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作者:崔峥 更新:2021-11-25 13:59
四川师傅接过钱,感激地不知说啥好,他紧攥着董榆生的手,说:
“老弟,你们西北有好人哪!我这里有小本本,把地址留下,二天我一定把钱给你汇过来。”
董榆生笑笑说:“师傅不要客气,出门在外不容易,这也算不了啥?地址就不留了,以后有缘再见。”
四川师傅喋喋连声地说,“要得,要得”,高高兴兴加油去了。
四川师傅刚过去,山东司机又过来.脸涨得通红,好一阵开不了口,大嘴嗫嚅了半天.才吞吞吐吐说:
“老…老师傅,俺车上装…装了满满一车红薯,你想卸多少…就卸多少,给俺伍…伍拾就行。前面不远俺就到…地点了。”
山东司机胡子拉碴的,少说也有五十几,还一口一个“老师傅”,人在难处说话气也短。董榆生回敬一个“老师傅”,问道:
“您是山东啥地方人?”
“聊城。正南十五华里有个杨官屯就是俺家。”
“聊城?!”董榆生—惊,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
“你去过?”山东司机诧异的问道。
“不,没去过。”董榆生摇摇头说。说罢.他从包里点出伍佰元钱,交到山东司机手上.真挚地说:
“老哥,您从山东到我们这儿,少说也有四五千里路,大老远的,一路颠簸不容易,这点钱,您收下,回去给家里乡亲买点土特产,算是兄弟我一份情意吧!”
山东司机说啥也不收,嘴里嚷嚷道:
“大兄弟.俺要伍拾您给俺伍佰,您这不是寒碜俺吗?您要是那边有啥亲戚,告诉俺地点俺替您捎回去,那还差不离。要不俺不要.您要是不说清楚,俺五十也不要啦!”
董榆生真不知说啥好。丁阿姨和他一家的关系他能给这位山东大哥说清楚吗?想了想.他说:
“老哥,我有个知近的亲戚,也是你们聊城人,可是人现在不在聊城。我代表这位亲人给他的乡亲解决一下困难,您也不要推辞,谁让您也是咱聊城人呢?”
“听您这么一说,多少还有点卯。大兄弟,不知您那位亲戚住哪庄?”
“您别问了,具体地方我也说不清楚。”
“要是这么说,也别败坏了您一片心意。伍佰块钱中间劈开。您留一半,俺收下一半。二佰伍,忒难听,俺就收二百吧!”
推来让去,山东司机算是收下三百。山东司机装上钱,二话不说,很快跳到车上,掀开棚布,扛下两麻袋红薯。小车后车箱里塞不下,又倒到驾驶室后排座垫下。还不算,山东司机又从他的驾驶室里背出一布袋子大红枣,放到董榆生驾驶室后座上。一切办妥,山东司机这才拍拍手,笑嘻嘻地说:
“大兄弟,这袋子枣,也是俺聊城的名产,是俺家树上结的。本是给这边的朋友带的,下回我给他再捎,您带回去也让家里人都尝尝,算俺的一点心吧!……”
山东司机的话还没说完,又陆陆续续过来几个。这些山穷水尽的汉子,实实在在到了难处了,钱被罚光了不说,还把人家的油抽走,世上也真有这样的怪事?董榆生想,高原县要是再这样,就完了!这个说:“师傅,你把我的身份证押上。”那个道:“师傅,我车上的工具、千斤、还有个备胎,都给你留下。”董榆生摆摆手说:“师傅们不要说了。我带的钱不多,你们分分,凑个油钱吧!”
