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作者:石岳文 更新:2021-11-25 13:27
我采访的第二位收藏者名叫中泉康彦,今年71岁,是一位退休警官。在中泉先生家中,一幅孙中山题写的“博爱”手书,被精心装裱后悬挂在客厅的醒目之处。中泉先生告诉我,这一手书的首位收藏者是他的祖父、当时任三菱长崎造船厂副厂长的中泉半弥先生。那是1913年3 月,孙中山一行到三菱长崎造船厂访问。此前,清政府在这家造船厂订造了一艘军舰,就是后来的“永丰舰”。但还没等到交付,中国就爆发了辛亥革命。后来在孙中山访问船厂前两个月,“永丰舰”被正式移交给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来改名为“中山舰”)。
据说,孙中山是在与中泉半弥谈话休息时,为他题写的这幅“博爱”。令中泉康彦遗憾的是,由于祖父去世时他尚年幼,因此对“博爱”墨迹的由来并不了解。10多年前退休后,举家回长崎定居,他才从箱子里取出并花了10万日元进行装裱。
我很早就知道大束敬先生收藏有孙中山“世界大同”遗墨一幅,但始终联系不上。于是,我想到了《孙文与长崎》作者之一的陈东华先生。陈先生告诉我已同大束先生联系好,会面地点就定在他自己经营的日航长崎旅馆。我到旅馆后,年逾七旬的大束先生如约而至,腋下夹着孙中山的“世界大同”遗墨。
1924年11月,孙中山第九次访问长崎。在出岛岸边的客轮上,他接受了《长崎东洋日出新闻》记者的采访,采访者就是大束敬的舅父中岛荣一郎。在采访中,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主张被首次阐述,并在翌日的《长崎东洋日出新闻》上发表。采访结束后,因畅谈“大亚洲主义”而余兴未尽的孙中山,为中岛荣一郎挥毫写下“世界大同”。大束敬先生告诉我,1945年8 月,长崎遭原子弹轰炸时,因住所距离原爆中心不远,家里的财产几乎被毁,但这幅孙中山的遗墨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存于世间的孙中山遗墨中,以“世界大同”、“博爱”等表达政治主张和理想的居多,但在长崎遗存的8 件书法作品中,还有“松风水月”等词意轻松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除了具有宽广、刚毅的品格之外,也有轻松、风雅的一面。
“松风水月”是孙中山写给当时一家名叫“福岛屋”旅馆的主人福岛福松先生的。这家旅馆是1913年3 月孙中山先生访问长崎时下榻之所。为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孙中山为福岛先生题写了“松风水月”。这幅书法被福岛福松的孙媳福岛文子捐给了长崎县立图书馆。我很希望能亲眼目睹这幅作品,但后来得知书法正在一家装裱店里修复。新闻社的森永先生帮我找到了这家装裱店。征得店主人同意,我终于看见了这幅“松风水月”的真面目。
与这幅“松风水月”风格相似的还有孙中山为当时长崎有名的西餐馆——精洋亭题写的店名。当年,孙中山在此用餐并出席了长崎医专中国留学生为他举行的欢迎会。应店主金子谦三郎所求,他题写了“精洋亭”横幅相赠。幸运的是,我见到了已故金子谦三郎先生的孙女金子喜代子。她说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祖母生前说过“这是一位大人物写的横匾”之类的话。此后,孙中山的“精洋亭”手书一直被悬挂在改建的饭店大堂的显眼之处,成为饭店悠久历史的象征。10多年前,金子家把它捐给长崎市立博物馆。
此外,孙中山先生还为当时的长崎县议员桥本辰二郎先生题写了“博爱”手书两件,为三菱长崎造船厂贵宾馆题写了馆名。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能登门寻访,留下了一点遗憾。
追寻孙中山在长崎留下的墨迹,我对这位一生致力于振兴中华伟业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有了更深的了解。尽管时光已过去80年,与当时相比,当今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孙中山呼吁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团结合作的主张,至今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梵蒂冈有条教皇暗道千米砖墙暗藏玄机专供战时逃难所用史克栋在意大利的罗马城台伯河边,有一座长约1 公里的红砖墙,它将天使古堡与梵蒂冈城连接在一起。墙体下部有不少拱形门洞,供来往车辆通行。初到罗马的游人常把此墙误认为是一堵普通的城墙。其实,这堵墙内暗藏玄机,里面有一条秘道专供教皇遇到外来攻击时,从梵蒂冈城到天使古堡避难用。
