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作者:阎崇年 更新:2021-11-25 12:17
第四,屯田。建立关宁锦防线有两个相关的难题:辽军粮饷难驰解,辽东流民难安置。筹措粮饷,安置流民,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办法之一,就是屯田。用兵之道:进则因粮于敌,退则寓兵于农。辽事以来,熊廷弼、孙承宗亦主屯田,但人去而屯废。时宁远战火刚熄,袁崇焕急请银45万两,但不够用。袁崇焕奏请屯田,天启帝以军情急迫,严加防御,“屯田事从容酌议”。粮饷供给不上,战争形势紧迫。袁崇焕再上《请屯田疏》,极言不屯有“七害”,而屯田有“七利”。疏再上,获旨许。袁崇焕将屯田、御守、争战相结合,使民安、兵强、镇富相联系,从而促进了关宁锦防线的重建及其强固。
第五,抚蒙。漠南蒙古东部诸部,靠近关宁锦防线。明朝对蒙古,注重抚赏,联蒙诸部,对抗后金。抚赏分作关内、关外进行,王象乾管关内,袁崇焕管关外。作为辽东巡抚的袁崇焕,对察哈尔林丹汗与哈喇慎36家,赏酒食,颁额赏,进行笼络,联手蒙古,以“一意防奴”。他对受后金攻逼纷投明边的漠南蒙古内喀尔喀部民,给以安置。他利用矛盾,后金灭叶赫,叶赫贝勒金台石的孙女是林丹汗的苏泰汗后,以此联结他抗金。林丹汗也扬言“助明朝”。他重联合,约察哈尔部林丹汗遣其领兵台吉桑昂寨将10万众东行,并约内喀尔喀“亦西来合营”。他重宣谕,锦州有事即遣人令察哈尔部领赏,贵英恰“率拱兔、乃蛮各家从北入援”。以上举措,力求使“西不与东合”,就是不使西部蒙古同东部后金联合,为巩固关宁锦防线、抗御后金军西犯增强了力量。
明辽东巡抚袁崇焕重建关宁锦防线,以精明之指挥,坚固之城池,勇劲之军旅,有效之屯田,守为正著、战为奇著、款为旁著之战略,凭城用炮、以炮护城之战术——关宁锦防线在宁锦激战中,成为坚不可摧的长城。与之同时,皇太极也在加紧备战。
清太宗时所制的“皇帝之宝”宁远鏖战结束之日,便是宁锦激战准备之始。袁崇焕在重建关宁锦防线、准备未来大战之时,皇太极也在进行战争准备。宁远之战是宁锦之战的前因,宁锦之战则是宁远之战的后续。从宁远之战结束,到宁锦之战以前,有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后金发生了四件军政大事:第一件是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继承汗位。第二件是明朝与后金进行议和活动。明廷的意图是藉议和使臣往来,察探后金内部实情,争取时间,抢修城垣,巩固关宁锦防线;后金的意图则是藉谈判拖延时间,防止明军利用“大丧”北进,东向进攻朝鲜,巩固新汗权位。第三件是征抚右翼漠南蒙古。第四件是用兵左翼朝鲜。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后,皇太极心有余悸,虽未敢轻举,却愤懑胸臆、贪心不死。后金进攻明朝,需做两项准备:剪弱明军两翼——征抚蒙古,降服朝鲜。正如袁崇焕所分析:“我欲合西虏而厚其与,彼即攻西虏而伐我之交;我藉鲜为牵,彼即攻鲜而空我之据。”后金征抚蒙古,破坏明朝“抚西虏以拒东夷”策略的实现。后金进攻朝鲜,破坏明朝夹击后金的藩属。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初八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命二大贝勒阿敏等统率大军出师朝鲜。二月,阿敏率军过鸭绿江,下义州、占平壤。朝鲜国王李倧逃出王京,避居江华岛。朝鲜国王李倧与后金二大贝勒阿敏订立“兄弟之盟”。天聪汗皇太极此举,一石四鸟:巩固汗权,降服朝鲜,获取粮布,孤立东江——解除攻明后顾之忧。
