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作者:于江    更新:2021-11-25 12:32
  要完成这项空中检阅任务,真是困难重重。
  飞行队受领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的光荣任务后,队领导立即开
  会研究贯彻落实。随即召开全队大会,进行传达、动员和部署。当邢海帆传达上级
  下达的校阅任务、队政委王平阳作动员讲话之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在这可遇不可求的机
  遇里,尽最大努力,千方百计,排除万难,坚决完成任务。
  飞行队研究确定的具体方案是:
  参加检阅的飞机为P—51机9架,编为一二三分队;蚊式机两架,编为四分队;C—4
  6机3架,编为五分队;L—5通讯机1架与PT—19教练机两架,合编为六分队。除两架蚊式
  机成一字横队外,其他各分队皆为三机成“品”字队形。
  受阅飞行的飞机和飞行人员编组方案确定之后,即进行航行的研究确定。
  首先将各参阅飞机的飞行时速作出规定。计P—51机为340英里,蚊式机为300英里,
  C—46机为250英里,L—5机与PT—
  19机为70英里。其次选定检阅航线由东向西飞行,东郊的双桥无线电铁塔上空为起
  航点,距天安门30公里左右,目标非常明显。再次,立即根据上列条件,进行细致的航
  行计算和图上作业,得出由起航点按速度不同,各分队之间前后距离与出发时间先后的
  数据等,务求达到井然有序地出现在天安门上空。
  在进行航行计算和图上作业时,当时没有航行图,只得用北平市的五万分之一普通
  地图代替,好在航线距离不长,误差也小,可以忽略不计。
  在考虑防备敌人的空袭方案时,建议上级特准P—51机中的4机带弹受阅,一有敌机
  来袭,即从空中前往拦击。这是特殊情况的特殊处理,按通常惯例,检阅飞行的飞机是
  不准带弹参加的。
  为显示军威和实力,飞行队又精心制定了这样一个计划:
  p—51机9架,最先通过天安门上空后,再直飞并右转弯,沿北城墙外侧飞行,正好
  接上第六分队,再次通过天安门上空,使人们看见天空的飞机是一个整体编队,前后都
  有9架p—51机受阅。
  在开国大典正式进行空中检阅那天,在场的外国记者,见状发出电讯,惊异中共空
  军一夜之间,竟有如此实力,真是奇迹。
  这消息也威慑着国民党空军。据说就在开国大典结束之后的一天夜里,62岁的蒋介
  石忽然放下手中的报纸,问身旁的儿子蒋经国:“苏俄人说,除在莫斯科外,从未见过
  这样宏大的阅兵,是真的吗?他们的空军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
  蒋经国正在喝茶,他用杯盖将飘浮在上面的茶叶赶了赶,然后放下茶杯没有回答,
  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
  图上作业完成之后,为检验飞行方案和各种计算是否准确可行,又进行了总领队和
  各分队长机的多次试飞,证明方案可行,各种航行计算也准确,符合飞行实际。最后还
  组织了一次全部参加受阅飞机的预演。
  在准备开国大典飞行队参加空中检阅的预演时,发生了一个值得一提的插曲。
  这天正值怀仁堂里新政协开大会,周恩来副主席在会上发言。
  忽然,传来了隆隆的飞机声。
  代表们忽听隆隆的机群轰鸣声,由远而近,以为是国民党的飞机来轰炸北平城了,
  心里不安起来。
  周恩来见状,面带笑容地告诉大家:请不要误会,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他们是担
  负防空任务,是保护我们的,这是他们在进行飞行演习。
  代表们听后,顿时反忧为喜,止不住心中的喜悦,热烈鼓掌和欢呼,久久才平静下
  来。
  要圆满地完成防空和受阅任务,保障飞机不出事故,是关键之一。队里分工由队政
  委和机务部门领导组织大家研究,制定出措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报队里批准组织实施。
  当时全部飞机都是缴获后经拼凑修理而成,又加上器材缺乏,给保证飞行带来异常
  繁重的检修任务,机务人员们的辛劳可想而知。
  他们常常是夜以继日地工作,飞机不准备好就不吃不睡。这种不怕苦不怕累,极端
  负责的精神也感动和激励着飞行员们,大家说,只有尽心尽力飞好,才对得起搞机务的
  同志。机务人员还将所有飞机精心擦拭,使破旧飞机像新的一样。
  眼看新政协会议即将正式开幕,开国大典空中校阅也日益临近,飞行队担负的防空
  任务也更加吃紧。为了加强警戒值班和增强战斗实力,飞行队除每天有4架P—51机值班
  外,又将所有能作战的P—51机和能作战的飞行员都组织动员起来,做好战斗准备。一旦
  敌机大批来袭,就将凡能升空作战的人机全部出动,打击来犯之敌。
  这一时期上至中央军委领导,下至飞行队所有人员,都非常重视防空作战任务,没
  有丝毫的疏漏和怠慢。
  9月下旬的一个凌晨,飞行员比机务人员稍后来到了机场,忙着尽快做好战斗准备,
  以防备敌机拂晓来袭。
  忽然,值班参谋跑来叫邢海帆接电话。邢海帆拿起电话听筒,里面传来了“我是聂
  荣臻”的声音。
  邢海帆骤感骇然,怎么聂代总长直接来电话了?聂代总长继续说:“刚才下面向我
  报告说,他们听见远处有轰隆隆的声音,好像是飞机的声音,我怕是敌机来袭,所以问
  问你们,得到有敌机空袭的情况没有?”
