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作者:王大进 更新:2021-11-25 13:32
他觉得要是他,肯定比他的岳父强。
肖家对邓一群是满意的。
邓一群埋头工作,有事拿不定主意就向处长们请示。刘厅长交待他的工作,事后他总会向龚厅长说。说的时候他总是一副无意、顺便的样子,而且轻描淡写。龚厅长自然心领神会。
三科就经常受到表扬。大家感觉里,这个邓一群比过去更能干了。而他自己也深信,如果给他更大的权力,他会干得更好,就像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他现在才是一名科长,他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处长、厅长。
有时,邓一群也感到那么一点不幸福,虽然他当了一科之长,但在肖如玉家里并没有地位。除了听话能让她的父母们满意外,他们觉得他身上还有很多缺点。比如有时做事做得不是很好,等等。有了缺点,就要批评。所以,他们是乐于进行批评的。肖如玉也喜欢批评他。被批评的邓一群常常是以笑脸相迎的。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虚心使人进步。这句话他记住了。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但对邓一群来说,却非常敏感。
谈琴进修回来了。与过去的文凭相比,现在升了一级。如今已经是本科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本科是怎么回事——单位出钱,学校走一个形式(保证你能毕业,这是现金交易)。一个红本本。就像你到一个单位去交钱,收了钱的人会开给你一张收据。现在大学也是穷疯了,想方设法捞钱。这样的文凭不值钱,但是这在机关里却是需要的。专科文凭已经吃不开了。进修回来的谈琴显得比过去漂亮多了,白了,水灵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注意了衣着。她变得越来越洋气。刚进机关的时候,大家都夸她朴素。中国人在内心里一直认为朴素是一种美德。现在看来朴素也并不是她的本质,至少是她自己不再要求像过去那样朴素了。谁都看得出来,她很懂得美,很会打扮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才发现她的男友不再来找她了,也听不到打电话来。终于有一天机关里面有人说,他们的关系已经告吹了。
看上去非常好的一对,怎么就吹了呢?谈琴虽然现在洋气了,但她并不是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一般而言,她不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她是个多好的女孩子啊。那么,提出分手的忘恩负义者肯定是那个研究生了。心里就有点替她叫不平。不好理解。谁娶上谈琴应该是非常有福气的人。小谈不但人长得好看,性格又好,永远是绵绵的,柔柔的。不过世上男女的事情说不清,尤其是年轻人。邓一群对这样的感慨也很同意。他是过来人了,就有了发言的权利。
作为科长的邓一群看到谈琴有一阵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做完了手上的工作,就默默地看那些印刷精美的时装杂志,不多说话。他心里倒是很想去关心她一下,但是想想还是作罢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苦处,难以对外人言说。过去他和肖如玉恋爱的时候,谈琴倒是时不时询问他们进展的情况,有时还要调侃两句,说他们是很好的一对,哪里知道邓一群看中肖如玉不过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选择,与爱情的选择相距很远。他和肖如玉一天也没有浪漫过。所以,肖如玉结婚后经常要说邓一群这人无趣。
与肖如玉的婚姻,是邓一群前进的基石。他站在这块巨大的基石上,希望能干出些成绩来。因此,结婚以后他就很少陪肖如玉去玩。肖如玉喜欢玩,结婚以后她仍然想去打保龄球、游泳、跳舞。而这里面除了偶尔去跳舞,其他都是邓一群所不喜欢的。跳舞时肖如玉总有一帮朋友,男男女女,而那个伴娘黄晓云必在其中。她的那些女朋友一个个都很年轻漂亮。邓一群看见她们就感觉自己还很青春。因为肖如玉的关系,他和她们之间不再有什么距离。他喜欢和年轻女性之间消除距离。
第116节:第九章(4)
谈琴对男友可能就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她将来是个贤妻良母。邓一群就想:可惜自己已经结婚了,否则他倒是可以追一追她。如果,他追上了小谈,那么他的婚姻生活一定要比和肖如玉在一起幸福。对此,他深信不疑。
可是,当初他为什么没有追她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显然,问题不在于自己错失了机会,而是那时没有勇气。没有勇气的原因:一是受到了田小悦同志的打击,二是自己觉得与小谈有距离。那么现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了呢?现在他就同小谈相配了吗?他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呀,改变的只是时间。是因为他娶上了肖如玉。肖如玉在他眼里远不是一个女人,她更是一种象征。
头脑里一扇沉重的钢铁大门訇然一响,一片蓝天。
豁然开朗了。
对于现实婚姻他的目标是明确的,但是他并没有从理论上去深究,而他一旦意识到了,就感到自己是那样的可悲。无论怎样,他这样一个追求象征的人,生活还会幸福吗?事实上从建立关系的那天开始,他就已经开始感到不满足了。是的。一种东西的得到,是以牺牲另一种东西而作为代价的。他清楚这样的道理,但还是去做了。他不是不清楚,甚至可以说他比谁都清楚。那么,这样我在内心里是不是一个可怜虫?他在心里问自己。
邓一群突然间就感到了一种颓丧。如果肖如玉只是一种象征,一种阶级间身份不同的象征,那么他现在就已经完成了这种跨越。是的,他完成了。因为他现在居然有勇气作非分之想,潜意识里想去追求谈琴,那么,他今后所面临的又是怎样的道路呢?