所以,后金与明朝的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时后金发生饥荒,谷一斗银八两,甚至有人食人肉者。皇太极发动战争,让官兵向辽西抢粮食,转移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危机。天聪汗皇太极藉新登汗位的英气,凭远征朝鲜得胜的锐气,发动了宁锦之战。
第三部分宁锦大捷(1)
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初六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以“明人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没有议和诚意为藉口,亲率数万军队,谒堂子,出沈阳,举兵向西,进攻宁(远)锦(州)。
袁崇焕得到后金兵过辽河的哨报后,立即部署:满桂移驻前屯,孙祖寿移驻山海关,黑云龙移驻一片石。锦州防务:以副总兵左辅统金国奇为左翼,以副总兵朱梅为右翼,平辽总兵赵率教居中调度,贾胜领奇兵东西策应,镇守太监纪用驻锦州。其他相关事宜,做了相应安排。
皇太极的盔甲
初九日,皇太极率兵至广宁的旧边,命贝勒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萨哈廉、豪格率护军精骑为前队,攻城诸将率绵甲军等携云梯、挨牌诸器械为后队,亲自同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率领大军居中,八旗三队,鱼贯而行。后金军行进,分为前、中、后三队;作战,则列为左、中、右三路。初十日,皇太极至广宁。后金军士捉获明军哨卒,经讯问得知:右屯卫以百人防守,小凌河、大凌河虽修城未竣也有兵驻防,锦州城修缮已毕、马步卒3万人。皇太极命乘夜进军,轻取右屯卫城,直奔大凌河城。
十一日,后金军由纵向的前、中、后三队,调整为横向的左、中、右三路——皇太极自率两黄旗和两白旗兵为中路,直趋大凌河城;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贝勒硕讬及总兵官、固山额真等,率两红旗和镶蓝旗兵为右翼,直趋锦州城;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率正蓝旗兵为左翼,直取右屯卫。中路皇太极军逼近大凌河城,时城工未竣,守城兵撤往锦州。左翼莽古尔泰军逼近右屯卫,时城工也未竣,守军逃遁,奔向锦州。后金军轻取大凌河、右屯卫两城后,三路大军,会师锦州,距城一里,四面扎营。
锦州激战后金兵进抵锦州城外,四面扎营布兵,将锦州城严密包围。时明太监纪用、总兵赵率教驻锦州,负责筑城、守城。当后金兵将至时,左辅等人,撤入锦州,凭城固守,准备抵抗。沿边小堡,也都撤兵,归并大城,坚壁清野,合力御敌。
锦州城,即广宁中屯卫城,位于小凌河与哈喇河之间,北依红螺山,南临辽东湾,地处险要,势踞形胜,为明关宁锦防线的前锋要塞。先是,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指挥曹奉修筑。城周围五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成化十二年(1476年),都指挥王锴增广南北四十五丈、东西九十五丈。弘治十七年(1504年),参将胡忠、备御管升并城南关,周围六里一十三步,形式若盘,俗称之盘城。池深一丈二尺,宽三丈五尺,周围七里五百七十三步。城门为四:东宁远,南永安,西广顺,北镇北。天启七年(1627年)春,袁崇焕遣官督班军缮竣锦州城。锦州城由内监纪用和总兵赵率教驻守,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为左、右翼,统兵三万,凭城御敌。时“总兵赵率教惩浑河、沈阳之事,不纳溃兵”。后金将收降台堡降卒二千纵还锦州,但赵率教坚拒降卒不许进城。
