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作者:于江 更新:2021-11-25 12:32
为了保证这30万人在广场上能秩序井然,有条不紊,总指挥部特别制定了一份《入
场须知》。内容大致有:不化妆、不组织秧歌队。队伍迅速向会场行进,队伍入场后,
要听从指挥;由纠察员或联络员领队入场,到达指定地点后,即整理队伍,严守程序,
不得任意离队。自行车不得入场;各单位自备干粮和饮水;除规定携带武器者外,其他
人一律不得携带武器;如有临时事件发生,应保持镇定。纠察员负责维持秩序,听候指
挥部处理;注意卫生,不得在会场随地大小便……《入场须知》共有15条,规定具体,
要求严格,确实考虑得十分细致周到。
然而,百密一疏。
北平第一任市委书记彭真在考虑开国大典上群众游行问题时,就发现了一个漏洞。
那是开国大典前夕,天安门城楼上的休息厅里正在召开一个有各方代表参加的会议,
讨论参加庆典的各单位人数、成几路队形入场等问题,也研究了入场须知。
会议快结束时,细心的彭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游行队伍走过天安门后,在
西三座门那里散了摊子,怎么处理?”
其他人谁也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没有想到通过天安门后群众中存在的松懈心理或留
恋心理。
大家一听彭真的话,真的感到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前面的人把路堵死了,后面的
人走不动,都拥挤在天安门前,岂不把整个开国大典弄得乱套了吗?
一时间,大家有些手足无措。
好在只要提出了问题,就能研究解决办法。可怕的是事先想不到,临时出乱子。
见大家发愣,彭真打了个手势说:“我看应该这么办,在东西两侧三座门要分别派
人把守。特别是西三座门,要派责任心强的人。队伍一出西三座门,就要督促他们跑步
疏散。”
西三座门确实是个瓶颈,只有向西、向北两条路,路又比较狭窄,一旦堵塞,前拥
后挤,疏通比较困难。只有减少人群在路口的停留时间,才能保证人群的正常疏散。
显然,彭真提出的办法是惟一可行的办法。
按照分工,这个任务交给了华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唐延杰。唐延杰立即委派作训处
副处长王文治带一个参谋去执行这个任务。
开国大典那天,果然发生了彭真所预料的情况。多亏事先有准备,不然游行队伍滞
塞于天安门城楼之下,后果不可想象。
2.首次亮相的新中国工人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在整个中华民族
的历史上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对于有500年历史的天安门来说,更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
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是中华民族的新生之日。
这一天,北平正式改为北京,告别古老的岁月,成为新的人民共和国首都。
这一天,北京城内外30万各界群众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迎接中华民族一个最辉煌时
刻的到来。
这一天,必将永远载入历史史册。
宽阔的天安门广场上,站满了工人队伍、农民队伍、学生队伍、机关干部队伍和其
他各界代表。
工人的队伍人数最多,穿着也比较整齐。他们像军人一样是排着队伍来到广场的。
在工人队伍中,有一支队伍是长辛店铁路工人。
长辛店工人有着光荣的斗争传统。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邓中夏等人就来到长辛店,开展
工人运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工人中来。1923年2月7日,长辛店工人参加了京汉
铁路大罢工。
京汉铁路大罢工虽然失败了,但革命的种子留传下来,长辛店工人中有了进步的共
产党组织,有了坚持不懈的革命斗争,终于在1948年底迎来了北平的光明与解放。
1948年12月14日,是长辛店铁路工人永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受尽磨难的工人
彻底脱离苦难、开始当家做主人。
这一天的清晨,太阳从永定河的对岸升起,耀眼的曙光照亮了长辛店。人们开门一
看,街头巷尾站满了穿着黄绿色军装、戴着军帽的解放军战士。战士们一声声“大叔”、
“大婶”地打招呼,工人及其家属个个喜笑颜开,奔走相告:毛主席的队伍来了!
第二天早晨,工厂照例地响起了汽笛,工人们喜气洋洋地上了班。军事接管组的干
部对工人们说:“二七大罢工时,共产党就在这里领导,现在又回来了,从今天起大家
解放了!”
