功劳”,他还记得那半句诗——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滑千古之大稽的是,他这个锄奸英雄,现在不仅姓秦,而且名桧!
秦桧,字会之,小名秦三,生于元佑五年,今年四十一岁。
政和五年,秦桧进士及第,补密州教授,考核州学。
这教授之职跟后世的教授相近,传授学业,监督考试。
宣和五年,秦桧通过词学兼茂科之试,任京都太学居正。
太学乃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学府,太学生便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又称天子门生,学正是管理太学生的官员,掌太学学规,相当于后世的教导主任。
他了解了秦桧的成长之路,不由不佩服这厮,是真正的文人从政,走的是教育路线,若在后世,便是人人尊敬的大师级人物,正是“卿本佳人,缘何做贼”呢?
靖康元年,是赵宋的多灾之年,也是秦桧的发迹之年,这年金军兵临开封城下,秦桧反而连升四级,其钻营之妙,不亚于发国难财。
秦桧先任兵部方员外郎,管全国疆图,正式脱离了教育系统。
而后,秦桧再授殿中侍御史,品衔不高,责任却大,负责在皇帝临朝的大殿中,纠察百官朝仪,弹劾朝会失仪者。
再接再厉,秦桧又升门下省左司谏,既为谏官,自古称为诤臣,当“绳纠天子”,也就是指出皇帝的过失,凡朝政有所阙失,百官所任非人,皆得谏正。
最后,秦桧坐了火箭一般,坐上御史中丞的交椅,也就是御史台的台长。
与“纠天子”的谏官相反,御史负责“纠百官”,以弹劾百官为己任,甚至“风闻弹事”,也就是说可以“捕风捉影”而不受追究,不构成诬陷。
这御史台便是天子耳目,相当于监视百官的特务机构,御史中丞则是特务头子。
由于所处位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执掌御史台者多为秉性刚直之士,方能做到公正不二。
若是秦桧这样的奸臣当了台长,忠臣的日子就难过了。
明日当即联想到大英雄的“莫须有”之罪,明显就是御史台的手笔,不过大英雄下狱身死的地方是大理寺和风波亭,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弄明白其中的关系。
在他的设想里,在囚牢里下手,是改变大英雄结局的最后一步,虽然最好不用走到最后一步,但是谁知道呢?知己知彼,才能力挽狂澜。
他向王氏虚心请教,这婆娘果非寻常女子,娓娓道来,讲明了御史台和大理寺的关系。
原来,大理寺是大宋的最高审判机构,执掌京师的刑狱和案件审理,而御史台除了监察百官之外,还有对官员的审判权。
若是朝廷大员犯法,通常由御史台和大理寺联合审理。
明日茅塞顿开,原来大英雄就是被这两个机构祸害的,看来自己要在这两处提前埋下伏笔才对。
秦桧既然是御史台的前台长,他倒可以利用他的余荫了。
秦桧的余荫是不小,当年他之所以爬升如此之快,跟其时的内忧外患分不开。
当金军围城之际,以和议佐攻战,秦桧反对割地,一力主战,从而名声鹊起,步步高升。
后来金军占领开封之后,逼宋廷群臣拥立汉奸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御史台有官员联名写了一篇反对状,秦桧身为台长,亦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署名上状,这成为他早期宦海生涯的最大亮点。
这个大汉奸当年竟是个主战派,确实令明日大跌眼镜。
正应该一句名言: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咦,难道秦桧的千古骂名竟应在自己身上?
放屁!老子怎么可能当汉奸呢?历史从自己干掉秦桧开始,就拐弯了,此秦非彼秦也!
明日熟记了秦桧的家史和发迹史,回归宋廷的底气足了一些,对于冒名顶替也不那么难以接受了,至少不用做出一副投降派的嘴脸。
他蹲下来,拣起一根树枝在雪地上练习秦桧的字体,据王氏说乃秦桧首创,时称秦体。
他当时看到这汉奸遗墨大为惊奇,明明是他自幼所学的宋体,难道宋体竟是秦桧所创?