十二日,纪太监和赵总兵派官到后金军大营,商谈议和。先是,明军对后金来犯,备中有虞。所谓备,就是缮城整军,治械储粮;所谓虞,就是夏季敌军来犯,出乎预料。辽东巡抚袁崇焕在锦州被围九天之前,疏称:“无奈夹河沮洳,夏水方积,未可深入,而夷且聚兵以俟也;水潦既退,禾稼将登,况锦州诸城一筑,又东虏之必争。”即认为后金必定来攻,但约在秋稼登场、水潦退后的秋冬季。后金军突然围城,明朝辽军准备不足。所以,纪太监和赵总兵遣官往皇太极大营议和,拖延时间,以待援兵。
纪用和赵率教派出守备一员、千总一员,缒城而下,到金大营,谈判讲和。皇太极冀望锦州不战而降,轻取胜利,便以礼接待来使。皇太极对锦州来使强硬地表示:“尔欲降则降,欲战则战!”并给纪用、赵率教写了回书,称:“或以城降,或以礼议和。”信带回后,迟不见复。皇太极下令攻城,锦州激战,终于爆发。
明军使用的
四眼铁火铳
同日,中午,开始锦州攻守激战。此战,明总兵赵率教奏报:后金军“分兵两路,抬拽车梯、挨牌,马步轮番,交攻西、北二面。太府纪用同职及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躬披甲胄,亲冒矢石,力督各营将领,并力射打。炮火矢石,交下如雨。自辰至戌,打死夷尸,填塞满道。至亥时,奴兵拖尸,赴班军采办窑,(以)木烧毁,退兵五里,西南下营”。《清太宗实录》记载:“午刻,攻锦州城西隅。垂克,明三面守城兵来援,火炮、矢石齐下。我军遂退五里而营。遣官调取沈阳兵。”皇太极初战失利,派人到沈阳调兵增援。
是日,后金军攻城不下,受到重大的损失,后退五里结营。城里与城外,议和与兵锋,尔来我往,交替进行。
十三日,凌晨,后金以骑兵围城,环城而行,却不敢靠近城垣。皇太极三次派遣使者到城下说降,都被赵率教拒之城外。赵率教站立城上,对城下的后金使者说:“城可攻,不可说也!”皇太极得报后,传令攻城。后金兵攻城,增加伤亡,别无所获。皇太极再发劝降书,用箭射到城里,连射数封信,城里无反响。
[奇书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第三部分宁锦大捷(2)
和战交替前面已述,后金包围锦州之后,锦州城守太监纪用、总兵赵率教,就派人前往后金军大营进行和谈。皇太极立即回应,遣二位使者还,并带回书信。谈和未果,继之以兵。
第五,抚蒙。漠南蒙古东部诸部,靠近关宁锦防线。明朝对蒙古,注重抚赏,联蒙诸部,对抗后金。抚赏分作关内、关外进行,王象乾管关内,袁崇焕管关外。作为辽东巡抚的袁崇焕,对察哈尔林丹汗与哈喇慎36家,赏酒食,颁额赏,进行笼络,联手蒙古,以“一意防奴”。他对受后金攻逼纷投明边的漠南蒙古内喀尔喀部民,给以安置。他利用矛盾,后金灭叶赫,叶赫贝勒金台石的孙女是林丹汗的苏泰汗后,以此联结他抗金。林丹汗也扬言“助明朝”。他重联合,约察哈尔部林丹汗遣其领兵台吉桑昂寨将10万众东行,并约内喀尔喀“亦西来合营”。他重宣谕,锦州有事即遣人令察哈尔部领赏,贵英恰“率拱兔、乃蛮各家从北入援”。以上举措,力求使“西不与东合”,就是不使西部蒙古同东部后金联合,为巩固关宁锦防线、抗御后金军西犯增强了力量。
明辽东巡抚袁崇焕重建关宁锦防线,以精明之指挥,坚固之城池,勇劲之军旅,有效之屯田,守为正著、战为奇著、款为旁著之战略,凭城用炮、以炮护城之战术——关宁锦防线在宁锦激战中,成为坚不可摧的长城。与之同时,皇太极也在加紧备战。