孙茂林、左士竣杭宝华、孙宝玉等“二七”老工人们亲热地围着接管组的同志,像
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高兴地互相问候、谈笑。高起、陈境等一些地下党员看到接管工厂
的还有自己的老上级,更是兴奋异常。
老党员杨宝嵩竟然找到了22年前领导过自己的肖明同志,激动得热泪直流,连话都
说不出来了。
工厂刚刚开始恢复生产,接管工作组就提前发了解放后的第一次工资,那是黄灿灿
的小米,还有乌金发亮的煤,小米一次发了三四百斤。
这是自日寇侵华8年、国民党反动统治3年多以来,工人们全家老小头一次有了这样
多的粮食,尝到了“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幸福滋味。
工人白庆华为了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特意买了一张毛泽东的大画像贴在正
屋当中的墙上,还配上了对联:人民解放太平年,民主政策乐安然,横批是:努力生产。
这幅对联是请当时厂里最有文化的秀才写的。对联可以说是全厂工人心声的真实写
照。
中国的老百姓历来要求不高,一个是“解放大平”,物质生活差一些也无妨;一个
是“民主政策”,大家有平等思想言论的条件。有了这两条,他们就“努力生产”,拼
尽全力地创造社会财富。而且认为这是十分幸福的事情。
解放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时间就到了1949年9月中旬。一天,工厂领导传
达了10月1日组织工人们进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消息。
喜讯就像长上了翅膀,迅速传开。
整个工厂沸腾了。
从这一天开始,工厂里到处是欢乐的歌声。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每个工人都会
唱,而且一有机会就唱,连上下班的路上以及在家里也唱。许多工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上了白班接着又上夜班,领导轰都轰不走。
翻身道情。
工人们决心要带着出色的生产成绩、带着新中国工人的风采,进城去参加开国大典,
去见毛主席和一大批开国元勋。
9月30日夜12时,长辛店2000多工人集合参加开国大典。
2000面红红绿绿的小彩旗汇聚在一起,工人们在夜色中精神抖擞地集合了。老工人
穿起只有过年过节才穿的衣服,小伙子们别出心裁,学着当年红军战士的模样,人人头
戴一顶自己花钱缝制的蓝色八角帽,显得精神焕发。
这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长辛店的工人宿舍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亮着灯。人们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之
中。
10月1日凌晨之时,参加开国大典的工人分乘两列货车向北京城进发。
一路上,虽然大家席地坐在运货的槽车上,但人人都觉得特别舒服,欢声笑语充满
车厢,两车互相拉歌的歌声此起彼伏。这边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歌声刚落,
那边又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歌声在夜空中听起来十分嘹亮。歌声震荡原野,划破夜空,迎来大地的黎明。
天蒙蒙亮时,火车缓缓驶进了北京前门火车站。
工人们高举着标语,手挥着彩旗,排成八路纵队,浩浩荡荡地向天安门广场进发。
只见人人抬头挺胸,高呼口号,豪情满怀。
工人队伍中的锣鼓队更是拉开了架式,鼓足了劲,敲打起来。似乎古老的京城也随
着这锣鼓声更加年轻了。
东方露出了朝霞,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把天安门城楼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光,也
照得工人的脸上更加笑容可掬。
在当天下午的阅兵式结束后,时至黄昏,波澜壮阔的群众游行开始了,工人队伍走
在群众队伍的最前头。
近20个小时没有休息的工人们没有一点疲惫,也不觉得饥饿,他们为走在群众大游
行的前列而高兴,为开国大典所展示的宏伟场面而振奋,为有生之年能参加这样一个盛
会激动不已。他们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对新中国的热爱呼喊出来。
一路上,他们口号不断,队伍所到之处,掌声四起。
路边的群众以极其欣喜的心情,欢迎新中国的工人队伍阔步走来。
欢天喜地的声浪,遮天蔽日的彩旗,整个北京城沸腾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沸腾
了。
工人们千言万语,汇成三句口号,喊出了自己心中全部的感情和美好的愿望:中华
人民共和国万岁!