  邢海帆当即回答,这里没有收到敌机空袭情报,也没有听到轰隆隆的声音,我们飞
  行队已做好战斗准备,以防意外。
  过了一会儿,代总长办公室来电话说,经查原来是一场误会,是下面的人听见老百
  姓早起推大磨的声音,误以为是远处敌机的机声。
  一场误会,一场虚惊。这个事情也足以说明当时刚解放了的北平,上上下下的人们
  对防空是多么的重视与关心。
  飞行队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就憋着一股劲,急盼着受阅时刻早些到来,可这时
  好像时间有意过得很慢似的,大家都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10月1日凌晨五点,天刚微亮,太阳还没有出来,飞行队的空地勤全体人员就来到了
  南苑机场,整队集合。两架担负一等
  战斗值班的飞机停放在起飞线上,严密警戒着蒋介石的飞机可能的破坏和骚扰。
  17架银色的、绿色的、灰色的飞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跑道旁。所有的飞机都油饰
  一新,机头是红色的,机身和机翼上一律饰以镶金黄边的红星,机尾是红白相同的条纹。
  在此之前,苏联顾问派人把这里的飞机都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
  跑道旁,飞行人员单独站成一排。他们穿着飞行队自己新设计的前克式飞行服,凛
  凛大方。他们谁也不会想到,中国空军就是从那时候起,穿着这身飞行服一直飞了40年,
  而且还要飞下去。
  飞行员们谁也不说话,谁也不想说话,谁也说不出话来。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飞,飞出人民空军的威武气势。
  下午2时,受阅机群的6个分队,17架飞机依次滑到起飞线上,引而待发。
  飞行员杜裕明站在他的“野马”旁边。两眼望着天空飞逝的流云。
  刚才,所有的飞行员都对着新中国的国旗立下了誓言,并在誓词上签上了自己的名
  字,那场面是肃穆壮观的,激动人心的。
  誓词铭刻在心,有如铭刻在历史桥头的碑文。40年后,坐在办公室里的空军副司令
  杜裕明中将仍然清楚地记着那段誓词。
  这段誓词是:
  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
  也不让飞机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
  杜裕明中将当年在背诵誓词的时候,声音是颤抖的,亢奋的。“精神问题是最大的
  问题”,他说,“年轻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精神生命,要有‘谁主沉浮’的魄力和勇气”。
  下午4时整,检阅飞行预定的起飞时间到了。
  机场,3颗信号弹冲向天空。
  点火。一下子,机场上响起了雷霆万钧的引擎声,17架飞机开始咆啸。
  6架教练机、运输机在跑道上滑出,疾驰,继而升空,直飞双桥。它们将在那里盘旋,
  等待着P—51战斗机和蚊式战斗轰炸机前来集结。
  10分钟后,9架P—51战斗机和2架蚊式战斗轰炸机也滑向跑道。
  “这是跨越时代的飞行。”刘河坐在驾驶舱里,向两侧飞机上的战友伸出两个表示
  胜利的手指。
  他渴望胜利,他相信胜利之鸟一定会与自己比翼齐飞。
  飞机在跑道上疾驰,仪表的指针在不断上升,上升,他慢慢拉动驾驶杆。
  11架飞机一飞冲天。
  4时35分,当战车师行进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时候,天空中响起了轰隆隆的飞机声。
  “是我们的飞机!”
  人们突然欢呼高叫起来,广场又沸腾了。
  毛泽东兴奋地举起左手,他把手心朝向天空,有力地挥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