清太宗时所制的“皇帝之宝”宁远鏖战结束之日,便是宁锦激战准备之始。袁崇焕在重建关宁锦防线、准备未来大战之时,皇太极也在进行战争准备。宁远之战是宁锦之战的前因,宁锦之战则是宁远之战的后续。从宁远之战结束,到宁锦之战以前,有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后金发生了四件军政大事:第一件是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继承汗位。第二件是明朝与后金进行议和活动。明廷的意图是藉议和使臣往来,察探后金内部实情,争取时间,抢修城垣,巩固关宁锦防线;后金的意图则是藉谈判拖延时间,防止明军利用“大丧”北进,东向进攻朝鲜,巩固新汗权位。第三件是征抚右翼漠南蒙古。第四件是用兵左翼朝鲜。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后,皇太极心有余悸,虽未敢轻举,却愤懑胸臆、贪心不死。后金进攻明朝,需做两项准备:剪弱明军两翼——征抚蒙古,降服朝鲜。正如袁崇焕所分析:“我欲合西虏而厚其与,彼即攻西虏而伐我之交;我藉鲜为牵,彼即攻鲜而空我之据。”后金征抚蒙古,破坏明朝“抚西虏以拒东夷”策略的实现。后金进攻朝鲜,破坏明朝夹击后金的藩属。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初八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命二大贝勒阿敏等统率大军出师朝鲜。二月,阿敏率军过鸭绿江,下义州、占平壤。朝鲜国王李倧逃出王京,避居江华岛。朝鲜国王李倧与后金二大贝勒阿敏订立“兄弟之盟”。天聪汗皇太极此举,一石四鸟:巩固汗权,降服朝鲜,获取粮布,孤立东江——解除攻明后顾之忧。
所以,后金与明朝的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时后金发生饥荒,谷一斗银八两,甚至有人食人肉者。皇太极发动战争,让官兵向辽西抢粮食,转移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危机。天聪汗皇太极藉新登汗位的英气,凭远征朝鲜得胜的锐气,发动了宁锦之战。
第三部分宁锦大捷(1)
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初六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以“明人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没有议和诚意为藉口,亲率数万军队,谒堂子,出沈阳,举兵向西,进攻宁(远)锦(州)。
袁崇焕得到后金兵过辽河的哨报后,立即部署:满桂移驻前屯,孙祖寿移驻山海关,黑云龙移驻一片石。锦州防务:以副总兵左辅统金国奇为左翼,以副总兵朱梅为右翼,平辽总兵赵率教居中调度,贾胜领奇兵东西策应,镇守太监纪用驻锦州。其他相关事宜,做了相应安排。
皇太极的盔甲
初九日,皇太极率兵至广宁的旧边,命贝勒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萨哈廉、豪格率护军精骑为前队,攻城诸将率绵甲军等携云梯、挨牌诸器械为后队,亲自同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率领大军居中,八旗三队,鱼贯而行。后金军行进,分为前、中、后三队;作战,则列为左、中、右三路。初十日,皇太极至广宁。后金军士捉获明军哨卒,经讯问得知:右屯卫以百人防守,小凌河、大凌河虽修城未竣也有兵驻防,锦州城修缮已毕、马步卒3万人。皇太极命乘夜进军,轻取右屯卫城,直奔大凌河城。
十一日,后金军由纵向的前、中、后三队,调整为横向的左、中、右三路——皇太极自率两黄旗和两白旗兵为中路,直趋大凌河城;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贝勒硕讬及总兵官、固山额真等,率两红旗和镶蓝旗兵为右翼,直趋锦州城;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率正蓝旗兵为左翼,直取右屯卫。中路皇太极军逼近大凌河城,时城工未竣,守城兵撤往锦州。左翼莽古尔泰军逼近右屯卫,时城工也未竣,守军逃遁,奔向锦州。后金军轻取大凌河、右屯卫两城后,三路大军,会师锦州,距城一里,四面扎营。