场须知》。内容大致有:不化妆、不组织秧歌队。队伍迅速向会场行进,队伍入场后,
要听从指挥;由纠察员或联络员领队入场,到达指定地点后,即整理队伍,严守程序,
不得任意离队。自行车不得入场;各单位自备干粮和饮水;除规定携带武器者外,其他
人一律不得携带武器;如有临时事件发生,应保持镇定。纠察员负责维持秩序,听候指
挥部处理;注意卫生,不得在会场随地大小便……《入场须知》共有15条,规定具体,
要求严格,确实考虑得十分细致周到。
然而,百密一疏。
北平第一任市委书记彭真在考虑开国大典上群众游行问题时,就发现了一个漏洞。
那是开国大典前夕,天安门城楼上的休息厅里正在召开一个有各方代表参加的会议,
讨论参加庆典的各单位人数、成几路队形入场等问题,也研究了入场须知。
会议快结束时,细心的彭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游行队伍走过天安门后,在
西三座门那里散了摊子,怎么处理?”
其他人谁也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没有想到通过天安门后群众中存在的松懈心理或留
恋心理。
大家一听彭真的话,真的感到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前面的人把路堵死了,后面的
人走不动,都拥挤在天安门前,岂不把整个开国大典弄得乱套了吗?
一时间,大家有些手足无措。
好在只要提出了问题,就能研究解决办法。可怕的是事先想不到,临时出乱子。
见大家发愣,彭真打了个手势说:“我看应该这么办,在东西两侧三座门要分别派
人把守。特别是西三座门,要派责任心强的人。队伍一出西三座门,就要督促他们跑步
疏散。”
西三座门确实是个瓶颈,只有向西、向北两条路,路又比较狭窄,一旦堵塞,前拥
后挤,疏通比较困难。只有减少人群在路口的停留时间,才能保证人群的正常疏散。
显然,彭真提出的办法是惟一可行的办法。
按照分工,这个任务交给了华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唐延杰。唐延杰立即委派作训处
副处长王文治带一个参谋去执行这个任务。
开国大典那天,果然发生了彭真所预料的情况。多亏事先有准备,不然游行队伍滞
塞于天安门城楼之下,后果不可想象。
2.首次亮相的新中国工人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在整个中华民族
的历史上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对于有500年历史的天安门来说,更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
这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是中华民族的新生之日。
这一天,北平正式改为北京,告别古老的岁月,成为新的人民共和国首都。
这一天,北京城内外30万各界群众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迎接中华民族一个最辉煌时
刻的到来。
这一天,必将永远载入历史史册。
宽阔的天安门广场上,站满了工人队伍、农民队伍、学生队伍、机关干部队伍和其
他各界代表。
工人的队伍人数最多,穿着也比较整齐。他们像军人一样是排着队伍来到广场的。
在工人队伍中,有一支队伍是长辛店铁路工人。
长辛店工人有着光荣的斗争传统。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邓中夏等人就来到长辛店,开展
工人运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工人中来。1923年2月7日,长辛店工人参加了京汉
铁路大罢工。
京汉铁路大罢工虽然失败了,但革命的种子留传下来,长辛店工人中有了进步的共
产党组织,有了坚持不懈的革命斗争,终于在1948年底迎来了北平的光明与解放。
1948年12月14日,是长辛店铁路工人永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受尽磨难的工人
彻底脱离苦难、开始当家做主人。
这一天的清晨,太阳从永定河的对岸升起,耀眼的曙光照亮了长辛店。人们开门一
看,街头巷尾站满了穿着黄绿色军装、戴着军帽的解放军战士。战士们一声声“大叔”、
“大婶”地打招呼,工人及其家属个个喜笑颜开,奔走相告:毛主席的队伍来了!
第二天早晨,工厂照例地响起了汽笛,工人们喜气洋洋地上了班。军事接管组的干
部对工人们说:“二七大罢工时,共产党就在这里领导,现在又回来了,从今天起大家
解放了!”