不管如何,反正便宜了他,若让他写这时代流行的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篆书等等,那真是要命了。
明日惟独对宋体驾轻就熟,写得几可乱真,看得王氏与兴儿在一旁直吐舌,皆说老爷附体,天意叫他冒充老爷。
他也觉骇异,曾隐隐冒出一个想法:总不成这宋体由秦桧发明,他在后世学会,又回到宋代将它发扬广大……哈!又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唯一麻烦的,他会一不留神写出简体字,需要从头学习繁体字。
所以明日每次动笔前,都要酝酿一下情绪,其实是在脑海里过一下,注意简繁之别,并且书写速度徐缓,唯恐写错一字,泄露了天机。
而死鬼秦桧的习惯,却是落笔如飞,一蹴而就,很是潇洒。
还好,王氏帮明日想了一个圆谎的解释:他被困北国已久,备受金人折磨,性格自不似以前那般张扬,变得深沉稳重,而且每次写文,都要斟酌良久,唯恐被金人抓了痛脚,所以改变了书写习惯。
千年以降,明日所写的秦体流传到后世,被后人解读为“笔笔圆浑,气势开展,转折处时时有晋人法度,收笔小意拘谨”,可见其为人沉稳,善于隐忍。
却有一个毛病,整篇布局工整,但是字有大小不一,大如“书、兴”等字,小如“十、五、日、壬”等字。
后人谁也不曾想到,写大的字皆是笔画繁复的繁体,写小的字则是简繁一致的简体字,只有来自后世的他,才会有这样的习惯,此是后话,却不是明日需要考虑的了。
他赶紧前后摸了一圈,很光滑,没有缝隙,再拧一把,照旧,他由惊转恐:“怎么拉不下来?”
王氏侧过头,似乎不忍道:“那日老爷早已气绝,奴家本应以死相殉,可是我父及大伯皆在金军南下时,弃城而逃,以失守待罪,需老爷归宋疏通救应,是以老爷死不得也。奴家记起高益恭有植脸异术,可为活人易脸。当下想到船上只有你可以替代,因你是外人,身材面形又跟老爷最接近,可以李代桃僵。便佯称老爷未死,着高益恭将你制下,趁着老爷血气未冷揭下面皮,植到你脸上。由于干系重大,只奴家、高益恭和兴儿三人知晓,而郡主与你感情深厚,一旦知情,必露出马脚,是以奴家用计诓走郡主。你不必担心,高益恭尾缀而去,暗中保护郡主,他日救出我父及大伯,自会放你与郡主团聚。只是这植脸异术佐以药物,一旦植好便在受者脸上生根,血肉相连,至死不休,而且须定时服用药物,否则面部溃烂而死。虽属奴家不义,也是你不仁在先。”
明日越听心越凉,乃相信秦桧真的死了,这婆娘的演技当真高超,一船人都被其瞒过,及至听到秦桧的面皮在自己脸上生根至死不休、还须定时服用药物时,他的心彻底凉了。
情知被这婆娘捏在手掌心,想逃也没门,什么放自己与郡主团聚,都是骗小孩子的鬼话,到时哪由得他?
最惨的是若王氏所言非虚,自己这辈子都将以秦桧的面目示人,怎么见楚月事小,变成自己最痛恨不齿的千古汉奸事大!
方才的喜悦化为泡影,他绝没想到杀死秦桧的直接后果会是这样,越想越惨,悲从中来,不禁嚎啕大哭。
王氏的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已知妙计得逞,饶是你奸似鬼,喝了老娘的洗脚水,眼下这小贼只有乖乖合作的份儿。
这十几日,“秦桧”一家人缩在这所租下的农家大院内,自是安候秦大人“养伤”,伤好后才能赴行在朝见官家。
他中门不出,其他人一概不见,只有王氏与兴儿服侍他这个老爷。
高益恭回来了,带回的消息是郡主过了江,进入大金控制区。
他略有些放心,楚月去那无名小岛找不到人自是回挞懒大营,途中纵有危险也可以找金兵帮忙。
江南的冬天很少下雪,这日竟飘起了小雪,他走到院中,在雪里踱着秦桧的方步,背诵着秦桧的家谱……
江宁人氏,即后世南京人,曾祖父秦知古、祖父秦仲淹——皆落第秀才,一事无成。
其父秦敏学总算祖坟冒青烟,中了进士,任过湖州安吉县丞、信州玉山县令、静江府县令,已过世。
大哥秦植,二哥秦梓,皆是秦敏学发妻强氏所生,与续弦所生的老三秦桧并不和睦。
所以,他可以疏远秦家人,不用担心自己被最知根知底的本家看出破绽。
桧树,树干笔直,岁岁常青,古人常以桧柏连称,比喻人品之刚正坚贞,因此自古以来,起名为“桧”乃是美称。
然自宋后,再无以桧为名者,自然是秦桧的“功劳”,他还记得那半句诗——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滑千古之大稽的是,他这个锄奸英雄,现在不仅姓秦,而且名桧!
秦桧,字会之,小名秦三,生于元佑五年,今年四十一岁。
政和五年,秦桧进士及第,补密州教授,考核州学。
这教授之职跟后世的教授相近,传授学业,监督考试。
宣和五年,秦桧通过词学兼茂科之试,任京都太学居正。
太学乃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学府,太学生便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又称天子门生,学正是管理太学生的官员,掌太学学规,相当于后世的教导主任。
他了解了秦桧的成长之路,不由不佩服这厮,是真正的文人从政,走的是教育路线,若在后世,便是人人尊敬的大师级人物,正是“卿本佳人,缘何做贼”呢?