锦州激战后金兵进抵锦州城外,四面扎营布兵,将锦州城严密包围。时明太监纪用、总兵赵率教驻锦州,负责筑城、守城。当后金兵将至时,左辅等人,撤入锦州,凭城固守,准备抵抗。沿边小堡,也都撤兵,归并大城,坚壁清野,合力御敌。
锦州城,即广宁中屯卫城,位于小凌河与哈喇河之间,北依红螺山,南临辽东湾,地处险要,势踞形胜,为明关宁锦防线的前锋要塞。先是,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指挥曹奉修筑。城周围五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成化十二年(1476年),都指挥王锴增广南北四十五丈、东西九十五丈。弘治十七年(1504年),参将胡忠、备御管升并城南关,周围六里一十三步,形式若盘,俗称之盘城。池深一丈二尺,宽三丈五尺,周围七里五百七十三步。城门为四:东宁远,南永安,西广顺,北镇北。天启七年(1627年)春,袁崇焕遣官督班军缮竣锦州城。锦州城由内监纪用和总兵赵率教驻守,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为左、右翼,统兵三万,凭城御敌。时“总兵赵率教惩浑河、沈阳之事,不纳溃兵”。后金将收降台堡降卒二千纵还锦州,但赵率教坚拒降卒不许进城。
十二日,纪太监和赵总兵派官到后金军大营,商谈议和。先是,明军对后金来犯,备中有虞。所谓备,就是缮城整军,治械储粮;所谓虞,就是夏季敌军来犯,出乎预料。辽东巡抚袁崇焕在锦州被围九天之前,疏称:“无奈夹河沮洳,夏水方积,未可深入,而夷且聚兵以俟也;水潦既退,禾稼将登,况锦州诸城一筑,又东虏之必争。”即认为后金必定来攻,但约在秋稼登场、水潦退后的秋冬季。后金军突然围城,明朝辽军准备不足。所以,纪太监和赵总兵遣官往皇太极大营议和,拖延时间,以待援兵。
纪用和赵率教派出守备一员、千总一员,缒城而下,到金大营,谈判讲和。皇太极冀望锦州不战而降,轻取胜利,便以礼接待来使。皇太极对锦州来使强硬地表示:“尔欲降则降,欲战则战!”并给纪用、赵率教写了回书,称:“或以城降,或以礼议和。”信带回后,迟不见复。皇太极下令攻城,锦州激战,终于爆发。
明军使用的
四眼铁火铳
同日,中午,开始锦州攻守激战。此战,明总兵赵率教奏报:后金军“分兵两路,抬拽车梯、挨牌,马步轮番,交攻西、北二面。太府纪用同职及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躬披甲胄,亲冒矢石,力督各营将领,并力射打。炮火矢石,交下如雨。自辰至戌,打死夷尸,填塞满道。至亥时,奴兵拖尸,赴班军采办窑,(以)木烧毁,退兵五里,西南下营”。《清太宗实录》记载:“午刻,攻锦州城西隅。垂克,明三面守城兵来援,火炮、矢石齐下。我军遂退五里而营。遣官调取沈阳兵。”皇太极初战失利,派人到沈阳调兵增援。
是日,后金军攻城不下,受到重大的损失,后退五里结营。城里与城外,议和与兵锋,尔来我往,交替进行。
十三日,凌晨,后金以骑兵围城,环城而行,却不敢靠近城垣。皇太极三次派遣使者到城下说降,都被赵率教拒之城外。赵率教站立城上,对城下的后金使者说:“城可攻,不可说也!”皇太极得报后,传令攻城。后金兵攻城,增加伤亡,别无所获。皇太极再发劝降书,用箭射到城里,连射数封信,城里无反响。
[奇书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第三部分宁锦大捷(2)
和战交替前面已述,后金包围锦州之后,锦州城守太监纪用、总兵赵率教,就派人前往后金军大营进行和谈。皇太极立即回应,遣二位使者还,并带回书信。谈和未果,继之以兵。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