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作者:[美]史蒂芬·柯维    更新:2021-11-25 13:49
  已故埃及总统萨达特(Anwar Sadt)的自传,讲述了一个最令人振奋的改写人生剧本的
  故事。萨达特是在仇恨以色列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一度以仇恨以色列来调动民众的意志。这个剧本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浓厚的民族主义,但它也是愚蠢的,忽视了当今世界相互依存的事实。萨达特也知道这一点。
  于是,萨达特决心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因为参与推翻法鲁克国王,他被关进了监牢。在那里,他学会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照自己,反躬自省,改造自我。
  当终于成为埃及总统时,他改变了自己对以色列的态度。他访问了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国会,开启世界历史上最勇于突破先例的和平运动,而这一大胆的行为最终产生了戴维营协议。
  萨达特利用他的独立意识、想象力和良知进行自我领导,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剧本”,影响了数百万人的生活。
  当我们因袭的“人生剧本”有违我们的生活目标时,我们能够利用想象力和创造力书写新的剧本,它将更为符合我们内在的价值观。
  假设我是一位严厉的父亲,每当子女做出令我反感的行为,立刻会火冒三丈,把教训子女的真正目的抛诸脑后;拿出做父亲的权威,迫使子女屈服。在眼前的冲突中我固然得胜,亲子关系却出现裂痕。孩子表面顺从,但口服心不服,受到压抑的情绪,日后会以更糟的形式表现出来。
  让我们再回到本章一开始提到的实验。在我的丧礼上,子女齐集一堂,表达孝思。我期望他们个个都很有教养,满怀对父亲的爱,而不是与父亲起冲突的创痛。但愿他们心中所充满的是往日美好的回忆,记得老爸曾与他们同甘共苦过。我所以有这些期望,因为我重视子女、爱护子女,以做他们的父亲为傲。
  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一定时时牢记这些,表面对孩子的态度并不能真正反映我心底的情感,因为繁复的事务扰乱了我的方向。
  好在这个缺点并非无法克服。我可以排除外来不合宜的价值观与其他制约,由此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与方向,和对生命的负责,来改写人生剧本,让自己的人生真正符合自己的意愿。
  于是乎,日常生活一旦出现困难或挑战,我就可以根据个人价值观决定因应之道。
  个人使命宣言
  确立人生愿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认定自己的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然后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mission statement)。宣言中应包括自我期许与基本价值观,内容往往因人而异。举例来说,我有一位朋友的个人信条如下:
  ●家庭第一。
  ●借重宗教的力量。
  ●决不放弃诚信原则。
  ●未听取正反双方意见,不妄下断语。
  ●征求他人意见。
  ●保护不在场的人。
  ●诚恳但立场坚定。
  ●每年掌握一种新技能。
  ●今天计划明天的工作。
  ●抓紧等待的时间。
  ●态度积极,保持幽默。
  ●生活与工作有条不紊。
  ●别怕犯错——怕的是不能记取教训。
  ●协助属下成功。
  ●多请教别人。
  ●珍惜现在。
  对于一位希望兼顾家庭与事业的妇女,她的使命感便不尽相同:
  ●我兼顾事业与家庭,因为两者对我都很重要。
  ●家庭是平安、祥和与幸福之地,我要以智慧来创造整洁温馨的环境,并教导子女有爱心、进取与充满欢愉,培养他们发挥长才。
  ●珍惜民主社会的权利与自由,善尽社会一分子的责任。
  ●积极主动追求人生目标。
  ●避免养成恶习,不断改进自己。
  ●金钱是人的奴隶而非主人。我要追求经济独立,量入为出,并定期储蓄或投资一部分收入。
  ●我愿贡献金钱与才智,改善他人的生活。
  个人使命宣言是行为处事的根本大法,好比一国的宪法。不管世事如何多变,环境多么艰困,它依然不为所动。
  凡是心中秉持恒久不变真理的人,才能屹立于动荡的环境中。因为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他对自我、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确立个人使命之后,我们就不必借助成见或偏见来面对变局,如此一来,便能保持安全感。
  世界变动太快,许多人难以适应,因而选择了退缩与放弃,其实人生不必如此消极。弗兰克尔在纳粹死亡集中营中,不仅觉悟到积极主动的真谛,还体会到生命意义的重要。后来他提倡一种“标记疗法”(logotherapy),基本理论便是:许多心理与情绪疾病事实上只是失落感、空虚感在作祟。标记疗法可以协助病人找回生命的意义与使命,以祛除内心的空虚。
  直指核心
  想要确立个人使命,必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因为这是一切思想观念的根本,也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的泉源。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自尊自重与归属感。“人生方向”是生命的追求方向以及决断所依据的原则。“智慧”是对事物的认知、理解与判断能力。“力量”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耐。
  这四者相辅相成,安全感与明确的方向可以带来智慧,智慧则能激发行动。若四者十分健全且均衡发展,便能产生高尚的人格、平和的个性与完美正直的个体。
  这四方面的成熟度,同样可以用依赖——独立——互赖三阶段来衡量。处于最底层依赖阶段的人,则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凭借社会价值订定方向,对外界认识不清,缺乏行动勇气或受人摆布。若是位在最高的互赖层次,则能肯定自我,处世泰然;他们确知自己的努力方向,深谙待人接物的艺术,积极主动,不假外求。
  第二部分 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倒独立第四章习惯二:以终为始(三)
  你的生活重心是什么?
