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作者:顽石(xueqing422)    更新:2021-11-25 13:25
  于是,在各地贴出皇榜,希望能从民间找到医术高明之人,进宫为皇帝治病。李知府由于和司马世家有来往,得知张羽的病术高明,他立即来找张羽,希望他能进京为皇帝治好病。
  张羽答道:“大人,草民医术浅薄,御医治不好的病,我怎么能治得好。”心想:御医是专门为皇亲国戚看病的,医术高明,他们都束手无策,自己恐怕更不行。
  李知府接着道:“当今圣上乃是有道明君,如果长期卧病不起,恐怕奸党逢生,朝野大乱,民不聊生,希望张公子能以天下苍生为念,施以妙手,本府不胜感激。”这一次,李知府把天下苍生搬了出来,希望能打动张忆羽。
  张羽道:“大人,非是草民难说话,而真是才疏学浅。在御医面前给皇帝治病,岂不是班门弄斧,丢人事小,耽误了皇帝看病事大。”
  李知府见张羽说得没有一丝回转余地,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司马贤,希望司马贤能出面说服张羽。
  司马贤哪能看不出李知府的意思,于是向张羽劝道:“贤侄,你就去吧。能给皇帝治好,当然更好,治不好,就当去京城游玩一番也罢。再说贤侄你的医术十分高明,不要妄自菲薄。”接着,话峰一转说道:“贤侄,你可知你天心派祖师的事迹吗?”
  虽然张羽是天心派的传人,但对天心派的了解是一片空白,于是连忙说道:“师叔,晚辈刚入门,本门的事我知之甚少,请师叔多教导。”
  司马贤缓缓地道:“饶洞天偶然间掘地得天心法箓,成了天心派的创始人。宋朝时,天心派传至雷守声。雷守声的天心法闻名于朝野。当时皇帝心爱的妃子有病,御医也是束手无策,最后不得已就请雷守声为她看病。结果,雷守声是人到病除,皇帝龙颜大悦,封雷守声为洞元法师。在那时,天心派的门徒就有三千人之多,想想你祖师是多么威风,你不要再妄自菲薄了。”
  李知府接着说:“学会打虎艺,货卖帝王家。张公子一身好医术,如能治好皇帝的病,定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张羽一时也被二人说得动了心。心想:如能治好皇帝的病,自己也可能被封个一官半职,父母在天之灵,也定会感到心慰。如果治不好皇帝的病,就当借此游玩一番也未尝不可。
  李知府见张羽被自己的话打动,心中十分高兴,从袖筒内取出一张银票和一封信,递给张羽,说道:“张公子,治病要紧,事不易迟,请速动身,本府先行谢过。这里有一封信,到京请交给吏部左侍郎张居正,张大人。信中已说明一切,到时,张大人自然会安排你进宫为圣上治病。”
  张居正,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是李知府李贺的恩师。此人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是大明朝一位德高望重的重臣。
  看来,李知府早已做好了准备。他在信中把张羽的一切都告诉了自己的老恩师,希望张羽能够为圣上解除疾病,令圣上能重振朝纲。
  通过这件事,张羽对李知府有了大大的好感。张羽对李知府说道:“大人,草民准备这二天之内就出发。”
  看来的目的已达到,李知府起身告辞。送走李知府,众人又回到客厅。
  张羽向司马贤问道:“师叔,你说天心派在宋朝时,人数有三千人之多,哪为什么天心派现在人丁不旺啊?”
  司马贤答道:“宋朝皇帝大都笃信道教,往往不修政事,后人把宋朝的未落归为道家,尤其是天心派,所以天心派人数就越来越少了。”
  张羽心里道:天心派不过是教人清心寡欲,只有利于人心的治理,又怎能会成了朝廷灭亡的罪魁祸首?不知天心派的那些前辈后来怎么样了?于是接着问道:“不知天心派那些前辈是否都已飞升仙界?”
  司马贤神色有些黯然地说道:“飞升仙界,谈何容易?上古时期,修真之人不管是修道、还是修魔,往往百年之内就能飞升。自上古以后,能够飞升的人越来越少。到了如今,能够飞升的人就更稀少了。在这二百年之内,只有全真教的谭道长白日飞升。其它的人就是炼神还虚都没有达到,就更别提飞升的事了。”司马贤停了停,接着又说:“不过,贤侄不用担心,你是最有希望飞升仙界的人。”司马贤通过这些天的接触,对张羽的资质大为惊叹,认为以张羽的资质,飞升仙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张羽接着问道:“现在飞升的人为什么很少?”