他不敢想。只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既然与肖如玉的婚姻已经成了他事业上前进的基石,他现在就要更加脚踏实地地在这块巨大基石的基础上去取得事业上更大的成功。与生存相比,婚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爱情)的浪漫损失就不算什么了。有得有失。上天就是这样安排的。
如果他通过这种非常安定的婚姻,而带来了事业(其实说白了,就是“官场”)上的成功,那么他就不必有所遗憾。这条路是他自己选择的,没有谁去强求他。而且从某方面来说,他当时对和肖如玉的关系建立能否成功,还担心过。特别是在他发现肖如玉并不是处女,后来有一天当他把它作为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她马上就说:如果你在乎,我们可以马上分手。他那时难道不是马上就赔笑,打消她的想法吗?他说:“只是说说嘛,我相信你。再说这是九十年代了,谁还讲究这个?”如果说有错,那么这个问题的错,却不在肖如玉,而在于自己。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这句话是谁说的?没错。邓一群想到自己的选择,非常明确,非常功利。也就是只有功利的道路,才会这么明确。
如果说邓一群和谈琴过去还存在一些距离,那么现在邓一群则感觉不到了。作为一个已经结过婚的男人,在别人眼里,对年轻女子就没有了什么威胁。事实也许正好相反。
邓一群发现,谈琴对他非常友好。她在心里,对他甚至有一种崇敬。她以为他是非常能干的。的确,邓一群在工作表现上很是出色。当了科长的他,浑身的劲头更足了。谈琴在工作上总是很配合他。他用她的时候,感到非常得心应手。邓一群第一次感觉到男女工作上的那种默契而带来的快感。由工作,邓一群想到了别的更多的东西。
事实上邓一群一直生活在岳父母家的阴影里。他感到一种压力,那种压力是无形的,但却无处不在。他感觉在他们眼里,自己永远是个农民。那就像《 红字 》,他是洗不去的。他改变不了。尽管事实上的他,今天已经成了城里人,但他的根还在乡下。另一方面,他的身上的确也还经常冒出很多农民的习气来。
上班后的邓一群有时忍不住把他内心的这种感受对谈琴讲。谈琴就淡淡地笑,说,你在乎这个?就那一句话,点醒了邓一群。是啊,不管如何,他成功了,成了城里人中的干部之一,他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不论岳父母怎么看他,他都不必有所介意。历史上农民皇帝最大的得意,莫过于自己的平民出身。他也应该为自己的出身而自豪。岳父也曾是个农民出身,为什么没有人对他作评价呢?那就是他已经是个官僚。如果他邓一群当上了官,还有人批评他的农民习气吗?