董榆生给汽车加上油,驱车上路,才忽然觉得腹中饥饿。折腾了半天,别说午饭,早饭还没吃呢!不由得顺手摸摸所有的口袋,然后他笑了,囊中和腹中一样,皆是空空如洗。无奈,他抓一把山东司机送的红枣。一颗一颗放到嘴里,好甜小车如飞一般朝凉水泉子奔去。
下卷 四十二、远方归客
凉水泉子大路上驶来一辆夏利出租小轿车。由于人们对这种类型的车早已司空见惯,所以也懒得理睬,更不要说好奇地围成一圈看热闹。所以当小车停在村口的时候,几个小孩偶而看几眼就蹦蹦跳跳而去。随着车门打开紧跟着走下一位瘦高的老人,他的背稍有些驼.腿脚也不是很灵便,走起路来显得蹒蹒跚跚。老人径直走到一位差不多和他同样年龄的老者身旁,那位老者身体却比他要强壮许多。老者肩上斜挂一只硕大的背斗,里面装满诸如牛驴马粪之类的可燃物,这是用来掺些煤末、麦草、桔杆等烧炕用的必备品。老者见瘦高老人朝他走来,他就停下脚步,驻足等待。瘦高老人笑笑,脸上堆起很多很多的皱褶,并且露出两排隐约有几颗假牙的牙齿。瘦高老人做完这些表情以后,也没有急于说话,而是从西装口袋里拿出一盒香烟,从里面取出一支双手递给背背斗的老者。老者用手背挡了挡,意思是他不习惯这种洋烟,并顺手指了指脖子上挂着的旱烟锅儿和旱烟袋。在做这些动作的同时,他的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对面的老人,他想急于听明白对方到底需要他做什么事?瘦高老人不紧不慢地把香烟仍旧装回到自己的口袋里,这才开了口:
“老哥,麻烦您打听个人。男的姓朱,叫朱什么臣?女的姓赵,叫不上名字,两个人年龄差不多八十好几了。您能不能告诉我有没有这么一家人?”
瘦高老人比比划划,说了半天.背背斗老者终于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仰起脑袋思索了好一会,嘴里吐出一长串姓朱叫朱什么臣的名字:
“‘臣’字辈是我们的长辈。活着的有朱俊臣、朱贵臣、朱高臣……。我们的婶婶辈一般晓不得,我们也不打听女人们的名字。哈,就这些……”
瘦高老人仔细听着,听完一个摇一次头,最后他又问道:
“老哥请再麻烦问一句,那去世的老人叫朱什么臣的您能知道几位?”
“这就多了。我也记不很清楚,试着给你说几个,你瞅着像不像?哈,我说,前年缓下(过世)一个朱福臣,大前年缓下一朱功臣,七八年前缓下一个朱勋臣……”
“对对对,就是就是。”瘦高老人拍拍脑门子,露出了孩童一般的笑容。这时汽车响起喇叭声,他是催问老人是走还是停。瘦高老人摆摆手,示意他再稍微等一等。转过头来他又问:
“麻烦老哥,请问一下朱勋臣的老伴还在不在世?”
“老伴在是在哩,姓啥叫啥我不晓得。详细情况你去问他的后人朱三嘛。朱三在我们村上还挂着个支书的名哩。”老者撑重的肩膀压得不得劲,他把背斗靠在墙上换了换肩。
“请问老哥,支书是个多大的官?”
老者有些不耐烦,揶揄道:“听口音你离我们这达(地方)也不是很远,咋连支书都不懂.你莫不是哄我呢吗?”
瘦高老人急忙解释道:“老哥别见怪。我不是从中国来,噢不,我也是从中国来,我是从中国的另一个地方来,台湾你晓得不?”
“台湾我亮清。中国人哪个不晓得台湾?听说解放军快把台湾整下来了。”
“是,是,快整下来了。”
“你是怕挨打,跑回来的吧?”
“不是,不是,我是来投亲的。”
“投亲你投哪个不好,偏偏要投朱三?”
“我不是投朱三,我是投朱三他母亲。”
“我们村里有村长,叫董榆生,你找他问去。”
“我不找董榆生,我就找朱三。”
“那你找朱三去吧。我走了。”老人说着背起他的背斗,头也不回地走了。边走边哼起一段地方戏:正行走来用目观看……
夏利车又一次响起喇叭声。瘦高老人走过去付了钱,打发出租车开走了。他想,既然有名有姓,就不怕找不到人。他的皮箱很重.没走几步,就得停下来歇一会。没办法他只好停下来等过路人。问了几个找朱三,要么就说不知道,要么就胡乱一指:
“那……不是吗?”
