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作者:南飞雁 更新:2021-11-25 13:21
卢家是经商之家,素有正统豫商之称,‘尚中庸、重家教、积阴德’正是豫商的古训!我让你读书识字,一则可以考取功名,封妻荫子,为祖上增辉;退一步讲,就是屡试不第,也可以修养性情,熏陶志向,磨砺品行,一旦懂得阴阳五行之理,通晓山川河流之路,即便是经商也是底气十足!这次送你到景德镇历练,就是因为我知道那里是洋务之风盛行之地,有心让你多学些有用的东西!可我万万没有想到,你在那里居然成了康有为一党!一肚子离经叛道,满脑子歪理邪说,你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卢豫江心里有些发虚,知道这第一个回合自己算是完败了,但嘴上兀自强硬道:“可二哥想想,康先生说‘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穷’,他还说‘以商立国,可侔敌利’,这跟二哥讲的‘挣洋人的银子’难道不是一回事吗?可见他是重视我们商人的!这样重商的观点难道也是歪理邪说不成?”他清楚和卢豫海斗学识自己赢不了,便从“商”字上做文章,以为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发动了第二回合的辩论。
卢豫海合了折扇,失笑道:“看来你今天非要同二哥我打擂台了!好吧,我再问问你,你读过魏默深先生的《海国图志》吗?你读过曾国藩的《曾文正公集》吗?你读过张之洞的《劝学篇》吗?你读过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吗?《海国图志》讲究‘师夷长技以制夷’,商无疑是洋人的长处;曾国藩是你说的‘伪经’大师了,可梁启超说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竞者’!《劝学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外篇》的第十五篇是什么?名字就是《农工商学》!至于《校邠庐抗议》,通篇都是讲如何‘自强’,冯景亭先生说大清‘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这四条涵盖了科举、用人、通商、政体四个方面,比康梁强出百倍……而这些人的著作,无一不是立足于你所说的‘伪经’之上,但诸如‘重商’、‘争利’的说法,在里头都找得到!难道你仅仅凭着‘以商立国,可侔敌利’这八个字,就一头拜倒在康有为门下了?真是让人可发一笑!”
这些著作卢豫江也只是听说过而已,哪里知道卢豫海竟是通晓于心,出口成章?他不由得汗流浃背,怔怔地跪在地上。苗象天见状过来扶起他,笑道:“三爷,你二哥读的书比你多得多!说起生意,三爷你更不是大东家的对手,就别再自讨没趣了。”卢豫海却笑着道:“让他说!让他把所有的疑惑都讲出来!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兄弟受文贼乱臣的蒙蔽,成了个书呆子!”
卢豫江两阵皆输,本想就此束手就擒,却猛地听见自己崇拜之人被说成“文贼乱臣”,当下便忍不住道:“二哥,我承认你读书比我多,生意上的事情我更说不过你。你就是骂我是书呆子,我也不反驳,谁叫你是我哥呢?可康有为梁启超学问精深,融会中西,天下无人不知!就连在皇上那里,也是相当受器重之人。怎么到了你嘴里,就成了‘文贼乱臣’了?弟弟我心里不服!”
“我就知道你不服。我问你,我刚才列举的那些书,你读过吗?没有吧?你为什么不去读?是因为一部《新学伪经考》!是因为你觉得此前学的都是伪经,康有为之外的著作统统不值一读!再加上康梁行文恣意汪洋,蛊惑人心,你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年轻人不求甚解,但求读来痛快,尊其人为圣贤,奉其言为圭臬,信其书为典范,还会再读别人的书吗?康有为以天纵之才,借门徒之力,纠合各类材料,运用各种手段,大胆假设、穿凿附会等文人不屑之技巧无所不用其极!洋洋洒洒,滔滔雄辩,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之势。此等宣扬自己一家之言,阻断读书人进取之心的人,算不算文贼?几个书生蒙蔽皇上,轻言变法维新,算不算乱臣?”