第117节:第九章(5)
邓一群发现,很多城里人事实上鄙视农民,只是鄙视那些一般的农民,他们从不鄙视那些农民出身的干部或是有钱人。事实给邓一群上了生动的一课:半年前,他那个曾经在他过去回乡时见到过的叫高中的同学来到了省城,找到他。他想不到高中发了。那个同学在穷困潦倒中思变,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到底是因为有点文化,他借了两千块钱,贩起了水果。第一年就赚了钱。这几年来,他什么赚钱干什么,现在是承包土地商。样子完全变了,虽然还算不上很有钱,但手里也有好几十万。他提出要到邓一群的岳父母家看看。邓一群本不想带他去,肖家是不喜欢生人登门的,但那个叫高中的同学却非要去看一看。邓一群知道他的那个心理:虽然有些钱,但却从没有到高级干部家中去做过客。无奈中,邓一群只得同意了。为了不让人家看他不起,高中在路上一下子就买了上千元的礼品。果然,岳父母对他这个出手大方的农民同学客气得很。事后很多天,还谈到他。
自己不可能有钱,那么就一定要当官。他想。
谈琴却从没有说过他有什么农民习气。在她眼里,他一切都是很好的。这让邓一群在感觉上非常好。
肖家对邓一群是满意的。
邓一群埋头工作,有事拿不定主意就向处长们请示。刘厅长交待他的工作,事后他总会向龚厅长说。说的时候他总是一副无意、顺便的样子,而且轻描淡写。龚厅长自然心领神会。
三科就经常受到表扬。大家感觉里,这个邓一群比过去更能干了。而他自己也深信,如果给他更大的权力,他会干得更好,就像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他现在才是一名科长,他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处长、厅长。
有时,邓一群也感到那么一点不幸福,虽然他当了一科之长,但在肖如玉家里并没有地位。除了听话能让她的父母们满意外,他们觉得他身上还有很多缺点。比如有时做事做得不是很好,等等。有了缺点,就要批评。所以,他们是乐于进行批评的。肖如玉也喜欢批评他。被批评的邓一群常常是以笑脸相迎的。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虚心使人进步。这句话他记住了。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但对邓一群来说,却非常敏感。
谈琴进修回来了。与过去的文凭相比,现在升了一级。如今已经是本科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本科是怎么回事——单位出钱,学校走一个形式(保证你能毕业,这是现金交易)。一个红本本。就像你到一个单位去交钱,收了钱的人会开给你一张收据。现在大学也是穷疯了,想方设法捞钱。这样的文凭不值钱,但是这在机关里却是需要的。专科文凭已经吃不开了。进修回来的谈琴显得比过去漂亮多了,白了,水灵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注意了衣着。她变得越来越洋气。刚进机关的时候,大家都夸她朴素。中国人在内心里一直认为朴素是一种美德。现在看来朴素也并不是她的本质,至少是她自己不再要求像过去那样朴素了。谁都看得出来,她很懂得美,很会打扮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才发现她的男友不再来找她了,也听不到打电话来。终于有一天机关里面有人说,他们的关系已经告吹了。
看上去非常好的一对,怎么就吹了呢?谈琴虽然现在洋气了,但她并不是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一般而言,她不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她是个多好的女孩子啊。那么,提出分手的忘恩负义者肯定是那个研究生了。心里就有点替她叫不平。不好理解。谁娶上谈琴应该是非常有福气的人。小谈不但人长得好看,性格又好,永远是绵绵的,柔柔的。不过世上男女的事情说不清,尤其是年轻人。邓一群对这样的感慨也很同意。他是过来人了,就有了发言的权利。
作为科长的邓一群看到谈琴有一阵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做完了手上的工作,就默默地看那些印刷精美的时装杂志,不多说话。他心里倒是很想去关心她一下,但是想想还是作罢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苦处,难以对外人言说。过去他和肖如玉恋爱的时候,谈琴倒是时不时询问他们进展的情况,有时还要调侃两句,说他们是很好的一对,哪里知道邓一群看中肖如玉不过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选择,与爱情的选择相距很远。他和肖如玉一天也没有浪漫过。所以,肖如玉结婚后经常要说邓一群这人无趣。
与肖如玉的婚姻,是邓一群前进的基石。他站在这块巨大的基石上,希望能干出些成绩来。因此,结婚以后他就很少陪肖如玉去玩。肖如玉喜欢玩,结婚以后她仍然想去打保龄球、游泳、跳舞。而这里面除了偶尔去跳舞,其他都是邓一群所不喜欢的。跳舞时肖如玉总有一帮朋友,男男女女,而那个伴娘黄晓云必在其中。她的那些女朋友一个个都很年轻漂亮。邓一群看见她们就感觉自己还很青春。因为肖如玉的关系,他和她们之间不再有什么距离。他喜欢和年轻女性之间消除距离。
第116节:第九章(4)
谈琴对男友可能就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她将来是个贤妻良母。邓一群就想:可惜自己已经结婚了,否则他倒是可以追一追她。如果,他追上了小谈,那么他的婚姻生活一定要比和肖如玉在一起幸福。对此,他深信不疑。
可是,当初他为什么没有追她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显然,问题不在于自己错失了机会,而是那时没有勇气。没有勇气的原因:一是受到了田小悦同志的打击,二是自己觉得与小谈有距离。那么现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了呢?现在他就同小谈相配了吗?他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呀,改变的只是时间。是因为他娶上了肖如玉。肖如玉在他眼里远不是一个女人,她更是一种象征。
头脑里一扇沉重的钢铁大门訇然一响,一片蓝天。
豁然开朗了。
对于现实婚姻他的目标是明确的,但是他并没有从理论上去深究,而他一旦意识到了,就感到自己是那样的可悲。无论怎样,他这样一个追求象征的人,生活还会幸福吗?事实上从建立关系的那天开始,他就已经开始感到不满足了。是的。一种东西的得到,是以牺牲另一种东西而作为代价的。他清楚这样的道理,但还是去做了。他不是不清楚,甚至可以说他比谁都清楚。那么,这样我在内心里是不是一个可怜虫?他在心里问自己。
邓一群突然间就感到了一种颓丧。如果肖如玉只是一种象征,一种阶级间身份不同的象征,那么他现在就已经完成了这种跨越。是的,他完成了。因为他现在居然有勇气作非分之想,潜意识里想去追求谈琴,那么,他今后所面临的又是怎样的道路呢?