他老家离此不远,他知道“那不是”的意思,可以是一二里.也可以是七八里,只要不翻山,不越岭,统统都是“那不是”。老人发愁了,他想:朱三他这个表弟,在村里大小也是个官儿,怎么这样不得人心?他忽然想起背背斗老头说到他们的村长,叫董榆生。对。就找董榆生。好不容易又等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小伙子好象有急事,车子蹬得飞快。他老远一招手,小伙子“吱”一声捏住闸,停下来,一脚着地,一腿担在车梁上,急急地问道:
“老师傅,有啥事?”
“请问你们董村长……”
小伙子一听,把车梁上担的那条腿落下来.把自行车撑起。一猫腰把瘦高老人的皮箱放在捎货架子上,说:
“大叔,跟我走。”
到了村委会的门口,小伙子放下车子就朝里喊;
“榆生哥,你们家来客人了!”
董榆生闻声从办公室出来,看到院子里站着一位瘦高个的老头,穿着打扮不土不洋,看模样,似曾相识,他猜想该不是爹生前哪一位老战友吧?这样想着就快步走过去,亲热地握住老人的手,说:
“老人家,您好!您找我有什么事?”
瘦高老头看到董榆生先是一惊,这个年轻人,怎么越看越面熟。他不敢多想,从口袋里摸香烟。刚才忘了装哪只口袋了,摸了左兜摸右兜。董榆生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笑说:
“老人家,不要麻烦,我不会吸烟。快屋里坐吧!咱们慢慢谈。”
瘦高老头嗫嗫嚅嚅地说:“董村长,我是来投亲的。我找你们村朱勋臣家,就是朱…朱三……”
董榆生眉头微微一皱,喊道:“狗剩,把这位老人家送到朱奶奶家去,就是朱三叔他母亲家。”
董国胜很不情愿地噘着嘴,脸拉下老长,嘟嘟嚷嚷地念叨道:“什么朱三叔?你说朱老三不就得了。”说着,他朝瘦高老头横了一眼.说,“你早说,我就不费这些工夫了。”
朱三的老娘八十好几的人了,耳朵有些背,眼睛也不太好使。
“老弟,你们西北有好人哪!我这里有小本本,把地址留下,二天我一定把钱给你汇过来。”
董榆生笑笑说:“师傅不要客气,出门在外不容易,这也算不了啥?地址就不留了,以后有缘再见。”
四川师傅喋喋连声地说,“要得,要得”,高高兴兴加油去了。
四川师傅刚过去,山东司机又过来.脸涨得通红,好一阵开不了口,大嘴嗫嚅了半天.才吞吞吐吐说:
“老…老师傅,俺车上装…装了满满一车红薯,你想卸多少…就卸多少,给俺伍…伍拾就行。前面不远俺就到…地点了。”
山东司机胡子拉碴的,少说也有五十几,还一口一个“老师傅”,人在难处说话气也短。董榆生回敬一个“老师傅”,问道:
“您是山东啥地方人?”
“聊城。正南十五华里有个杨官屯就是俺家。”
“聊城?!”董榆生—惊,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
“你去过?”山东司机诧异的问道。
“不,没去过。”董榆生摇摇头说。说罢.他从包里点出伍佰元钱,交到山东司机手上.真挚地说:
“老哥,您从山东到我们这儿,少说也有四五千里路,大老远的,一路颠簸不容易,这点钱,您收下,回去给家里乡亲买点土特产,算是兄弟我一份情意吧!”
山东司机说啥也不收,嘴里嚷嚷道:
“大兄弟.俺要伍拾您给俺伍佰,您这不是寒碜俺吗?您要是那边有啥亲戚,告诉俺地点俺替您捎回去,那还差不离。要不俺不要.您要是不说清楚,俺五十也不要啦!”
董榆生真不知说啥好。丁阿姨和他一家的关系他能给这位山东大哥说清楚吗?想了想.他说:
“老哥,我有个知近的亲戚,也是你们聊城人,可是人现在不在聊城。我代表这位亲人给他的乡亲解决一下困难,您也不要推辞,谁让您也是咱聊城人呢?”