我在罗马工作多年,对此早有耳闻,但由于这条暗道一直不对外开放,所以未能亲眼目睹其面目。日前,天使古堡博物馆利用消夏晚会活动,决定晚间对外开放经过修复的教皇暗道,为期只有两个星期。我有幸应邀参加了开放仪式,并沿着教皇暗道走了一趟。
我的参观路线是从天使古堡一端开始的,实际上是逆教皇逃难的方向而上。天使古堡最早是古罗马皇帝的陵墓,已有近2000年历史。公元271 年,古堡被改造成要塞,四周有护城沟,易守难攻。公元6 世纪时,罗马城经历了一场瘟疫,传说当时的教皇看到天使降临祛除了瘟疫,后来便在古堡顶部安放天使塑像。人们改称古堡为天使古堡。现在,这里已是博物馆。
陪同我参观教皇暗道的是阿莱西娅小姐。这条神秘的教皇暗道通道狭窄,阿莱西娅带着我走走停停,还不时向我介绍有关暗道的情况。这个暗道建于公元1277年。教皇暗道实际上应叫“小区通道”,当时这里是一个生活小区。走在通道上,我左右观察发现,夏季天气较热,居住在通道旁的居民房屋皆门窗大开,人们赤膊纳凉,果然是一派小区生活的景象。由于此通道只有教皇能使用,人们习惯称之为“教皇暗道”。
在天使古堡进入暗道的入口处有一座吊桥,有一个哨位专门守护这一入口,同时还负责查验身份、升降吊桥。通过吊桥,人们就可以进入这条神秘的暗道。从外面看,这只是一道普通的砖墙,到里边一看,其结构颇为讲究。在吊桥上走一段后,我们就进入一条两边有一人多高围墙的通道,通道本身宽约1 米,刚够两个中等身材的成年人并肩行走。行进约10米后,又有一个入口,在这里,通道分为上下两层,下面一层是名副其实的暗道,只有墙体两边预留的长方形小窗能为通道采光透气;顶上一层则是专为教皇的瑞士卫队巡逻建造的,这层的通道两边均有护墙,高约1 米,墙上建有城垛,巡逻的士兵居高临下,保护整个通道的安全。
据阿莱西娅介绍,这个暗道建成后,历史上曾有两次教皇因遇到外来入侵经此逃到天使古堡避难:一次是公元1494年,法国入侵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由通道躲进天使古堡;一次是公元1527年,西班牙攻打罗马,教皇克莱蒙特七世借助暗道逃进天使古堡,并在里边躲了12个月。阿莱西娅说,据传说,当时教皇的随从在古堡内被困时间过长,后来连吃的东西都没了,只好逮老鼠吃。
阿莱西娅带我们走到距梵蒂冈不远处,在这里已能看到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的大穹顶及教皇的办公大楼了。这时,暗道中设置的灯光标记没了,前方一片黑暗。阿莱西娅说:“我们的参观只能到此,不能再往前走。根据1929年意大利与梵蒂冈签署的《拉特兰条约》,这条长1 公里的暗道,其中有950 米属于意大利,靠近梵蒂冈一端的50米属于梵蒂冈。我们参观的约有750 多米,剩余部分的修复工作还未完成。”
我问阿莱西娅,这个暗道为什么多年一直不对外开放,今夏开放时间又这么短,只有两周。阿莱西娅说,多年没有对外开放是因为在对通道进行修复,至今修复工作也没有完全结束。开放时间短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通道下面多处都与道路交叉,而且顶部的通道并不高,一旦有人往下投掷物品可能造成交通意外,另外城垛不高,担心有人不守规矩,爬上去是十分危险的。现在,管理人员少,但仍要求每批参观者都有专人陪同,负责整个参观过程的安全。
听着阿莱西娅的介绍,我想,她们今天的任务并不比当年的瑞士卫队轻松,昔日瑞士士兵巡逻时不让任何人在上面行走,她们现在不仅要陪着参观者走,还要保证不出事。
第二部分福尔摩斯住在贝克街公寓门外站着房东太太书房桌上摆着樱桃烟斗文舟3 月底,伦敦的黄昏仍然阴冷潮湿,极细的雨点似有似无地打在贝克街221B号公寓紧闭的门上。两侧的街灯已经点亮,昏暗的橙黄色映出倾斜雨线的轨迹,锈迹斑斑的黑铁栏杆冷冷地“看着”过往的行人。除了二层窗户里隐隐露出的壁炉火光,整幢房屋都黑着灯,显然,它神秘的主人今天又不在家。
如果告诉你这里是赫赫有名的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寓所”,你恐怕就不会嫌本文的开头太故弄玄虚了。因为福尔摩斯实在是太有名了,于是人们为这个虚构的人物在伦敦开辟了“故居”,建造了博物馆,英国政府也将此地列为国家遗产保护起来。
贝克街是伦敦西区的一条繁华街道,根据“史料”记载,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曾于1881年至1904年间居住在这条街道上的221B号。现在这个寓所紧邻两家房产公司,街上车水马龙,很难想象19世纪末,笨重的四轮马车也在这条街上匆匆而过。
