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作者:聂运伟 更新:2021-11-25 12:54
一个人惋惜过去了的一天,惋惜他永远失去了的、不可复归的个性,惋惜那已经永远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东西。他还惋惜个人的生命。对将逝去的一天的忧伤遮盖不住对次日的愉快的期待,对过去的个人生活的忧伤与对整个存在的不朽的乐观主义心情并不矛盾。它们相互补充,不可分割。承认局部的、具体的、个人的东西的价值和不可重复性,就使伊壁鸠鲁式的对死的否定变得更具人性,它把逻辑公式变成人的激情。关于存在之不朽的想法,同样也使正在消逝的个人生命的忧伤变为宁静的、某种透明的和水彩画般的忧伤。
在爱因斯坦独特的意识中,非常清晰地表现出伊壁鸠鲁式的乐观主义路线,他确实无视个人的死,并对死无动于衷。但它不排除对将要失去的生命的忧伤。这正是爱因斯坦独特的生命意识:对本人的生命相对的无所谓和对已经死去和将要死去的亲人们的强烈的、虽说是平静的忧伤。这些亲近的人则是世界环境,包围爱因斯坦个人生命的世界环境的具象存在。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爱因斯坦,埃伦费斯特、艾尔莎、朗之万、玛丽·居里、玛娅·爱因斯坦……一缕又一缕止不住的哀伤侵蚀着爱因斯坦的精神。
这种感情又不是纯儿女情长式的东西,在爱因斯坦身上,它又和一种理智的孤独感联系在一起:即无法理解宇宙的和谐,制订统一场论时总是遇到新的挫折,这种挫折还应包括在30年代之后,爱因斯坦走上了一条与大多数物理学家不同的道路。所以,物理世界的不和谐与生活世界的不和谐为爱因斯坦式的孤独留下了双重的注解。埃伦费斯特以自杀的方式中断了这种“孤独”,他把科学家期待的科学的东西和他在科学上实际所能做到的事情之间的悲剧性冲突矛盾全然视为主观的能力问题,而爱因斯坦则不同,虽然他晚年的忧伤与一生的孤独感也源自于此,他视这种悲剧性冲突矛盾为个人之外的客观的东西。由此,他才能坦然地接受科学探索中的一次次失败,就像他一再引用莱辛的话聊以自慰:“对真理的追求比安安稳稳地占有它更可贵。”
这既是科学真理的真正不朽,同时也是崇高生命的真正不朽。
1955年春,这是爱因斯坦最后的一个春天。爱因斯坦在为纪念苏黎世工大建校1百周年写的几页“自述片断”中,就是以这样一种坦然的追求真理的心情总结了自己对统一场论的研究:
“自从引力理论这项工作结束以来,到现在40年过去了。这些岁月我几乎全部用来为了从引力场理论推广到一个可以构成整个物理学基础的场论而绞尽脑汁。有许多人向着同一个目标而工作着,许多充满希望的推广我后来一个个放弃了。但是最近10年终于找到一个在我看来是自然而又富有希望的理论。不过,我还是不能确信,我自己是否应当认为这个理论在物理学上是极有价值的,这是由于这个理论是以目前还不能克服的数学困难为基础的,而这种困难凡是应用任何非线性场论都会出现。此外,看来完全值得怀疑的是,一种场论是否能够解释物质的原子结构和辐射以及量子现象,大多数物理学家都是不加思索地用一个有把握的‘否’字来回答,因为他们相信,量子问题在原则上要用另一类方法来解决。”
在此,爱因斯坦平静地承认,统一场论距单值地解释宇宙的构造还很遥远。尽管他为此花了40年的心血。这种“追求真理”的坦然其实就是生命意识的表现。1951年1月6日,“第一小提琴手”爱因斯坦写信给“第二小提琴手”比利时王太后伊丽莎白:
“我不拉小提琴了。这些年来,听我自己演奏,越听越难受。希望你没有遭到类似的命运。留给我的事情是:毫不悯惜自己,研究困难的科学问题。那个工作迷人的魔力,将持续到我停止呼吸。”
真理不属于个人,甚至不属于发现者,就像爱因斯坦从不认可他发现了相对论的提法。个人的生命若想不朽,就得在探索、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记住爱因斯坦的话:
“死去的我们将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保留于我们身后的事物中得到不朽。”
还应记住英费尔德讲的一件事:曾在1927年给爱因斯坦画像的巴伐利亚画家的约瑟夫·萨尔,于1938年逃出纳粹监狱来到普林斯顿。他在这里问过一位老人这样一个问题:对爱因斯坦科学著作内容毫无所知的人为什么如此仰慕爱因斯坦呢?老人回答说:“当我想到爱因斯坦教授的时候,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已经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
这就是爱因斯坦的不朽,是人世间真正的、永恒的不朽。
正文 爱因斯坦年表
爱因斯坦年表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波林·科克。
1880年爱因斯坦一家迁居慕尼黑。父同其弟雅各布合办一电器设备小工厂。
1881年11月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出世。1884年爱因斯坦对袖珍罗盘着迷。进天主教小学读书。
1885年爱因斯坦开始学小提琴。
1886年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读书。为了遵守宗教指示的法定要求,在家里学习犹太教的教规。
1888年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直到准备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1889年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0年爱因斯坦的宗教时间,持续约1年。1891年自学欧几里德几何,感到狂热的喜爱。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开始读康德著作。
1894年全家迁往意大利米兰。
1895年自学完微积分。中学没毕业就到意大利与家人团聚。放弃德国国籍。
投考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未录取。
10月转学到瑞士阿劳州立中学。
写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1896年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
10月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1897年在苏黎世结识贝索,与其终身友谊从此开始。
1899年10月19日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8月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