58福兮,祸之所依(6)
卢豫江却摇头道:“二哥,康先生如今在军机处,位居国之中枢,又有皇上的支持,明诏全国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国力富强,这是近在眼前的例子!如今变法已是大势所趋,弟弟就算是学了康梁之法,也是顺势而为。”
“荒唐之极!”卢豫海连连叹道,“你到底还是年轻啊!我自经商以来,牢记豫商‘若即若离’的古训,跟官场打了快二十年的交道,难道还用你来跟我讲什么是‘顺势而为’?你看似振振有词,其实你什么都不懂……大清积弊已久,单单一个‘重农抑商’,千百年来就是如此,岂是一夜之间就能全部扭转的?就像一个将死的老汉,你给他下虎狼之药,药是不错,可老汉他禁得起吗?苟延残喘还有个七八天活头,一吃药当晚就一命呜呼了……从四月二十三《定国是诏》颁布下来,到今天才十几天,下了多少道上谕?整整十三道!如此急迫,如此操切,根本不是图大事、图长远之人的做法!日本人变法用了多少年?两代天皇,几十年的工夫!治大国如烹小鲜,欲速则不达,这是多浅显的道理,可康有为就是不懂。靠着一个毫无实权的皇上,几个手无寸铁的书生,还妄谈什么变法?你知道我今晚为何突然大怒,是因为你一语不慎,已经把卢家推到了悬崖边上,满门抄斩的大祸就在眼前……”
这下连杨伯安也无法再保持沉默了,忙道:“大东家何出此言?三爷不过是一时兴起才这么说的,眼下举国都在说变法、维新,为何卢家就要面临灾难呢?”
“如不出我所料,康梁的变法多则一年,少则半载,必定是个一败涂地的结局。你们想想,《定国是诏》发布的第二天,皇上就废除了科举!天底下寒窗苦读的学子士人,图的就是一朝金榜题名,如今所有希望化为泡影,他们会答应吗?还有,皇上对阻挠变法的人一律严惩,不问帝党后党,不管亲疏远近,四处树敌,官场上无不是怨声载道。士人乃国之根本,官员乃国之重器,两个都得罪了,变法能成功吗?说是举国变法,真正动起来的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一十三省的督抚还有谁?都是在敷衍了事……等到局面不可收拾的时候,举国清查奸党,朝廷大开杀戒,而老三你连康梁的面都没见过,无非是读了他们几本书,值得为了他们把全家的性命都搭进去吗?……你就不想想,刚才堂下坐的有没有董克良的眼线?万一被董克良知道了此事,你还有活路吗?卢家背上个窝藏奸党的罪名,卢家还有活路吗?图一时口舌之快,铸万难挽回之错,你就不能闭住你的嘴?!”
卢豫江给他说得抬不起头来,听到最后几句,他猛地抬头道:“二哥,祸是我闯的,我一人去背就是!”
“你想得简单,董克良会让你一人扛这个大罪吗?他恨不能食卢家人之肉,剥卢家人之皮!我为人处世谨小慎微,即便如此还难以保证不被人抓住把柄,你可倒好,当着几百号人,大谈什么变法维新。这是把全家的性命往董克良手里送啊!董克良朝思暮想而不可得的事情,你倒是慷慨,一股脑儿都替他做了!”
卢豫海急促地在祖先堂踱步,三人都直直地看着他。卢豫江这才明白自己惹了多大的祸端,急得带了哭腔道:“二哥,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你病了!而且是风瘫之症!”卢豫海遽然站住,斩钉截铁道,“老苗,这件事你去安排。我要让神垕镇所有人都知道,卢家的老三在归途中染了风瘫,口不能言足不能行,从戊戌年五月端午这天就再没出过家门!”
“大东家放心,象天知道该如何做!”
卢豫海转向杨伯安道:“老杨,你不是跟汇昌洋行的詹姆斯很熟吗?你给他去封信,就说大东家的亲弟弟想出国留洋,让他从速帮忙办理一切手续,花多少银子都由他!”
“此事容易,伯安这就去办——”杨伯安犹豫道,“只是,三爷仓促之间出国留洋,老夫人答应吗?”
“娘若是要老三的命,就是再不愿也得答应!”