福尔摩斯的寓所按照大侦探应有的风格设有“一真一假”两扇门——左侧门就是本文开头描述的那扇黑门,它的气派是专为游客们照相而设,平时这里的铁栏杆上还挂着一顶福尔摩斯帽,它可以让你的留念更加亦幻亦真。
据说,孙中山是在与中泉半弥谈话休息时,为他题写的这幅“博爱”。令中泉康彦遗憾的是,由于祖父去世时他尚年幼,因此对“博爱”墨迹的由来并不了解。10多年前退休后,举家回长崎定居,他才从箱子里取出并花了10万日元进行装裱。
我很早就知道大束敬先生收藏有孙中山“世界大同”遗墨一幅,但始终联系不上。于是,我想到了《孙文与长崎》作者之一的陈东华先生。陈先生告诉我已同大束先生联系好,会面地点就定在他自己经营的日航长崎旅馆。我到旅馆后,年逾七旬的大束先生如约而至,腋下夹着孙中山的“世界大同”遗墨。
1924年11月,孙中山第九次访问长崎。在出岛岸边的客轮上,他接受了《长崎东洋日出新闻》记者的采访,采访者就是大束敬的舅父中岛荣一郎。在采访中,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主张被首次阐述,并在翌日的《长崎东洋日出新闻》上发表。采访结束后,因畅谈“大亚洲主义”而余兴未尽的孙中山,为中岛荣一郎挥毫写下“世界大同”。大束敬先生告诉我,1945年8 月,长崎遭原子弹轰炸时,因住所距离原爆中心不远,家里的财产几乎被毁,但这幅孙中山的遗墨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存于世间的孙中山遗墨中,以“世界大同”、“博爱”等表达政治主张和理想的居多,但在长崎遗存的8 件书法作品中,还有“松风水月”等词意轻松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除了具有宽广、刚毅的品格之外,也有轻松、风雅的一面。
“松风水月”是孙中山写给当时一家名叫“福岛屋”旅馆的主人福岛福松先生的。这家旅馆是1913年3 月孙中山先生访问长崎时下榻之所。为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孙中山为福岛先生题写了“松风水月”。这幅书法被福岛福松的孙媳福岛文子捐给了长崎县立图书馆。我很希望能亲眼目睹这幅作品,但后来得知书法正在一家装裱店里修复。新闻社的森永先生帮我找到了这家装裱店。征得店主人同意,我终于看见了这幅“松风水月”的真面目。
与这幅“松风水月”风格相似的还有孙中山为当时长崎有名的西餐馆——精洋亭题写的店名。当年,孙中山在此用餐并出席了长崎医专中国留学生为他举行的欢迎会。应店主金子谦三郎所求,他题写了“精洋亭”横幅相赠。幸运的是,我见到了已故金子谦三郎先生的孙女金子喜代子。她说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祖母生前说过“这是一位大人物写的横匾”之类的话。此后,孙中山的“精洋亭”手书一直被悬挂在改建的饭店大堂的显眼之处,成为饭店悠久历史的象征。10多年前,金子家把它捐给长崎市立博物馆。
此外,孙中山先生还为当时的长崎县议员桥本辰二郎先生题写了“博爱”手书两件,为三菱长崎造船厂贵宾馆题写了馆名。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能登门寻访,留下了一点遗憾。
追寻孙中山在长崎留下的墨迹,我对这位一生致力于振兴中华伟业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有了更深的了解。尽管时光已过去80年,与当时相比,当今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孙中山呼吁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团结合作的主张,至今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梵蒂冈有条教皇暗道千米砖墙暗藏玄机专供战时逃难所用史克栋在意大利的罗马城台伯河边,有一座长约1 公里的红砖墙,它将天使古堡与梵蒂冈城连接在一起。墙体下部有不少拱形门洞,供来往车辆通行。初到罗马的游人常把此墙误认为是一堵普通的城墙。其实,这堵墙内暗藏玄机,里面有一条秘道专供教皇遇到外来攻击时,从梵蒂冈城到天使古堡避难用。
我在罗马工作多年,对此早有耳闻,但由于这条暗道一直不对外开放,所以未能亲眼目睹其面目。日前,天使古堡博物馆利用消夏晚会活动,决定晚间对外开放经过修复的教皇暗道,为期只有两个星期。我有幸应邀参加了开放仪式,并沿着教皇暗道走了一趟。
