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作者:[美]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 更新:2021-11-25 13:49
一个名叫奥斯卡?丹尼罗?布兰登的尼加拉瓜移民被怀疑是美国在哥伦比亚最大的可卡因进口商。事实上,由于布兰登跟洛杉矶中南部的毒品贩子们关系非常密切,以至于人们送给了他一个绰号——“毒品加工厂”。布兰登后来宣称,他之所以出售可卡因,完全是在为美国中央情报局赞助的尼加拉瓜堪查斯(20世纪70年代活跃在尼加拉瓜的一支游击队力量,受美国政府支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翻当时统治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政府。——译者注)筹集资金。他还宣称,正因如此,美国政府才愿意在背后为他的贩毒活动撑腰,允许他在市场上售卖可卡因。直到今天,人们依然相信这种说法,尤其是那些住在城里的黑人,他们相信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毒品交易的最大赞助机构。
当然,本书并不会去印证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可以肯定的是,奥斯卡?丹尼罗?布兰登在哥伦比亚可卡因制造商和美国内陆毒品贩子们之间建立的通道实际上改变了美国历史。通过将大量可卡因输送到美国的街头黑帮手上,布兰顿和他的同行们在全美掀起了一场毁灭性的毒品浪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类似于“黑人帮”之类的组织才得以存在。
只要有城市,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黑帮存在。在美国,黑帮通常被认为是那些初来乍到美国的移民接收站。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超过1 300个黑帮,其中包括了你所能想象到的各个种族、政治派别和犯罪倾向分子。事实证明,这些黑帮与其说是在赚钱,倒不如说是在捣乱。有些黑帮喜欢把自己想象成商业企业,有些(其中最明显的是那些意大利黑帮)也确实赚了些钱(至少帮派里的高层赚到了钱)。可大多数黑帮分子都没有从中发财。
在芝加哥,黑人帮派尤其兴盛,到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黑帮分子中的黑人成员多达上万人。这帮人组成了庞大的犯罪分子军团,直接威胁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原因是因为那些犯了罪的人似乎永远都不会受到惩罚。回想起来,对于美国大多数城市中的犯罪分子们来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无疑是一个黄金时期。当时正是自由司法制度和罪犯权利运动的高峰时期,在人们犯了罪之后,他们遭受惩罚的概率很低,以至于那些犯了罪的人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法院开始大规模地改变这种情况。罪犯的权利被大大限制,法官们开始实施更加严格的审判制度,越来越多的芝加哥黑帮分子被送进监狱。凑巧的是,这些人当中的很多人都是墨西哥黑帮分子(众所周知,墨西哥黑帮分子跟哥伦比亚的毒品贩子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过去,黑帮分子们主要是从中间商那里购买毒品,可现在,随着联邦政府开始对犯罪分子们采取严刑重罚,大批中间商纷纷落网,许多黑帮分子也开始转而直接从哥伦比亚的毒品贩子直接进货。
对于那些生活在贫民区的毒品贩子们来说,可卡因的销量从来都不被看好,因为它太贵了。可随着强效纯可卡因的问世,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对于那些收入不高的吸毒者来说,强效纯可卡因无疑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毒品。因为他只需要购买少量的纯可卡因,通常只需要几美元。它的效力可以在几秒钟的时间里直达人的大脑,然后很快消失,这样就会促使隐君子们不断购买更多的可卡因。所以,从一开始,强效纯可卡因就注定会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
那么谁来把这些可卡因卖给街头黑帮毒品贩子呢?这些帮派已经拥有了各自的地盘,而且他们的势力也可以保证他们不会遭到客户的抢劫。于是一夜之间,那些在大街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组成的帮派突然摇身一变,成了真正的商业企业。
不仅能够带来收入,而且这些帮派还为一些人提供了一份长期职业。在毒品交易出现之前,黑帮分子很难通过加入黑帮的方式来谋生。所以当一个人开始需要养家糊口的时候,他往往选择退出帮派。对于那些年轻时加入黑帮的人来说,他们到了30岁的时候绝对不会还在黑帮当打手:他要么找到了一份合法的工作,要么是死了,或者是被送进监狱了。可有了毒品之后,他们就可以通过黑帮赚钱了。于是当那些传统的终生职位逐渐消失的时候,资格比较老的黑帮分子开始选择留在黑帮。在过去,一名黑人半熟练工可以在芝加哥的工厂里工作,得到一份体面的工资。可随着他们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毒品交易。我们知道,毒品的客户都非常容易上瘾,所以就连傻子都能卖掉毒品。
不错,如果说贩卖毒品是一场联赛的话,那么最终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获胜。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且毒品贩子们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当他们站在大街上向那些自己并不认识的客户兜售毒品的时候,他们完全不知道对面走过来的人是否会抢劫他,逮捕他,还是会干脆杀了他。这一切都有可能!从他们这里购买毒品的,很可能是一个12岁的小孩子、70岁的老奶奶,或者是一位正义凛然的牧师,他们不小心上了瘾,整天只想着多吸两口可卡因。把毒品卖给这样的人显然会有罪恶感,可谁关心这个呢?