  司马贤说道:“至于为什么,是天地的灵气太少,还是现在的人欲望太强,体质太差,我也说不清楚,这个问题怕只有仙人才知道为什么。”
  张羽此时已进入沉思状态之中:又是仙人,自己的问题怕只有仙人才能回答。这时张羽已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去登州一趟。
  司马金明问道:“爹,不如让孩儿跟着师弟走一遭,既能和师弟相互照应,又能长长见识,您看好吗?”司马金明想起同紫阳、冲虚、无垢道长一起去范柳镇的情景,那一次,他没少长了见识,所以他这次想和张羽一起进京。
  司马贤微笑地点点头,说道:“很好。出门长长见识确实不错。不过,司马世家长期都是在家苦修,你要同去的话,须经过老爷子批准才行。”
  司马金明大喜,忙去请示老爷子。老爷子经过与魔教一战后,思想转变不少,自然应允。让张羽和司马金明想不到的是,司马圣竟然也嚷嚷着要去。
  “老爷子,说什么您也得让我去,张羽可是我的福星,跟着他,我肯定会早日练到炼神还虚。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司马圣信誓旦旦地说道。
  老爷子被他缠得不耐烦了,说道:“好吧,你去也行,但你一定要保护好张羽与金明的安全,出了事,我唯你是问。”
  “老爷子英明,老爷子英明。他们的安全没问题,只要有我在,他们就在。”司马圣象顽童一样,高兴地欢呼起来,看得众人都哈哈大笑。
  其实,司马圣哪里知道,本来老爷子就有意让他去京,故意刁难他,是想让他尽心尽责地保护好两位晚辈的安全。
  老爷子把司马金明叫到身边,把朝霞剑交到金明手中,说道:“这把宝剑,是我们世家最好的宝剑,是宝器级别的,好好地使用,在外面不要丢了司马世家的人。”
  司马圣在旁边说道:“老爷子,你可真偏心,我跟你要了多次,你不给,现在竟然给了孙子,真偏心。”司马圣虽然嘴上如此说,其实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他现在还在沉醉,沉醉于老爷子答应他进京。见没有人理他,他自己也觉得没有意思。他走到司马金明面前,用手拍着司马金明的肩,说道:“侄子,大胆地用,别给我丢人就行了。”
  离客来悦客栈不远的地方是凤城京杭运河码头,码头上挤满了装卸工和来来往的人,河岸停泊着几十只大大小小的船只。司马圣、司马明和张羽三人站在由凤城驶往京城的一艘大船上,向码头上的众人挥手告别。
  “师叔,我师父回来了,代我向他问好。”张羽喊道。
  “知道了。”司马贤也挥动着手喊道。
  船只开动了,张羽、司马金明和司马圣都回到他们的船舱。三个人都静坐在床铺上,修炼着各自的功法。
  第二天上午,船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停靠下来。
  “各住客官,这里是陈家村,我们在这里停靠半个时辰,补充些用品,未时出发。有到小镇的客官,未时以前请回到船上。”船主大声地对船上的客人喊道。
  司马圣、司马金明和张羽三人也是无事,也从船上下来,到处走走。
  天空十分晴朗,阳光明媚,三个人的心情很舒畅。张羽抬头一看,这里是个不大的小镇,房屋显得十分古朴,有一条宽阔的大街,大街上行人不断。
  一阵北风吹过,顷刻间,北方的天空布满了浓厚的乌云,并且以很快地速度向南推进。路上的行人都加快了行走的步伐,有几个孩子还大声地喊着:要下雨了,要下雨了。
  张羽三人一看,都知道真是要下雨了。司马圣说道:“快回去,回去晚了,就要挨淋了。”三个人都加快了步伐。
  张羽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了。司马圣和司马金明一见张羽停下,也停了下来。
  司马圣和司马金明向张羽注视的地方望去,吃了一惊。只见在大街的南边有一块空地,空地上有一家人正在忙碌晒小麦。年龄最大的一个老者,胡子都花白,恐怕有七十多岁,站有旁边指挥着。在老者的旁边还站着一个小孩子,小孩身着红色短裤短褂,长得虎头虎脑,头扎两角,大约七八岁,手里拿着玩具小花鼓,正卖力地玩耍着。场地上,有三个中年人,手拿木锨正在摊晒小麦,由于天气太热,他们脸上都冒出了汗水。
  那名老者道:“把麦子摊的再薄些,晒不好发了霉,咱们一年的口粮就没有了。”
  三名中年人都点头说:“是。”接着把刚摊开的小麦又向四周摊了摊,这次摊的更薄了。
  司马圣、司马金明和张羽三人此时想的一样:这一家人莫不是疯了?天要下雨,他们却要晒粮。听老者说的话,这还是他们一年的口粮。如果淋了雨,他们的口粮真就泡汤了。现在把麦子堆起来,也许还来的急。
  张羽对着老者一作揖,说道:“老人家,您往天上瞧瞧,天要下雨了,怎么你们还要晒小麦?现在堆起来,可能还来的及,晚了就被淋了。您要堆起来,我们帮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