靖康元年,是赵宋的多灾之年,也是秦桧的发迹之年,这年金军兵临开封城下,秦桧反而连升四级,其钻营之妙,不亚于发国难财。
秦桧先任兵部方员外郎,管全国疆图,正式脱离了教育系统。
而后,秦桧再授殿中侍御史,品衔不高,责任却大,负责在皇帝临朝的大殿中,纠察百官朝仪,弹劾朝会失仪者。
再接再厉,秦桧又升门下省左司谏,既为谏官,自古称为诤臣,当“绳纠天子”,也就是指出皇帝的过失,凡朝政有所阙失,百官所任非人,皆得谏正。
最后,秦桧坐了火箭一般,坐上御史中丞的交椅,也就是御史台的台长。
与“纠天子”的谏官相反,御史负责“纠百官”,以弹劾百官为己任,甚至“风闻弹事”,也就是说可以“捕风捉影”而不受追究,不构成诬陷。
这御史台便是天子耳目,相当于监视百官的特务机构,御史中丞则是特务头子。
由于所处位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执掌御史台者多为秉性刚直之士,方能做到公正不二。
若是秦桧这样的奸臣当了台长,忠臣的日子就难过了。
明日当即联想到大英雄的“莫须有”之罪,明显就是御史台的手笔,不过大英雄下狱身死的地方是大理寺和风波亭,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弄明白其中的关系。
在他的设想里,在囚牢里下手,是改变大英雄结局的最后一步,虽然最好不用走到最后一步,但是谁知道呢?知己知彼,才能力挽狂澜。
他向王氏虚心请教,这婆娘果非寻常女子,娓娓道来,讲明了御史台和大理寺的关系。
原来,大理寺是大宋的最高审判机构,执掌京师的刑狱和案件审理,而御史台除了监察百官之外,还有对官员的审判权。
若是朝廷大员犯法,通常由御史台和大理寺联合审理。
明日茅塞顿开,原来大英雄就是被这两个机构祸害的,看来自己要在这两处提前埋下伏笔才对。
秦桧既然是御史台的前台长,他倒可以利用他的余荫了。
秦桧的余荫是不小,当年他之所以爬升如此之快,跟其时的内忧外患分不开。
当金军围城之际,以和议佐攻战,秦桧反对割地,一力主战,从而名声鹊起,步步高升。
后来金军占领开封之后,逼宋廷群臣拥立汉奸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御史台有官员联名写了一篇反对状,秦桧身为台长,亦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署名上状,这成为他早期宦海生涯的最大亮点。
这个大汉奸当年竟是个主战派,确实令明日大跌眼镜。
正应该一句名言: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咦,难道秦桧的千古骂名竟应在自己身上?
放屁!老子怎么可能当汉奸呢?历史从自己干掉秦桧开始,就拐弯了,此秦非彼秦也!
明日熟记了秦桧的家史和发迹史,回归宋廷的底气足了一些,对于冒名顶替也不那么难以接受了,至少不用做出一副投降派的嘴脸。
他蹲下来,拣起一根树枝在雪地上练习秦桧的字体,据王氏说乃秦桧首创,时称秦体。
他当时看到这汉奸遗墨大为惊奇,明明是他自幼所学的宋体,难道宋体竟是秦桧所创?
不管如何,反正便宜了他,若让他写这时代流行的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篆书等等,那真是要命了。
明日惟独对宋体驾轻就熟,写得几可乱真,看得王氏与兴儿在一旁直吐舌,皆说老爷附体,天意叫他冒充老爷。
他也觉骇异,曾隐隐冒出一个想法:总不成这宋体由秦桧发明,他在后世学会,又回到宋代将它发扬广大……哈!又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唯一麻烦的,他会一不留神写出简体字,需要从头学习繁体字。
所以明日每次动笔前,都要酝酿一下情绪,其实是在脑海里过一下,注意简繁之别,并且书写速度徐缓,唯恐写错一字,泄露了天机。
而死鬼秦桧的习惯,却是落笔如飞,一蹴而就,很是潇洒。
还好,王氏帮明日想了一个圆谎的解释:他被困北国已久,备受金人折磨,性格自不似以前那般张扬,变得深沉稳重,而且每次写文,都要斟酌良久,唯恐被金人抓了痛脚,所以改变了书写习惯。
千年以降,明日所写的秦体流传到后世,被后人解读为“笔笔圆浑,气势开展,转折处时时有晋人法度,收笔小意拘谨”,可见其为人沉稳,善于隐忍。
却有一个毛病,整篇布局工整,但是字有大小不一,大如“书、兴”等字,小如“十、五、日、壬”等字。
后人谁也不曾想到,写大的字皆是笔画繁复的繁体,写小的字则是简繁一致的简体字,只有来自后世的他,才会有这样的习惯,此是后话,却不是明日需要考虑的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