毒品很可能会让邻居送命,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美国黑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在二次大战和毒品交易出现之间的40年时间里取得了稳步而巨大的改进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终于得到了全社会的承认。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奇`书`网`整.理提.供]。学校里黑人儿童和白人儿童之间的成绩差异也越来越小。最让人感到振奋的是婴儿死亡率上的变化。即便是到了1964年的时候,黑人死亡婴儿的死亡率也高达白人儿童死亡率的两倍,其死亡原因通常是一些诸如哮喘病或肺结核之类的疾病。由于黑人和白人的医院采取隔离政策,所以很多黑人病人只能接受类似于第三世界的医疗水平。当联邦政府宣布取消医院隔离的时候,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黑人婴儿的死亡率下降了一半。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美国黑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而且这种趋势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
就在这个时候,毒品出现了。
虽然说并非只有黑人才吸食毒品,可毒品对黑人的影响确实比它对其他人种的影响更大。证据表明,经过几十年的下降之后,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黑人婴儿的死亡率开始大幅上升。新生儿体重过轻出现的概率和婴儿遗弃率也大大增加。黑人和白人儿童在学校的成绩差距也开始加大。被送进监狱的黑人数量增加了整整两倍。毒品的破坏力非常大,不仅影响到了那些吸食毒品的人,还给所有黑人家庭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美国黑人用几十年努力取得的改进几乎在一瞬间倒退了10年。有人说,对于美国黑人来说,毒品对他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仅次于吉姆?克洛法案(Jim Crow,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人歧视法案,倡议者为吉姆?克洛,他在该法案中规定了黑人与白人之间进行隔离的政策。——译者注)。
紧随毒品而来的是犯罪。5年时间内,居住在城市里的美国黑人杀人案件达到了原来的4倍。突然之间,生活在芝加哥或圣路易斯或洛杉矶的黑人就像是生活在波哥大一样危险了。
跟毒品有关联的暴力犯罪各种各样,极端凶残,而且它跟美国20年来一直在酝酿的一股更大范围内的犯罪浪潮不谋而合。虽然这股犯罪浪潮在毒品交易浪潮之前就已经存在,可毒品交易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犯罪率的提高,以至于犯罪学家们作出了极为悲观的预言。詹姆斯?阿兰?福克斯(James Alan Fox),有人认为他是大众媒体最为推崇的犯罪问题专家,曾经向世人发出警告,“由于青年犯罪浪潮不断高涨,一场血腥屠杀将不可避免。”
可事实证明,福克斯和那些对“传统智慧”表示认同的人都错了。血腥屠杀并没有出现。实际上,犯罪率开始下降,这种下降势头是如此猛烈,如此彻底,以至于直到几年之后,当人们回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还很难认定其中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犯罪率会骤然下降呢?