卢豫江听得如堕五里雾之中。他刚一听到让他抱病不出,心里就慌了,乍又听说让自己留洋,那可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而又数次都被卢王氏严词驳回的事情啊!他不由得颤声道:“二哥,你、你究竟是……”
“《三国演义》里姜维避祸一回,难道你不记得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卢豫海仿佛忽然苍老了许多,他默默地走到卢豫江身边,拍拍他的肩头道,“你的心思,二哥都明白。变法维新本身的确是好事,也的确迫在眉睫,可让康梁这伙不食人间烟火的书生去办,好东西生生弄砸了……他们太他娘的心急了,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他们怎么就不知道自己建立军队呢?就凭手里一支笔,脸上一张嘴,能扭转乾坤?……皇上虽然亲政了,可大权、尤其是军权还在老太后手里啊!直隶总督荣禄的天津新军,领头的是咱河南老乡袁世凯,他随便派出来一百枝毛瑟枪,抵得上一千道上谕!官场之间尔虞我诈,一遇祸事彼此倾轧的例子多了,当官的没他娘的一个好玩意儿!董克良一旦买通了贪官,扣你一个康党的帽子,说弄死卢家并不是夸大其词!老三,你不是笨人,好好想想二哥的话……年底之前你就要去英国了,好好在家孝顺孝顺咱娘,娘那里你不用担心,由我去说……如果变法维新大功告成,就算是二哥我看走眼了,可你留洋一圈也可成为一员维新派干将;如果失败,你也好借此机会静下心来检讨其得失,探求其原委,领悟其教训,就为今后做个准备吧。”
卢豫江心里有些发虚,知道这第一个回合自己算是完败了,但嘴上兀自强硬道:“可二哥想想,康先生说‘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穷’,他还说‘以商立国,可侔敌利’,这跟二哥讲的‘挣洋人的银子’难道不是一回事吗?可见他是重视我们商人的!这样重商的观点难道也是歪理邪说不成?”他清楚和卢豫海斗学识自己赢不了,便从“商”字上做文章,以为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发动了第二回合的辩论。
卢豫海合了折扇,失笑道:“看来你今天非要同二哥我打擂台了!好吧,我再问问你,你读过魏默深先生的《海国图志》吗?你读过曾国藩的《曾文正公集》吗?你读过张之洞的《劝学篇》吗?你读过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吗?《海国图志》讲究‘师夷长技以制夷’,商无疑是洋人的长处;曾国藩是你说的‘伪经’大师了,可梁启超说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竞者’!《劝学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外篇》的第十五篇是什么?名字就是《农工商学》!至于《校邠庐抗议》,通篇都是讲如何‘自强’,冯景亭先生说大清‘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这四条涵盖了科举、用人、通商、政体四个方面,比康梁强出百倍……而这些人的著作,无一不是立足于你所说的‘伪经’之上,但诸如‘重商’、‘争利’的说法,在里头都找得到!难道你仅仅凭着‘以商立国,可侔敌利’这八个字,就一头拜倒在康有为门下了?真是让人可发一笑!”
这些著作卢豫江也只是听说过而已,哪里知道卢豫海竟是通晓于心,出口成章?他不由得汗流浃背,怔怔地跪在地上。苗象天见状过来扶起他,笑道:“三爷,你二哥读的书比你多得多!说起生意,三爷你更不是大东家的对手,就别再自讨没趣了。”卢豫海却笑着道:“让他说!让他把所有的疑惑都讲出来!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兄弟受文贼乱臣的蒙蔽,成了个书呆子!”
卢豫江两阵皆输,本想就此束手就擒,却猛地听见自己崇拜之人被说成“文贼乱臣”,当下便忍不住道:“二哥,我承认你读书比我多,生意上的事情我更说不过你。你就是骂我是书呆子,我也不反驳,谁叫你是我哥呢?可康有为梁启超学问精深,融会中西,天下无人不知!就连在皇上那里,也是相当受器重之人。怎么到了你嘴里,就成了‘文贼乱臣’了?弟弟我心里不服!”
“我就知道你不服。我问你,我刚才列举的那些书,你读过吗?没有吧?你为什么不去读?是因为一部《新学伪经考》!是因为你觉得此前学的都是伪经,康有为之外的著作统统不值一读!再加上康梁行文恣意汪洋,蛊惑人心,你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年轻人不求甚解,但求读来痛快,尊其人为圣贤,奉其言为圭臬,信其书为典范,还会再读别人的书吗?康有为以天纵之才,借门徒之力,纠合各类材料,运用各种手段,大胆假设、穿凿附会等文人不屑之技巧无所不用其极!洋洋洒洒,滔滔雄辩,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之势。此等宣扬自己一家之言,阻断读书人进取之心的人,算不算文贼?几个书生蒙蔽皇上,轻言变法维新,算不算乱臣?”
58福兮,祸之所依(6)
卢豫江却摇头道:“二哥,康先生如今在军机处,位居国之中枢,又有皇上的支持,明诏全国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国力富强,这是近在眼前的例子!如今变法已是大势所趋,弟弟就算是学了康梁之法,也是顺势而为。”
“荒唐之极!”卢豫海连连叹道,“你到底还是年轻啊!我自经商以来,牢记豫商‘若即若离’的古训,跟官场打了快二十年的交道,难道还用你来跟我讲什么是‘顺势而为’?你看似振振有词,其实你什么都不懂……大清积弊已久,单单一个‘重农抑商’,千百年来就是如此,岂是一夜之间就能全部扭转的?就像一个将死的老汉,你给他下虎狼之药,药是不错,可老汉他禁得起吗?苟延残喘还有个七八天活头,一吃药当晚就一命呜呼了……从四月二十三《定国是诏》颁布下来,到今天才十几天,下了多少道上谕?整整十三道!如此急迫,如此操切,根本不是图大事、图长远之人的做法!日本人变法用了多少年?两代天皇,几十年的工夫!治大国如烹小鲜,欲速则不达,这是多浅显的道理,可康有为就是不懂。靠着一个毫无实权的皇上,几个手无寸铁的书生,还妄谈什么变法?你知道我今晚为何突然大怒,是因为你一语不慎,已经把卢家推到了悬崖边上,满门抄斩的大祸就在眼前……”
这下连杨伯安也无法再保持沉默了,忙道:“大东家何出此言?三爷不过是一时兴起才这么说的,眼下举国都在说变法、维新,为何卢家就要面临灾难呢?”