“听您这么一说,多少还有点卯。大兄弟,不知您那位亲戚住哪庄?”
“您别问了,具体地方我也说不清楚。”
“要是这么说,也别败坏了您一片心意。伍佰块钱中间劈开。您留一半,俺收下一半。二佰伍,忒难听,俺就收二百吧!”
推来让去,山东司机算是收下三百。山东司机装上钱,二话不说,很快跳到车上,掀开棚布,扛下两麻袋红薯。小车后车箱里塞不下,又倒到驾驶室后排座垫下。还不算,山东司机又从他的驾驶室里背出一布袋子大红枣,放到董榆生驾驶室后座上。一切办妥,山东司机这才拍拍手,笑嘻嘻地说:
“大兄弟,这袋子枣,也是俺聊城的名产,是俺家树上结的。本是给这边的朋友带的,下回我给他再捎,您带回去也让家里人都尝尝,算俺的一点心吧!……”
山东司机的话还没说完,又陆陆续续过来几个。这些山穷水尽的汉子,实实在在到了难处了,钱被罚光了不说,还把人家的油抽走,世上也真有这样的怪事?董榆生想,高原县要是再这样,就完了!这个说:“师傅,你把我的身份证押上。”那个道:“师傅,我车上的工具、千斤、还有个备胎,都给你留下。”董榆生摆摆手说:“师傅们不要说了。我带的钱不多,你们分分,凑个油钱吧!”
董榆生给汽车加上油,驱车上路,才忽然觉得腹中饥饿。折腾了半天,别说午饭,早饭还没吃呢!不由得顺手摸摸所有的口袋,然后他笑了,囊中和腹中一样,皆是空空如洗。无奈,他抓一把山东司机送的红枣。一颗一颗放到嘴里,好甜小车如飞一般朝凉水泉子奔去。
下卷 四十二、远方归客
凉水泉子大路上驶来一辆夏利出租小轿车。由于人们对这种类型的车早已司空见惯,所以也懒得理睬,更不要说好奇地围成一圈看热闹。所以当小车停在村口的时候,几个小孩偶而看几眼就蹦蹦跳跳而去。随着车门打开紧跟着走下一位瘦高的老人,他的背稍有些驼.腿脚也不是很灵便,走起路来显得蹒蹒跚跚。老人径直走到一位差不多和他同样年龄的老者身旁,那位老者身体却比他要强壮许多。老者肩上斜挂一只硕大的背斗,里面装满诸如牛驴马粪之类的可燃物,这是用来掺些煤末、麦草、桔杆等烧炕用的必备品。老者见瘦高老人朝他走来,他就停下脚步,驻足等待。瘦高老人笑笑,脸上堆起很多很多的皱褶,并且露出两排隐约有几颗假牙的牙齿。瘦高老人做完这些表情以后,也没有急于说话,而是从西装口袋里拿出一盒香烟,从里面取出一支双手递给背背斗的老者。老者用手背挡了挡,意思是他不习惯这种洋烟,并顺手指了指脖子上挂着的旱烟锅儿和旱烟袋。在做这些动作的同时,他的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对面的老人,他想急于听明白对方到底需要他做什么事?瘦高老人不紧不慢地把香烟仍旧装回到自己的口袋里,这才开了口:
“老哥,麻烦您打听个人。男的姓朱,叫朱什么臣?女的姓赵,叫不上名字,两个人年龄差不多八十好几了。您能不能告诉我有没有这么一家人?”
瘦高老人比比划划,说了半天.背背斗老者终于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仰起脑袋思索了好一会,嘴里吐出一长串姓朱叫朱什么臣的名字:
“‘臣’字辈是我们的长辈。活着的有朱俊臣、朱贵臣、朱高臣……。我们的婶婶辈一般晓不得,我们也不打听女人们的名字。哈,就这些……”
瘦高老人仔细听着,听完一个摇一次头,最后他又问道:
“老哥请再麻烦问一句,那去世的老人叫朱什么臣的您能知道几位?”