他不敢想。只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既然与肖如玉的婚姻已经成了他事业上前进的基石,他现在就要更加脚踏实地地在这块巨大基石的基础上去取得事业上更大的成功。与生存相比,婚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爱情)的浪漫损失就不算什么了。有得有失。上天就是这样安排的。
如果他通过这种非常安定的婚姻,而带来了事业(其实说白了,就是“官场”)上的成功,那么他就不必有所遗憾。这条路是他自己选择的,没有谁去强求他。而且从某方面来说,他当时对和肖如玉的关系建立能否成功,还担心过。特别是在他发现肖如玉并不是处女,后来有一天当他把它作为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她马上就说:如果你在乎,我们可以马上分手。他那时难道不是马上就赔笑,打消她的想法吗?他说:“只是说说嘛,我相信你。再说这是九十年代了,谁还讲究这个?”如果说有错,那么这个问题的错,却不在肖如玉,而在于自己。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这句话是谁说的?没错。邓一群想到自己的选择,非常明确,非常功利。也就是只有功利的道路,才会这么明确。
如果说邓一群和谈琴过去还存在一些距离,那么现在邓一群则感觉不到了。作为一个已经结过婚的男人,在别人眼里,对年轻女子就没有了什么威胁。事实也许正好相反。
邓一群发现,谈琴对他非常友好。她在心里,对他甚至有一种崇敬。她以为他是非常能干的。的确,邓一群在工作表现上很是出色。当了科长的他,浑身的劲头更足了。谈琴在工作上总是很配合他。他用她的时候,感到非常得心应手。邓一群第一次感觉到男女工作上的那种默契而带来的快感。由工作,邓一群想到了别的更多的东西。
事实上邓一群一直生活在岳父母家的阴影里。他感到一种压力,那种压力是无形的,但却无处不在。他感觉在他们眼里,自己永远是个农民。那就像《 红字 》,他是洗不去的。他改变不了。尽管事实上的他,今天已经成了城里人,但他的根还在乡下。另一方面,他的身上的确也还经常冒出很多农民的习气来。
上班后的邓一群有时忍不住把他内心的这种感受对谈琴讲。谈琴就淡淡地笑,说,你在乎这个?就那一句话,点醒了邓一群。是啊,不管如何,他成功了,成了城里人中的干部之一,他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不论岳父母怎么看他,他都不必有所介意。历史上农民皇帝最大的得意,莫过于自己的平民出身。他也应该为自己的出身而自豪。岳父也曾是个农民出身,为什么没有人对他作评价呢?那就是他已经是个官僚。如果他邓一群当上了官,还有人批评他的农民习气吗?
第117节:第九章(5)
邓一群发现,很多城里人事实上鄙视农民,只是鄙视那些一般的农民,他们从不鄙视那些农民出身的干部或是有钱人。事实给邓一群上了生动的一课:半年前,他那个曾经在他过去回乡时见到过的叫高中的同学来到了省城,找到他。他想不到高中发了。那个同学在穷困潦倒中思变,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到底是因为有点文化,他借了两千块钱,贩起了水果。第一年就赚了钱。这几年来,他什么赚钱干什么,现在是承包土地商。样子完全变了,虽然还算不上很有钱,但手里也有好几十万。他提出要到邓一群的岳父母家看看。邓一群本不想带他去,肖家是不喜欢生人登门的,但那个叫高中的同学却非要去看一看。邓一群知道他的那个心理:虽然有些钱,但却从没有到高级干部家中去做过客。无奈中,邓一群只得同意了。为了不让人家看他不起,高中在路上一下子就买了上千元的礼品。果然,岳父母对他这个出手大方的农民同学客气得很。事后很多天,还谈到他。
自己不可能有钱,那么就一定要当官。他想。
谈琴却从没有说过他有什么农民习气。在她眼里,他一切都是很好的。这让邓一群在感觉上非常好。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