孙茂林、左士竣杭宝华、孙宝玉等“二七”老工人们亲热地围着接管组的同志,像
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高兴地互相问候、谈笑。高起、陈境等一些地下党员看到接管工厂
的还有自己的老上级,更是兴奋异常。
老党员杨宝嵩竟然找到了22年前领导过自己的肖明同志,激动得热泪直流,连话都
说不出来了。
工厂刚刚开始恢复生产,接管工作组就提前发了解放后的第一次工资,那是黄灿灿
的小米,还有乌金发亮的煤,小米一次发了三四百斤。
这是自日寇侵华8年、国民党反动统治3年多以来,工人们全家老小头一次有了这样
多的粮食,尝到了“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幸福滋味。
工人白庆华为了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特意买了一张毛泽东的大画像贴在正
屋当中的墙上,还配上了对联:人民解放太平年,民主政策乐安然,横批是:努力生产。
这幅对联是请当时厂里最有文化的秀才写的。对联可以说是全厂工人心声的真实写
照。
中国的老百姓历来要求不高,一个是“解放大平”,物质生活差一些也无妨;一个
是“民主政策”,大家有平等思想言论的条件。有了这两条,他们就“努力生产”,拼
尽全力地创造社会财富。而且认为这是十分幸福的事情。
解放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时间就到了1949年9月中旬。一天,工厂领导传
达了10月1日组织工人们进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消息。
喜讯就像长上了翅膀,迅速传开。
整个工厂沸腾了。
从这一天开始,工厂里到处是欢乐的歌声。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每个工人都会
唱,而且一有机会就唱,连上下班的路上以及在家里也唱。许多工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上了白班接着又上夜班,领导轰都轰不走。
翻身道情。
工人们决心要带着出色的生产成绩、带着新中国工人的风采,进城去参加开国大典,
去见毛主席和一大批开国元勋。
9月30日夜12时,长辛店2000多工人集合参加开国大典。
2000面红红绿绿的小彩旗汇聚在一起,工人们在夜色中精神抖擞地集合了。老工人
穿起只有过年过节才穿的衣服,小伙子们别出心裁,学着当年红军战士的模样,人人头
戴一顶自己花钱缝制的蓝色八角帽,显得精神焕发。
这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长辛店的工人宿舍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亮着灯。人们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之
中。
10月1日凌晨之时,参加开国大典的工人分乘两列货车向北京城进发。
一路上,虽然大家席地坐在运货的槽车上,但人人都觉得特别舒服,欢声笑语充满
车厢,两车互相拉歌的歌声此起彼伏。这边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歌声刚落,
那边又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歌声在夜空中听起来十分嘹亮。歌声震荡原野,划破夜空,迎来大地的黎明。
天蒙蒙亮时,火车缓缓驶进了北京前门火车站。
工人们高举着标语,手挥着彩旗,排成八路纵队,浩浩荡荡地向天安门广场进发。
只见人人抬头挺胸,高呼口号,豪情满怀。
工人队伍中的锣鼓队更是拉开了架式,鼓足了劲,敲打起来。似乎古老的京城也随
着这锣鼓声更加年轻了。
东方露出了朝霞,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把天安门城楼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光,也
照得工人的脸上更加笑容可掬。
在当天下午的阅兵式结束后,时至黄昏,波澜壮阔的群众游行开始了,工人队伍走
在群众队伍的最前头。
近20个小时没有休息的工人们没有一点疲惫,也不觉得饥饿,他们为走在群众大游
行的前列而高兴,为开国大典所展示的宏伟场面而振奋,为有生之年能参加这样一个盛
会激动不已。他们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对新中国的热爱呼喊出来。
一路上,他们口号不断,队伍所到之处,掌声四起。
路边的群众以极其欣喜的心情,欢迎新中国的工人队伍阔步走来。
欢天喜地的声浪,遮天蔽日的彩旗,整个北京城沸腾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沸腾
了。
工人们千言万语,汇成三句口号,喊出了自己心中全部的感情和美好的愿望:中华
人民共和国万岁!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