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尤为明显。奥斯卡?德尼罗?布兰登,传说中的“毒品加工厂”,或许正是犯罪浪潮波纹效应的引发者,可能正是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将整个社会一度推入绝望的深渊。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还有一个同样有力的因素也在发挥作用,只不过是向着截然相反的方向,而且正是这样一个因素,最终在另外一个方向发挥了波纹效应,将整个美国一举带出了深渊。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www.Qisuu.com
当然,本书并不会去印证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可以肯定的是,奥斯卡?丹尼罗?布兰登在哥伦比亚可卡因制造商和美国内陆毒品贩子们之间建立的通道实际上改变了美国历史。通过将大量可卡因输送到美国的街头黑帮手上,布兰顿和他的同行们在全美掀起了一场毁灭性的毒品浪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类似于“黑人帮”之类的组织才得以存在。
只要有城市,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黑帮存在。在美国,黑帮通常被认为是那些初来乍到美国的移民接收站。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超过1 300个黑帮,其中包括了你所能想象到的各个种族、政治派别和犯罪倾向分子。事实证明,这些黑帮与其说是在赚钱,倒不如说是在捣乱。有些黑帮喜欢把自己想象成商业企业,有些(其中最明显的是那些意大利黑帮)也确实赚了些钱(至少帮派里的高层赚到了钱)。可大多数黑帮分子都没有从中发财。
在芝加哥,黑人帮派尤其兴盛,到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黑帮分子中的黑人成员多达上万人。这帮人组成了庞大的犯罪分子军团,直接威胁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原因是因为那些犯了罪的人似乎永远都不会受到惩罚。回想起来,对于美国大多数城市中的犯罪分子们来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无疑是一个黄金时期。当时正是自由司法制度和罪犯权利运动的高峰时期,在人们犯了罪之后,他们遭受惩罚的概率很低,以至于那些犯了罪的人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法院开始大规模地改变这种情况。罪犯的权利被大大限制,法官们开始实施更加严格的审判制度,越来越多的芝加哥黑帮分子被送进监狱。凑巧的是,这些人当中的很多人都是墨西哥黑帮分子(众所周知,墨西哥黑帮分子跟哥伦比亚的毒品贩子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过去,黑帮分子们主要是从中间商那里购买毒品,可现在,随着联邦政府开始对犯罪分子们采取严刑重罚,大批中间商纷纷落网,许多黑帮分子也开始转而直接从哥伦比亚的毒品贩子直接进货。
对于那些生活在贫民区的毒品贩子们来说,可卡因的销量从来都不被看好,因为它太贵了。可随着强效纯可卡因的问世,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对于那些收入不高的吸毒者来说,强效纯可卡因无疑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毒品。因为他只需要购买少量的纯可卡因,通常只需要几美元。它的效力可以在几秒钟的时间里直达人的大脑,然后很快消失,这样就会促使隐君子们不断购买更多的可卡因。所以,从一开始,强效纯可卡因就注定会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
那么谁来把这些可卡因卖给街头黑帮毒品贩子呢?这些帮派已经拥有了各自的地盘,而且他们的势力也可以保证他们不会遭到客户的抢劫。于是一夜之间,那些在大街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组成的帮派突然摇身一变,成了真正的商业企业。
不仅能够带来收入,而且这些帮派还为一些人提供了一份长期职业。在毒品交易出现之前,黑帮分子很难通过加入黑帮的方式来谋生。所以当一个人开始需要养家糊口的时候,他往往选择退出帮派。对于那些年轻时加入黑帮的人来说,他们到了30岁的时候绝对不会还在黑帮当打手:他要么找到了一份合法的工作,要么是死了,或者是被送进监狱了。可有了毒品之后,他们就可以通过黑帮赚钱了。于是当那些传统的终生职位逐渐消失的时候,资格比较老的黑帮分子开始选择留在黑帮。在过去,一名黑人半熟练工可以在芝加哥的工厂里工作,得到一份体面的工资。可随着他们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毒品交易。我们知道,毒品的客户都非常容易上瘾,所以就连傻子都能卖掉毒品。
不错,如果说贩卖毒品是一场联赛的话,那么最终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获胜。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且毒品贩子们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当他们站在大街上向那些自己并不认识的客户兜售毒品的时候,他们完全不知道对面走过来的人是否会抢劫他,逮捕他,还是会干脆杀了他。这一切都有可能!从他们这里购买毒品的,很可能是一个12岁的小孩子、70岁的老奶奶,或者是一位正义凛然的牧师,他们不小心上了瘾,整天只想着多吸两口可卡因。把毒品卖给这样的人显然会有罪恶感,可谁关心这个呢?