“这就多了。我也记不很清楚,试着给你说几个,你瞅着像不像?哈,我说,前年缓下(过世)一个朱福臣,大前年缓下一朱功臣,七八年前缓下一个朱勋臣……”
“对对对,就是就是。”瘦高老人拍拍脑门子,露出了孩童一般的笑容。这时汽车响起喇叭声,他是催问老人是走还是停。瘦高老人摆摆手,示意他再稍微等一等。转过头来他又问:
“麻烦老哥,请问一下朱勋臣的老伴还在不在世?”
“老伴在是在哩,姓啥叫啥我不晓得。详细情况你去问他的后人朱三嘛。朱三在我们村上还挂着个支书的名哩。”老者撑重的肩膀压得不得劲,他把背斗靠在墙上换了换肩。
“请问老哥,支书是个多大的官?”
老者有些不耐烦,揶揄道:“听口音你离我们这达(地方)也不是很远,咋连支书都不懂.你莫不是哄我呢吗?”
瘦高老人急忙解释道:“老哥别见怪。我不是从中国来,噢不,我也是从中国来,我是从中国的另一个地方来,台湾你晓得不?”
“台湾我亮清。中国人哪个不晓得台湾?听说解放军快把台湾整下来了。”
“是,是,快整下来了。”
“你是怕挨打,跑回来的吧?”
“不是,不是,我是来投亲的。”
“投亲你投哪个不好,偏偏要投朱三?”
“我不是投朱三,我是投朱三他母亲。”
“我们村里有村长,叫董榆生,你找他问去。”
“我不找董榆生,我就找朱三。”
“那你找朱三去吧。我走了。”老人说着背起他的背斗,头也不回地走了。边走边哼起一段地方戏:正行走来用目观看……
夏利车又一次响起喇叭声。瘦高老人走过去付了钱,打发出租车开走了。他想,既然有名有姓,就不怕找不到人。他的皮箱很重.没走几步,就得停下来歇一会。没办法他只好停下来等过路人。问了几个找朱三,要么就说不知道,要么就胡乱一指:
“那……不是吗?”
他老家离此不远,他知道“那不是”的意思,可以是一二里.也可以是七八里,只要不翻山,不越岭,统统都是“那不是”。老人发愁了,他想:朱三他这个表弟,在村里大小也是个官儿,怎么这样不得人心?他忽然想起背背斗老头说到他们的村长,叫董榆生。对。就找董榆生。好不容易又等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小伙子好象有急事,车子蹬得飞快。他老远一招手,小伙子“吱”一声捏住闸,停下来,一脚着地,一腿担在车梁上,急急地问道:
“老师傅,有啥事?”
“请问你们董村长……”
小伙子一听,把车梁上担的那条腿落下来.把自行车撑起。一猫腰把瘦高老人的皮箱放在捎货架子上,说:
“大叔,跟我走。”
到了村委会的门口,小伙子放下车子就朝里喊;
“榆生哥,你们家来客人了!”
董榆生闻声从办公室出来,看到院子里站着一位瘦高个的老头,穿着打扮不土不洋,看模样,似曾相识,他猜想该不是爹生前哪一位老战友吧?这样想着就快步走过去,亲热地握住老人的手,说:
“老人家,您好!您找我有什么事?”
瘦高老头看到董榆生先是一惊,这个年轻人,怎么越看越面熟。他不敢多想,从口袋里摸香烟。刚才忘了装哪只口袋了,摸了左兜摸右兜。董榆生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笑说:
“老人家,不要麻烦,我不会吸烟。快屋里坐吧!咱们慢慢谈。”
瘦高老头嗫嗫嚅嚅地说:“董村长,我是来投亲的。我找你们村朱勋臣家,就是朱…朱三……”
董榆生眉头微微一皱,喊道:“狗剩,把这位老人家送到朱奶奶家去,就是朱三叔他母亲家。”
董国胜很不情愿地噘着嘴,脸拉下老长,嘟嘟嚷嚷地念叨道:“什么朱三叔?你说朱老三不就得了。”说着,他朝瘦高老头横了一眼.说,“你早说,我就不费这些工夫了。”
朱三的老娘八十好几的人了,耳朵有些背,眼睛也不太好使。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