“如不出我所料,康梁的变法多则一年,少则半载,必定是个一败涂地的结局。你们想想,《定国是诏》发布的第二天,皇上就废除了科举!天底下寒窗苦读的学子士人,图的就是一朝金榜题名,如今所有希望化为泡影,他们会答应吗?还有,皇上对阻挠变法的人一律严惩,不问帝党后党,不管亲疏远近,四处树敌,官场上无不是怨声载道。士人乃国之根本,官员乃国之重器,两个都得罪了,变法能成功吗?说是举国变法,真正动起来的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一十三省的督抚还有谁?都是在敷衍了事……等到局面不可收拾的时候,举国清查奸党,朝廷大开杀戒,而老三你连康梁的面都没见过,无非是读了他们几本书,值得为了他们把全家的性命都搭进去吗?……你就不想想,刚才堂下坐的有没有董克良的眼线?万一被董克良知道了此事,你还有活路吗?卢家背上个窝藏奸党的罪名,卢家还有活路吗?图一时口舌之快,铸万难挽回之错,你就不能闭住你的嘴?!”
卢豫江给他说得抬不起头来,听到最后几句,他猛地抬头道:“二哥,祸是我闯的,我一人去背就是!”
“你想得简单,董克良会让你一人扛这个大罪吗?他恨不能食卢家人之肉,剥卢家人之皮!我为人处世谨小慎微,即便如此还难以保证不被人抓住把柄,你可倒好,当着几百号人,大谈什么变法维新。这是把全家的性命往董克良手里送啊!董克良朝思暮想而不可得的事情,你倒是慷慨,一股脑儿都替他做了!”
卢豫海急促地在祖先堂踱步,三人都直直地看着他。卢豫江这才明白自己惹了多大的祸端,急得带了哭腔道:“二哥,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你病了!而且是风瘫之症!”卢豫海遽然站住,斩钉截铁道,“老苗,这件事你去安排。我要让神垕镇所有人都知道,卢家的老三在归途中染了风瘫,口不能言足不能行,从戊戌年五月端午这天就再没出过家门!”
“大东家放心,象天知道该如何做!”
卢豫海转向杨伯安道:“老杨,你不是跟汇昌洋行的詹姆斯很熟吗?你给他去封信,就说大东家的亲弟弟想出国留洋,让他从速帮忙办理一切手续,花多少银子都由他!”
“此事容易,伯安这就去办——”杨伯安犹豫道,“只是,三爷仓促之间出国留洋,老夫人答应吗?”
“娘若是要老三的命,就是再不愿也得答应!”
卢豫江听得如堕五里雾之中。他刚一听到让他抱病不出,心里就慌了,乍又听说让自己留洋,那可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而又数次都被卢王氏严词驳回的事情啊!他不由得颤声道:“二哥,你、你究竟是……”
“《三国演义》里姜维避祸一回,难道你不记得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卢豫海仿佛忽然苍老了许多,他默默地走到卢豫江身边,拍拍他的肩头道,“你的心思,二哥都明白。变法维新本身的确是好事,也的确迫在眉睫,可让康梁这伙不食人间烟火的书生去办,好东西生生弄砸了……他们太他娘的心急了,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他们怎么就不知道自己建立军队呢?就凭手里一支笔,脸上一张嘴,能扭转乾坤?……皇上虽然亲政了,可大权、尤其是军权还在老太后手里啊!直隶总督荣禄的天津新军,领头的是咱河南老乡袁世凯,他随便派出来一百枝毛瑟枪,抵得上一千道上谕!官场之间尔虞我诈,一遇祸事彼此倾轧的例子多了,当官的没他娘的一个好玩意儿!董克良一旦买通了贪官,扣你一个康党的帽子,说弄死卢家并不是夸大其词!老三,你不是笨人,好好想想二哥的话……年底之前你就要去英国了,好好在家孝顺孝顺咱娘,娘那里你不用担心,由我去说……如果变法维新大功告成,就算是二哥我看走眼了,可你留洋一圈也可成为一员维新派干将;如果失败,你也好借此机会静下心来检讨其得失,探求其原委,领悟其教训,就为今后做个准备吧。”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