我的参观路线是从天使古堡一端开始的,实际上是逆教皇逃难的方向而上。天使古堡最早是古罗马皇帝的陵墓,已有近2000年历史。公元271 年,古堡被改造成要塞,四周有护城沟,易守难攻。公元6 世纪时,罗马城经历了一场瘟疫,传说当时的教皇看到天使降临祛除了瘟疫,后来便在古堡顶部安放天使塑像。人们改称古堡为天使古堡。现在,这里已是博物馆。
陪同我参观教皇暗道的是阿莱西娅小姐。这条神秘的教皇暗道通道狭窄,阿莱西娅带着我走走停停,还不时向我介绍有关暗道的情况。这个暗道建于公元1277年。教皇暗道实际上应叫“小区通道”,当时这里是一个生活小区。走在通道上,我左右观察发现,夏季天气较热,居住在通道旁的居民房屋皆门窗大开,人们赤膊纳凉,果然是一派小区生活的景象。由于此通道只有教皇能使用,人们习惯称之为“教皇暗道”。
在天使古堡进入暗道的入口处有一座吊桥,有一个哨位专门守护这一入口,同时还负责查验身份、升降吊桥。通过吊桥,人们就可以进入这条神秘的暗道。从外面看,这只是一道普通的砖墙,到里边一看,其结构颇为讲究。在吊桥上走一段后,我们就进入一条两边有一人多高围墙的通道,通道本身宽约1 米,刚够两个中等身材的成年人并肩行走。行进约10米后,又有一个入口,在这里,通道分为上下两层,下面一层是名副其实的暗道,只有墙体两边预留的长方形小窗能为通道采光透气;顶上一层则是专为教皇的瑞士卫队巡逻建造的,这层的通道两边均有护墙,高约1 米,墙上建有城垛,巡逻的士兵居高临下,保护整个通道的安全。
据阿莱西娅介绍,这个暗道建成后,历史上曾有两次教皇因遇到外来入侵经此逃到天使古堡避难:一次是公元1494年,法国入侵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由通道躲进天使古堡;一次是公元1527年,西班牙攻打罗马,教皇克莱蒙特七世借助暗道逃进天使古堡,并在里边躲了12个月。阿莱西娅说,据传说,当时教皇的随从在古堡内被困时间过长,后来连吃的东西都没了,只好逮老鼠吃。
阿莱西娅带我们走到距梵蒂冈不远处,在这里已能看到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的大穹顶及教皇的办公大楼了。这时,暗道中设置的灯光标记没了,前方一片黑暗。阿莱西娅说:“我们的参观只能到此,不能再往前走。根据1929年意大利与梵蒂冈签署的《拉特兰条约》,这条长1 公里的暗道,其中有950 米属于意大利,靠近梵蒂冈一端的50米属于梵蒂冈。我们参观的约有750 多米,剩余部分的修复工作还未完成。”
我问阿莱西娅,这个暗道为什么多年一直不对外开放,今夏开放时间又这么短,只有两周。阿莱西娅说,多年没有对外开放是因为在对通道进行修复,至今修复工作也没有完全结束。开放时间短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通道下面多处都与道路交叉,而且顶部的通道并不高,一旦有人往下投掷物品可能造成交通意外,另外城垛不高,担心有人不守规矩,爬上去是十分危险的。现在,管理人员少,但仍要求每批参观者都有专人陪同,负责整个参观过程的安全。
听着阿莱西娅的介绍,我想,她们今天的任务并不比当年的瑞士卫队轻松,昔日瑞士士兵巡逻时不让任何人在上面行走,她们现在不仅要陪着参观者走,还要保证不出事。
第二部分福尔摩斯住在贝克街公寓门外站着房东太太书房桌上摆着樱桃烟斗文舟3 月底,伦敦的黄昏仍然阴冷潮湿,极细的雨点似有似无地打在贝克街221B号公寓紧闭的门上。两侧的街灯已经点亮,昏暗的橙黄色映出倾斜雨线的轨迹,锈迹斑斑的黑铁栏杆冷冷地“看着”过往的行人。除了二层窗户里隐隐露出的壁炉火光,整幢房屋都黑着灯,显然,它神秘的主人今天又不在家。
如果告诉你这里是赫赫有名的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寓所”,你恐怕就不会嫌本文的开头太故弄玄虚了。因为福尔摩斯实在是太有名了,于是人们为这个虚构的人物在伦敦开辟了“故居”,建造了博物馆,英国政府也将此地列为国家遗产保护起来。
贝克街是伦敦西区的一条繁华街道,根据“史料”记载,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曾于1881年至1904年间居住在这条街道上的221B号。现在这个寓所紧邻两家房产公司,街上车水马龙,很难想象19世纪末,笨重的四轮马车也在这条街上匆匆而过。
福尔摩斯的寓所按照大侦探应有的风格设有“一真一假”两扇门——左侧门就是本文开头描述的那扇黑门,它的气派是专为游客们照相而设,平时这里的铁栏杆上还挂着一顶福尔摩斯帽,它可以让你的留念更加亦幻亦真。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