3月去米兰找工作,无结果。
5月回瑞士,任温特图尔中学技术学校代课教师。10月到夏夫豪森任家庭教师。3个月后又失业。12月申请去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工作。
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2年2月到伯尔尼等待工作。
和索洛文、哈比希特创建“奥林匹亚科学院”。
6月受聘为伯尔尼瑞士专利局的试用三级技术员。6月完成第三篇论文《关于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运动论》,提出热力学的统计理论。
10月父病故。
1903年1月与米列娃结婚。
1904年5月长子汉斯出生。
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1905年3月发展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
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9月提出质能相当关系。
1906年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
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7年开始研究引力场理论,在论文《关于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中提出均匀引力场同均匀加速度的等效原理。6月申请兼任伯尔尼大学的编外讲师。
1908年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1909年3月和10月完成两篇论文,每一篇都含有对于黑体辐射论的推测。
7月接受日内瓦大学名誉博士。
9月参加萨尔斯堡德国自然科学家协会第81次大会,会见普朗克等,作了《我们关于辐射的本质和结论的观点的发展》报告。
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0年7月次子爱德华出生。
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1年2月应洛伦兹邀请访问莱顿。
3月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0月去布鲁塞尔出席第一次索尔维会议。
1912年2月埃伦费斯特来访,两人由此结成莫逆之交。10月回瑞士,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开始同格罗斯曼合作探索广义相对论。
1913年7月普朗克和能斯特来访,聘请他为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12月7日在柏林接受院士职务。
发表同格罗斯曼合著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引力的度规场理论。
1914年4月6日,从苏黎世迁居到柏林。
7月2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就职演说。
10月反对德国文化界名流为战争辩护的宣言《告文明世界书》,在同它针锋相对的《告欧洲人书》上签名。
11月参加组织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
1915年同德哈斯共同发现转动磁性效应。
在爱因斯坦独特的意识中,非常清晰地表现出伊壁鸠鲁式的乐观主义路线,他确实无视个人的死,并对死无动于衷。但它不排除对将要失去的生命的忧伤。这正是爱因斯坦独特的生命意识:对本人的生命相对的无所谓和对已经死去和将要死去的亲人们的强烈的、虽说是平静的忧伤。这些亲近的人则是世界环境,包围爱因斯坦个人生命的世界环境的具象存在。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爱因斯坦,埃伦费斯特、艾尔莎、朗之万、玛丽·居里、玛娅·爱因斯坦……一缕又一缕止不住的哀伤侵蚀着爱因斯坦的精神。
这种感情又不是纯儿女情长式的东西,在爱因斯坦身上,它又和一种理智的孤独感联系在一起:即无法理解宇宙的和谐,制订统一场论时总是遇到新的挫折,这种挫折还应包括在30年代之后,爱因斯坦走上了一条与大多数物理学家不同的道路。所以,物理世界的不和谐与生活世界的不和谐为爱因斯坦式的孤独留下了双重的注解。埃伦费斯特以自杀的方式中断了这种“孤独”,他把科学家期待的科学的东西和他在科学上实际所能做到的事情之间的悲剧性冲突矛盾全然视为主观的能力问题,而爱因斯坦则不同,虽然他晚年的忧伤与一生的孤独感也源自于此,他视这种悲剧性冲突矛盾为个人之外的客观的东西。由此,他才能坦然地接受科学探索中的一次次失败,就像他一再引用莱辛的话聊以自慰:“对真理的追求比安安稳稳地占有它更可贵。”
这既是科学真理的真正不朽,同时也是崇高生命的真正不朽。
1955年春,这是爱因斯坦最后的一个春天。爱因斯坦在为纪念苏黎世工大建校1百周年写的几页“自述片断”中,就是以这样一种坦然的追求真理的心情总结了自己对统一场论的研究:
“自从引力理论这项工作结束以来,到现在40年过去了。这些岁月我几乎全部用来为了从引力场理论推广到一个可以构成整个物理学基础的场论而绞尽脑汁。有许多人向着同一个目标而工作着,许多充满希望的推广我后来一个个放弃了。但是最近10年终于找到一个在我看来是自然而又富有希望的理论。不过,我还是不能确信,我自己是否应当认为这个理论在物理学上是极有价值的,这是由于这个理论是以目前还不能克服的数学困难为基础的,而这种困难凡是应用任何非线性场论都会出现。此外,看来完全值得怀疑的是,一种场论是否能够解释物质的原子结构和辐射以及量子现象,大多数物理学家都是不加思索地用一个有把握的‘否’字来回答,因为他们相信,量子问题在原则上要用另一类方法来解决。”
在此,爱因斯坦平静地承认,统一场论距单值地解释宇宙的构造还很遥远。尽管他为此花了40年的心血。这种“追求真理”的坦然其实就是生命意识的表现。1951年1月6日,“第一小提琴手”爱因斯坦写信给“第二小提琴手”比利时王太后伊丽莎白:
“我不拉小提琴了。这些年来,听我自己演奏,越听越难受。希望你没有遭到类似的命运。留给我的事情是:毫不悯惜自己,研究困难的科学问题。那个工作迷人的魔力,将持续到我停止呼吸。”
真理不属于个人,甚至不属于发现者,就像爱因斯坦从不认可他发现了相对论的提法。个人的生命若想不朽,就得在探索、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记住爱因斯坦的话:
“死去的我们将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保留于我们身后的事物中得到不朽。”
还应记住英费尔德讲的一件事:曾在1927年给爱因斯坦画像的巴伐利亚画家的约瑟夫·萨尔,于1938年逃出纳粹监狱来到普林斯顿。他在这里问过一位老人这样一个问题:对爱因斯坦科学著作内容毫无所知的人为什么如此仰慕爱因斯坦呢?老人回答说:“当我想到爱因斯坦教授的时候,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已经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
这就是爱因斯坦的不朽,是人世间真正的、永恒的不朽。
正文 爱因斯坦年表
爱因斯坦年表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波林·科克。
1880年爱因斯坦一家迁居慕尼黑。父同其弟雅各布合办一电器设备小工厂。
1881年11月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出世。1884年爱因斯坦对袖珍罗盘着迷。进天主教小学读书。
1885年爱因斯坦开始学小提琴。
1886年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读书。为了遵守宗教指示的法定要求,在家里学习犹太教的教规。
1888年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直到准备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1889年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0年爱因斯坦的宗教时间,持续约1年。1891年自学欧几里德几何,感到狂热的喜爱。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开始读康德著作。
1894年全家迁往意大利米兰。
1895年自学完微积分。中学没毕业就到意大利与家人团聚。放弃德国国籍。
投考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未录取。
10月转学到瑞士阿劳州立中学。
写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1896年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
10月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1897年在苏黎世结识贝索,与其终身友谊从此开始。
1899年10月19日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8月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
3月去米兰找工作,无结果。
5月回瑞士,任温特图尔中学技术学校代课教师。10月到夏夫豪森任家庭教师。3个月后又失业。12月申请去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工作。
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2年2月到伯尔尼等待工作。
和索洛文、哈比希特创建“奥林匹亚科学院”。
6月受聘为伯尔尼瑞士专利局的试用三级技术员。6月完成第三篇论文《关于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运动论》,提出热力学的统计理论。
10月父病故。
1903年1月与米列娃结婚。
1904年5月长子汉斯出生。
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1905年3月发展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
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9月提出质能相当关系。
1906年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
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7年开始研究引力场理论,在论文《关于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中提出均匀引力场同均匀加速度的等效原理。6月申请兼任伯尔尼大学的编外讲师。
1908年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1909年3月和10月完成两篇论文,每一篇都含有对于黑体辐射论的推测。
7月接受日内瓦大学名誉博士。
9月参加萨尔斯堡德国自然科学家协会第81次大会,会见普朗克等,作了《我们关于辐射的本质和结论的观点的发展》报告。
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0年7月次子爱德华出生。
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1年2月应洛伦兹邀请访问莱顿。
3月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0月去布鲁塞尔出席第一次索尔维会议。
1912年2月埃伦费斯特来访,两人由此结成莫逆之交。10月回瑞士,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开始同格罗斯曼合作探索广义相对论。
1913年7月普朗克和能斯特来访,聘请他为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12月7日在柏林接受院士职务。
发表同格罗斯曼合著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引力的度规场理论。
1914年4月6日,从苏黎世迁居到柏林。
7月2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就职演说。
10月反对德国文化界名流为战争辩护的宣言《告文明世界书》,在同它针锋相对的《告欧洲人书》上签名。
11月参加组织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
1915年同德哈斯共同发现转动磁性效应。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