  人人都有生活重心,即使不一定意识得到,但它依旧存在。一般而言,生活重心可以分为以下数种:
  一、以配偶为重心:婚姻可说是最亲密持久、最美好可贵的人际关系,因此以丈夫或
  妻子为生活重心,再自然不过了。
  但根据我多年来担任婚姻顾问的经验,以配偶为重心的婚姻关系,多半发生情感过度依赖的问题。太过于重视婚姻,会使人的情感异常脆弱,经不起些许打击,甚至无法面对如新生儿降临或经济窘迫等变化。
  婚姻会带来更多的责任与压力,一般人通常根据以往所受的教养来应付。然而两个背景不同的人,思想必定有差异,于是乎理财、教养子女、婆家或岳家的问题,都会引起争执。若再加上其中一方情感难以独立,这桩婚姻便岌岌可危。
  如果我们一方面在情感上依赖对方,一方面又与对方有所突击,就极易陷入爱恨交织、进退失据的矛盾中。为了保护自己,便更加退缩及排斥对方。于是,冷嘲热讽代替了真实的感受,感情用事的结果是失去了方向、智慧与力量。纵使表面似乎保住了安全感,实则不然。
  二、以家庭为重心:以家庭为重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而且似乎理所当然。家的确带来爱与被爱、同甘共苦以及归属的感觉,但过分重视家庭,反而有害家庭生活。
  太仰赖家庭提供安全感及价值感,太重视家族传统与名誉,通常无法接受任何可能影响这些传统与声誉的改变。以家庭为重的父母,不能为子女的真正幸福着想,他们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结果若非导致子女更为依赖,就是变得叛逆。
  三、以金钱为重心:谁也无法否认钱的重要,经济上的安全感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因此追求财富无可厚非。但若惟利是图,往往得不偿失。
  如果一个人的安全感与价值观完全建立在金钱的多寡上,势必寝食难安,因为影响财富的变数太多,任何一个闪失都令人承受不起。但是钱却不能带来智慧或指引生命的方向,只能提供有限的力量与安全感。
  有人为了逐利,不惜将家庭及其他重要事物摆在一边,而且以为别人都认同这种做法。我认识一位可敬的父亲,准备带子女出游时,忽然接到公司要求加班的电话,但是他回绝了,因为“工作还会再来,童年却只有一次”。这一幕深深印在子女脑海里,永志不忘。
  四、以工作为重心:只知埋头苦干的“工作狂”,即使牺牲健康、家庭与人际关系也在所不惜。他的生命价值只在于他是个医生、作家或演员……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所有的生活意义。
  五、以名利为重心:占有欲极强的人,想据为己有的不仅是有形的物质,如汽车、洋房、华服等等;无形的名誉、荣耀与社会地位也决不放过。
  我们都知道名利不可依靠,因为它们随时可以毁于一旦,一个人若必须靠名利与物质来肯定自我,必定时时处于惶惶不安的状态中,深恐身外之物转眼成空。当他们面对条件比自己更好的人,便相形见拙;见到略逊一筹的人,又趾高气扬。如此一来,自我价值起伏不定,永无宁日。难怪有人在股票大跌或政坛失意后,会选择自戕一途。
  六、以享乐为重心:在当前崇尚速成的世界里,享乐之风盛行,不足为奇。电视与电影喂大了观众的胃口,然而银幕上的浮华生活,骨子里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般美好光鲜。
  真正的快乐可使人身心舒畅,短暂的刺激却丝毫不能给人持久的快乐与满足。贪图享乐的人很快便会对既有的刺激感到乏味,然后就得追求更刺激的“快感”。
  休太长的假,看太多的电影、电视,打太多的电子游戏,长久无所事事,都只是浪费生命。无益于增长智慧,激发潜能,增进安全感或指引人生,只不过制造更多的空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