毒品很可能会让邻居送命,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美国黑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在二次大战和毒品交易出现之间的40年时间里取得了稳步而巨大的改进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终于得到了全社会的承认。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奇`书`网`整.理提.供]。学校里黑人儿童和白人儿童之间的成绩差异也越来越小。最让人感到振奋的是婴儿死亡率上的变化。即便是到了1964年的时候,黑人死亡婴儿的死亡率也高达白人儿童死亡率的两倍,其死亡原因通常是一些诸如哮喘病或肺结核之类的疾病。由于黑人和白人的医院采取隔离政策,所以很多黑人病人只能接受类似于第三世界的医疗水平。当联邦政府宣布取消医院隔离的时候,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黑人婴儿的死亡率下降了一半。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基本上美国黑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而且这种趋势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
就在这个时候,毒品出现了。
虽然说并非只有黑人才吸食毒品,可毒品对黑人的影响确实比它对其他人种的影响更大。证据表明,经过几十年的下降之后,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黑人婴儿的死亡率开始大幅上升。新生儿体重过轻出现的概率和婴儿遗弃率也大大增加。黑人和白人儿童在学校的成绩差距也开始加大。被送进监狱的黑人数量增加了整整两倍。毒品的破坏力非常大,不仅影响到了那些吸食毒品的人,还给所有黑人家庭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美国黑人用几十年努力取得的改进几乎在一瞬间倒退了10年。有人说,对于美国黑人来说,毒品对他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仅次于吉姆?克洛法案(Jim Crow,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人歧视法案,倡议者为吉姆?克洛,他在该法案中规定了黑人与白人之间进行隔离的政策。——译者注)。
紧随毒品而来的是犯罪。5年时间内,居住在城市里的美国黑人杀人案件达到了原来的4倍。突然之间,生活在芝加哥或圣路易斯或洛杉矶的黑人就像是生活在波哥大一样危险了。
跟毒品有关联的暴力犯罪各种各样,极端凶残,而且它跟美国20年来一直在酝酿的一股更大范围内的犯罪浪潮不谋而合。虽然这股犯罪浪潮在毒品交易浪潮之前就已经存在,可毒品交易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犯罪率的提高,以至于犯罪学家们作出了极为悲观的预言。詹姆斯?阿兰?福克斯(James Alan Fox),有人认为他是大众媒体最为推崇的犯罪问题专家,曾经向世人发出警告,“由于青年犯罪浪潮不断高涨,一场血腥屠杀将不可避免。”
可事实证明,福克斯和那些对“传统智慧”表示认同的人都错了。血腥屠杀并没有出现。实际上,犯罪率开始下降,这种下降势头是如此猛烈,如此彻底,以至于直到几年之后,当人们回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还很难认定其中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犯罪率会骤然下降呢?
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尤为明显。奥斯卡?德尼罗?布兰登,传说中的“毒品加工厂”,或许正是犯罪浪潮波纹效应的引发者,可能正是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将整个社会一度推入绝望的深渊。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还有一个同样有力的因素也在发挥作用,只不过是向着截然相反的方向,而且正是这样一个因素,最终在另外一个方向发挥了波纹效应,将整个美国一举带出了深渊。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www.Qisuu.com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